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猛将-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84年4月,张积慧正在招远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现场会。突然,市委办公室打电话通知他:
“许世友司令、聂凤智司令到了烟台,要见你。”
后来,张积慧说:“在那种时候,老首长指名要见我,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匆匆赶回烟台,见到许聂二位司令,并向他们报告:“我当了副市长了。”
他们紧紧握着他的手,聂凤智幽默地说:“副市长,官不小啊!”
接着,他们详细地询问张积慧的身体状况,听到张积慧说还好时,聂凤智连连点头:“好就好。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接着,他还谈起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时挨整的情况,鼓励张积慧振作起来,说:
“我能挑,一麻袋粮食我也能扛。你现在做着官,好多了。”一年后,聂凤智与老伴何鸣到青岛,又见了张积慧和他爱人高风茹。他鼓励张积慧说,要相信党,相信军委,问题一定会妥善解决的。
其实,张积慧与聂凤智真正在一块工作战斗的时间不长,前前后后不到2年,这中间,还不是直接在他身边,两人也谈不上什么私交,而聂凤智为什么会这样关心着他,爱护着他呢?张积慧说:“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这正是聂凤智同志崇高、可贵之处,这也就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党的高级干部的风范。”而熟悉他的人知道,这既是聂凤智的为人风格,也是一位将军对自己的战将的关怀、爱护之情的体现。
1990年7月,中央军委做出决定:“将张积慧收回部队,按大军区级副职待遇离职休养……”张积慧的问题,历经12年之久,终于得到了解决。此刻,他没忘记指挥过自己空战,并一直关心、爱护,鼓励他的聂司令,专程从烟台赶赴南京,向他报告中央军委的决定。这时,聂凤智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见到张积慧也十分高兴,说:
“祝贺你,张积慧同志。”
张积慧有许多话要对他讲,但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向老司令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txt小说上传分享
23。炮猛,炮猛,下回少来再碰
1958年夏,国际复杂的形势和对台湾蒋帮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岛作战,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被任命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1)
在炮击金门前,一次,国民党飞机分3批飞抵泉州上空骚扰。聂凤智立即命令汕头、连城、漳州、福州、龙田等机场的歼击机起飞拦击。为了保持空中连续的打击力量,不让蒋机逃跑,聂凤智原定计划用“打时间差”的轮番作战的战术,这批飞机来,那批飞机走。没有想到,各个机场起飞的时间没协同好,战斗机几乎在同一时间飞临泉州上空,结果,对敌机形成了包围,敌机无心恋战,仓皇飞跑,战士们紧追狠打,击落击伤敌机2架。
3天后,国防部长彭德怀亲自从北京打电话,问道:
“聂凤智,你搞了什么‘口袋战术’呀?弄得美国、日本、香港的报纸都在哇哇叫,说这个战术不是我们中国空军打的,可能是某国将领指挥的。”
聂凤智说:“哪来什么‘口袋战术’?哪来什么某国将领指挥,是我们自己起飞,时间没搞准,阴错阳差撞上的。”
“哈哈,真是巧啊。”彭老总听了笑着说,“歪打正着也好嘛,坏事变了好事。你们要认真总结一下这个口袋战术,以后还可以用。”
谁知彭老总的这番话,却让聂凤智立即“发明”了一个“关门打狗”的战术,即将敌机放进来,包起来打。以前,每当敌机来犯,我即起飞拦击。双方稍作接触后,敌机即窜往公海,使我欲罢不能,欲追不成。有了“关门打狗”的战术后,战士们改变对策,有意放敌一码,等他们进入我有效拦击线后,再包围起来与之交战。这“关门打狗”的战术让蒋军空军吃亏不少。
(2)
1958年夏,空军入闽后,在聂凤智的指挥下,与国民党空军进行4次空战,4战4捷,击落击伤敌机9架。台湾当局在屡受打击的情况下,为稳定军心,于9月24日出动130余架飞机对大陆进行侦察和骚扰。没想到聂凤智早就对它们大规模攻势有准备,一声令下,240余架次飞机及时起飞迎击。敌我在数量上几乎达到了2比1。本来此战国民党空军司令王叔铭是下了很大的赌注,蒋军还第一次带上了美国提供的“响尾蛇”导弹,谁知这次“响尾蛇”导弹也没帮上它们什么忙,蒋机不仅没捞到什么便宜,反而被击落飞机2架、击伤1架。
一个星期后,正是10月10日,这天是国民党的“双十节”,王叔铭又制定了一庞大的“献礼项目”——起飞400架次飞机,对大陆进行挑衅。结果,福建前线空军部队在聂凤智的指挥下轮番振翅冲天,双方进行大规模的空战,满天都是机影,东一团火光,西一簇烟雾,蔚为壮观。结果,国民党空军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几天后,台湾报纸却胡乱吹嘘“获捷”,连被###生擒的驾驶员张乃军也被捧成了“与米格机相撞而壮烈成仁的烈士”。结果,10月20日,《人民日报》在刊登了张乃军被俘情况的通讯和照片,并配发两首小令,以昭示真相,两首小令为:
《“成仁”》
“成仁”、“成仁”,
自欺怎能欺人?
