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斩首摩萨德之怒-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00人受伤,4人被俘。
  但是英法军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埃及总统纳赛尔将增援西奈半岛的军队都改为增援运河沿岸,这大大增加了英法联军的压力。与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的以军战绩相比,英法联军的登陆作战部队的成就就不值一提了,一直到11月6日午夜停火时,英法联军还未能占领塞得港。
  这个时候,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决定世界霸权的国家已经醒悟过来了。苏联人的醒悟是,如果让英法和以色列三个国家瓜分了埃及,那就严重损害了苏联的利益。于是,本来坐山观虎斗的苏联见大势不妙,便立即发出声明,如果英法不立即停止对于埃及的攻击,苏联将不惜对英国本土实施核攻击。
  核打击——这是苏联最为严重的警告,也是英国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
  这其中最为愤怒的其实不是苏联人,而是美国人。美国中情局局长杜勒斯曾经专门派人问过以色列摩萨德头目哈雷尔,但是哈雷尔却无情地欺骗了他,而且直到战争爆发当天的中午,摩萨德才向中央情报局电告实情。被蒙在鼓里的美国中央情报局这才恍然大悟,杜勒斯气得大发雷霆,当着助手的面怒骂道:“他们把我们骗了!”
  美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前所未有地统一起来,因为他被英法和以色列的蒙蔽激怒了,也威胁要对英法实行经济制裁。
  英法两国在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只好屈服,宣布停火。连英法都停火了,以色列当然不会再坚持,于是也宣布停火。联合国秘书长这个时候出来充当了双方的调停人,他要求以色列军队无条件地从西奈撤军。以色列政府却不同意,他态度强硬地提出了有条件的撤退,条件是保证他在亚喀巴湾的航行自由,埃及必须停止敌对行为。
  埃及总统纳赛尔为了收回西奈,只好无奈地同意了以色列的要求,给予了以色列航行的自由,以色列被封锁的蒂朗海峡解禁了。而英法两国却两手空空,徒劳无功,撤出了埃及。
  在运河战争中,以色列凭借摩萨德的“迷雾计划”不但成功地骗过了埃及,而且骗过了美国中情局,为整个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摩萨德充满玄机的“迷雾计划”,以色列根本无法在埃及人的眼皮底下准备好这场战争,更别说躲过美国中情局的监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以色列不能没有摩萨德(10)
摩萨德为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摩萨德就没有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胜利。
  *人是否真的还想打仗
  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靠着摩萨德的“迷雾计划”成功地迷惑住了埃及和美国,为以色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不久之后,摩萨德就再次为以色列立下了奇功。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战争取得西奈大捷之后,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公开说:“以色列摩萨德起到的作用,不亚于航空兵和装甲兵。”
  在动荡的中东,像摩萨德这样的情报机关,是永远不用担心英雄没有用武之地的。1967年,战争的乌云再次笼罩着中东地区。
  1967年的4月3日,以色列宣布,以色列内阁已经决定耕种非军事区内的全部耕地。这个消息在*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中东的*国家都对于以色列接下来的行动拭目以待,因为这意味着以色列对于*人的土地有了更多的要求。以色列人果然说到做到,在宣布决定耕种非军事区内的全部耕地的消息4天之后,以色列一辆拖拉机在以色列军队的掩护下,强行耕种非军事区内属于*农民的土地。叙利亚军队立即鸣枪警告,以色列借口叙利亚首先向它开火,立刻动用火炮和坦克向叙利亚发动武装攻击。
