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天下为棋-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辈子他也是经常出入咖啡厅的小资。在他的眼里,手中的这碗茶便是卡布奇诺的抹茶版。团茶茶饼被研磨得细细的、煮透了,每一粒茶末都膨胀开来,留在舌尖的是属于茶叶的特别的轻柔感。而打出细细的泡沫的热牛奶也正好撑起了深绿色的茶末,构成了简洁的图案。这种茶跟他上辈子的吃的卡布奇诺的区别只有一个是褐色与白色的图案,一个是白色与深绿色的图案,一个的味道里面微微带着咖啡的苦味,另外一个只有茶和牛奶的清新香甜。

    至于日本茶的茶末子塞喉咙感觉,贾清表示,他完全没有这个感觉。难道是小日本学得不地道?

    当年在咖啡厅里面,他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再添加一点碎花生或者花生酱,最多就再加那么一两滴的柠檬汁,而现在,他的面前是三只碟子,碟子里面堆得尖尖的肉豆蔻末、松子蓉和椰蓉。松子蓉也就算了,好歹还是大齐的本土产物。肉豆蔻和椰蓉,那都是舶来品,并且有价无市,就是权贵之家也很少拿出这么多的肉豆蔻和椰蓉待客。

    结合流言,贾清很清楚,这一次,自己是沾了颜洌的便宜。如果不是颜洌,大概他这辈子都吃不到肉豆蔻和椰蓉。

    因为肉豆蔻乃是贡品,而且是数量稀少、只供给太上皇和皇帝的贡品,就是皇后想要,他也只能等皇帝从自己的份例中匀出来。

    今日这里的这些肉豆蔻已经是太上皇宫里的一半了。也就嘉善长公主得宠,这才分得了一部分,换了端荣长公主,太上皇才不会这么大方呢。

    嘉善长公主也发现自己失言了,当即便缓了颜色,用一种半是惋惜半是伤感的语调,说起了蛮夷南下对中原和大齐的种种影响。也说起了承认鲜卑人是华夏正统源流之一的种种无奈。

    “也许我们现在已经认可了鲜卑人,认为鲜卑人也是我们汉人中的一支,可是在那个时候。鲜卑人与汉人之间摩擦不断,即便已经与汉人杂居,依旧摩擦不断。下面的百姓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上面的门阀和世家了,鲜卑人的门阀和汉人世家几乎是势不两立,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到了李唐王朝之时。变得越发水火不容……”

    作为皇家公主,不仅仅要会闺阁女孩们必须会的一切技艺。对于政治的敏感度也不能差。读史更是成了每一位公主的必修课。在这方面,嘉善长公主也有自己的见解。别的不说,就说这衣饰,汉人讲究的是深衣、讲究的是峨冠博带。无论男女,露出锁骨也会用衣冠不整四个字来形容。而如今大齐朝的女眷们在夏天里面经常穿的襦裙,无论是高腰襦裙还是齐胸襦裙,其实都是鲜卑人等民族的服饰演化而来,最明显的就是胸口裸露出来的那一大片。至于褙子,更是在深衣和襦裙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已经是鲜卑人完全融入汉族的标志了。

    现在看起来是一片和平、欣欣向荣,可又有谁记得这种和平乃是用无数的鲜血换来的?

    别的不说,就说唐代的一次又一次的政变。与其说是人心不足,还不如说是李唐王族背后的鲜卑人和汉人世家的一次又一次地争斗,最后将整个王朝都拖入了深渊。

    这就是历史给后人的警戒。

    一时之间。这听思台上倒安静了下来,每一个人都若有所思,直到他们听到了有人道:“哦?真是难得,看来今日朕是有口福了。”

    诸人都是浑身一震,连忙转身,对着皇帝拜了下去。

    皇帝连连摆手:“平身。”

    皇帝到底还是没有忍住。亲自跑了过来。

    他终究是一位父亲,就是表面上不曾显露出来。可是他还是非常担心长乐公主的。

    皇帝很随意地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他的眼光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颜洌和贾玖两个人,当然,坐在贾玖身边的贾倩和贾清,他也注意到了。

