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猛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药包,也就是说派人抱着炸药包去“炸”。1946年胶(县)高(密)即(墨)战役中,战士们终于缴获了敌人7门山炮。刚缴获了敌人的山炮后,战士非常高兴,可是会操作的人很少,射击技术低下,有的炮连瞄准镜也没有,只好用俘虏中的炮手来操炮,但又觉得不太稳妥,万一他使个心眼,打一炮“炸向”冲锋战士,后果就不堪设想。聂凤智只得派政治上可靠的战斗骨干改行学炮兵,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他们的射击技术一时往往难以提高。在一次战斗中,炮兵连发射数发炮弹都没命中目标,突击部队长时间受阻。聂凤智急了,果断喊道:
  “叫人把炮抬上一线阵地,用炮筒直接瞄准目标打!”
  一射击,这一招还真管用,一炮打掉一个碉堡。而用这种直接瞄准、抵近射击的方法,既射得准,打得狠,又节省炮弹,指战员高兴地说:
  “咱们的大炮上了刺刀!”
  在以后的多次战斗中,炮兵总是靠前配置,用“抵近射击”的方法,轰敌工事,炸碉堡,而且愈打愈顺手。但这种抵近射击的方法,也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遭到敌兵的火力杀伤,甚至敌兵一个反冲锋就可以来“缴炮”,但是,聂凤智为了战斗的胜利,却有着这样的大智大勇。
  (2)
  聂凤智为人正直坦诚,深得部下的敬重和爱戴。在任胶东军区5师师长时,一些下属闲来无事,总喜欢聚集在他身边,无边无际的“神聊”。—次打塔耳埠的仗打得不理想,个别连队伤亡大一点,战士们围在他身边,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一个参战的干部埋怨道:
  “黄瓜打驴。驴没打痛,黄瓜丢了一半。”
  聂师长马上接过话茬!说道:“出手要狠,落子要准。你手上拿的不是拨火棍,更不是冲锋枪,只不过是根黄瓜,戳它的眼睛还行,能把它戳瞎,打它的屁股准断,关键的关键是要打要害!”
  这句话说得那个干部笑了,不好意思地说:“看样子要打好仗是得好好学点战术,要不,弄得不好还会挨打。黄瓜打断了事小,被驴踢一脚就不值得了。”
  “好啊,脑门子开窍了。”聂师长朝战士们边挤眼睛边说,“我们以后等着瞧他的战术吧!”
  笑声在我们中间炸开了。聂师长拍了拍那个干部的肩膀对大家说:“打仗嘛,有勇还得有谋,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学习,我也一样。
  (3)
  在5师时,有个理发员“迷糊”,因为他老打瞌睡因此得了这么个绰号。一天,他被师长叫去。师长对他说:“迷糊,今天天气挺好的,给我理个发吧!”
  迷糊说:“行!”
  于是,赶忙回去把理发工具拿来,警卫员搬来一张板凳放在院子中间。师长坐上去,又叮咛了迷糊一句:“迷糊,刀下留情啊!可别睡着了。”
  迷糊笑笑说:“哪会。”说着,把剃头刀在档布上蹭了几下,就剃了起来。刀剃一下,师长把脸紧缩一下。迷糊问:
  “痛不痛?”
  “不痛,剃吧!”师长说。
  过了一会儿,师长觉得不对劲,怎么刀不挨头皮了?他抬头一看,理发员又迷糊过去了!刀还在空中一上一下地动着。他悄悄地从板凳上挪出身子来,向身边的人作了个鬼脸摆摆手:你们不要作声!便走开了。
  过了会,警卫员拍了迷糊一下说:
  “迷糊,首长哪去了?”
  迷糊睁眼一看:师长没了!他慌慌张张地喊道:
  “师长,你在哪?”
