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的小农民-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赏树。

因为珙桐树是稀有植物,能在空间里慢慢繁衍生息,也能保留一些“火种”。等过段时间看看,如果珙桐生长没什么问题,孙刚准备到处淘换些稀有植物,好让它们在空间里生存。

人参和红景天可以用来给家里的老人泡酒、煮茶来补补身体。

猪笼草被孙刚栽在房前屋后,用一个旧盆子装点儿土,丢几颗种子进去,洒点水,等长大后放在床下。

进入中午,太阳热辣辣的晒着。知了,机灵的知了,享受着枝间的阴凉。韧性十足的吸管,插进树的肢体,吸足鲜绿的欲望,肉质的扬声器一声声撕碎了林间的寂静。树在疼,在悄悄地疼;知了在唱,嘹亮地唱……

田地里,演绎着那句“赤日炎炎似火烧”。此时,麦子已经收割,满地的麦茬给田野涂抹上了一层枯黄。秧苗也已经种下,没有什么高大作物阻挡视线,因为玉米的幼苗尚小,甚至它们那些有点儿孱弱的绿色根本影响不了麦茬的枯黄。

菜园子里,显示出勃勃生机,像一个五颜六色的大花园。

那喇叭似的南瓜花,蝴蝶似的丝瓜花,星星似的西红柿花,开得金灿灿的,紫色的茄子花,白色的辣椒花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的开放了。

黄的、紫的、白的花儿点缀着碧绿的菜叶,像碧空中的星星,又像一床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上镶嵌着五颜六色的花儿,美丽极了。

花儿散放出阵阵清香,引来了只只蝴蝶和群群蜜蜂,显得格外逍遥自在,蝴蝶也随之翩然起舞,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啊!

稻田里的稻苗经历了幼苗期,进入有效分蘖期。早期生出的能抽穗结实的分蘖称为有效分蘖,晚期生出的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结实的称为无效分蘖。有效分蘖与单位面积的穗数直接有关。

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特性,分蘖期是采取措施对分蘖数量进行促控,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增长根系的重要时期。

瓜地里西瓜枝蔓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在西瓜伸蔓期整枝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植株间通风良好,改善光照,调节植株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坐瓜。

趁着天还没下雨,孙刚和爸爸两人去西瓜地里给西瓜整枝、留蔓。

整枝留蔓的数量应根据所选品种、定植密度、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确定,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有单蔓整枝、双蔓整枝和三蔓整枝三种方式。

单蔓整枝是只留主蔓,其余侧蔓全部摘除。由于只留一条蔓,植株营养体较小,所以瓜发育得较小。

双蔓或三蔓留蔓方式是除留主蔓外,再在基部选留1~2条健壮的侧蔓,其余侧蔓全部去掉。由于留蔓多,叶片多,所以果实发育较大。

留一条主蔓加一条侧蔓的称双蔓整枝。留一条主蔓加两条侧蔓的称三蔓整枝。

单蔓整枝只留一条主蔓,在主蔓长50…60厘米时摘除主蔓上的所有侧枝。单蔓整枝的植株雌花少,坐果部位选留的余地有限,一般保护地早熟栽培和制种田采用单蔓整枝,一般瓜农很少采用。

双蔓整枝是除主蔓外,在植株基部3…8节选留一个生长健壮的侧蔓,主蔓上其余侧蔓全部除去,主蔓和侧蔓的距离为30…40厘米。双蔓整枝的植株枝叶量和雌花量较多,坐果率较高。

还有一种双蔓整枝方式为主蔓摘心后,选留植株基部两条强壮侧蔓平行生长。

双蔓整枝在早熟栽培或中晚熟西瓜品种栽培中普遍使用。三蔓整枝是在保留主蔓的基础上再选留两条健壮的侧蔓,其他侧蔓及时摘除。

三蔓整枝植株叶面积大,容易结大瓜,获高产,适合于中晚熟大瓜型品种。

蔓数确定后再发出的侧枝应及时去掉,以免影响坐瓜。

单行种植时,将瓜蔓理顺朝一个方向爬,将所选留的几条蔓间隔一定距离并排向前。双行种植时,可将两行的瓜蔓向相反的方向爬。不要相互交叉。西瓜根系的发育与地上部蔓叶的发展成正相关。

