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于火器使用的三条原则。

    前一世,赵兴见多了飞机大炮、枪林弹雨、导弹卫星等各种各样的先进武器,但他并没有头脑发热到想要打造这么一支跨越时代一千八百多年的军队。因为在他看来,一是这种想法不现实,二是这种想法很危险。如果把晋国有限的财富都投入到无休止的热兵器研发之中去,不仅会拖垮晋国的经济,而且会使战争形态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火器作为一种战术性的重要兵器,被赵兴早早地推向了这个时空的战场,但也有着许多的局限性。比如,火器的生产制作成本太高,危险性极大,所以难以成为普及性的武器,只能作为一种震慑和破障武器使用;火器受潮湿天气和雨水的影响很大,雾霾和夜间情况下使用,很有可能落空或者误伤到友军。

    所以说,到现在为止,晋国在战场上取得的大胜仗,无一不是依靠精密的协同指挥和将士们齐心用命换来的,火器仅仅是加速了赢取胜利的这个过程,降低了晋国士兵的伤亡人数。如果过分依赖火器的使用,很有可能在天气或者战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遭受重大挫折。

    赵兴始终牢记着当初他推出火药的用意,那就是火器的适当运用是为了减少士兵伤亡,加快攻防拉锯战的进程,而并非是为了制造大规模的杀伤效果。如果人都被杀光了,就算他手里捏着几个核弹头,又有什么意义呢?

    赵兴对卧虎军作出的“火器使用三原则”,经过陈珪的润色之后,作为一项加急密报,迅速向各大军团传递下去。

    时隔多年之后,许多军方人士回忆赵兴这项看似不起眼的指示,纷纷表示当时真的很危险,如果不是皇帝及时指出并制止了“火器无敌论”这种错误思潮在晋国基层部队蔓延,统一战争的胜利可能要向后顺延至少五十到一百年。

    赵兴虽然对火器的使用作出了种种限制,但这并不妨碍裴元绍为卧虎军训练神火营的热情。因为裴元绍自从跟着主公贩卖家具开始,便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物以稀为贵”。卧虎军四万人八个师,李进武只从中抽调了一千人送到训练团来接受新式火器的培训,可见神火营是多么金贵。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作为曾经的卧虎军重步师师长,裴元绍对于这支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暗自下定决心,要为卧虎军这支捍卫晋国安危的“御林军”,安装上世间最锋利的爪子和獠牙。

    按照赵布的建议,裴元绍将一千名神火营的士兵分成四个小队,其中第一小队主要学习和掌握火器的装填以及检拭保养;第二小队负责发射前的射角和距离绘算;第三小队负责观察通信和下达指令;第四小队负责点火和携运火器。

    在最初开始训练的时候,这四队士兵分别接受不同专业的训练,等到能够熟练操作之后,从每个小队之中挑出一人,四个人编为一个完整的发射小组,然后开始在真正的火器上实做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减轻了每名士兵需要学习掌握的重点内容,缩短了培训的周期,符合“一窝蜂”等大型火器的操作使用要求,很快就收到了明显的训练效果。

    半个月之后,李进武和庞统亲自前往训练团检验神火营的训练水平。当他俩看到一千名士兵不慌不忙地分工合作,按照指定的方位,将箭雨熟练地射向目标之后,脸上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笑容。

    俩人没有想到裴元绍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为卧虎军真的训练出来了一支可以熟练运用新式火器的精兵,他们在心里对于裴元绍的评价,立即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徐晃得知神火营已经训练完毕,于是下令:“既然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那就动手吧!”

第619章 不抢盐只为抢人() 
一直以来,晋国的中下层官兵都不理解一件事情,那就是晋国明明有实力可以将司隶地区戳在黄河以北的河东和河内二郡拿下来,可赵兴就是纹丝不动,对紧挨着晋国的这两郡之地置若罔闻。

    在很多人看来,河东和河内两郡仿佛是朝廷楔入晋国腹部的一根肉刺,随时都能让晋国感觉的不舒服和疼痛。就好比前一段时间谷远城意外遭受袭击的事情,就连晋国的老奶奶和小孩子都能想到肯定是河东那边的人干的。

    在赵兴看来,河东和河内二郡便是栓在朝廷脖子上的狗链,只要这二郡不丢,朝中许多人就还有幻想,就会继续窝在洛阳中吆三喝四、发号施令,这样一来天下百姓受得祸害就会减轻许多。