  这时,师长顶着“阴阳头”站在门口说;“我在这!”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

12。激战孟良崮指挥的繁与简
聂凤智指挥作战,语言简单时,就惜字如金,要细时,却又细得烦之烦,简直就是啰嗦。
  他的老部下73团团长兼政委孙同盛在孟良崮一战中就深有体会。
  1947年1月,胶东军区5师、6师组建华东野战军9纵,许世友为司令员,聂凤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牌13团成为25师73团,孙同盛为73团团长兼政委。5月,9纵参加围歼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74师的孟良崮战役。
  25师73团是纵队先头部队,在途经纵队指挥所时,副司令员聂凤智给他下达作战任务,他说:“围歼74师,按指定的路线前进。遇到敌人就打,风雨无阻。”
  简单明确,没一个多余的字。
  就“带”着这么“几个字”,晚7时许,孙同盛就率部继续开进。14日凌晨,在马牧池地区与敌58旅警戒部队遭遇,他遵照此命令,将其击溃,接着强渡汶河,攻占牧虎山、330高地,并乘胜占领大老峪西山、黄石山。一路上,他可以说是完全按照聂凤智的命令,“一字不漏”地执行。直到下午4时,他接到师部“部队立即出发”的命令,“立即”命令部队:“带上饭和水,边走边吃。”
  结果,73团边组织,边动员,于夜12时许,到达指定位置唐家峪子、胡家沟地区。15日拂晓,师部骑兵送来命令:“敌整编74师已被我华野包围在孟良崮地区,你团任务立即向孟良崮地区开进!”在到达孟良崮后,73团在540高地、600高地遇敌,天黑后,他下令向东西两个高地发起攻击,战斗相当激烈。每争夺一个工事都要付出较大伤亡,攻占后,敌立即实施反冲击。经过一夜激战,未能攻占东、西两个高地,部队伤亡较大。16日晨5时,孙团长接师电话指示:“华野命令,敌人准备逃窜,我军立即全线出击!你团任务,仍然是向540、600高地攻击!”天刚拂晓,部队再次发起更加猛烈的冲击,一举攻占东、西540高地。但攻击600高地进展迟缓!这时,聂副司令的电话来了,问孙团长:
  “瞎子,前面情况怎样了?”
  近视眼孙同盛报告:“一路上完全按照你的命令,遇到敌人就打,现在打600高地进展迟缓!”
  聂凤智一听,说:“74师被围在600高地上。陈毅司令员命令,这一地区的所有部队都要向600高地攻击,谁攻上600高地,谁就是战斗英雄!”
  接着,他又说:“26师已攻占雕窝峰,你们打下540高地很重要,砍断了张灵甫一只臂膀,为攻击600高地,围歼74师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我们困难,敌人比我们更困难,我们有伤亡,敌人比我们伤亡更大,坚持最后5分钟就是胜利!要边打边组织,多采用单兵投弹、小组突击的战法。你们的炮兵、重机枪没有跟上来,可利用缴获敌人的山炮、重机枪,从俘虏中寻找炮手、射手打敌人,掩护部队攻击。要很快把部队整顿好。立即向600高地发起攻击!”
  “请首长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孙同盛高声回答。
  他遵照聂副司令的指示,调整了组织,立即向600高地发起攻击。部队打得很艰苦,一个一个工事的争夺,进展仍迟缓。于是,他把从俘虏中找出来的几名炮手组织起来,又搜集了数十发炮弹,搬来缴获敌人的两门美式山炮,对准600高地猛轰。大炮一轰,果然震慑力很大,每打两炮,敌人就从工事里跑出一批来投降,最后打得敌兵连摇三次白旗要求投降。”
  这样,73团进展顺利,很快就攻上崮顶。与此同时,兄弟部队也都从南、西南方向攻上600高地,胜利的旗帜终于插到了崮顶。
  战后,孙同盛说:“聂司令他简单时,你得竖起耳朵听,他啰嗦时,你也得竖起耳朵听,因为这就是‘点子’,教你克敌制胜的方法。”
  孟良崮战役,是华东野战军顿挫蒋军重点进攻山东锋芒的一次重要战役。1988年山东人民为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41周年,聂凤智应邀为孟良崮烈士陵园纪念碑题写了碑文《满江红》:
  抗战八年,人民胜,江山骄傲。蒋伪座,金陵旧梦,剑光出鞘。三大金刚压鲁境,华野劲旅迎枭盗。
  见英雄,骤马引吭歌,待捷报。角声起,山岳摇,硝烟滚。敌声号,铁军真是铁,敢擒狼豹。死于非命张灵甫,祭我烈士九泉笑。忽阵雨,为我洗征尘,舞凯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3。打周村:险中奇胜(1)