“烈士”尚在人间,
只是飞机冒烟。
烟冒,烟冒,
苦头皆由自找!
《“捷报”》
“捷报”、“捷报”,
厚着脸皮捏造。
说是撞机焚烧,
其实中了猛炮。
炮猛,炮猛,
下回少来再碰。
这回蒋介石在“双十节”丢丑了,一怒之下把空军司令王叔铭的职撤了,换上了周至柔,这周至柔倒是“柔”得很,慑于大陆空军的威力,乖乖地听话,聂凤智叫他“下回少来再碰”,他就真的不敢再碰了,即使偷偷来犯,每当听到###战斗机起飞了,掉头就立即回窜。蒋空军的活动范围基本退到了大陆海岸线以外。
24。为将之道(1)
智勇双全,有胆有识,这是人们对聂凤智的中肯评价,也是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的人们的深切的感受。他具有军事家的胆略和气魄,运筹帷幄,多谋善断,善于把上级首长的作战意图,转化为扎实稳妥的部队行动,又敢于决断,善出奇兵,又敢打硬仗、险仗、恶仗;他率领的27军是我军的王牌军之一,能攻能守,军政皆优。
聂凤智的战友尤太忠和唐凯对他的评价是:
不管是担任军事指挥员,还是担任政治指挥员,他都能很好地领会上级的意图,坚决服从命令,同时要求部队“算大账”,“从大局出发”,以夺取整个战役战斗的胜利。他带兵打仗的一贯风格是:叫攻就攻,叫守就守,说打就打,说走就走,指东向东,指西向西。叫攻就攻上去,叫守就守得住。既要争着带部队打主攻,敢于挑重担,也心甘情愿当“配角”。打主攻,不怕“啃硬骨头”,当“配角”,也要“唱出好戏来”。
聂凤智是我军杰出的将领,他的带兵之道有着他本人的独到之处。
(1)
聂凤智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常常与战士们打成一片。
在胶东抗大时,聂凤智虽然是校长,但喜欢打篮球,每驻到一个村里,晚饭后,他都要和“学生们”打一场篮球。在球场上,他是普通一兵,和“学生们”一样碰碰闯闯,争夺球,抢投篮。
有一次,一位参谋在运球中不慎把他碰倒了,跌的不轻,参谋赶快放下球,去搀扶他。谁知他摆摆手,亮着嗓子喊道:
“快!快把球传去投篮!”
在打球的过程中,有位“学生”画了一幅漫画,一个球队员伸长胳膊到篮圈,把球送进去。他看了哈哈大笑,拍拍他的肩膀说:
“小鬼,画得蛮好嘛。可就是有点那个,靠长长胳膀把球轻而易举地送进篮里,那不是真本事呀!”
聂凤智与战士们“没大没小”,善于体察下情,干部战士也乐于与他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因此,战士们在他身边凝聚得“很紧”,他一调走,上下难分难舍,曾出现几十人流泪,几百人相送的感人场面。
(2)
聂凤智带兵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重视搞侦察,他的手下有一支十分精悍的侦察部队。他有一个习惯,每次外出,宁可不带警卫员,也要带上几个侦察员,随时把他们“派”出去,摸情况,抓舌头,侦察敌情、民情。“兵马未动,侦察先行”,是他的战斗风格。每逢大战,只要时间和条件许可,他都要召集各级干部熟悉战场,侦察敌情,从而准确地定下决心和部署。他本人也是一位孤胆侦察英雄,有许多传奇的侦察故事。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胶东军区首长根据青岛日军已经逃跑的情报,命令聂凤智率领部队去接管青岛。
拂晓时,部队到达抱虎山,敌情不明,他命令部队隐蔽待命。为弄清敌情,他亲自带领侦察分队,换上便衣,化装成农民继续向青岛市郊侦察前进。
在路上一问从市郊来的老百姓,说:“青岛的鬼子多着哪!”