    王继恩到底是皇帝身边得用的人,在皇帝的眼光在贾倩和贾清身上停留的时候,他立刻就在皇帝的耳边作了介绍。

    皇帝听说是贾家的养女,还在颜师面前露过脸,当即就道:“原来是忠良之后。可惜了,若非当年那场变故,也不会有人心动荡,朝廷也不会流失那么多人才。张大人可惜了。”

    明明已经记不得贾倩贾清的亲祖父的名字,皇帝还是作出了一副深表遗憾的样子。若是换了其他人,比方说薛宝钗之流,只怕早就感激涕零了,可贾倩和贾清到底不同,他们两辈子为人,一个虽然一度是二木头,可这心里清楚着呢,只不过没有这个底气和后盾去争只能日复一日地混日子罢了;一个是在那个人情冷漠地世界里长大的,世界观早已经成型,基本上不会轻易相信人。皇帝的表现,只不过换来他们的诚恐诚惶的“皇恩浩荡”、“民女惶恐”,可到底如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对于皇帝来说,这也足够了。身在皇宫之中,演戏是必备的技能,如果不是演技过人,皇帝也不会在众多的兄弟里面脱颖而出,最后登上这把椅子。而且,现在他也只要一个说话的由子而已。

    果然,只听皇帝道:“昔年朕一直不明白王大人为何对庶女百依百顺,可如今朕也能够体会一二。可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居然过半都在劝朕和亲!和亲!和亲!敢情去和亲的不是他们的女儿,他们不心疼!明明每一个都知道这里头的坏处,居然还要和亲!”

    刚开始是三分真,到了后面却是十成十的愤怒了。明明他才是皇帝,却被臣下逼到这个地步,实在是奇耻大辱。

    贾玖沉默了一会儿,这才道:“万岁,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也许来年会有好的转变也不一定。”

    皇帝道:“嗯?为什么这么说?”

    贾玖迟疑了一下,道:“只是一点感觉而已。万岁心疼公主殿下想拖延和亲之事。可臣女隐隐觉得,也许草原上也不愿意和亲呢。”

    皇帝一愣,道:“怎么说?”

    贾玖想了想。道:“月有阴晴圆缺,海水亦有潮汐,而草原上的人口也用消长。就跟蝗虫一样,几乎是三年一次小范围的虫灾,十年一次大规模的虫灾,甚至没一百年就会发生一次可以威胁到中原安危的超大规模的虫灾。臣女上次拜见颜师之后,又借着道门的相关记录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草原南犯也是有规律的。而在明后两年,会有一次大规模的南下。”

    “当真?原因呢?”

    贾玖道:“情报太少,无法断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口的压力,食物的压力,以及上位者的野心,都是影响战争的重要因素。在此之前,草原部族互相厮杀不休,人口也在部族与部族的战争中被大量消耗。但是,即便是如此,草原上的人口也在缓慢增长。如今,草原上已经出现了八个大型的部落联盟。部落与部落之间也出现暂时的和平,而这种和平带来的结果就是草原人口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草原能够容纳的人口有限,所以。草原人大规模南下已经近在眼前……”

    皇帝一愣,道:“那么和亲呢?”

    “一个麻痹我大齐的借口和手段而已。”

    皇帝差一点跳起来。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可能。之前他的妹妹端荣长公主带来草原上一片和平的消息的时候,皇帝还在心里偷偷地高兴过,以为草原上没了争斗,那么和平也会跟着而来,哪里想到这会是战争的序幕?

    嘉善长公主忍不住道:“怎么会是这样?当初皇姐说草原上已经止了刀兵。我还为皇姐高兴,怎么会……”

    贾玖道:“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力是隐蔽却也是扎扎实实的。就拿草原上来说,寒冬占去了一年里面近乎一半的时间,能够看见一望无垠的绿色的原野的季节,大概也就只有四个月而已。如果不早早地预留出过冬的草场,可能不止一个部族会在冬天里面饿死。这样的生存环境太过恶劣,所以草原上的人才会热衷于杀戮和抢劫,因为只有去抢去拼命,他们才能够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吃饱穿暖,对于草原上的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想活下去,才造就了他们在马背上长大的事实,也造就了他们才走路就会挥舞弯刀的事实。对于这样一个在杀戮中成长的民族,仁爱有用么?劝他们仁爱,能够为他们带来食物么?”

