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疾风知劲草-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月十三日,宿迁城里日军出动一个中队的日军部队,分乘两辆汽车,向城南乡扫荡,万团得知情况,派出两个加强连设伏,准备聚歼这股日军,日军看出点迹象,到设伏地外围不敢再进,只是下车胡乱射击。守军未动,只用炮火朝敌轰击,其中一发炮弹落入敌群,鬼子当场倒下一大片。鬼子未进行攻击,抢得死伤人员乘汽车原路返回。
二十四日,睢宁日军几百人,以坦克掩护经睢宁东南之凌城向洋河镇西北的埠子集进犯。六六七团万毅团长摸清鬼子企图,派一加强营进入埠子集西的大西庄埋伏,又派出两个连隐蔽在大西庄外的树林中,准备夹击敌人。鬼子在坦克的掩护下强攻大西庄。埋伏在大西庄的那一营部队,待敌人接近庄边突然猛烈射击,轻重机枪小钢炮发出怒吼。日军连续强攻,守军沉着应战,战至黄昏,日军始终未能攻进大西庄。攻累了的敌人稍事休息,埋锅灶饭。这时庄外伏兵和庄内守军同时发动攻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迅速败退,坦克还被我军炸毁一辆。这次战斗敌人又丢下百余具尸体。
再说坚持在运东作战的六六八团,也对东犯的日军进行打击。农历正月初三,运东民众刚刚过完春节,家家还沉浸在年味之中。这日晨,宿迁城内日军一百多人,渡过运河,经顺河集向卓圩一带进犯。守军六六八团的一个连的部分官兵约有六十多人,得知敌人进攻方向直指卓圩。他们迅速组织圩内居民疏散,然后隐蔽在圩西一土沟内。别看敌人有一百来号人,守军只有六十几人,可守军火力不弱,光歪把子轻机枪就有六挺。敌人行至卓圩二里地后,停了下来。架起九二式步兵炮朝卓圩内轰击。远远看去卓圩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日寇轰炸足有半个钟头,才组织步兵向卓圩冲锋,圩西那一连守军不发一弹,静待敌人。距离只有百把米地时,守军枪弹齐发,那六挺歪把子冒出六条火蛇,扫向敌人。敌兵大乱后撤。炮击守军阵地,官兵被炸死数人。敌人复又进攻,守军沉着射击。日寇多次进攻均被击退,请求县城日军增援。六六八团的那连官兵,给敌重大杀伤,见敌人援兵已到,便从容撤退。敌人突入卓圩等处,屠杀来不及撤走的民众二十多人。此役六六八团阵亡排长以下官兵计十八人,事后被当地群众掩埋。而日军却拖走死伤者足有六十几人。
这一时期,整个江苏北部形势大变,除东部两淮及里下河洼地之狭长地域被韩德勤控制之外,其余各县城已尽数落入日寇魔掌之中。因此坚持战斗在宿迁地区的东北军六六七、六六八两个团形势相当严峻,活动空间大为缩小,已无多少回旋余地。可就是这样,两团仍然坚持战斗。
正月初六,宿迁、睢宁和安徽泗县的三城日军全部出动,分南北两线向这两团发动进攻。北县为牵制性进攻,由宿迁城日军单独行动。敌人沿县城北海郑公路向东进攻,在马窑、小岭以西与六六八团遭遇。六六八团在该地区有一连官兵,与既设阵地上和来犯日寇激战,双方激战达四小时。下午天空忽然雨雪交加,日寇攻势稍减,守军主动撤出退守天同庵、程大庄与敌军对峙,并加强警戒。
南线是日寇主攻方向。宿、睢、泗三城之敌一千多人,在初五日夜间完成集结。初六日拂晓,敌步兵、骑兵、炮兵、坦克组成混合兵团,兵分两路,兵锋直指洋河镇西北的罗圩,妄图夺下罗圩后,再进犯洋河镇。一路以少部精锐深入罗圩以东姜王庄狙击警戒洋河方向的万团,另一路以大部兵力,正面进攻罗圩。这是日寇主攻方向。罗圩是洋河西大门,该地若有闪失,敌兵将长驱洋河镇,故万毅团长作如下战斗部署:命令一营、三营、配合团部骑兵排在南北两翼作机动。令二营配属重机枪连、炮兵连进驻罗圩内固守。二营进罗圩后加固工事,严阵以待。八时左右,敌机飞临罗圩上空,扫射轰炸一番,同时炮兵也向圩内发射炮弹。圩内二营官兵安稳如山,虽然工事被炸毁,守军冒死修复。九时,日军开始进攻。前面鬼子坦克开道,后面步兵紧随坦克向罗圩进攻。守军待敌进入到有效射程内,枪弹齐发,圩内守军打出的炮弹在敌群中开花,轻重机枪打出扇面一样的子弹,鬼子兵像收割的麦草一样,一倒就是一片。具有武士道精神的鬼子不顾伤亡依然前进。守军占据有利地形,英勇还击。