    赵兴不是不想对河东和河内两郡动手,只不过时机还没有成熟而已。这就好比是用温水煮青蛙,如果一上来就将河东和河内二郡攻打下来,则洛阳以北便没有了任何屏障,朝廷在这种剧烈的刺激之下,要么被逼迫着向南迁都,要么因为内忧外患而分崩离析,而这两种结果都不是赵兴想要看到的。

    如果朝廷向南迁都,最好的选择自然是襄阳。而一旦刘备和诸葛亮等人护卫着皇帝刘辩去了襄阳,便可以彻底甩开洛阳城中一些豪门世家的束缚、外戚的干政,从而正大光明地奉天子以令不臣,以荆州为基础,安抚东吴孙坚,吞并豫州刘焉和扬州袁术,最终形成一个新兴的势力团体,给赵兴的南下之路造成巨大的障碍。

    如果朝廷分崩离析,则天下顿时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来称王称霸,最终导致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闲置,对民族和国家造成巨大的伤痛,就算最终赵兴彻底完成统一,拿到手中的也不过是一副烂摊子。

    保持大汉中央朝廷一定的尊严,让它继续在司隶地区苟延残喘,对于实现赵兴文攻武斗、逐步蚕食大汉的既定方针,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赵兴一直没有跟朝廷彻底撕破脸皮,而是维持着一种斗而不破的微妙局面。

    然而,凡事也没有绝对的时候。比如这次晋国准备正式在东北和西北方向用兵之前,便忽然不宣而战地调动大军,从河东郡以西的上郡境内横渡黄河,突然出现在了河东的腹地,目标似乎直指安邑附近的官办盐池。

    突入河东境内的是炎晟骑兵师的一万人,带队将领是严曦。这位当年随父亲一同踏上南下死亡之路的原鲜卑人,前半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变幻,直到他带头将“吐奚”这个明显带着鲜卑特色的名字改成为严曦之后,他的人生才算是稳定下来,没有了以前那种大起大落的波折和起伏。

    作为拱卫晋国正北方的炎晟族唯一的正规军队,虽然只有一万人的编制,但炎晟骑兵师自组建以来便严格按照晋国骑兵的装备和编制建军,不仅战斗力在以往的战斗中得到很大提高,而且忠诚度和纪律性也明显增强,如今看来,已经有了飞虎军那种将野性与铁血融为一体的味道。

    有野性的部队凶悍,讲铁血的部队守纪,两者融合便意味着勇猛顽强。

    早在数月之前,最高统帅部给严曦下达的作战任务是隐蔽行军,昼伏夜出抵达上郡与河东和左冯翊三部交汇的黄河渡口采桑津,然后向东强渡黄河进入河东郡的乡宇一带,造成晋国大军大举入侵的假象之后,直扑安邑县附近的官办盐池,将那里专事晒盐的劳役和苦工全部俘获之后,安全带回五原附近的咸阳盐场。

    定远军一共有四支骑兵师,分别是黄轩、炎晟、尧兴和汉军,每师有一万人。尧兴师驻守在幽州的渔阳城以北长城一带,主要负责镇压附近的残余异族反叛;汉军师驻守在新建设而成的三族圣地美稷;而原先由胡车儿率领的一万黄选师骑兵这次意外的没有承担这项任务,而是北上接替了炎晟师巡视北方大漠的任务。

    黄轩师转战东西,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整支部队都是由绝对忠心于赵兴的黄轩族人组成,在三支游牧民族中奠定了老大的地位。如果委派这支部队执行这次的任务,相信一定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但赵兴却意外地让炎晟族来承担这次佯动和诱敌的任务,真的是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安排,严曦知道这一次赵兴特意如此安排两师相互调换,既有锻炼炎晟师的用心,也有考验炎晟师的用意。

    自从鲜卑人被赵兴连名字都抹去之后,现在很多北方的异族已经逐步接受了晋国的管辖,也渐渐融入到了炎晟族这个新家庭之中,但是也不排除仍有一些心存幻想的家伙,趁机隐姓埋名地潜伏下来,伺机寻找卷土重来的机会。

    骨子里面留着贪婪和凶残血液的鲜卑后人,再一次闯进了汉人的领地,是像从前那样烧杀淫掠忘乎所以,还是像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一般坚决完成任务?这便是赵兴对炎晟师最大的考验!