    没有人能够怪罪一个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如果一个民族在生死线上挣扎,那么,这个民族如果不抗争的话,就只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在朝堂之上,皇帝已经听过许许多多有关草原民族的事情,他一尽心研究过草原与中原的命运,但是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草原上的人以劫掠为生是因为食物的匮乏。

    转念一想,皇帝也不觉一哂。说这些有用么?这京师里还有流民呢,如果自己拿那么多的粮食去养草原上的人,草原人是否会心存感激还是两说,可大齐的百姓知道了,只怕第一时间就会造反!

    “可是和亲跟无偿地送粮食有用什么区别呢?所谓政治联盟,从来都只是一张随时都可能撕掉的纸。”

    听见有人接口,皇帝这才反应过来,可是他听到对方的话之后,却也忍不住苦笑。

    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又怎么不懂呢?之所以反感和亲,除了心疼女儿之外,又何尝不是清楚这一点?!

    贾清看了看听思台上的诸人,最终还是忍不住转头问贾玖:“姑姑,您愿意开口,其实是因为您的心中已经有了相当的考量了吧?”

    贾玖笑道:“的确有了不少考量。大致的框架已经有了,就是不知道最后能够做到几分。”

    皇帝一愣,道:“你说什么?”

    贾玖想到自己日前得到的张翠凤的信,微微一笑,道:“不知道万岁有没有得到消息。边关出现了一种作物,亩产上千斤……”

    皇帝道:“折子已经送到勤政殿了。怎么,那不是下面的人弄出来的祥瑞么?”

    贾玖道:“万岁,那是红苕,原本生长于南蛮的丛林之中,亩产高达三千斤。臣女的祖父奉命替高祖皇帝培育适应我大齐种植的红苕,直到数年前方才成功。只是红苕培育成功之后,父亲却害怕了。”

    皇帝一愣:“害怕?”

    贾玖道:“是的,因为臣女叔父家里多了一个衔玉而生的堂弟,因为红苕搞成,注定了会让我们家站在风口浪尖之上,甚至连命都保不住,所以父亲只好将这件事情压下来。……”

    皇帝立刻道:“胡闹!朕是那样的人么?”

    贾玖答道:“万岁,土地是个国家的根本,没有人不向往着土地,因为有了土地,就等于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近在眼前。就是街头的乞丐也向往着自己有一块地。而已经拥有的土地的人,则希望着自己手里的土地能够越来越多。这是人内心的愿望,就是万岁您也不可能改变臣民们对土地的向往。红苕如此高产,就等于说,只要有一两亩地就能够保证一年不饿肚子,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他们不用出卖自己手里的土地,但是对权贵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手里土地的增长速度会慢下来。换而言之,那个时候,臣女一家虽然得到了民心,却得罪了整个京师里的权贵。所谓三人成虎,即便刚开始的时候您愿意相信臣女一家,可是若是不止一人在您的耳边说些什么,再加上那块玉,……家父胆小,每每思及至此,总是夜不能寐、独坐至天明。”

    皇帝沉默不语,倒是嘉善长公主开了口:“难道你就不怕令尊生气么?”

    贾玖道:“回公主殿下,实不相瞒,其实边关的红苕,便是今年夏天,臣女交给张游击之女张翠凤的。张游记派人往京中送折子的时候,张姐姐也派人给臣女送了一封信。”

    皇帝道:“为什么?你既然知道你父亲的心事,为何还是要这样做?”

    贾玖道:“万岁,家父的心事,臣女也略知一二。这红苕对朝廷有利、对百姓有利,更是当年祖父对高祖皇帝的承诺。就是为了先人的嘱托,父亲也不愿意看到红苕一直蒙尘下去。借臣女之手将红苕送到张游击手中并在边关推广,也是无奈之下的选择。至于这功劳,家父并不在乎,若是万岁能够压下此事,那就更好了。”

    颜洌这才道:“师妹,难道这红苕真的能亩产千斤?”