因此,为促进根系的发育,第1次整枝的时间不宜过早,这时侧蔓有十几厘米长,便于鉴别健壮的侧蔓。但也不能整枝过晚,否则瓜蔓相互缠绕,不仅影响植株生长,管理也费工。

到了半晌午,孙刚和爸爸才将这片瓜地整枝留蔓,幸亏地不大,主要是孙刚对这方面不熟练,在孙爸的教导下,很久才能分辨出主蔓侧蔓。

随着夕阳缓缓西下,不远处的小村便一下子变得分外温柔——缕缕炊烟,袅袅起户户的温情。放学后小娃子们,赶着暮色归来,忠实的猎狗在小村口汪汪起上气不接下气的欢迎。

“当家的,回来吃饭啦。”

“毛蛋儿,吃饭啦。”

“…………”

村子里,唤归的村妇全神贯注,忘记了一天到头来的疲惫,扯开嗓子,尽是些青枝绿叶的生动……

夜幕徐徐降临,远天的星星一颗颗睁开眼睛。于是,家家户户摆下小小的饭桌,端上自家地里出产的关切。朴素的祝福,竟也热气腾腾。

夕阳西下,孙妈把热粥和馒头端到院子里石桌上冷凉,吃的时候不用太烫,不然又是满头大汗的。

当然,夏日的夜晚也不乏生动。青蛙,乡村夏日夜夜失眠的艺术家。没有灵感,没有即兴创作的灵感;只有激情,一种唱彻夏夜的激情。

漆黑的天穹里布满了点点生辉的星星,显得格外耀眼。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空中,淡淡的光像轻薄的纱。

夏夜的风是令人期待的,徐徐吹来,格外清新,凉爽。

青蛙们独占乡村池塘或沟渠的一隅,或呼朋引伴,或打情骂俏,或孤“蛙”自赏,一样的湿淋淋的陶醉,一样的没有休止符的鼓噪。偶有飞虫飞过,张大嘴巴,自在着点心似的夜餐,然后,再来上一段卷舌音的逍遥……不过,青蛙们尽管再逍遥,也逍遥不过夏夜纳凉的庄户人。

也不知什么时候萤火虫也飞了出来乘凉,在树上一闪一闪地,特好看。

乡下没有灯红酒绿的夜市,一把蒲扇,足以把一天的疲惫驱赶。

张家长李家短,面红耳赤,尽是些或深或浅的情趣。渴不渴无关紧要,喝不喝也不是结局。关键是,欢乐有个地方分享,愤懑有种方式排遣。夜深了,茶凉了,浓浓的乡情恋恋不舍,始终不肯散去……

夜深了,村里人会把床搬到自家院子里或者平房顶上睡觉,听着从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的犬吠声,看着一闪一闪的星星,那种惬意的感觉,是一般人体验不到的。

117。三伏天(求订阅收藏)

当春天在人们的轻声细语中消失得无踪无影,夏天便以火一般的热情把小村点缀。

火辣辣的阳光从山顶上直直地照射下来,山野上各种鲜艳的花朵像小孩子捉迷藏般地躲在绿叶丛中,嫩嫩的枝头不知何时又挂上了青涩的果。农村人似乎对夏天特别钟爱,丝毫没有被闷热吓着,相反的,全身上下像充满着火一样的激情。于是,在夏天里,整个村子便一片忙碌,笑声飞扬,激情四射,别有一番风味。

天刚蒙蒙亮,人们早早地被小鸟清脆的歌声叫醒,男人妇女扛着锄头下地,孩子跟着大人割草或放牛,老人在家煮饭。一时间,说笑声、吆喝声,伴随着农家院里袅袅升起的蓝色炊烟,在村子上空萦绕、回荡,人们知道,今天又是一个大晴天。

不一会,太阳便硬朗朗地从天空照射下来,以强大的威力炙烤大地。掉在地上的叶子卷起了筒子,禾苗耷拉着叶片,无精打采。猪在圈里喘着粗气,妇女们一边喂食一边唠叨:“你看你,这么点热就怕,真是懒猪!”午后,村里人在树荫下睡在凉席上,手摇着蒲扇合会眼打个盹,等到太阳落山后,还得下地去。

