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纵横四海-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皇上,此前臣虽然希望贾珉能收回贡赋,但是,后来一想,这件事情不靠谱,所以,就另外做了打算,不指望贾珉那份儿银子了。臣也知道,贾珉是一片好心,只是未免心急了点儿。那贡赋已经七十年没交了,哪里会那么容易交上来?”

    “这么说,你是不指望贾珉的银子了?”

    “是的,臣不指望了。”

    “救灾的银子可有着落了?”

    “臣已经安排好了。”

    哪里就安排好了?我还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银子呢。

    “嗯,不错。吏部,关于贾珉在温都拉草原设立三府十八县的事儿,你们有什么说的?”

    见皇上已经点了户部,吏部尚书就有了思想准备。

    “回皇上,此前,我对此事也是抱着希望的。想着若是贾珉成功了,就可以把那些积压下来的捐官安排下去。但是,后来臣也想通了,觉得贾珉说的那些话,不过就是画饼充饥而已,根本当不得真的,所以,就另外想了办法。”

    “这么说,你的那些冗员已经安排好了?”

    怎么就成了我的冗员了?卖官儿的钱都进了国库,收了钱是你们的,剩下的冗员就成了我的?你讲不讲理啊?

    “是的,皇上,已经安排了好了。”

    “这回想明白了,不指望贾珉了?”

    “皇上,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河河干,臣觉得,还是靠自己为好。贾珉黄口小儿,不足为信。姜明前此时弹劾他,来的正是时候。”

    就你贾珉事儿多,趁早弹劾了算了。

    “嗯,不错。”

    怎么又是不错?这不错是什么意思?到底是谁不错?是户部、吏部不错,还是贾珉不错?

    “刑部,你来说说,贾珉在卜奎搞得流人事务改革,你们怎么看啊?”

    皇上又点到了刑部尚书。

    这事儿跟我有什么关系啊?姜明前在折子里不是都说了吗,还要我说什么?

    “回皇上,贾珉搞的那些改革,臣觉得纯粹是哗众取宠之举。流人监管虽然不能说是十全十美,但是,多少年来流传下来的定例,都是历代经验的积累,已经被时间证明了,是合理有效的。”

    “那流人死亡率和脱逃率居高不下的事情,你又怎么解释?”

    是啊,我怎么解释呢?其实也好解释嘛。

    “回皇上,贾珉说的卜奎流人死亡率和脱逃率高,或许是确实存在。这可能跟那里是极北苦寒之地有关,也许跟瘟疫有关。”

    “但是,臣以为,贾珉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危言耸听了。各地配所很多,如果把军台之类的都算上,其实流人死亡率和脱逃率是很低的,远远不像贾珉所说的那样严重。”

    刑部尚书说的,在表面上看,是有些道理的。

    内地的配所,近边配所,边远配所,极边配所,再加上各地的军台,加一起算,流人的死亡率和脱逃率确实没有卜奎那样高,甚至还比卜奎低了一大截。

    但是,这里面有个统计方法和配所条件问题。

    其他的配所,或者在内地,或者比较近,或者刑期比较短。象军台这样的配所,由于主要是犯罪的官员,待遇更加优越,所以,死亡率和脱逃率都是比较低的。

    他采用的是把分母加大的方法,百分比自然就降低了。

    这样说,表面上看有道理。但是,因为现在谈论的是卜奎流人的问题。实际上,他玩儿的是偷换概念的游戏。

    “臣以为,贾珉的那些所谓的改革措施,都是华而不实,好大喜功之举。至于他所说的以前流人伙食标准过低之类的话,也是以偏概全。况且,流人若是吃的好了,住的好了,饱暖思**,必将生出许多非分之心,达不到惩戒的目的。”

    “照你这么说,贾珉所做的那些,都是错的了?”

    “虽然贾珉举措失当,但是,念他年轻气盛,倒也不必深究。臣以为,将他革职查办也就行了。”

    刑部尚书后面这些话,说的就有些不识时务了。

    皇上叫姜明前去卜奎考察流人改革事务,其实就是对贾珉的改革措施持肯定态度,否则,何必派人千里迢迢去一趟?

