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盗-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可就有数了。复之你自己就是个剑术高手,我们带着五郎他们一起去,安全不成问题,也不招人惹眼。恩,就这么定了。”

谢慕华多少还有些急性子,一件事上来就要马上去办。

杨延彬愣了一下:“你可是安抚使大人,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居然不是去整顿军务,而是跑去查这些小事?到时候御史台知道了可是要弹劾你的!”

谢慕华满不在乎的挥挥手:“诸葛亮就是这样被累死的。人无完人,也没有全才。我有多少斤两我自己清楚。如果叫我去整军练军,那等于是叫鲁班弹琴,整军有七郎你就行了。我多少能给一些意见。”

杨延彬叹了口气,还没等他说话,谢慕华就笑眯眯的说道:“等我们去了武家庄,安抚司没什么人照看,你要多去几回,带着公主殿下和柴郡主多转转。”

张咏不怀好意的干笑了几声。杨延彬脸上顿时飞红,好在这是晚上,没有人看到他的脸色。

谢慕华低声道:“那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复之你来安抚司。咱们去武家庄走一遭。”

【第三十四章 拉一派打一派】

晴朗的夜空,一轮皓月当空,庭院内竹影轻曳,皎洁的月光将偌大的宅子照得通明。谢慕华跨进安抚司的时候,居然还差点找不到方向。好在身边的卫士小心翼翼的提醒谢慕华,才算找到了内院的所在。

不过谢慕华并没有去自己的卧室,而是左拐右拐走到了一间厢房,轻轻叩了叩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杨先生有无兴致与谢某对饮一杯?”

房内传来杨刚正的声音:“也好。”

执拗一声,房门拉开,杨刚正穿戴得整整齐齐走了出来,此时天色已经不早,杨刚正不但没有就寝还穿得这么整齐,就是料定了谢慕华今天会来找他。说来也奇怪,这位乌族名义上的族长、大理国的叛臣就这样大摇大摆心安理得的跟着谢慕华,而谢慕华对他还是礼遇有加,一点也不怠慢。

谢慕华微微一笑,两人都是聪明人,一点就透。

杨刚正伸手一礼:“谢大人请进,这里还有一壶好酒,只是没有下酒的菜肴。”

“无妨。”谢慕华大步走了进去,屋内空荡荡的,只有一张雕木大床、一张书案、一个书架和两把椅子。谢慕华也不客气,大咧咧的走过去,拉过一把椅子就坐了下来,举起书案上的酒壶,翻过两个杯子,给自己和杨刚正各自倒了一杯。

“我既然来了,就不跟你拐弯抹角,杨兄,我有几个问题还盼你能为我出谋划策。”谢慕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杨刚正关好房门,也过来坐下,笑道:“经略相公问的可是玉石案的事?”

谢慕华点点头:“我知道强留你在我身边,你必然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只不过你是个特殊的人才。我身边有不少人才,苏易简、寇准都是宰辅之才,可是他们对官场并不谙熟。来到江南这个地方,更多的是要应付江南东路的官员,这一点,我觉得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我们的约定依然有效,你帮我,我会给乌族相应的好处。”

杨刚正淡淡一笑,他很明白,大宋既然已经拥有了在大理的驻军权,要不了多久,在白族还没有能休养生息之前,这片土地就要正式被纳入大宋的版图。到时候大宋也需要人来管理在大理的乌族和白族百姓。至于是要乌族的人来当这个大理王还是要白族的人来当大理王,无非就是大宋朝廷的一句话罢了。

换言之,只要让眼前这位位高权重的谢慕华满意,那乌族将来掌握大理并非太大的难事。虽然没有杨氏自己独霸大理称皇称帝的好,但是杨刚正也知道,大理国的周围无论是吐蕃还是大宋甚至是缅甸,实力都要远超大理。要是杨氏想常保富贵荣华,还是跟着大宋走更为合适。

谢慕华接着说道:“这次玉石案,我和复之猜测是江南东路的官员想要兼并武家庄村民的土地,想出来的计策。正好武家庄发现了玉石,那些衙役就去索取,跟着说那些村民目无王法,阻差公干。将武家庄敢于反抗的人一网打尽,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到时候武家庄的土地想不卖都不行。可是幕后黑手,却是难以猜测了。”

杨刚正本来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在乌族里一直是智囊的角色,可惜杨峰书是个草包,不肯听杨刚正的意见,不然的话,又岂能让杨氏最终差点死无葬身之地?