太阳缓缓地从山顶落下,放学归来的孩子跑到小河边,他们三两个一起“扑通”跳进河里,享受大自然的凉意。在地里干活的人,此时在轻轻吹拂的晚风中,尽情享受劳动的快乐:为地里那半人高的玉米除除草,给绿毯般的红薯秧翻翻藤,把地里的花生杀杀虫……直到明月东升,大地铺上银辉,夜幕笼罩山野时,他们敞着黑红的胸膛,踏着弯弯曲曲的小径朝家走。

回到家,还不能闲着,得去田里看看水,今晚该轮到哪家放水灌田,明晚又是哪家。大家心中有数,从不争吵,懂得谦让。田里灌满水后,他们高兴地下到田里,脚上凉丝丝的,仿佛还能听见秧苗“吱吱”的吮吸声。夜深人静,田里的秧苗便挂满了晶莹迷人的露珠。

农村的夏夜,老人摇着扇子,给小孩讲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童话”;女人们围坐在村口,一边乘凉一边拉家常;男人们多半独坐在院头,一边抽烟一边听着村口传来自家女人、孩子的说笑声,他们打心眼里满足。

夏天,是农村人的希望与梦想,是迈向金色秋天、丰收秋天的桥梁!

孙刚听爸爸说,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入伏了。

“入伏”的意思是指,进入三伏天,也就是一年四季里最酷热难耐的日子。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三伏天”最大的特点是高温、高湿和高热。

进入伏天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也就最热了。

不过,不少农村人,小小的年纪就已经会背伏天的饭谱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吃面食这一习俗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入伏的时候,正是春小麦上市之时,也叫“新麦”。新麦磨成面,做热汤面吃,吃完发一身汗,很多“恶月”时积累的“寒湿热邪”(身体因为气候原因产生的不良物质,比如暑气,湿毒之类)可随汗排出。同时,新粮营养丰富,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虽说伏天难挨,不过伏天也是农作物生长的旺季。一直生长在农村的孙刚,童年对于农耕知之不少,还知道傻吃,以至于小小的年纪,伏天的饭谱背得滚瓜烂。

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要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早些年除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那时还有句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那时没有蔬菜大棚,也没有反季节蔬菜,农作物倒茬换季,市场上的蔬菜必然有个断档期,不过头伏蔬菜断档并不明显,因此头伏那天要想吃饺子,饺子馅的选择还是挺充裕的。

老百姓对于吃顿饺子也没有奢望,饺子馅只要有肉有菜就不错了,一般家庭并不要求吃一个肉丸儿馅的,当年管猪肉大葱或猪肉白菜馅的饺子,称之为一个肉丸儿馅的。即便吃一顿素馅饺子也很满足,但不管怎么着,饺子馅也得有蔬菜。

还没入伏,孙妈就张罗着吃饺子,当然用的是今年的新面。

孙刚在和面的时候稍微放一点黄豆粉,黄豆粉是大豆炒后去皮、磨制而成的粉末。既能让面团弹性更好,又能避免粘连,还能提高饺子皮蛋白质含量,还会提高蛋白质质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饺子馅千万不要做成全肉丸的,肥肉要少。孙刚加入不少菌类、鸡蛋和蔬菜,减少猪肉的比例。

这样做出来的饺子,口味清淡鲜美,营养价值也更高。再加一两盘凉拌野菜佐餐,加点蒜泥和醋,杀菌又爽口。

然而到了二伏,市场上的蔬菜明显少了,许多菜车上都是冬瓜和茄子,大家餐桌的蔬菜特别贫乏,经常是煮茄子,外加一个熬冬瓜。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儿时的那个饭谱,不知道这个饭谱诞生于何年何月,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创作,这个饭谱能够在二伏和三伏巧妙地避开蔬菜断档。

实际上二伏是三伏天儿中最热的时段,同时也是人们出汗最多的时候,这时人们的食欲也最差。这时候吃面,农村的主妇们大多数都会安排一顿蒜汁儿凉面,很少有人制作热汤面。面一般都是现吃现擀。

看似简单的蒜汁儿凉面,手艺地道的妇女们也会把它搞得丰富多彩。虽说是蒜汁儿凉面,但绝不是仅仅是蒜汁儿一种调料,还有一系列调料咸汤,这是自家腌咸菜时的副产品,咸菜缸里的咸汤在清明前后,都要上火熬一次,咸汤无任何添加剂,并且有着一股咸菜的清香味,吃之前将咸汤放入小碗中,然后倒入辣椒油,也是凉面的必备调料。还有韭菜花、咸菜丝、黄瓜丝、黄瓜条、新下来的红苋菜和醋,再加上嫩蒜头……