    即便是贾民做的不好,你可以追究贾珉个人的责任。但是,不能否定改革。

    否定了改革,其实就是否定了皇上的决定,证明皇上派姜明前去那里是错误的。

    他反对改革的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

    流人吃好了,住好了,就会生出非分之想?就达不到惩戒的目的了?

    况且,即便是吃的好些,住的好些?也不过是跟以前标准极低,又在各方面被盘剥克扣相比而已。其实改善的幅度,也是比较有限的。

    刑部尚书如此说,只能说明他对具体的情况不了解,多是纸上谈兵而已。

    其实,他若是想叫自己的话有说服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数字说话。

    但是,他对卜奎的事务,了解相当有限。包括贾珉报上来的材料,他也从来都没看过。

    姜明前的弹劾折子里,为了把责任都推到贾珉身上,对于贾珉那些比较好的,已经取得了成效的改革措施,也没有提及。准备在贾珉垮台之后,自己收拾残局的时候,把成果据为己有。

    所以,他说起来,也就只能是空对空了。

    既然姜明前已经提出要弹劾贾珉,前面几个人又都否定了贾珉,他也就乐得见风使舵,落井下石了。

    反正贾珉现在已经死定了,多踏上一只脚,也没什么了。

    “嗯,不错。”

    元亨天子还是模棱两可的样子。既不说对,也不说错。

    “工部,你们来说说。卜奎城墙的事儿,你们怎么看?”

    工部吴尚书本来以为没自己什么事儿,乐得看热闹,没想到,自己也没逃过去。

    他跟贾珉是认识的,也亲自打过交道。甚至对贾珉的印象还不错。

    卜奎的事情,跟他工部其实也没有多大关系。修城墙,可以说跟他工部有关系,也可以说没关系。

    有关系,是有了钱,工部就可以去修。

    没关系,是象卜奎这样的小地方,修城墙自己就可以做主了。它不来找工部,工部也乐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实在找到工部了,也不过是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指导而已。

    “回皇上,臣以为,卜奎修建城墙确有必要。只是城墙工程浩繁,耗资巨大,还需量力而行。若是有钱了,倒是可以修,若是没钱,也就只好缓行了。”

    他这番话,是官话、是套话,也是废话。不过,对于吴尚书来说,也是最为合适的话。

    那意思就是说,我就是个干活的。你们要是有钱就修。没钱,我也没什么办法。

    本来他还想说说,自己是认识贾珉的,对于贾珉的诗词天才和商业天才,还是比较了解和佩服的。

    但是,一想到诗词天才再好,也不能拿字当城墙砖砌城墙。再有商业天才,贾珉也不会自己掏腰包去修城墙,所以也就不提这些事情了。

    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第0326章 皇上不能这么玩儿啊() 
兵部尚书李源一听说皇上提起了贾珉,就知道自己是逃不过去了。

    现在,他非常后悔自己把贾珉给安排到了卜奎去了。

    当初只不过是因为没人了,所以,就临时抓了贾珉去顶坑。

    因为贾珉年纪小,又是刚练兵,在军队里没有什么阅历。无论是对于军队还是对于卜奎的情况都不了解,所以才能把他给哄骗到了那里去。

    若是换了别人,早就托人说情,推掉这趟苦差事了。

    本以为贾珉到了那里就自生自灭了,没想到,偏生就遇上了这个不甘寂寞的,总是鼓捣出点儿动静出来。

    此前他要求增援三万人马,给他驳了回去。后来又告诉他安分守己,不让他轻启战端,没想到,他就是不听。到底跟草原铁骑打了起来。

    如今的大德王朝,天下承平日久,武备松弛。军队缺乏训练,战力极差。

    对于草原铁骑,畏之如虎。只要一提到草原铁骑,包括各级武官在内,就未战先怯。

    所以,对于东北、西北和北方的一些草原势力,基本上都以安抚为主。

    如今贾珉擅自挑起了跟温都拉草原的冲突,在朝臣们看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别的人或许还可以袖手旁观,但是,兵部在这场纷争中,却是不能置身事外的。贾珉留下的烂摊子,早晚还得兵部出面来收拾。