    当然了,赵兴的这种安排也有些不地道,他这是拿河东郡的百姓作为实验炎晟师的小白鼠。如果炎晟师的官兵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在河东境内固态萌发,暴露出原来的劣根性,那么他会直接向外宣布这支部队因为受到河东张飞的挑唆,反叛脱离了晋国,然后将炎晟师彻底打入地狱的十八层,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幸运的是,严曦和他手下一万炎晟骑兵真的经受住了考验。

    当他们顺利强渡采桑津之后,始终保持着足够的清醒,始终牢记着晋国军部颁发的戒令以及自己作为晋国军人的身份,他们改掉了嗜酒、嗜血、贪财、好色、凶残等等在他们祖先身上形成的劣根性。

    他们对一路上所经过的村庄秋毫无犯,对惊慌失措毫无反抗之力的汉人百姓礼让有加,他们向着既定的任务目标毫不犹豫地极速而去

    当一万武装到牙齿的轻骑兵来到盐池边上时,守卫在安邑盐池的官府杂兵直觉的是天兵下凡,他们丝毫生不起任何抵抗之心,便乖乖地配合着严曦,将盐池附近所有专门从事晒盐任务的劳役和苦力们驱赶集中起来。

    严曦对这些苦逼草根们说:“想活命的,今后跟我走!咸阳雪花盐厂一名煮盐女工每月的工资是三两白银,你们去了那里可以拿到四两一个月,管吃管住还管安置老人小孩!”

    原本已经被高强度晒盐劳作折磨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盐工们,听了严曦这话,眼中喷发出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们二话不说地来到严曦面前,纷纷跪地不起。

    严曦对于这样的效果非常满意,然后大声说道:“既然都愿意跟我走,那么大家现在只需要做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将堆在官库中的所有现盐全部倾倒回去,让他们化成卤水!”

    在一万骑兵和官盐官吏杂兵们的注视下,终于有豁出去的人起身朝着盐库走去,在他的身后渐渐汇聚了一条人流

第620章 蛮子们玩啥猫腻() 
哧啦—唰—扑通!

    哧啦—唰—唰—扑通!

    一袋一袋的库盐被锋利的斩马刀割开,然后被两名盐工抬起来,用力撒进盐湖之中,最后消失不见。

    一群被人用刀架着脖子的盐池官吏,看着白花花、金灿灿的天量财富瞬间化为乌有,心里头都在滴血。若是这些库盐被运出河东,销往大汉各地,他们私下里还不知道能得多少实惠与好处呢!

    随着最后一袋库盐被投入湖中之后,盐工们仿佛在这一天对自己的人生做了一次彻底的清算,现在的他们已经彻底无路可走,除非跟着这群凶悍的士兵一起向北逃亡。

    逃亡便逃亡吧!还有什么样的日子能比“晒尽湖中水,吃饭无咸盐”的过去更加让人绝望呢!

    严曦的一万骑兵部队,护送着三万多名盐工,从安邑出发,先是抵达闻喜,然后再到绛邑,下一步将沿着干涸的汾河河道一路向北,途径河东郡的临汾、平阳、永安,最终进入晋国的地界。

    由于盐工们没有战马,只能依靠步行,所以军民混杂的队伍每日行进的速度十分缓慢,一天也就向前走上四十多里的路程,所以当安邑盐场被劫的消息被传到杨县驻军统领张飞的耳中时,北上的队伍才刚刚抵达汾水沿岸的白波谷。

    严曦突入河东郡的时候,选择的是从黄河岸边的采桑津横渡,带着盐工离开的时候却选择了向河东郡的东北方向突围,这就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河东境内的朝廷驻军主要以张飞统领的三万北军为主力,全部驻扎在河东郡东北方向的杨县境内。杨县位于汾河中段以东三十多里处,正好卡在汾河岸边的永安与平阳之间,而严曦选择的撤离路线上,平阳便是他们下一步将要抵达的目标。

    如果张飞派出重兵在杨县以西的河岸边上伏击严曦,则北上的队伍将会面临巨大的威胁,甚至可能是全军覆灭。毕竟张飞麾下可是有三万装备精良,拥有大量火药的士兵,他们对上严曦的一万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反观严曦这一方,因为要顾忌数万盐工的生命安全,而且河岸地形还不利于骑兵快速突击,给原本就危险的护送任务更是增添了许多的变数。

