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鬼医-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晓凡笑了笑说道:“金针刺穴只是用到出奇制胜,在无汤剂的情况下,或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治效病症。你的病情不太合适使用金针,等回到堂上,我开上两剂药,再把药丸揉制好交给你便成。”
他的英文太蹩脚,听得迈克尔懵懵懂懂的,就连张晓凡自己都有些恼火,这从初中开始就读英文,十几年下来屁都没有用到,考试成绩却是不差。反而,迈克尔用磕磕绊绊的中文问道:“张医生,请问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他们学校还有收留学生吗?”
张晓凡楞了一下,暗骂道,这洋鬼子还跟我玩心眼,明明会说中文硬是看我出丑,真他娘的窝火。“东海大学,就是这座城市的大学,里面也有不少的留学生,你如果想要学习中文的话,我可以介绍你进去。”
迈克尔连连摇头,急忙说道:“不不不,我不是学习中文,我的妻子就是华夏人,她教了我许多的中文词汇,还有屎池。”
“嗯!”张晓凡瞪圆了眼睛,这都什么人,连这个都教。但转念一想,皱眉道:“你是不是想说诗词?”
“对对对,就是那个,屎词!”迈克尔急忙说道。
张晓凡摆手道:“行了,我不管你学了什么屎还是尿的,你进大学的目的是想学习中医吧?”
迈克尔兴奋极了,拉着张晓凡的手说道:“是的,还请你帮我推荐一下,我对这门医学非常感兴趣。”
张晓凡急忙抽出手,这老外就是麻烦,说话就说话,没事拉手干什么。“不是我不肯引荐你的问题,而是中医这门学问博大精深,你一个外国人连中文都学得磕磕绊绊的,再学《黄帝内经》或是《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这些东西,根本词不达意,无法理解其中之精髓。我们有句古语,叫秀才学医,笼中抓鸡,你几乎和古代的白丁没什么区别,甚至连五行相生相克……”
说到这里,张晓凡有些汗颜,洋鬼子估计连五行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那些经络,脏腑等与五行之间的关系。看似西医和中医差不了多少,都是治病救人,其实里面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不,我相信我可以做到的!”迈克尔固执的说道:“在美国的时候,我在部队退役后仅继续修完医学课程,并且得到了奖学金和博士学位,到了纽约康复中心就职,仅十年时间我就是纽约最好的心血管疾病的主治医生,成功了挽救了上百条生命。我相信我的天赋和毅力能够学好这门学问。”
张晓凡轻轻一叹,拿出凌天涯派人送来的雪茄,递给了迈克尔一支,两人吞云吐雾一阵,张晓凡也把话说开了。
“迈克尔,你不是咱们华夏人,不会明白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张晓凡点了点桌面,解释道:“刚才的刘全德医生你也见过,据凌先生讲述,他还是东海医大的客座教授,时常去大学里给学生上课。你说这样的人都可以到大学里当讲师,学出来的东西还有什么用处。”
“哦,我的上帝!”迈克尔惊呼道:“你们的政府难道不会考验他的行医资格吗?他这是谋杀,这是犯罪!”
张晓凡额头上布满了黑线,早知道就不跟他讲这些东西,但话都说了,只得解释道:“不能说他不具有行医资格,而是中医这门学问跟西医不一样。你们的医学,说白了就是见招拆招,在研究室里发现了些病毒细菌,于是便用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去研究它消灭他,暂时不去理会这些化学成份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只要把病毒消灭就是头功一件。”见迈克尔缓缓点头,便说道:“而使用大量抗生素的后果就是让病毒不断的进化,从而又要去花精力研究新的病毒抗体,或是血清什么的玩意,对吧?”