话音来落,就发现有一队荷枪实弹的日军,从山垭口走来。聂凤智机灵地向战士们一挥手,示意进山谷。大家心领神会地装成做农活,在高粱地里弯着腰向山谷里移动。鬼子感到可疑,就向高粱地扫了一阵机枪,也没取追。
据侦察,周围城镇的日伪军都猬集在青岛,敌我兵力对比悬殊,打青岛的时机尚不成熟,于是建议军区调整了接管青岛的计划。
24。为将之道(2)
因为重视侦察,聂凤智情况明,才决心大。
1948年打周村时,战斗前1个月,他派纵队副参谋长叶超率领侦察分队深入胶济路沿线,把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临战前,他又对周村周围地形,亲自作了侦察。正由于事先作过周密侦察,在敌情突变时,聂凤智才胸有成竹,果断地确定打下去,并且战则就胜。
(3)
在带兵打仗中,聂凤智执行上级命令,不折不扣,十分坚决,一丝不苟。要攻就攻,要守就守;说打就打,说走就走;叫东就东,叫西就西。
在孟良崮战役前,他遵照华野首长的指示,带领部队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实行“耍龙灯”式的高度机动回旋,积极寻求和创造战机,千军万马严格遵从军委和华野的集中调度。
有一天晚上,部队奉命从坦埠出发,向东直奔沂水方向。刚走了几十里路后,华野首长紧急命令9纵折回坦埠,执行堵截敌整编第74师的任务。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转兵西进,一夜之间,部队往返走了一百三四十里。在攻打兖州时,兵团首长确定9纵于泰安一带设伏,负责打援。9纵一贯是啃“硬骨头”的,这下被派去打援,上下意见大得不得了,指挥员和战士个个是“满脑子的想法”。聂凤智说:“打仗好比唱戏一样,一台戏唱起来,有唱主角的,也有唱配角的。如果大家都争着唱主角,这出戏就没有法子唱下去了。”
他先抓领导,统一认识,然后做战士的工作,结果,强悍的9纵“配角意识”大大增强,许多一直要“啃骨头”的“愣头青”纷纷表态说:
“我们甘当配角,当好配角,使打援与主攻双管齐下,共奏凯歌。”
(4)
聂凤智指挥打仗,要求指挥所要尽量靠前,接近一线部队实施指挥。他规定:—线主攻部队突上去1个连,营指挥所就要跟上去;攻上去1个营,团指挥所就要上去。
他自己带头做榜样。每次指挥作战,他都把纵队指挥所选在尽可能靠近部队的位置,任凭敌机狂轰滥炸,火线枪林弹雨,他都镇定自若地口衔烟卷,有条不紊地指挥战斗。在济南战役中,9纵74团只用两个小时即攻占敌东郊工事坚固的茂岭山。天亮以后,他就把纵队指挥所“移”到了茂岭山上。
这里山势较高,距济南城仅有10华里,站在山头,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前线敌我两军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他在这里发布作战令,“调控”战局。
(5)
聂凤智带兵,不仅部队会打仗,而且组织性、纪律性很强。27军战斗力强悍,但“歪将”、“刺头”却很少,将士素质都很高。
孟良崮战役前,由于蒋军重点进攻的战术改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等人曾5次改变歼敌决心,部队频繁调动,“牵牛”行军,许多纵队都意见很大,部队中流传:“陈老总电报拍拍拍,小兵脚板噗噗噗!”当时,每天晚上夜行军,陈老总乘坐的小吉普车,常被行军部队阻滞,有时不停地按喇叭,有的部队还是不让路。但是,9纵部队见了陈老总的吉普车,官兵自觉让路。后来,陈老总说:
“行军途中看到哪一支部队队形整齐,并主动为我们汽车让路,一问大多是9纵的部队。”
这是陈毅对9纵良好作风的表扬,也是对聂凤智培养部队严格组织性、纪律性的高度评价。
