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纵横四海-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训练的同时,识字教育,算数教育和思想教育,也在进行。

    所谓的思想教育,无非就是忠君爱国,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之类的灌输和熏陶。

    那些招安的土匪,还有格外一个课程,那就是反省自己以往的错误的教育。

    招安了,是不追究你责任了,但是,对于自己过去的错误,还是要有个认识的。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才能放下包袱,告别过去,轻装前进。

    这项教育进行的并不顺利,许多土匪在开始的时候非常抵触。

    但是,在府兵团严苛的训练和惩罚制度下,很快就把这些人降服了。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有六个土匪又一次试图逃跑,被抓住之后,因为以前就是从官庄跑出去的,所以,就被从军队中清除,又被送回了官庄,加了刑期。完全回复了自己过去的流犯身份。

    等到他们发现,自己在外面转了一大圈儿,又回到了过去时,这才后悔,不该在训练和上课时那么任性。

    但是,此时后悔也晚了。

    当土匪被官兵打,当兵又不愿意受拘束,大概只有当流犯才适合了。

    土匪被招安的第三天,丛秀才带领47名农夫和80名工匠抵达卜奎。

    到达卜奎的当天晚上,卜奎都司衙门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

    卜奎都司衙门都司贾珉,府兵团幕僚长冯紫英、训练长陈也俊、军情长卫若兰、军法官林大江、军需官焦利、署守备赵大海、衙门典史杨林,以及府兵团各营营长、佐领冯奎、徐明涛等头面人物,均出席了欢迎宴会。

    一时间,让这些农夫和工匠们受宠若惊,感激淋涕。

    第二天,农夫们每人从都司衙门分到了四十亩土地,一头牛,一架犁和种子等生产资料。

    每个人还从衙门里借到了十两银子,用于建设房屋和购买生活物资。

    工匠们,有的被分到了矿山,火器作坊,煤矿和铁厂,还有十多人,想要自己创业,也从衙门里获得了一块无偿划拨的地皮,还可以借支20两银子。

    戴植的家眷也一同到达。母亲、娘子、儿子、女儿、兄弟姐妹,一家十七口,在分别了十多年后,终于在几千里之外的卜奎团圆。

    家人相见,不胜唏嘘,未免留下了无数的眼泪。

    贾珉带着一众官员,到戴家看望了全家,杨林代表都司衙门,送来了100两银子的安家费。

    贾珉个人出了一百两,其他主要官员,也都纷纷解囊,从五两到十两不等。感动得戴家人,直把那好话说了千遍万遍。

    随着一枝花被招安,温都拉山地区恢复了宁静。

    府兵团的一个排,进驻了温都拉山铁矿,又有一百多名流犯被调拨到了温都拉铁矿去,铁矿准备扩大生产规模了。

    由于清除了匪患,从温都拉到卜奎的交通线,如今也变得安全起来了,来往运送矿石的车辆,逐渐多了起来。

    绝大部分的事物,贾珉都交给了别人处理。最近一段时间,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流犯的伙食改革上面。

    这是他降低流犯非正常死亡率和脱逃率改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措施。

    所谓的吃饱了不想家,饮食足而知荣辱,都说明了吃饭的重要性。流人们只有吃饱了,才能安心地待下来。只有吃饱了,才能有体力干活,完成沉重的劳役任务。

    看起来只是个吃的问题,其实做起来,却是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这意味着,除了要对原来的伙食体系进行改造外,还要建立起新的制度和运行体系。

    首先,是制定流犯的伙食标准。

    这个标准,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资金标准,每人每月六钱银子。另一个是实物量标准。

