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顾晓军言论-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说鲁迅、莫泊桑、契可夫……他们真不咋得呢?!

  因为他们的东西早已成为了文学ABC,为我们所掌握、且渐渐吃透;相反,我们还能123地指出他们的不当之处。所以,说他们“真不咋得”也是不算为过的。

  
  以鲁迅为例。

  论战文字除外,他的小说代表作不过是《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

  
  再以第十一只狼《歪解》中提到的《孔乙己》为例。

  那也不过是继承了《儒林外史》的衣钵,对下层文人尽嘲讽、挖苦之能事而已。

  今年初,我写的《找只大熊猫操操》,就给予了下层文人以莫大的同情。

  
  第十一只狼认为我:以小人物的眼光写点小人物的事。

  谢了!我今方知:我是在以小人物的眼光……看人论事。

  我所说的“小人物”就是老百姓,能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人论事,当可谓“人民作家”了。

  
  关于PK,其实真的不存在有“没有资格”,我们都是平等的。

  也望版主勿担心。

  
  先盖这个楼,有空再慢慢堆吧。

  我老矣,得以写作品为主。

  
  另,“顾小军”、“小小说”等,都是无聊之举;5000字以上还叫小小说?《孔乙己》才多少字?

  唉,我活着也许超不过鲁迅他们了;但我死了,一定会超过他们。那时,就不会有“顾小军”、“小小说”等了。

  人呵,真他妈都够贱的。

  
  写于 2007…09…16

  

鲁迅先生的错误
顾晓军言论《鲁迅先生的错误》

  
  昨日,我在《小人物的眼光》中,提到鲁迅先生的错误;今,再细化一下,增补点内容,以便说服盲目崇拜者们。

  
  先说一下,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尊重是非常必要的;但,盲目崇拜,就不可取了。

  如若,拿历史人物打压今人,就更不对了。因为历史人物,也是从“今人”转化过去的,没有什么好神秘的。用其打压今人,则更显得过于势利了。

  
  昨日,我已说了:鲁迅、莫泊桑、契可夫……他们的东西,早已成为了文学的ABC,为我们所掌握、且渐渐吃透;相反,我们还能123地指出他们的不当之处。

  我还说了:以鲁迅为例,他的《孔乙己》不过是继承了《儒林外史》的衣钵,对下层文人尽嘲讽、挖苦之能事。

  确实是这样。《孔乙己》人物的立起来,就在于“茴香豆”。而此,不过是《儒林外史》中,拍桌子、捡掉进桌缝里的烧饼芝麻吃的翻版;而且,未必比前人写得更生动。

  
  今日,要增补的是:鲁迅先生的言与行的不一致性。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的座右铭是他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千夫指”,他是做到了;而“孺子牛”,恐怕就未必了。

  
  鲁迅先生人物塑造的最好、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莫过于《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

  上面已提到:《孔乙己》是写下层文人的,他继承了《儒林外史》尽嘲讽、挖苦之能事的衣钵。

  而《阿Q正传》,则是写流氓无产者的。对阿Q这个人物,鲁迅先生几乎是怀着憎恨去写的。其实,如果带着同情心去写,同样也能挖出“精神胜利法”。

  
  昨日,我在比较我自己与鲁迅先生的写作态度时,说过:今年初,我在写《找只大熊猫操操》时,就给予了下层文人以莫大的同情。

  今日,我再说:我在写《又被*了》、《挣钱养家》等作品时,仍然给予了下层百姓以莫大的同情。

  确实应当这样。*,也是人!只不过是生存状态不同、谋生手段不同;而人格上,与我们是没有区别的、且应当是平等的。

  
  而鲁迅先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毕竟是破落地主的子孙,立场决定他的行、而不是言;他与下层百姓,缺乏同一性。

  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成了鲁迅先生的一句空话;座右铭与行的不一致性,也就显现出来了。

  
  鲁迅先生的错误,在于他写了平民百姓,却不是为他们而写的。

  那么,鲁迅先生在为谁而写作呢?他是为文化人写作。所以,多年来,他为文化人所津津乐道。

  
  鲁迅先生的错误,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他影响了很长的一个时代。

  
  写于 2007…9…18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民众是供我们爱的,而不是供我们去骂的
顾晓军言论《民众是供我们爱的,而不是供我们去骂的》

  
  《鲁迅先生的错误》一文在网上发出后,受到广大网友的众多批评。

  我的态度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不少网友都提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其实,这就走进了“鲁迅态度”的怪圈。

  
  我以为:民众,是供作家、文艺家们去爱的,而不是供我们去骂的。一如:民众是供政治家们去服务的,而不是供他们去管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鲁迅先生,忽悠了中国几十年!

  
  鲁迅先生,希望民众都象他一样成为战士;这是一相情愿,也是不可能的。

  如若,民众都成了象他一样的战士,笔仗打成一锅粥,对社会又有什么好处呢?!今天,不需要;过去,也未必就需要。

  
  民众需要的是休生养息,而不是大战三百回合。

  民众,真的是太可爱了;中国老百姓,尤甚!