    贾玖点头:“是的。我现在住的院子原来就是父亲的住所,在这个院子的第四进,便专门收拾了半亩地出来种植红苕。若是不信,师兄可要亲自挖挖看?”

    皇帝一愣,道:“你是说,你院子里的红苕还没有收?”

    “是。”

    皇帝一听,当即就坐不住了:“走,去你家看看。”

    什么礼教、什么男女大防,此时此刻重要么?在皇帝的眼里,贾玖日后是要参选的,是他的女人,现在他去贾玖的屋子又有什么奇怪的?如果红苕真的有这么大的产量,那么他也不吝啬于那么一个两个爵位。

    皇帝原来就是微服来嘉善长公主这里,他要走,也不过是几个人罢了。倒是贾清反应快,当即就跟皇帝开口了:“万岁,请容民女放肆,如今祖父不在家,家里就几个女眷在,万岁又正当壮年,若是有什么话传出来,只怕对姑姑不好。是否能请前户部尚书同行?”

    张錫賢是贾琏的外祖父,也是贾玖的大外祖,有他代为遮掩,也能够少很多麻烦。对于贾母和贾政等人对富贵的执着心来看,让张錫賢作掩护是必要之举。(未完待续)
77
    皇帝不爽,皇帝很不爽,皇帝非常不爽。

    他从来不觉得把贾赦父子丢到边关去是一项错误的决定。甚至可以说,这项决定是内阁最近最让皇帝满意的决策之一,哪怕皇帝明知道这是勋爵贵胄之家对贾家的算计。

    虽然说,贾玖已经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王子腾和王夫人身上,并且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让皇帝怀疑王子腾的忠心和王家的野心,但是贾宝玉始终是贾家的男丁、是贾母的孙子。在皇帝看来,衔玉而出的贾宝玉是一个非常碍眼的存在,让事情发生、并且到处宣扬的贾家也一样碍眼,甚至还让他有些恶心。

    的确,之前王子腾的确很得皇帝的信任,即便事情发生之后,皇帝对王子腾起了疑心,不再全然信任王子腾,可是皇帝对贾家的疑心只会更甚王子腾。

    王子腾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他踩在贾家的肩膀得到贾家的人脉和支持,如果没有贾家给王子腾铺路,如果不是借了贾家的力,王子腾根本就不可能进入皇家的眼,甚至可以说,没有贾家就没有今天的王子腾。

    当年贾家的权势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世人的想像,而当年贾家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更是今天的王子腾难以望其项背的,甚至如今朝中好几位老将跟贾家的关系匪浅。

    皇帝觉得,现在的王子腾的忠心要打个问号。但是贾家的忠心也一样值得怀疑!毕竟当初可是有不小的风声说高祖皇帝其实是贾家的儿子,而真正的太祖皇帝原配留下的儿子早就没了。贾家玩了一出狸猫换太子,换来了一场泼天的富贵。

    只是高祖皇帝是太上皇的亲生父亲也是当今皇帝的亲祖父。这才使得太上皇和当今皇帝不得不花了大力气将这个流言打了下去。

    在皇帝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结。甚至在皇帝看来,贾赦自请分宗也是在做戏,为的就是保留一条后路为将来做准备。皇帝甚至想过身有异象的可能不是贾宝玉,而是贾玖这个女孩子。因为男子比女子更占据优势,所以贾家的人才把事情套在了贾宝玉的身上。

    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

    贾玖是女子,将来是注定了要参加选秀的。就是没能进宫,将来也是别人家的人。如果将来他真的出头了,贾家也只是他的娘家而已。可要是换成贾宝玉,一旦贾宝玉登基,那贾家便是皇族。历代以来。被灭掉的后族就不知道有多少,可是不少前朝皇族,在改朝换代之后,还能够保有宗祧。也许贾家是不甘心成为后族,也许是贾家还想再来一次,甚至抱着更大的野心,所以才主导了这场戏。

    皇帝怀疑贾玖生有异象是有理由的。贾家的事情爆发出来之后,皇帝就别派人将贾家的事情查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可以说贾家自己人都不知道的事情皇帝也知道了。比起到现在还跟一个小姑娘一样被养在闺阁、平日里连书本都不碰一下的贾宝玉,落水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