“当然,这些本来就是科研机构的责任,我们只要知道什么病该用哪种药对付他就有效果,只要把药用对症,将副作用降到最低就可以了。”迈克尔也不是一个笨蛋,见张晓凡似笑非笑的表情,便问道:“张医生,你是否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张晓凡笑道:“我举一些例子,你就会知道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国家有种药剂,叫藿香镇气水,这对腹痛腹泻,胃肠感冒等症状非常有效。而这些病因你们研究得出结论,主要是大肠杆菌在作怪,可是问题就由此出现了。在临床试验中,藿香镇气水对于疾病作用很大,根本不输于你们的高价药品,可是把藿香镇气水和大肠杆菌放在培养容器里,居然发现大肠杆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比在人体里面还要容易生长。”
“什么!有这种怪事,天啊,怎么可能会是这样?”迈克尔连连惊呼道。
“这只是其中之一,并没有什么值得好大惊小怪的。”张晓凡解释道:“我们中医讲究的是以人为本,治的不是病,而是这个人;无论是什么病也好,哪怕再严重的病症,首先是人体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病因的产生。要是把人体恢复成原先的环境可是身体机能,那么这个病自然也就会好,我说的话没有错吧?”
迈克尔连连点头,赞同道:“good,非常棒的理论,从我的角度上来看这是最完美的诠释。”
“我们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身体上的病症几乎都会在脸部或是身份部位上反应出来,就像刚才我观察你的脸,便可以得出你身体的状况如何。如果你见到一个人五官清秀,脸部皮肤红润光泽,神彩溢溢,行动灵敏的模样,那这个人身体也许很正常。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说明他真的没有问题,要通过听他的表述,问他的饮食,二便的情况,再通过切脉来确诊。”
“人们常说,西医是科学复杂的工程,按我来看,中医要真说起来,比西医科学一百倍都不止。”张晓凡傲然的说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有人把现代医学正在研究的理论课题,用文字来表达清楚,非常系统讲述人身的情况,如何养生,疾病是如何来的,又该怎样去治疗,并且作为教科书籍使用?”
“怎么可能,这些事情我怎么不知道?”迈克尔满脸不敢置信的说道。
“别的不说,就拿渐冻人症来讲……其实也不光是这个症状,连风湿,麻木,行痹,风痹,痛风等等症状,全都在《黄帝内经》里有记载,而记载的也很简单全面。歧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不管你是什么东西,分什么症状,只要是痹症,就是这由风寒温三气杂至而成。”
张晓凡吸了一口雪茄,用手画着图案,解释道:“咱们再来说说脑瘤,西医遇见脑瘤或是肿瘤的时候,大多都是直接切除完事,而并非想办法改变人体。我们把人体想像成一个木板,再把肿瘤想像成木板上的真菌菇,只有潮湿的木板上才会生出这个真菌菇,而干燥的环境中,还能生出这个菇吗?要是我们能够把木板上的水气去除,让木板重新回到正常的环境中,这个真菌菇能不就是直接萎缩,从而完全去除,也不用担心切除后再会复发什么的。”
“太有道理了,太有道理了!”迈克尔激动的无法自拨,想要上去拉张晓凡的手,却又有些尴尬,急声问道:“张医生,你的导师是谁,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我想让他带我这个学生,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行!”
第一百五十七章 中医并不是慢慢治疗()
“我的导师就是我的两位爷爷,他们今年都八十有八了,怎么可能再收什么徒弟。咱们先不说你是个外国人,就是本国的大学毕业生,学习中医照样非常吃力,学好学精没有个十年八年想都不要去想,帮人看病更是无稽之谈。”
张晓凡见他有些不太相信的表情,便说道:“你们西医学科分的很细,比如什么五官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神精科,骨科,儿科等等,而在我们中医看来,只有内科和外科,但是通常高明的中医都是全能的,看内科的连外科照样都看得好,古往今来的名医莫不是如此。”
“哦,我的上帝,你们的医学真是发达!”
张晓凡侧目瞥了他一眼,要是别人这么说他会当成是骂人的话,可从迈克尔的口中说出,又有些不太一样,见他目光清澈,眼带真诚,并不像那些居心叵测的人。
迈克尔说完这些话,又接着问道:“张医生,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你,不知道可不可以?”