  
  网友们晚饭后,抽空去背街陋巷中走一走吧!

  去看看那些忙碌了一天,在路边摆上小桌、喝点小酒的老百姓,即便是他们晚上打点小麻将或偷人、卖逼,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去指责他们呢?!

  
  中国文化人的最大毛病,就是拎着自己的头发,拼命地想把自己从老百姓堆里拽出来、变成高人一等的人。

  可,这却是永远不可能的!

  
  谨请记住:民众是供我们爱的,而不是供我们去骂的!

  
  写于 2007…9…20

   txt小说上传分享

鲁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众法可以休矣
顾晓军言论《鲁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众法可以休矣》

  
  一、题解:

  我不知道鲁迅先生有什么权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有位网友在我《民众是供我们爱的,而不是供我们去骂的》一文后,善意地告诉我:“骂”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我们骂自己的孩子,决不会骂别人的孩子,并不等于我们不爱自己的孩子。

  我明白了:鲁迅先生,是把民众都当成了他自己的孩子。

  这样说,很别扭。

  鲁迅先生读过私塾,自然或多或少地受到过私塾教育的影响;所以,我将他的教育法命名为:鲁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众法。

  我以为:鲁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众法,可以休矣!

  
  二、私塾式教化法与时代相誖:

  我的《鲁迅先生的错误》、《民众是供我们爱的,而不是供我们去骂的》相继在网络上发出后,有网友责问:你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吗?!

  现,分两层回答如下:

  1、我虽然是写小说的,不是搞鲁迅研究的;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除了学《毛选》,能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主要是鲁迅先生的。因此,我就很难简单地说“了解”或“不了解”了。

  2、其实,我们不需要了解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而需要了解:鲁迅先生,相誖于今天这个时代!

  今天,是个倡导开放、多元、和谐的时代。我不知道:有多少网友真正愿意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责骂,愿意被拿着戒尺的先生耳提面命地灌输?!反正,我是不愿意的!我相信:一定也还有不少网友同我是一样的。

  
  三、教化民众之目的与民生相誖:

  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目的,是期望阿Q、祥林嫂们觉醒,成为象他一样的斗士;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阿Q、祥林嫂们,首先要吃饱肚子,而后去认字,再看懂他的道理,做出分析、判断等等。这,在他所处的时代,是几乎没有可能的。

  在今天,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不如: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扶贫、低保等等,来得更为实在些。

  
  四、教化法妨碍中国文学的崛起:

  今日中国文学的滑坡与沉沦,当是不争的事实。有的人哀鸣“文学死了”,也有不少人在开方子。

  有人认为:是哲学影响了文学的繁荣。有人认为:应当走右倾文学的路线。

  而我认为:文学还是应当走出象牙塔,面向最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因此,我们不能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摆出一副指手画脚教导老百姓的面孔;而是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命运,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

  
  五、教化法休矣符合先生之初衷:

  我三论鲁迅,都是说的“态度”、方式方法问题。而鲁迅先生,对民族、民众的爱的实质,是毋庸质疑的。

  我想:如若我的论点成立,鲁迅先生在天之灵,也会欣然接受:私塾式教化民众法,可以休矣!

  
  写于 2006…10…5

  

《孔乙己》之三大败笔
顾晓军言论《<;孔乙己>;之三大败笔》

  
  《鲁迅先生的错误》一文在网络上发出后,受到众多网友的一片谩骂。

  从而,促使我在写小说之余,重读《孔乙己》;现将读后的三点看法,简述如下:

  
  一、《孔乙己》之细节败笔:

  1、“孔乙己”的出处,是: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断不是那个时代的“短衣帮”所能明白的。

  鲁迅先生,自己亦称之为“这半懂不懂的话”。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提倡的是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而此,则明显地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此,为细节败笔之一。

  2、由“茴香豆”而引出的“回字有四样写法”,则是明显的一种玩弄文字的游戏。

  虽然,可以解释为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但,与《儒林外史》中拍桌子捡掉进桌缝里的烧饼芝麻吃相比,明显地缺乏生动性。每一位作家内心深处都在试图超越前人,何况鲁迅先生?!因此,说这也是细节败笔,应当是不为过的。

  
  二、《孔乙己》之构思败笔:

  《孔乙己》中的主要人物有三个:孔乙己、“我”、掌柜。

  毋须赘言,孔乙己是男主角;而“我”与掌柜,分别是其中的男2号与男3号。

  但,鲁迅先生在结构小说时,让其男2号与男3号对孔乙己的看法、观点相同、相近,这便形成了视角的同一方向。这,就必然地减少了一个对主角孔乙己的视角,对于展开矛盾冲突、丰满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是重大的损失。