杨刚正浅浅的啜了一口酒,看着烛台上跳跃的火苗,笑道:“经略相公,案子虽小,牵连甚大,幕后黑手是谁不重要,要看经略相公想让幕后黑手是谁……”

谢慕华心中一动,这杨刚正果然心狠手辣,对于官场里的龌龊手段也比自己熟练的多。自己才不过想出一点点头绪,杨刚正就一语点到了要害——经略相公想让幕后黑手是谁。

“此话怎讲?”谢慕华佯装听不懂。

杨刚正若有深意的看了看谢慕华,低声说道:“自从经略相公外放江南东路以来。在下就一直钻研江南东路的历年文书公案,也算得上略通江南之事了。”

杨刚正长身而立,摇曳的烛光下,显得他的肩膀宽阔厚实,面色刚毅:“经略相公。江南东路本是唐国之地,当年曹彬枢相率军南下,李煜出降。江南东路大多是没有打过仗的地方,那时候大宋国官员甚少,科举未行。只得留用唐国官员。”

“只是唐国官员早已腐化不堪,否则也不会被大宋一战而下。大宋既然留用他们,那他们的封地和财富便不曾收回。大宋又奉行‘不抑兼并’的国策。这些唐国的旧官员财雄势大,又做了大宋的官儿,这些年来可没少兼并老百姓的土地。这些人,从转运司到各县各州处处都有,姑且算做一派。”

“另一派就是大宋定国之后不断通过科举、举荐招揽来的人才,一批批逐步放到江南,取代这些唐国旧官。但是江南是唐国经营许久的地方,势力早已是盘根错节,纠缠不清。就算是取代的那一批人,他们可以回家做富家翁,他们同官场上的高官们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况且,在下以为,这些年来取代的唐国官员最多不到一半。江南旧的势力格局并未被打破。”

杨刚正缓缓踱着步,沉声道:“那些大宋派来的新官,许多都是贫苦人家出身的读书人,经历战乱。大宋给的俸禄丰厚,说实话,大宋的刑罚也不算太严,官员若是贪墨一星半点的,大伙儿就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那些新入江南的人,也要在江南谋取利益,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的亲属朋友同窗……这许多人跟着沾光,大宋鼓励土地自由买卖,江南的土地兼并自然是越来越厉害。”

谢慕华微笑着点点头:“接着说。”

“其实经略相公跟我一样清楚,武家庄这件事,表面是玉石案,其实是寻个由头兼并那些自耕农的土地。既然是这样的话,江南新官儿和唐国留下的旧官儿这两派都有理由有借口去对付他们。在下今日已经听说那两名衙役死了。他们死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件事既然已经从他们身上断了,那经略相公现在就是二选一的局面,江南旧官和大宋的新官儿,经略相公说是谁……就是谁。想压哪一派就压哪一派……”杨刚正笑呵呵的说道:“拉一派打一派,经略相公的本事,在大理国在下就已经见识过了。”

谢慕华难得老脸一红,随即又叹了口气,给自己斟满一杯酒,一仰脖子就干了下去:“难啊,难啊!这些都是已经盘踞江南多时的人,本官初来乍到,如何是他们的对手?那些新官儿以王溥马首是瞻。那些李煜的老部下又是在江南经营了不知多少年的地头蛇。难道要我动用江南的禁军,挨家挨户满门查抄么?”

杨刚正知道谢慕华是不会自己把话说明的,索性替他挑明:“经略相公,驱虎吞狼之计岂不是甚妙?”

谢慕华得意的笑了笑,心中暗忖,你小子狡猾狡猾地,嘴上却说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那些都是做官的老手了,一个个滑的就像是泥鳅,哪里会被我抓住把柄?”

杨刚正笑道:“把柄这回事,想抓的时候还怕抓不到吗?”

谢慕华知道杨刚正说的是他派人在押赤城逼得高氏不得不反的那次,心中暗自好笑,却不说破,低声道:“明日本官要去武家庄走一趟,杨兄在江南就委屈一下做我的幕僚好了。明日随我一起前去。”

杨刚正含笑点头:“但凭谢大人吩咐。”

谢慕华跟他寒暄了几句便起身告辞,晃晃悠悠朝自己的卧室走去,这安抚司的宅子还真不小,前后占地总得有上百间房子,谢慕华酒力上涌,有些迷糊,找了一会才找到自己的卧室。一推门进去,居然八姐和荆儿难得的聚在一起说话,两人说得笑容满面,也不知道是什么让这两个女孩这么开心。

谢慕华一进门,荆儿就急忙起身给他倒了杯茶端了过来,谢慕华接过茶杯咕噜噜喝了半碗,说道:“明日官人我要去武家庄走一趟,微服私访……”

“我也要去……”

“奴家也要去……”

两个女孩不约而同的喊了出来。

谢慕华摇摇头放下杯子:“你们去干什么?有五郎去就行了,这里是江南不是边塞之地,没什么盗匪也没有契丹鞑子,人多了还不方便呢!”