敌人遭我重大杀伤,渐感不支,开始后撤。此时正是正午时分,天空下起雨雪,敌人再次组织进攻。圩内工事部分已被敌军炮火摧毁,守军也遭守相当伤亡,但他们决不后退。敌人集中力量攻其一点。敌兵已攻到圩墙下,有的架起竹梯,攀登被炮火炸毁的土圩墙。圩内守军之二营营长见状,大吼一声:“弟兄们,跟我上,决不能让鬼子进入圩子半步。”他挥枪带领部分守军与敌激战,双方机枪突突突地狂扫对方。守军英勇作战,敌人终被赶了回去。天空先是小雨夹雪,渐至雪花飞舞,守军愈战愈勇,誓死守卫罗圩。日军依仗坦克重炮,不顾惨重伤亡,孤注一掷,全力进攻,又渐渐攻到圩外水壕。不少日军用撑杆跳方式跨越水壕,攀越圩墙,攻入圩内,与守军巷战,又屠杀圩内群众。守军跃出出掩体与敌肉搏。罗圩告急,守圩的二营营长急电万毅团长。万团长发觉日军全力进攻罗圩,便命令罗圩两翼待命的一营、三营全力出击,两支部队像两把利剑,从两翼杀出,直插敌敌人两肋。日寇阵角大乱。罗圩内守军见友军部队杀向敌人,勇气大增。复又把敌人赶入罗圩,并趁势追击。天空彤云密布,日机无法出动,敌军无空中支援,优势渐失,纷纷败退。下午三时,日军撤退至罗圩十几里地外,万团集中所有兵力,想聚歼这批日军,无奈天空渐晴,日军飞机出动,万团才撤出战斗。眼看被包围聚歼的日军残部,突然看到自己的飞机前来作战,便匆忙建起一道野战工事固守。万团撤后,敌军再无力发动进攻,狼狈退出战场。罗圩保卫战共歼灭日军数百人,这也是东北军两个团在宿迁地区的最后一战,此战后两团奉命退出宿迁。至此国民党军队在宿迁的百日抗战宣告结束。
万毅团长接到上级撤出宿迁的命令后,下令收集掩埋战死官兵的遗体,分处掩埋。他命人叫来张英华,对张英华说:“我部已奉命转移,为了感谢宿迁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我已决定,从缴获的日军的武器中抽出五十支三八大盖步枪和五挺歪把轻机枪交给你们。”张英华说:“这批武器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我们当地方人是不缺,就是缺少顺手的家伙。”他又关心地询问万毅团长:“但不知撤出宿迁何时再得相见?”万毅团长坚定地说:“国共虽已合作抗日,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目的,不会改变,尤其是共产党人的部队,必欲除之而后快。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摩擦不要避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部队今后绝不允许进攻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决不能搞军事摩擦。”张英华向万毅团长投来信任和钦佩的目光。万毅团长又对张英华说:“同志,我部送你们的这批武器将由我派人和你一道回去,并护送你一起交给宿迁县委,再见啦同志。”他和张英华握手告别。
万毅,东北人,学生时代就充满爱国热情,抗战前已秘密加入*,在宿迁百日保卫战中,虽然是在抗战初期,日寇凭武器精良,又借席卷半个中国初胜之余威,加上武士道精神,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而万毅团长及其所部东北军爱国官兵并没有犯恐日症,照样打的日寇抱头鼠窜、损兵折将,令日寇闻风丧胆。后万团奉命撤到山东,万团长率部与山东八路军并肩作战,并主动给八路军提供情报。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高潮期间,上峰命万团进攻当地八路军,万团便和八路军约定,为应付敌对分子,双方接触时均朝天放枪。在抗日战争后期,万毅摆脱特务控制,毅然率部起义,加入八路军。解放战争时,万毅率部出关,在东北白山黑水和国民党军队作战,成为东北我军悍将,官至纵队司令员。建国后,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日寇占领宿城之
日寇占领宿城之后,国民党宿迁县长鲁同轩率领县党部一班人员及部份军警逃奔两淮,其在宿迁城乡的政权土崩瓦解,宿迁广大农村处于权力真空地带。