1948年春,寒冬即将过去,华野9纵在聂凤智司令员率领下,投入胶济路西段作战,从内线转入外线作战。3月1日,9纵奉命从掖县向周村开进,攻取周村。
  (1)
  周村位于胶济路济南、潍县之间的中心点上。敌整编第32师师部驻守周村,下辖141旅、新36旅、交警第1总队、淄博警备旅以及地方保安队等,总兵力4万余人,布防在张店、博山、朗水、齐东地域内,防守比较严密。能否攻取周村,是胶济路西段战役核心所在。
  山东兵团召开作战会议,研究胶济路西段战役作战方案。在会上,围绕是扫清外围再攻周村,还是避开外围直取周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开始时,提出过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9纵先打长山,7纵打张店,然后视情况发展,再取周村。第二个方案是9纵先打张店,后打长山,7纵打淄博。在扫清外围之敌的基础上,两个纵队夹攻周村。但是,9纵司令员聂凤智却提出说:“我有个第三方案。我们采用‘挖心战术’,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
  “如何钻到敌人肚子去打呀?”众人问。
  “7纵打张店,9纵打周村,砸烂他们的指挥部,然后扩大战果。”
  聂凤智的战术是先打敌人最强的指挥部。这是个大胆又出奇的想法。
  经过缜密分析敌情,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反复权衡利弊,最后说:
  “采纳聂凤智提出的方案,我们采取远道奔袭,以挖心战术攻取周村。”
  最后,会议确定7纵打张店、9纵以中心突破的战法攻取周村,于3月11日同时发起攻击。
  聂凤智的这一战法,后来被27军将士称为“黑虎掏心”,许世友在全山东兵团里也进行过“推广”,并且他还说:“打仗就要聂凤智那样不怕死,像孙猴子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打,捣鼓捣鼓!”
  (2)
  谁知9纵在向周村开进途中,前去“黑虎掏心”时,情况却突变。老天爷突然像塌了似的,下起了倾盆大雨,结果,道路被水淹没,大路小路遍地泥泞。战士们冒雨拼命奔跑,在泥浆路上跑得浑身都是泥巴,弹药、被装也全部浸湿,雨越下越大,部队前进也就越来越艰难,大炮、机枪驮得难走外,身上湿巴巴的衣服被夜风吹,冻得浑身发抖,鞋子也被泥巴粘掉了,因此,部队一夜仅走几华里,结果,没能按时赶到作战地域。
  11日拂晓,友邻7纵已经按时打响,很快攻占张店。周村守敌发觉许世友的战役企图,为逃避被歼命运,驻长山、桓台、邹平、齐东的敌兵“火速”向周村收缩,一日之内,周村之人总兵力由原来的3000人,“猛增”到万人,村里就连茅厕都住进了兵。
  敌情的这一重大变化,立即给9纵出了难题:打,还是不打?!情况十分严峻,而战机稍纵即逝,可打还是不打,9纵司令部一时难下决心,聂凤智考虑之后,最后还是决心说:“打。”
  “打,风险很大,万的敌兵不是个小数目呀!”有人提出说。
  “胶济西段作战,周村是关键。如果拖延,就会使周村之敌赢得时间,调整部署,加固工事。加之济南,潍县之敌来援,会造成全局被动。”善出奇兵的聂凤智说,“这场大雨不能认为是坏事,要看到它的有利之处。一,敌人不会想到我们在雨夜攻击,我易出奇制胜。二,周村敌人虽然增加,但敌匆忙收缩,交接混乱,部署不周,恰好我可乘乱攻击,打它个立足未稳。三,张店之敌被歼,周村之敌受到震慑,坚守决心更加动摇。而且我纵攻击时,已无旁顾之忧,我们连夜突然发动攻击,仍操主动。因此,我认为周村要打不能停。” txt小说上传分享

13。打周村:险中奇胜(2)
为慎重起见,司令部打算把这个决心报告兵团首长批准后再行决定。可是,电台被雨淋湿,无法沟通与兵团的联络。
  “战机难求,稍纵即逝,”聂凤智当机立断地说,“我作为军事指挥员,由我下决心,错了我负责。”
  于是,按照战前部署,25师73、75团由东北方向攻击,27师由东南方向攻击,26师76、77团攻取周村西郊永安镇,华东军区特务团、渤海16团,9纵74、78团,桓台县大队等部阻击打援。
  为了抓住战机,加快攻击速度,聂凤智又要求各部在攻取周村时要多点强攻,多路突破。聂凤智的这一决心是非常果决的,也是极其大胆的,体现出一员杰出战将与众不同的品质。但是,敌情变化已经是不需通告的事情,为了防止指挥员犹豫不决,他还交代作战科:“重下一次作战命令。”
  战后,他的一些手下说:“嗨,这一仗本来是信心百倍,结果被大雨淋掉了一半。但聂司令作战命令一‘逼’,大家还有什么犹豫?!信心又来了,聂司令要打,还有个错?个个豁出去打了!”