荆儿眨眨眼睛:“那简单啊,叫五郎不要去了就是。”

这次难得两个女孩站在同一阵线上,八姐也笑眯眯的说道:“五哥天天跟着你,也颇为辛苦了,这次就让他休息几天,我们陪你一起去吧?”

荆儿忽然掩住了口:“糟糕,柴郡主说明日来寻我们一同出去游玩。”

谢慕华不怀好意的说道:“柴郡主果然识相,给七郎和公主殿下留出足够的二人空间。既然如此,你们俩为了七郎的婚事,就牺牲一下,明日去陪柴郡主吧。”

两女都有些不乐意,但是也无可奈何,只得先服侍着谢慕华沐浴更衣。

谢慕华的心里却还一直想着,拉一派,打一派……这到底是拉哪个打哪个呢?

【第三十五章 他乡遇故人】

一大清早,谢慕华还想赖一会床,就听见一个绝对不想听见的声音。

“恭迎柴郡主!”

那是两个老婆的声音,糟糕!柴郡主居然一大早就跑来了,谢慕华急忙披衣而起。无论谢慕华的官职有多高,但是他毕竟还没有爵位。柴郡主虽然是一介女流之辈,可她有郡主之封,于情于理也是要谢慕华出来迎接她才对。除了荆儿也有个郡主的身份之外,其他人见到柴郡主可都是要低一等的。

谢慕华匆匆忙忙穿好了衣服,急忙拉开大门走了出去,远远看见从院子外门,柴郡主穿着一身淡紫色的长裙,轻摇曳地,缓步走了过来。她未施粉黛,看起来却是格外清秀。谢慕华急忙迎了过去,躬身道:“参见郡主。”

柴郡主轻启朱唇:“经略相公免礼。”

谢慕华垂手站在一边,却看见荆儿和八姐都不怀好意的在微笑,心中顿时了然。这两个女子不用说了必然是一大早就去和柴郡主说话,叫她来压自己一头,好带着她们一起去武家庄那里看看。不过谢慕华转念一想,这两个女孩子不但武艺出众,而且生性都是好动爱玩的姑娘,自从跟自己成婚之后,成天就要憋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实在是闷坏了她们。谢慕华本人也没有那么多封建礼教的思想,既然非要去,那就去吧。吩咐五郎多加派一些人手沿途看着就是。

“听说经略相公要微服出访,去武家庄一游,可有此事?”柴郡主刻意压低了声音,笑盈盈的问道。

谢慕华答道:“郡主真是料事如神,在下正有此意。”

柴郡主幽幽的叹了口气:“本来今日我是约了荆儿和八姐去江宁府中游玩的……既然如此,不知本宫能否一同前去?”

谢慕华没想到柴郡主居然来了这句话,顿时傻了眼。他也明白柴郡主不想给灵秀公主当电灯泡的心情。可是她毕竟是郡主之尊,又没有武艺防身。这一去武家庄,那些群情激动的村民不一定会做出什么样的事,若是伤了她,到时候可怎么交代?再说了,本来谢慕华是准备微服私访,现在可好,要带着三个女人……一路上的排场想小也小不到哪里去……

“经略相公若是有为难之处……那本宫也不勉强了……”柴郡主妙目一转,轻声说道。

谢慕华想了想杨延昭和大汉公主的未来幸福,于是一咬牙:“郡主殿下若是想要一同前去,自无不可。在下立刻安排妥当!”说完,谢慕华扭过头来恶狠狠的瞪了荆儿和八姐一眼,那两个女子都一副奸计得逞的模样,急忙吩咐家仆去收拾东西去了。

过不一会,张咏就打扮成书生模样走了过来,他虽然是进士出身,却还是一副豪侠的样子,腰间那支长剑是免不了要带上的。一身青色长袍随风飘动,隐约有几分古代大侠的气质。

杨刚正也走了出来,他的衣着和张咏差不多,都是文士打扮。谢慕华换了身便衣,吩咐五郎等人都打扮成随从跟班的模样,怀里暗藏些短兵器就行了。原本只打算去三五个人而已,现在可好,柴郡主一说要去,至少也要去二十号人。本来准备是文士出门踏青,现在成了地主老财下乡巡地了。