张英华携万团赠给的那部份枪支弹药赶到保安圩运东县委。县委书记马林异常高兴。马林书记把这些枪支连同张英华原来的乡勇和县委的那部分武装,组成县抗日游击大队,令张英华任游击大队大队长,马林书记兼任政委。整个游击大队编成三个中队,共有人枪近二百人。张英华愉快地接受任命。
他从县委出来,听身后有一女声喊他:“张大队长,还认识我吗?”这声音好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回身一看,见一个女同志二十多岁,正笑盈盈地看着他。这不是以前在宿迁城里演出、作抗日宣传的费瑞芳吗?张英华好奇地问:“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费瑞芳依旧笑说:“想不到吧?”两个人并肩走着聊着。费瑞芳告诉他,在宿迁城里演出一段时间后,她又到广大农村演出宣传。本来宿迁演出结束后准备南下到苏中、苏南演出,但南方已被日寇占领了大部地区。往南去已走不通,费瑞芳又想转回山东老家,但山东也已到处都是日寇。往西去更不行了。她不得已打听到宿迁运东县委住在县城东北远乡保安圩,她就辗转找到保安圩,表明身份,要求留在宿迁抗日。*运东县委又派人到山东党组织处了解清楚,证实费瑞芳的确是我方人员,于是费瑞芳才留在保安圩,正好运东县委缺少宣传人员,县委就委任费瑞芳为县委宣传科长。形势所逼,这是一个原因。费瑞芳留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她对张英华产生了好感,尽管张英华已有妻室,费瑞芳也在县委有所了解,可爱情似乎就有这股力量,不在乎张英华有什么没有什么。这第二个原因,费现芳并没有说出,只是深埋在内心深处。张英华听到费瑞芳的叙述,心中也比较敬佩眼前这位年轻的女子: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孩,远离家乡和父母亲人来到宿迁小地方抗日,艰苦自不必说,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就难能可贵。他对费瑞芳说:“费瑞芳同志,今后就称呼我英华同志吧。你这样喊我张大队长,我听得别扭。”费瑞芳笑道:“那好,今后我喊英华同志,你可别听着不高兴啊?”听着这清脆的话语,就好像在戏台上的唱词一般,赏心悦耳。张英华忙说:“那当然。”
马书记又交给张英华一个任务。张英华来到书记屋内,马书记说:“英华同志,宿迁县城被日寇占领之后,必然会在广大农村成立伪政权,而国民党也暂时无暇顾及,趁这时候我们不但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广大政权,还要扩大武装,以利今后进行持久游击战争。”张英华在倾听:“英华同志,听说你有位师哥叫邵殿堂,在骆马湖一带手下有千把人武装,你去争取一下,就是争取不过来,最起码也让他同情我们,如果我们不加争取,而被城里鬼子汉奸争取过去或被国民党争取过去,这将是我们的一个损失。对我们将来的抗战,会产生不利影响。”张英华听后说:“我和我这位师哥,虽然见面较少,但我们情同手足。至于他是否会加入我们队伍,这事我尽量争取,退一万步说只要有我在,他就不会对我们有什么过激行为。”马林书记说:“这就好,你还是去一趟吧?”张英华说:“行,我亲自去一趟。”
宿迁农村已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匪祸横行。张英华率领一排武装,带领贴身警卫周桂林,离开保安圩往西北骆马湖一带进发。他想途中回黄泥圩一趟,看看伤残的妻子刘氏。出发前,他又遇见费瑞芳。费瑞芳问:“张英华同志,又要去执行任务啊?”张英华笑着用戏词里的一句话回答:“在下得令出征啊!”费瑞芳看其警卫员小桂林手上拎着一些糕点水果,便又问张英华:“怎么,还要带些水果糕点出征?”张英华道:“途中想顺道到家中看一看,家中夫人被贼人打断双腿,所以稍微得闲总得回家陪陪她说说话。”费瑞芳说:“既然这样,我暂时不忙,想跟你去看望一下嫂子。顺便了解了解运东地方风土人情。”张英华说:“那好吧,和我们一道走吧。”