聂凤智治军有方,要求部队不仅要具备勇猛善战、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好作风,而必须具有铁的纪律和很强的政策观。
(6)
聂凤智带兵打仗,并不是高高在上,只“动嘴巴”的将军,他是一位能“沉”下去的实干将军。
在朝鲜战场时,他不仅在战略战术上“搞指挥”,现场的指挥空战,也都是亲自“上场”,现场指挥。
而他的“现场指挥”,并不是坐在指挥塔里,说上一句,跟上一大堆的参谋、指挥员“传令”。他是亲手拿着话筒,高声地叫喊,亲自“发号施令”,每个命令,都是由他亲口发出,“到××××区域打!”、“到×××交通干线”、“狠狠地打!”、“看准了再打!”、“坚决地打!”飞行员在空中听到的聂司令本人在指挥,除了信心大增外,还从他不同的指挥口令和语气中,十分清楚地明白他的作战意图和整个空中的敌我态势。多年以后,许多飞行员都对聂司令这种亲自指挥的作风记忆犹新,说:
“战斗越激烈、惊险,聂司令嗓子也喊得越高、越急!击落了敌机,他的喜悦,我们在话筒里也感受到!”
后来,彭德怀也听说了聂凤智的指挥风格,对他开玩笑说:“像你这样‘握话筒’的指挥场面,在中外空战中都是极少见的啊。”
聂凤智笑着说:“和美国佬斗,我这个当司令的,不来点‘现场的握话筒’,那怎么行呀?”
“握话筒”,现场指挥是聂凤智的指挥风格之一,也是他负责和制胜的杰出战将的风格体现。
(7)
聂凤智为将带兵,对属下很关心爱护。
对此,他的警卫员单文忠有两件最难忘的事情。
1941年夏,在鲁南,单文忠得了一场病,上吐下泻,一天拉吐一二十次。由于身体虚弱,行动不稳,结果,他上厕所的时候,因为浑身乏力,不小心掉进一人多深的粪坑里。聂凤智闻讯后,立即赶来,和勤务员李大新、饲养员李锁成等人跳进粪坑,七手八脚硬是把他从粪坑“捧”出来,然后又用水把他身上冲洗干净。他的夫人何鸣大姐又亲自给他做鸡蛋面条,请来医生给他打针吃药。
在聂凤智等人的关怀下,没几天单文忠的病就治好了,身体迅速得到恢复。
1942年冬,单文忠下到学员队去学习。结果,在胶东东夼生了疥疮,很厉害,住进了西山康家医院。由于缺乏有效药品,医疗技术又差,后来发展到全身都是脓疱,还害上了眼病,疼痛难忍,如果再得不到有效治疗,就有失明的危险。单文忠急得没办法,只好请假摸路回去“找首长”。
聂凤智一见他,说:“怎么病得这样严重啊?”马上派人去找烟台地下党,请他们买来有效药品。经过一段治疗,单文忠的眼睛好了,疥疮也逐渐痊愈,很快回到工作岗位。
结果年过七旬时,单文忠回忆此事时还骄傲地说: “我两眼的视力仍保持在左右。这完全得益于首长的关怀!”
25。将军逸事(1)
聂凤智有智有勇,在他的一生有着许多有趣的事情。
(1)
聂凤智虽然小时候读过书,但因为调皮,没学到什么东西,当兵一打仗,他认识不多的几个字全还给先生了。在红四方面军时,张国焘只重打仗,不管学习,结果,聂凤智当了营长,自己姓聂的“聂”字还不会写,给家里写信,“聂”字写成树叶子的“叶”,老父亲气得要死,来信大骂了他一顿:“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还当什么营长?!”他的老战友郭涛说:抗战爆发时,聂凤智刚进抗大学习,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谁知聂凤智口才却很好,在山东部队中一作起报告来,讲得头头是道,又生动又形象,就是那些爱打瞌睡的,一听他的报告也不打瞌睡了,个个扯着脖子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迸发出阵阵哄笑。
聂凤智在9纵时的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