    如果仅仅是军事问题还好,早一天,晚一天,还问题不大。

    问题在于,卜奎那里还有将近一万来人的流人。若是草原铁骑把那些流人给放了出来,可就要天下大乱了。

    若是这些流人出了问题,将来势必群情激奋,最后的责任,还得推到兵部的身上。到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贾珉革职查办的问题了,即便是他李源,也会因为用人不当,御下不严,被追究责任。

    现在,钦差姜明前已经提出了弹劾贾珉,就说明此时卜奎的局势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做出了这个判断,李源就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果然,皇上又问到他的头上了。

    “兵部,你们对卜奎的形势怎么看?”

    还怎么看,那不是明摆着吗?

    “回皇上,臣以为,卜奎的局势非常危急,应该尽快寻求应变之策。”

    “嗯,你详细说说。”

    “第一,目前双方兵力对比悬殊。南温都拉草原有铁骑两万,这还只是常规力量,若是他们再加动员,至少还能动员两万兵力。”

    “那些草原人,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弓马娴熟,战力彪悍,实在是极为强劲的对手。”

    “反观我们,只有一千七百余人,首先在人数上,就处于绝对的劣势。”

    “其次,贾珉的府兵团,到现在为止,也成立仅仅一年。根本就没有进行像样的训练,更没有经历过战阵。”

    “就贾珉本身来说,年纪尚轻,也无实战经验。臣当初排他去卜奎驻防,本是叫他驻扎,看守流人的。”

    “若是他安分守己,恪尽职守,一千七百多人,看守流人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未想到,他竟然不听训诫,好大喜功,擅自跟四大部落开战,如此必将招来祸端。”

    “所以,臣同意姜侍郎的意见,尽快将贾珉革职查办。”

    “依你所见,贾珉跟四大部落之战,就没有什么胜算了?”

    “毫无胜算。”

    “万一他要是侥幸取胜了呢?”

    “绝无可能。”

    “你们也都是这样看的?”

    元亨天子转向其他人。

    “是的,毫无胜算。”

    “绝无可能。”

    “应尽快将贾珉革职查办,以免祸国殃民。”

    “是啊,皇上,卜奎危矣,只有将贾珉革职查办,方能救民于水火之中。”

    见李源都如此说,众人就认定姜明前的话是对的,此时,也就不在意墙倒众人推了。

    “季大学士,你是如何看的?”

    元亨天子不理睬众人,又问起季明銮了。

    季明銮虽然有资格位列朝班,但是他现在负责汉语拼音的推广和《元亨字典》的编纂,已经不直接参与日常朝政了。

    虽然每天也上朝,也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

    在这些人当中,论起对于贾珉的了解,大概没有人比他更为细致的了。

    即便是如此,他也不认为贾珉在对四大部落的战争中有什么胜算。

    所以,在他跟贾珉的通信中,也时常叮嘱贾珉不要好大喜功,轻举妄动。

    在他看来,贾珉如今才十六岁,就有了从三品的都司、武进士出身、一甲探花、府兵团团长、诗词天才、商业天才、荣国公之后这些标签。

    若是为了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即使在卜奎没有什么建树,呆上几年之后,有了这个资历,也自然升官了。那个时候,也不过二十来岁而已,可以说,今后前程远大。根本就不必要冒险。

    对于贾珉在流人事务上的改革,季明銮是支持的。

    这种改革,有衙门的权力在背后支持,贾珉又生财有道,所以改善一下流人的生存环境,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这个方面,比较容易出政绩,风险也小。取得了政绩,自然在升迁方面也有助益。