张晓凡点头说道:“请讲,只要我知道的,都会尽量用你能理解的话说出,但你能理解多少就得看你自己了。”
“谢谢,和你聊天我觉得非常愉快。”迈克尔笑了笑,接着问道:“张医生,根据你对医学的独道见解,还有你出色的临床表现,都证明你的医术非常精湛。可为什么你们的国家对中医这门学科却不大提倡……哦,很抱歉,我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些疑问。”
张晓凡摇头轻叹,说道:“这里面的关系有些复杂,真说起来那话就长了,从华夏文明的起源,直到现代的社会,中医这门学问辗转反辙,从春秋战国时期汇编的《黄帝内经》开始,在医学上我们有了一个最为系统和直观的学习了解方向。而到明朝的期,这门医学由于理论研究上产生分歧,已经延伸出许多不同的派别,温病派,拾方派,经方派,寒凉派,火神派,伤寒派等等;先不说哪个派别的医学是为正统,从医者的角度出发,哪个医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医人给治愈,那他就是个好医生,无论你是温病派的也好,经方派的也罢,不能治病就是名气再大都是陡劳。”
迈克尔作为一个美国人,但是骨子里面那种日耳曼民族的固执早就融入他的血液里面,非常慎重的点头道:“不错,这是我完全认同的观念,就像是我这个心血管方面的专家,对于凌先生的病情束手无策,而你的到来非常有效的把他救治过来,就让我震惊非常,也引起我对中医的兴趣。”
张晓凡笑了笑,接着说道:“说起中医,咱们不免要提一提整个中医发展的过程;自古以来伤寒家与温病派的争执就喋喋不休,最早出现的温病二字,是在《黄帝内经》与《伤寒论》里面,《黄帝内经》素问卷上所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在伤寒论里也提及‘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也就是这些的只字片语,造就了后世的温病学说,也因为他们说都是热症,主张使用辛凉清解的治法治病直到今天。有些人讲,南方无伤寒,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张晓凡轻轻一笑,说道:“温病伤寒,都是病症,那里有分地域和节气的,素问上所说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只是说冬天容易伤于寒邪之症,春季非常容易得温病,也并没有说:冬皆伤寒,春尽病温,这些都是后人曲解之说。在我国晋朝时有位名医叫做王叔和,他认定温病是因为四时不正之气造成的,再四百年以后,有《诸病源侯论》出现,将温病列出二十二症候,又给了温病学术的依据,之后我国在宋,金,元朝代时又有四大名家,其中之一就是刘完素,这位当时之名医,将其治温热病之经验,也主张使用寒凉之药。”
“到明朝末年时,当时因为战乱而导致人民东奔离西,居无定所,生活困苦之下造成疫病流行,而当时医师使用伤寒法治疗这疫病,却没成效,当时医家吴有性,江苏震泽人士,认为伤寒与温病二者截然不同,温病是因为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非风非寒非暑非湿,所以就在第二年,著作《温疫论》,自此以后温病治症就形成一专门学派了。岂不知《伤寒论》原文就是《伤寒杂病论》里面治愈温病的经方多达几十种,怎么单单拿出来说温病一条就是《伤寒论》无法治愈的?”
张晓凡说着说着有些气苦,接着道:“我们经方家采用六经辨症法,与温病派不同,而这六经辨症法要了解如何使用,就必须精通于黄帝内经的诊断学病理学与生理学了,但是很少人能够读懂这书,但是无论是温病派或是伤寒家都遵此书为万世经典,而真正在使用《黄帝内经》的只有伤寒家,温病派只是流于口头上尊称而已。也因此我称伤寒家才是真正的正统的中医学术,其起因于此。”
“按照六经辨症法,人体一受表症时,只停于表约六天,过此六天没有好,病就会传入少阳或是阳明,所以必须掌握时机,务必在一有表症时,使用一方一举将之立刻驱除。像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麻黄汤,这些都解表之方,病症相对之下往往一剂便可痊愈,咱们刚说病从浅中医,没有道理非等到病重得不行,都躺在就床上走不动路才来治疗,所以经方的设计都是药简力专,讲究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医术高明的经方大家全是依照六经来做辨症,不会失误,辨症奇准,所有的表症,往往都是一剂就好。而温病派运用卫气营血的辨症与温病方就做不到了。”
迈克尔听他说到这里,还是有些觉得奇怪,细细一琢磨,便问道:“张医生,我在这里待得时间不短,也有三个月左右。见过了许多的医生,他们都很喜欢和我聊天,大家互相学习医学知识。我也问起过他们对中医的看法,这些医生都是华夏人,他们全都是说中医有用,但作用调理身体还是不错的,用来治病不行,一个是时间太长,第二个是疗效太慢,效果很不明显,请问这是真的吗?”