谢慕华灵机一动:“把那对平氏兄妹给我叫出来。吩咐他们换上汉人的衣服,那个女的、平弘雅就装扮成侍女好了。”

谢慕华可懒得带着许多侍女去伺候这三位大小姐,不如让平弘雅这个日本人来伺候好了,反正日本女人嘛,呼来唤去的她们也习惯了。平秀正虽然武艺不算太出众,不过也有自保之力,就让他也跟着去好了,好歹功夫是比一般侍卫要强不少的。

忙到日上三竿,一行人从安抚司的侧门偷偷溜了出去。平秀正和三名侍卫当先开路,五郎随手拎着一根木棒走在谢慕华等人的身后,谢慕华特意叫了一辆马车,载着三位女子。荆儿和八姐终于能出来玩,早就不亦乐乎了!两个女孩换了一身寻常女儿家的服饰,居然还揣了兵刃在怀里。柴郡主总算没和她们一起疯,规规矩矩的带着平弘雅坐在马车里。

武家庄离江宁府不算太远,从早上走到下午,就到了句容县。

句容县离江宁府不远,不过数十里地而已,县里倒是颇为热闹,街上人来人往,虽然已经下午了,还有不少人在街上做生意,卖菜的卖柴的络绎不绝,小酒铺子的酒旗高高挂了起来。谢慕华自觉有些疲倦,便对张咏说道:“复之,咱们休息一下,吃些东西,再去找一家客栈投宿,明日再到武家庄也不迟。”

张咏笑道:“大人说得是,在下闻到前边酒香,两脚就已经走不动了。”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平弘雅搀着柴郡主当先走了下来,荆儿和八姐便跟在后边。五郎带着几个侍卫朝前边的酒铺走去,那面小小的酒旗洗的雪白,上边写着三个大字“醉思仙”……杨刚正淡淡一笑:“还挺有心思的。”

谢慕华随口道:“看这名字应该不是烈酒,真正的烈酒应该叫三碗不过岗才对。”

平秀正也不知道什么叫三碗不过岗,但是现在寄人篱下,又希望能从谢慕华这里得到点好处,便忙不迭的说道:“哈伊,哈伊,三碗不过岗!”

五郎走到酒铺,看到还有五六张台子在空着,便吩咐老板,都给包了下来。一众人走了过去,小二一看是豪客来了,招呼的着实殷勤:“几位爷,小店别看店小,这酒是自家酿的,在句容县也算得上是一绝,入口醇厚,清香芳洌,是一等的好酒。小店还有不少江南小吃……”

谢慕华随意点了几个菜,便把菜单递给张咏,叫他们点去了。

“遮莫不是张复之?”

谢慕华和张咏一起扭头朝说话的地方看去,只见一个年约四十多的男子坐在靠窗户的位置,一个人在那里独饮。两只眼睛却是直勾勾的看着张咏,长大了嘴巴,仿佛极为诧异。

“你认识?”谢慕华低声问道。

张咏面色有些尴尬:“想不起来了。”

那人却端着酒杯走了过来:“复之,我没有认错,阁下和以前一样,还是仗剑行走江湖,手握三尺青锋剑,专管人间不平事。自从去年在开封府相见之后,咱们也是许久未见了。听闻复之兄高中进士,此后却不知道复之兄去哪里高就了。莫非是来江南任官了么?”

张咏如梦方醒,急忙站起来施礼道:“原来是何兄。”

谢慕华暗地里给了张咏的小腿上一脚,张咏会意:“何兄,在下中了进士之后便去了崇阳县当个县令,不想仕途坎坷,已经被削去官职了……如今是来江南访问亲友的。”

两人寒暄了几句,谢慕华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此人名叫何光逢,并非是张咏的朋友。而是苏易简的父亲的老同事。何光逢是四川人,曾经做过县令,因贪污受贿被削去官籍、贬为平民。此后流寓开封府多年,终究未能复官,生活极端困窘。

去年苏易简等人去开封府考科举的时候,曾经和何光逢有一面之缘。当时苏易简和张咏都曾经慷慨解囊,相助于何光逢。只是没等到科举结束,何光逢就离开了开封府,不知去向。苏易简曾经慨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