    但是,在军事方面,风险就要大得多了。况且敌强无弱,只宜守成。自己主动冒险,实为不智。

    但是,目前众口一词,纷纷落井下石,却又叫季明銮看不惯。

    同时,他也对皇上今天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大张旗鼓的讨论,产生了怀疑。

    按说就这么一件事情,皇上只要叫人去查证就可以了。若是贾珉真的在卜奎因为自己的行动导致大败,该怎么处理就这么处理就行了,根本不必如此花费口舌。

    所以,季明銮怀疑这里面是否有什么隐情。

    在内心里,他还隐隐地对贾珉抱有一丝希望。他觉得,以贾珉这么聪明的人,是不应该自己去干蠢事的。

    况且,贾珉以师礼待他,此时有机会说话,若是不帮贾珉说上几句,他觉得对不起贾珉。

    “回皇上,臣的看法,与诸位大人有所不同。”

    “臣跟贾珉有些交情,这一点,臣也不避讳。以臣对于贾珉的了解,贾珉并不是冒险行事之人。”

    “贾珉虽然年轻,但并非利欲熏心之辈。做事也多是谋后而动。许多时候,越是看起来做不成的事情,他越是能够做成。”

    “贾珉少年得志,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踏踏实实的,并非浪得虚名,好大喜功之辈。所以,臣怀疑,姜侍郎的弹劾,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姜侍郎的折子中,并未提及卜奎已经沦陷。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其他消息证明卜奎沦陷,所以,臣以为,将贾珉革职查办,并非当务之急。不妨进一步查证,若是贾珉真有失职渎职,再查办也不迟。”

    “季大学士,你当真如此以为?”

    “回皇上,臣当真。”

    当真不当真,我都说出去了,若是还说不当真,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豁出去了,就赌它一回了,即便是输了,将来见到怀远,我也问心无愧了。

    如此一想,季明銮心里反倒轻松下来了。

    “刚才议的,是姜明前上的第一道折子。在这道折子之后,他又上了一道折子,这一次,是他跟贾珉联名上奏的。这道折子,又是另一番说辞,朕也叫他们给弄糊涂了。夏秉忠,你给众爱卿念一念吧。”

    什么?还有一道折子?你怎么不一块儿拿出来?这道折子还是在后边儿的,还是另一番说辞。

    什么意思?那意思是跟前面说的不一样了呗?姜明前既然要弹劾贾珉,为什么又跟他联名上奏?

    不对劲儿啊,这里面一定有名堂。难道是贾珉打赢了?

    怎么可能?

    夏秉忠那边念着,这边众人都咋着耳朵,生怕听露了一个字。

    这自然是贾珉和姜明前的联名上奏,内容也自然是关于卜奎大捷和流人事务改革的。

    虽然内容不少,但是,最为关键的几点,人们还是很快就概括出来了。

    贾珉已经用一千七百人,彻底地打败了四大部落的两万草原铁骑。

    四大部落目前已经全部归顺,共上交七十年贡赋折现银六十二万两千五百两,将由钦差姜明前解往帝都。

    下一步,就可以在南温都拉草原设立三府十八县了。

    此前的弹劾贾珉的奏折,不过是为了迷惑四大部落而采取的苦肉计而已……。

    “众爱卿,你们都议一议吧。”

    还议?上回议了半天,结果是个乌龙,这回还怎么议?

    户部尚书:我嘴怎么就那么***嘛就说救灾银子都准备出来了?

    吏部尚书:我怎么就那么沉不住气,非要说那些捐官都安排出去了?

    刑部尚书:姜明前你个混蛋,这些事儿,你怎么不先跟我说?平白无故的叫我在这里丢人现眼。

    工部吴尚书:幸亏我没有落井下石,看来做人还是厚道点儿好啊。

    兵部尚书李源:贾珉你个混蛋,你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不跟我说,叫我以后还怎么做人?

    季明銮:怀远果然没让我失望,天助我也。

    随即,众人就有了共同的心思。

    姜明前你个王八蛋,你哪里是迷惑四大部落,这不纯粹是迷惑我们吗?

    皇上是真不明白吗?怎么可能,他这是在钓鱼啊,我们都上当了。

    皇上啊,你不能这么玩儿啊!

    公告:免费小说app安卓,支持安卓,苹果,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