多么苦夏没食欲的人,见到如此丰盛的调料和面码儿,也必然胃口大开,年轻人起码得开它两三碗。

“三伏烙饼摊鸡蛋”,大概也是由于缺菜想出的辙。三伏毕竟是在立秋之后,不像二伏热得那么邪乎。由于伏天太热,许多家庭都远离烙饼,煮妇们没法长时间站在炉前翻饼烙饼,所以只能在立秋以后操持这顿烙饼摊鸡蛋。

饼和鸡蛋固然不错,要再加凉拌蔬菜来搭配,吃起来才过瘾。可以像做春饼一样,多做几种菜式以供选择,还可以准备一点新鲜的蔬菜叶卷在饼里。

伏天吃有饭谱,喝也有讲究,至于喝什么,家境不同,饮品差别也大。不过多数农村人家,到了伏天这会儿,熬点绿豆汤、做点冰糖雪梨汁水是常有的事。

同样是喝,不同的家境有不同的喝法,首先就是这冷却方式的不同,不用电,用天然冰将汤冷却。一般家庭则将汤置入稍小的容器内,再将小容器放入稍大的盆里,盆里注入凉水来“冰镇”。

放在冰箱里冰着却没了这么个味道。

过去街上的冷饮品种少价钱贵,村里乡亲舍不得吃,都是半大小子推着自行车,后面驮着以一个木箱子,走村串巷的吆喝,“雪糕,冰棍儿…………”

小孩子一看见这个,立刻围上来,而且卖冰棍的就专往树荫下有孩子的地方跑,嘴馋的孩子们就缠着妈妈买冰棍,一般大人偶然给孩子买根冰棍,孩子们舍不得大口咬着吃,也搭着凉点,大多数小孩都舔着吃,舔着舔着木头棍露出来了,瞬间冰棍掉地下了,孩子大哭。

家长花几分钱让孩子演了一场冰棍悲剧,自然不甘心,手疾地抄起这剩余的冰棍,找个水龙头把残余的冰棍冲吧冲吧,然后将其塞进号啕大哭的孩子嘴里,其实这会儿塞进的,已经不是冰棍残余了,而是一副良好的“止哭剂”。

现在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冰箱,就算没有村口还有个小超市,这样孩子想吃就去买,谁手里没有一点儿“私房钱”啊,可是孙刚再也找不到那种甜丝丝、凉浸浸的冰棍了。

118。六月节—求订阅收藏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父老乡亲嘴里所说的“六月节”。

这天作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把六月初六这一天说是大禹的生日,《帝王世纪》云:“鲧纳有莘氏,臆胸折而生禹于石纽,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重修裸飨,岁以为常。”

是农村比较重视的一个日子,这一天算是不在节日里的节日。不在节日里,是说它称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但它又是农村的有着浓郁民间传统的日子;说是节日,其实也就是乡村农家乐呵的一天。

按节气,此时已近大暑,入初伏。民谣唱:“知了叫,河水响,你看庄稼长不长。”这时节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充沛,秋庄稼长势正旺,春茬谷子、黍黍等作物已开始抽穗。

于是就有了辈辈相传的习俗:“六月六,看谷秀(抽穗),揭开包子一包肉。”意思是六月六这天晌午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肉包子。这是辈辈相传的乡风习俗,祈望秋收前风调雨顺,秋收时五谷丰登。

吃的是一种心情,一种韵致,因而被绿色浸染的农家小院,日子便越发显得鲜活生动,有滋有味。

六月六,民间亦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正值酷热的“伏天”,民间有“晒伏”的习俗。家家户户将箱底的各色衣服,洗净后,拿到太阳下曝晒,以防霉烂、虫蛀、藏垢。

过去的知识分子人家则在这一天曝晒书籍字画,以免蠢虫蛀蚀。这晒衣服书画的良好习惯至今存在,但已不拘限于六月初六这一天了。以前有人在院子里晒肚子,人家问为何,他说是“晒书”,大乐。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玄奘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得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也在这天翻检曝晒。寺院晒经也是一项保存珍护文化遗产的必要之举。

人们认为六月初六这一天晒过的衣服不会被虫蛀,晒过的书则不会被蠹,因此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