张晓凡听完之后勃然大怒,“哗”的一掌把矮桌给打了个粉碎,怒喝道:“这些人全都是在放屁!”
迈克尔咽了咽唾沫,这可是上好的木料,坚硬无比,用手掌可以把它们打碎,可想而知这力量有多么的强大。“张医生,你别冲动,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张晓凡深深吸了口气,把情绪调整好说道:“迈克尔,你相信他们的话?”
迈克尔想了一想,非常中肯的说道:“其实,我并不太了解这里面的事情,其实在美国也有许多中医的存在。美国的中医馆里不允许西药的存在,哪怕有一个药丸都不行贩售,否则警察便会上门查问。我们医院也有许多得了重病无法医治的病人,被他们所治疗康复,当时我们就觉得非常奇怪,我还特别去看了一次,只是他们对我这个医生表示不太热情,说得话我也无法听明白,只得回到医院重新上班。”说到这时,他笑了笑说道:“我也偷偷的跑去拜师过,只是那位老人家说我无法学会中医,连话都不肯听完便让我走,要不然他就要报警。你知道,我们美国的警察多么喜欢管闲事。”
张晓凡听到这里便笑了起来,说道:“我也听过这些事情,他们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是我们这里报警也没用,警方不会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长长一叹,解释道:“真正的中药治疗速度非常快,比起许多西药来更快速的多。咱们不说别的,就以重症感冒来讲;相信你也知道,流感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疾病,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死于流感病毒。可是中医不管你什么型号的病毒,只知道在六经辨症里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抓住主症直接下药,是表解表,无汗发汗,攻之后两剂可解。当然,你说的话也没有错,有些中医把医术当成儿戏,凭着自己经验和想像,认为药方自己高兴怎么开就怎么开,什么药治什么病,把自己知道的药材一股脑儿的写在处方笺上,几十味药加在一起。等病人吃完以后,过来复诊,有用的话,方子就留下来,没用的话方子便放在一旁,他怎么会想的到往往都是这样的作法,把中医的名声搞臭了。”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这个家伙更是臭不可闻,也是他把中医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像他这种人说起中医就会说,中医就必须慢慢治,把病调养好。更是把古代的剂量来添减乱改,更是说出了古一两,今一钱的狗屁道理。汉代古墓群出土的器皿中,就有人发现了当时的容器,证实了在古汉时期,那时候的计量工具和现在完全不同,《伤寒论》里的药量标准的是古一两,今五钱,而我们现在用的剂量只是当时的五分之一,病重而药轻又怎么能够治病。”
张晓凡说到这里,也坦然承认,说道:“我现在看病用的剂量也没有达到当时的那么大,而是一般用到三钱左右,重症才用到五钱。不过,病情重的时候,我下得重药非常有用,往往重病数剂便可痊愈,也让别人常说我医术高明,其实不过是用对了剂量罢了。后来我在一个文摘里才发现蹊跷,汉代时期人们手中钱财不多,小病挻挻也就过去了,真病到不行的时候才找郎中看病。仲师正是在那种情况下,不得不使用猛药攻之,让病人快速痊愈,也好造福于民。以至《伤寒论》里的药方剂量都大,但却非常有效,也正是这个原因。”
迈克尔听到这里,虽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却说道:“张医生,我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