  (3)
  在聂司令员的正确指挥下,12日拂晓前,9纵向周村发起猛烈攻击。攻城各部,打得十分顺手,全纵共选择10个攻击点,短时间内,先后成功地突破7个。周村守将周庆祥怎么也想不到,9纵这么快就打到他的头上。9纵发起攻击时,他正在忙于召开紧急作战会议,研究固守计划,重新部署防务,安排交接,他恶狠狠地说:“要严督各部抢修加固工事。”
  谁知会未开完,城外枪炮声四起。顷刻之间,周庆祥的所谓“固守计划”也即刻化为泡影。他的那些手下惊恐万状,乱成一团,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前沿阵地一破,9纵各部在纵深战斗中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迅猛穿插,很快把守敌分割成了6大块,然后,6大块逐一被聚歼。
  经过10个多小时战斗,周村守敌万余人被歼。仅周庆祥带几名亲信,化装后从城墙下钻水洞潜逃了,他乘坐的美式吉普车,也被9纵缴获,战士们没人开得动,先是推着,最后是喊着号子把它“扛”到了司令员前面。
  聂凤智哈哈大笑:“我收下啦!”
  聂凤智这一战险中出奇兵,打了个大胜仗。战后,许世友是高兴得不得了,但对爱将聂凤智,他却爱而不宠,不表扬本人,只对“9纵的缴获”予以很高评价,可是说着说着,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周村一仗使战役全局都活起来了。”
  由于周村一仗出奇制胜,整个胶济路西段战役,只用了12天,歼敌18万余人。兵团首长称赞这次战役“时间短,伤亡少,俘获大。”周村一仗,使山东兵团在1948年来了个“开门红”。然而,战士们纷纷说:“这头功还是当归于聂司令员的决心下得好。”
  后来,兵团政委谭震林总结说:“聂凤智在周村战役中有四大功,一是挖心战术巧,有黑虎掏心、擒龙擒首之效;二是在敌情变化、情势严峻的情况下,敢于抓住战机,果断自行决策;三是在具体战法上采取多点强攻,多路突破的战术;四是重下一次作战命令,肯定了破敌决心。”
  聂凤智听到后,说:“嘻嘻,老首长,我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
  

14。打潍县:大白天攻城(1)
1948年,许世友在胶济路西段作战的胜利,使整个山东战场之敌为之震动,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被迫进一步收缩兵力,加强要点的防守。正当他手忙脚乱之际,4月初,9纵遵照兵团指示挥师东进,直指潍县。
  潍县地处胶济路腹心,东连青岛,西接济南,是扼胶东、渤海、鲁中三大区的咽喉要地。许世友打潍县,意在山东省会——济南城。
  打潍县由9纵,渤纵、鲁中部队和13纵一部主攻,7纵和2纵大部担任钳制和打援任务。
  (1)
  潍县因为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凡是驻守潍县的都很注意“城防工事建设”,日本人在的时候,日本人建,日本人走了后,伪军建,伪军被收编后,蒋军建,前后十多年,潍县一个小小的县城,城防工事在全山东都数一数二的,号称“鲁中堡垒”。
  这个“鲁中堡垒”可不是吹牛的,以西城为核心,全城三道半永久性防御体系。第一道防线在外围,什么“子母堡式”的独立据点,除了碉堡、地堡外,全是地雷、陷阱、鹿砦、铁丝网,一踏上或炸或陷或刺;第二道防线在四关。各有高3米、厚4米的土城寨,设有3个布雷区,埋设地雷1000多个,密密麻麻,全是一触就炸的“铁西瓜”;第三道防线在东西两城,东城墙高3丈,西城墙还高出东城一丈五。因此,要跨过这3道防线,“打”进潍县城,还真得有点“天兵天将”的本事。
  别说潍县城有这3道钢铁防线,就是没这几道防线,当地老乡说:在历史上还没有听说被哪支队伍凭武力打开过。潍县城的守将是蒋军第96军军长兼45师师长陈金城,他“统帅”正规军加上地方部队(全是附近城乡的保安团、自卫队、还乡团、土匪等),总兵力达万多人,并且兵强马壮。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