  而鲁迅先生笔下的“我”与掌柜,原本就是伙计与掌柜,视角不同亦属正常。鲁迅先生,疏忽了这一点。

  当然,于这一点要求,似乎高了。但,真正搞创作的内行,一看就能明白;而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我认为要求高一点是可以的。

  
  三、《孔乙己》之立意败笔:

  鲁迅先生,把笔下的孔乙己,写成了“窃书不能算偷”的贼;而之所以会成为贼,则归结为“好吃懒做”。

  一篇小说,将其主人公锁定在偷、归结为懒,本无可厚非。

  然,鲁迅先生,是向旧社会之黑暗、愚昧宣战的斗士。笔下的孔乙己因穷困潦倒而致死,不去寻找更重要的原因,而简单地处理成“偷”与“懒”,这就未免显得浅显了。

  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系列的杂文中,显示出:他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思想家。

  而《孔乙己》的立意,与一个思想家的距离是甚远的。因此,说《孔乙己》的立意,是鲁迅先生的败笔,也就不为过了。

  
  归纳细节、构思、立意之三大败笔,可以说:《孔乙己》不是一篇很好的小说。而《孔乙己》影响之所以大,则完全是因为被纳入了学校的教材。

  其实,鲁迅先生还有不少小说是非常好的;可惜,没有被编选者看中。

  
  写于 2007…10…9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请鲁迅先生步下神坛
顾晓军言论《请鲁迅先生步下神坛》

  
  《鲁迅先生的错误》、《<;孔乙己>;之三大败笔》、《鲁迅先生私塾式教化民众法可以休矣》、《民众是供我们爱的,而不是供我们去骂的》等相继在网络上发表后,我足足实实地领教了中国网友们的伟大力量。

  污言秽语之余,说得最多的就是:说我没有读懂《孔乙己》。

  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在说什么呢?

  承蒙众网友们指教,归纳有三:一、对下层文人的同情;二、对世态冷漠的揭露;三、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真如网友们所述吗?

  再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孔乙己》,以伙计“我”为叙述角度,3次流露出对孔乙己的“鄙视”,5次说到孔乙己“偷”,仅一次提到“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

  
  由此可见,伟大的网友们是凭“印象”说话了。

  如果按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真该大骂网友们“愚昧”、“无知”了!

  如果按我的“亲近小人物、关注他们的命运与艰辛”,我就说:伟大的中国网友们,多好的“老百姓”!对自己已有的“印象”,忠贞不渝、挺身捍卫!

  
  问题是:网友们的“印象”,是从哪里来的呢?

  分明是“鄙视”,怎么会变成“对下层文人的同情”?分明是下层民间人士之间的“哄笑”与调侃,怎么就变成“世态冷漠”?分明是写一个小偷(只不过是他只偷书),怎么又成了“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只有一种解释:口口相传。

  《孔乙己》,曾是中国统一课本上的重点教学科目;通过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教师们的“引伸”、年复一年的“引伸”,就“引伸”成了今天的“印象”。

  
  本文,没有要批评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教师们年复一年辛勤劳动的意思,因为他们要吃饭。

  我仅诚恳地请网友们想一想:你们,是否陷进了一种思维的惯性?

  
  世界,是凭实力说话的。

  中国经济,高歌猛进、早晚是要在世界上挑大梁的;中国*,也会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路;中国文化,将要满足十三亿人的精神需要,还要去满足将来羡慕我们的其他人群的精神需要;中国社会,也会成为世界各种社会典范中的重要一种。

  中国文学,也必然会去领导世界文学的潮流!

  而中国文学中,最新生、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一支--中国网络文学,将在这次世纪大进军中、首先担当起先锋队的作用、继而还要成为主力军!

  
  要担当起自己的角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创造力,是第一位的!

  创造力从哪里来?!

  只有打破思维惯性!

  没有一个科学家不是打破思维惯性而进行发明、创造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打破“两个凡是”、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

  中国文学,是沿着鲁迅先生的文脉、走到今天的。

  但,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可以讨论的,也是可以批评的。

  鲁迅先生是人,而不是神!

  
  请鲁迅先生先,步下神坛。

  网友们,抛开“印象”、停止“引伸”、打破思维惯性,焕发出思想的、文学的创造力!

  让中国文学自身的思想解放,就此开始吧!

  这,亦将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大解放!

  这,与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前景、同样恩惠于大中华的子孙后代!

  
  2007…11…1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鲁迅先生不能代表中国精神
顾晓军言论《鲁迅先生不能代表中国精神》

  
  昨日,五大网站之一的网编给我留言:我们将您纳入中国教育学者团中,需要一张清晰较大的个人照片和一段个人介绍。

  照片,没有;可写几句话,总是应该的。

  可,想了一夜,只想出这么句话:

  一个中国老男人,着意用小说打造中国精神!

  
  刚去看我发的谈及鲁迅先生的帖子,发现还是有很多网友反对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