  随后,以色列和叙利亚开始空战。强悍的以色列空军在几分钟之内击落了6架叙利亚米格…21战斗机,并且追击到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上空。叙利亚没有办法,只好去联合国告状,宣称以色列有要向叙利亚挑起一场大规模战争的罪恶意图。
  叙利亚也知道,联合国并不能帮助它制止以色列的攻击。于是,为了防备不测,叙利亚和埃及结盟。埃及总统纳赛尔随即宣布:根据埃及和叙利亚共同防御协定,埃及已经同意向叙利亚派遣空军部队,以对付以色列的侵略。
  对于叙利亚的种种准备,以色列却好整以暇,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声明:以色列军队将在追击选择的时间和地点,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对叙利亚发动进攻。
  敌对双方一边骂战,一边开始备战。
  比备战双方更着急的另有其人,到了5月,观战的苏联人首先坐不住了,苏联驻开罗的大使约见了埃及总统纳赛尔,警告他以色列人随时将会对叙利亚开战。纳赛尔听从了苏联人的劝告,他把几支装甲部队派到了西奈半岛,与驻扎在那里的以色列军队对峙,埃及军队总参谋长亲自飞到了叙利亚,同叙利亚最高统帅部协商行动方案。之后,两个国家进入紧急备战状态,仅仅埃及就出动了10万大军备战。
  以色列这次是真的有点懵了。它本来只想吓唬吓唬叙利亚,为自己的农民弄点土地,因为对于源源不断迁移来的犹太人来说,以色列的土地实在是有点不够用,它没有想到叙利亚会来真的,更想不到埃及会跟着起哄,两个国家要联合起来和它打一场大战。
  以色列弄不明白,在苏联人支持下的这两个*国家想干什么?只是虚张声势,还是真的想打仗?
  这个任务被交给了摩萨德——弄清楚埃及和叙利亚到底想干什么?
  根据摩萨德的分析,战争的可能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大的。因为苏联人为了确保对于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的控制,绝对不希望*世界和以色列和解,因为只有*国家和以色列争斗,苏联才能乘虚而入。也只有阿以处于战争状态,苏联的军火才有广阔的市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以色列不能没有摩萨德(11)
但是这仅仅是分析,分析无法替代事实。以色列不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掉以轻心。摩萨德必须尽快作出判断。于是,摩萨德驻在中东和世界各国的所有特工都接到了来自以色列总部的电报,要求他们尽快搜集有关中东形式的一切情报,以帮助总部对于形势作出整体的判断。不仅摩萨德,以色列的所有的情报部门都行动了起来。
  全看美国了
  以色列并不想打仗。1967年5月下旬,摩萨德,这个曾经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以邮包炸弹让埃及总统深恶痛绝的“恐怖组织”这次竟然以和平使者的面目出现了,摩萨德把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的一封简短的电报发给了埃及总统纳赛尔,这封电报符合艾希科尔冷静坚定的性格特征,他的电报文字简洁,语言平和:我们不要战争。如果贵国把在西奈的部队撤回到原地的话,我们愿意将目前驻扎在边境上的部队全部撤回。
  得到苏联的支持,已经打定主意要大干一场的纳赛尔早已经失去了和以色列和谈的兴趣,再说了,几年前那场运河战役让他对摩萨德,甚至是以色列深恶痛绝,他决心要报这一箭之仇。他的电报比艾希科尔的更为简短:到时候再说吧。
  纳赛尔的“再说吧”是什么意思呢?两天后,埃及政府就用军事行动作了回答,纳赛尔下令重新封锁了蒂朗海峡,切断了从南边进入以色列的海上交通。他这是在报复当年运河战争中以色列帮助英法联军攻打埃及的仇恨,因为正是在那场战争中,埃及被迫解除了对于蒂朗海峡的封锁。
  埃及的这一举动在摩萨德的总部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暴,以色列人群情激奋,在情报分析会上,以色列各个部门的首脑纷纷叫喊着要先发制人:埃及的举动已经明确无误地表明他们即将发动战争了。面对数量上占有充分优势的敌人,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先发制人!