队伍经过黄泥圩,张英华领着费瑞芳来见妻子刘氏。他向刘氏介绍道:“这位是我县新来的宣传科长费瑞芳同志,来陪你啦啦呱、说说话。”费瑞芳上前喊道:“嫂子,你好。”刘氏拉着费瑞芳的手说:“俺妹子,你长得可真漂亮,听口音不像是本地人。”费瑞芳害羞地说:“还是嫂子漂亮,我是山东人,现在你们运东县委工作,不离开啦。”她又说:“听说嫂子以前骑马打枪,巾帼不让须眉,嫂子你真是女中豪杰。”刘氏笑对费瑞芳说:“那是以前,可现在不行了,人也残废了,还是妹子你好,我真羡慕你啊!”张英华对刘氏说:“我有任务,不能陪你了。”又转身对费瑞芳说:“瑞芳同志,你工作不忙时,不如就在我家住下来,好在县委离我家不远,也就是十几里的路程,闲来陪你嫂子说说话、解解闷。”见费瑞芳犹豫,刘氏说:“俺妹子,是不是你嫌弃我是个残疾人。”费瑞芳忙说:“不是不是,我是怕麻烦你们。”刘氏才又笑说:“还是俺妹子体贴人,你来住吧,正好我一个人闷得慌,巴不得有人跟我作伴呢。”费瑞芳嘴抿着,点点头。刘氏说:“这就对了,真是我的好妹子。”
张英华离开黄泥圩上路,路上不提。来到骆马湖边,转到一偏僻小渔港,这是师哥邵殿堂的联络点。小渔港中停放几条小鱼船,随风摇晃,岸上树下蹲着几人,见来了一群武装,个个紧张起来。张英华对这几个人说:“弟兄们不要怕,我是你们大舵主邵殿堂的师弟张英华,速领我去见他。”树下蹲着的那几个人将信将疑,其中一个人吹了声口哨,哨音刚落,从湖边斜对面的芦苇荡中划出一只船来。小船靠上岸边,船上跳下一人,是邵殿堂手下一小头目。此人认得张英华,见面后道:“这不是我们大舵主的师弟张少爷吗?”张英华答:“正是,请你领我们进湖。”那小头目命令一人去找船,接张英华等进湖,随后跳上小船离去。一会功夫一条大船从芦苇荡中驶来,张英华他们上了船朝湖心驶去。这边早有人摇轻便快舟报告了邵殿堂。邵殿堂得之师弟来访,高兴不已,忙率领众人站在湖中岛岸等候。船靠稳岛上,张英华下了船,向邵殿堂问候:“师哥向来可好?我好想你啊。”邵殿堂把张英华抱了抱,说;“师弟,师哥我也想你啊,走,进屋说话。”张英华随邵殿堂来到屋内。张英华把来意说了一遍,邵殿堂听完说:“师弟呀,你师哥我已五十多岁了,经不起折腾了,既不想投国民党,也不愿投共产党。至于日本鬼子,不管他是东洋人还是西洋人,都是我的仇人,也是你张英华的仇人。因为你的亲生父亲,我的师父他老人家当年曾是义和团,痛击过八国联军。后因为抢德国人开的面粉厂才遭惨死。”张英华点头称是,对邵殿堂说道:“师哥不愿加入共产党我不能勉强,但请师哥今后能跟我们多多联系。抗日是我们共同的事情。”邵殿堂道:“这个可以,他又对张英华说:“师弟,你可知道你还有一个师哥,叫仇发家。”张英华道:“听师哥你提过,怎么今天忽然提起了他?”邵殿堂拿出一封信给张英华看,对他说:“这就是你这位师哥写来的,你的这位师哥如今是新安镇警察分局局长。只是人少枪少,想把我拉过去。名义上是组织一支抗日武装,实际上自己想拉起一支队伍,以便将来左右逢源捞取资本。”张英华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师哥邵殿堂兄,你我自幼同拜师父门下,学做人,勤练武,义字当先,打抱不平。如今国难当头,小弟我受*之恩,欲精忠报国。故想拉起一支队伍抗日,怎奈小弟人单力薄,欲借大哥一臂之力。大哥如能随我,日后荣华富贵当享受不尽。封官许爵也未尝不可,从而可享受正规待遇,洗刷草寇之恶名也。情真意切,望师哥三思而行。师弟仇发家。张英华看完信后,对邵殿堂道:“师哥,这位仇发家师哥我并不熟悉,可我知道共产党人做事说一不二,讲究实事求是。”邵殿堂对张英华说:“师弟,什么事我心里清楚,仇发家为人我最了解,他目前代表国民党跟我处事,可国民党是什么东西,以往的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我能忘记吗?师弟你放心,这国民党和日本鬼子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我不跟你们共产党走,也决不可能跟他仇发家做事。”张英华虽然没有说服师哥加入共产党队伍,但双方达成了协议,即互不干涉,互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