    然而,也不知是不是严曦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军事培训,抑或是他过于盲目自大,在选择了如此糟糕的一条撤退线路的同时,竟然不慌不忙地组织盐工们一路走,还一路忽悠更多的上党穷苦百姓加入北上的队伍之总,生怕驻军杨县的张飞不知道他整出来的动静。

    北上的队伍越来越大,老百姓总要吃喝拉撒睡,而严曦的部队来到河东之前,似乎刚刚抢掠过别处一般,有用不完的巨额财富,以供炎晟师的官兵们向路过的乡镇村庄购买粮草。

    炎晟师的骑兵没有给老百姓打白条的习惯,他们使用的都是晋国农兵商金行印发的银票,可以在大汉许多州郡进行兑换。虽然一路上被骚扰到的百姓心里并不是十分乐意接受晋国的银票,但他们看到成千上万凶神恶煞一般的北方蛮子,手里拿着白晃晃的斩马刀之后,便不敢吱声了。

    晋国的银票虽然兑换起来有点麻烦,但毕竟人家的信誉可是天下第一,如果不答应这些蛮子们购买粮草的要求,说不定连小命都难保。再傻的河东百姓也分得出轻重来,所以他们最终都选择了配合炎晟师。

    就在严曦率军突入河东境内的同时,一支上万人的部队也从汾河上游西岸的平周城内动身,沿着汾河向南秘密前行。

    这支部队便是卧虎军扩编之后新增的两万精锐中的一万五千人,由军长李进武亲自率领,他们这次的任务是攻占汾河岸边的永安城,沿着汾河南下,接应率众北上的严曦一部。

    为了避免大军突入河东的时候,张飞的部下再像上次偷袭谷远城一般摸进晋国的境内,卧虎军剩余的两万五千人,除了五千人固守箕关之外,其余两万被分配到阳阿、陭氏、谷远一线,对上党西部的霍大山脉形成了严密的防护网。如果这次魏延或者傅肜肝胆再次摸进上党境内搞破坏,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

    当严曦的队伍以乌龟挪窝一般的速度行进到平阳城时,时间又过去了三天。平阳县城里的老百姓早就接到了南面来的消息,知道有一大群骑马的蛮子押着“几十万”的汉人老百姓往这边赶来,所以纷纷弃家逃命,包括城内的县吏和衙役们,也是纷纷向张飞驻军的杨县逃亡。

    这样倒是便宜了严曦,他索性带队住进了空无一人的平阳城内,将沿路收留到的穷苦百姓与盐工们一起进行登记造册,按照老幼妇孺和青壮劳力进行混合编组,指定每组队伍的负责人,要求他们照顾好本组队伍里行动困难的人员。

    经过初步统计,严曦从盐池一共“抢”回来三万五千余名盐工,又在沿途之中收留和忽悠到将近四万的穷苦百姓,这样加起来他的队伍包括一万骑兵在内,共计达到了九万之中。

    朝廷一声不吭地便杀了晋国行走各地的上千商人,还收缴了晋国储存在各地货栈之内价值高达数百万两白银的货物,这个仇赵兴一直记在心里。这次他让严曦拐跑盐池的熟练劳力,又从河东郡内裹挟一群百姓返回上党,还把安邑盐库内价值上百万两白银的食盐全部化成了卤水,总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当然了,事情到这里还仅仅是开了一个精彩的好头,真正压轴的大戏还要看李进武和庞统他们如何设计赚了张飞和杨县,彻底把朝廷给打疼打服气。

    那么,接到安邑盐场被劫,盐工被俘的消息之后,一直不显山露水的张飞如今在想些什么呢?

    张飞想的当然是如何留下严曦闯进河东的部队,留下安邑盐场的盐工。他之所以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却是在担心别人在用调虎离山的计策算计自己。

    从得到的消息分析,那支突然出现的蛮子大军明显不是鲜卑人的残余分子,而应该是晋国的某支异族骑兵部队。因为从他们行事的手段上来看,丝毫没有土匪强盗的作风,反倒是与晋国训练有素的骑兵十分相似。

    如果这支部队仅仅是为了闯进河东境内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