  摩萨德局长阿米特面见艾希科尔,试图说服他接受摩萨德先发制人的建议。但是,艾希科尔却并不希望再和*国家开战,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更愿意通过外交途径和平地解决问题。他希望邀请苏联驻以色列的大使视察埃及和以色列的边境,以便让他亲眼看到以色列人并没有准备打仗。
  但是,苏联外交官完全不理会艾希科尔的建议,他们以为埃及和叙利亚联军已经稳操胜券,完全可以把一个小小的以色列一口吃掉。粗鲁的苏联外交官甚至不顾体面,当着艾希科尔的面破口大骂,这让见惯了大场面的艾希科尔目瞪口呆。艾希科尔差点失去了自己惯有的冷静。
  如果说苏联人的态度让以色列人吃惊的话,那么法国人的态度则开始让以色列头疼了。长期以来,法国一直是以色列最为重要的盟友,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法国却改变了立场,他们不再支持以色列。原因很简单,他们出于对于本国石油的需要,转而开始支持*国家。
  法国总统戴高乐给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发来电报,他希望以色列人不要率先发动进攻,并且自以为是地下了以色列不会在这场战中赢得胜利的断言。10多年来,法国一直是以色列最为重要的武器供应国。以色列能够赢得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胜利,主要依靠的也正是法国的飞机大炮的支持。现在法国人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这不能不让以色列人感到头疼。
  艾希科尔感到问题前所未有的复杂。

第三章 以色列不能没有摩萨德(12)
但是这个时候摩萨德却一直催促着他赶紧先发制人,连以色列的军队也跟着一起起哄,要求马上采取军事行动。而且军方对于政治家们已经渐渐失去了耐性。5月底,在总理办公室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沙龙将军直接在腰间别着手枪来参加会议。
  按照规定,任何人都不准携带武器参加内阁会议。当总理办公室主任有礼貌地要求沙龙取下武器时,这个暴躁的将军借题发挥,从腰间拔出手枪,愤怒地拍在办公桌上,狂妄地大喊道:“如果你以为还需要手枪才能吓唬住我们的总理,那你就错了。只要嚷嚷几声,他就会拔腿而逃的。”
  沙龙的这话是针对艾希科尔的,这谁都知道。他在讽刺艾希科尔在面对苏联大使怒骂时的克制。艾希科尔感到非常的痛苦,毫无疑问地,他和沙龙一样地热爱以色列,但是他们的方式却并不相同。那是因为他们的位置不同,责任也不同。尽管来自各方的诋毁和攻击让他感到异常痛苦,但是作为掌握以色列命运的人,他却必须考虑周全,谨慎从事。
  以色列的内阁在经过讨论,甚至争吵之后,仍然无法决定是否先发制人,率先对埃及和叙利亚开战。这时,摩萨德局长阿米特提议应该争取美国的支持,现在苏联是站在了*国家一方,法国又因为石油问题不敢得罪*国家,那么只有争取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才不至于孤军作战。
  阿米特在征得了总理艾希科尔的同意之后,隐姓埋名,秘密前往美国寻求支持。
  美国:祝你们好运
  1967年6月1日凌晨,一个冒失的电话打断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的好梦,电话是阿米特打来的,这位摩萨德局长用和电话铃声一样急促的语调告诉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他是隐姓埋名偷偷来的美国,他有急事求见赫尔姆斯。
  赫尔姆斯马上安排了和阿米特的会面。
  赫尔姆斯本不是这样好说话的人,但是两个原因使得他必须重视阿米特的要求,首先是作为以色列摩萨德局长的阿米特竟然需要隐姓埋名来到美国求见他,这让他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其次,他和阿米特本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同班同学,有着很好的私人关系。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以色列每次遇到困难都愿意去求助千里之外的美国人,首先当然是美国犹太人在美国政府中的影响力,其次就是以色列政府的许多高官和美国政要都有着很好的私人关系。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间会议室里,阿米特见到的不仅仅是中央情报局局长,他的老同学赫尔姆斯,还有几位中央情报局的中东问题专家。很显然,赫尔姆斯不想和阿米特叙旧,他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这让阿米特对于此次的美国之行更加的心里没谱。
  摩萨德首脑知道此刻最好的方式就是坦诚和直接。于是他陈述了以色列现在面临的局面:战争即将爆发。埃及试图扼杀以色列,因而挑起战争。以色列准备应战,我们的军队已经动员起来,但是,我们不能长此这样下去,因为我们和*国家不同,我们没有一支职业军队,我们动员起来的都是生产岗位上的劳动人员,眼下因为战争动员,我们甚至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收割地里已经成熟的庄稼。我们不可能和*国家长期耗下去,如果继续这样耗下去,其结果只能是我们的经济全面崩溃……因此,我们需要迅速作出决定,打还是不打?如果打,我们只能先发制人,采取主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以色列不能没有摩萨德(13)
阿米特的陈述非常诚恳,完全是一副被动战争的状态,甚至为自己的先发制人找到了充足的理由,那就是长期的消耗会造成以色列经济的全面崩溃。美国似乎没有理由不同意以色列率先采取军事行动的。
  但是,接下来阿米特仍然接受了中央情报局的中东问题专家们几个小时的紧张提问。这些提问让人神经紧张。
  “如果你们坐等埃及人来进攻的话,你们会死掉多少人?”
  “如果你们先发制人的话,你们又会损失多少人呢?”
  ……
  回答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这些毫无感*彩的问话会让人心情沮丧,他们一个表情严肃,不带感情。似乎他们谈论的不是人的生死,不是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和生灵涂炭,而只是一个个无关紧要的数字。这更像一场平静的学术研讨会。
  但是,他们权衡的不是一个个的虚拟问题,而是人类永恒的战争与和平、胜利与失败。当他们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士兵的死亡和孤儿的眼泪,而是利益和结果。
  阿米特不是一个容易感情冲动的菜鸟,他是大名鼎鼎的摩萨德的局长,同时也是一个手上沾满敌人鲜血的人。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这些残忍的问题不会对他构成干扰,他能够冷静地回答这些专家的问题。
  “如果我们先发制人的话,我们的损失相对而言要轻得多,我们估计我们最多只会牺牲几百人,不会再多了。”
  “如果我们坐等埃及和叙利亚的攻击的话,我们当然也会胜利,然而,我们的损失将要严重得多,很可能我们要牺牲1万人。”
  ……
  阿米特冷静、准确的分析已经说服了面前的中东问题专家们。因为在随后的午餐上,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建议他见一下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他不但如此建议,并且帮助他的老同学安排好了和麦克纳马拉的会面。
  阿米特知道,赫尔姆斯基已经帮了所有他能帮的了,接下来要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这是在同一天里,阿米特第三次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他知道以色列人民的前途都取决于他给面前这个人留下的印象,这个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之一,他掌握着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只有得到他的同意,以色列人才有希望打赢这场战争。
  麦克纳马拉的态度,对于美国总统制定中东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阿米特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叙述了所有的事实,并且不带偏见地谈了自己对形势的分析。麦克纳马拉不动声色地听着阿米特的陈述和分析,没有任何表示,是的,没有任何表示——没有说话,没有点头或者摇头,从始至终,他没有任何表示,甚至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对于这种无动于衷的表情,阿米特心里完全没底,他做特工的经验没有告诉过他,麦克纳马拉这种无动于衷的表情意味着什么。他不知道在麦克纳马拉深不可测的面孔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态度和看法。
  阿米特焦躁不安。
  这个时候,阿米特国内的同事救了他的命,麦克纳马拉办公室的门被打开了,一封紧急电报被送到了他的桌子上。片刻之后,麦克纳马拉通知阿米特:达扬被任命为以色列国防部长。作为摩萨德的局长,阿米特对于国内的形势无比了解,他明白,通过外交的努力失败之后,总理艾希科尔终于摆脱了优柔寡断,决定使用强硬派的达扬,开始准备向*国家宣战。

第三章 以色列不能没有摩萨德(14)
“我对达扬十分了解,他访问华盛顿的时候,我们曾经多次会面。”麦克纳马拉充满敬意地表示,对于达扬出任以色列国防部长,表示十分高兴。麦克纳马拉让阿米特向达扬转达他的敬意:我祝他好运!
  麦克纳马拉一字一顿地强调:无论他作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祝他好运气。
  阿米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美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