    实物量规定,每个流犯,不论男女老少,每个月的实物量,都要达到粮食五十斤,油2斤,肉类4斤,鱼类3斤,豆制品4斤,各类蔬菜40斤。

    其中的主食粮食类,细粮必须达到20斤,占比达百分之四十以上。

    资金标准和实物量标准,两个标准必须同时达到。

    伙食费用必须全部用于流人的伙食上,不准结余,不准挪用,不准克扣。

    在主副食品的供应上,采取统一采购,统一供应,集中配送的方法。

    为了保证伙食的正常供应,在都司衙门专门成立了膳食处负责整个卜奎的流犯伙食供应工作。

    各类食品由膳食处采购后,再派人配送到各个庄子、矿山和工厂里去。

    为了防止异常天气影响食品配送,在各个地方都留有一定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光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伙食供应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上,又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和操作流程。

    首先,由膳食处制定《旬食谱》。

    每旬十天为一个周期,列出这十天里,每天三顿饭的主食和副食品种,报到军需官焦利那里批准后,然后根据《旬食谱》制定的主食和副食品种,核算出需要的物质总量,据此制定《旬采买计划》,经过军需官批准后,再根据这个计划进行采购。

    如果是衙门本身的物质,比如粮食,就从衙门里按照计划调拨。如果是衙门里没有的,必须从市场上采购的,只要是超过了二十两银子,就必须实行招标。

    《旬食谱》的标准,是非常细化的,每逢三六九的中午或者晚上,是必须要改善伙食的。具体是吃肉,还是吃鱼,或者是吃豆腐,甚至是炒或者炖,每个人投料多少,都是有标准的,都要在食谱上标出来。

    食谱制定完毕,要在都司衙门前的布告栏里张贴,向全社会公布。

    膳食处在配送食品时,也要把食谱送到各个庄子里,进行张贴。叫每个庄子的流人,都知道自己在这十天里里,吃些什么。

    遇上春节、正月十五、清明、端午、中秋节、都以必须进行全天伙食改善。

    其中春节是连续改善七天,正月十五一天,清明一天,端午两天,八月十五三天。

    这种节日改善,也要制定食谱,张贴公布。

    每个月结束,要进行本月的伙食消耗结算。经过军需官的审核之后,把《月份流人伙食消耗结算表》在衙门前的布告栏里面张贴公布。

    结算表里,写明上月结存多少,本月采购多少,本月消耗多少,本月结存多少。

    每一样东西的数量、价格、花了多少钱,本月一共有多少流人吃饭,一共花了多少钱,每个人平均花了多少钱,还剩下什么东西,剩下多少,剩下多少钱,都在表上一一列出,叫人看了,一目了然。

    《旬食谱》和《月份流人伙食消耗结算表》向外界公布,除了显示衙门的公开透明外,也是为了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在布告栏的边上以及卜奎街里,一共设了三个伙食监督举报箱,在下面各个大区的集中之处,另外又设立了二十一个伙食监督举报箱。

    凡是没有达到《旬食谱》和《月份流人伙食消耗结算表》标准的,膳食处或者配送人员有偷盗食品,把食品拿去送人情的,拿食品串换其他物资的,食品有*、变质的,缺斤短两的,以次充好的等等违纪行为,无论是流人,还是其他人,都可以举报。

    光有这种被动监督还不够,还要建立起主动的监督体系来。

    为此,特意建立起了流人伙食监察队。由军法官林大江担任队长。

    监察队直接向卜奎最高军政长官贾珉负责,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人员的领导和制约。

    监察队可以随时监察食谱,各种报表和单据,各种实物。

    可以到某个官庄去检查流人到底吃了什么,吃了多少。

    还可以到库房里检查,每样东西有多少,跟账目是否相符。东西是不是变质了,库房里是否有老鼠、以及通风,放火、防汛,甚至细化到了粮食在库房里的摆放是否整齐,是否离地,离墙等。

    这支最初为了监督流人伙食而建立起来的监察队,后来变成了卜奎监察厅。

    它的监督项目越来越多,已经涵盖了各个部门和行业。监督的范围,也覆盖了整个卜奎大区纵横几千里的幅员。成为官员和衙役们一听就害怕的一把利剑。

    这次流人伙食改革的力度,在卜奎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伙食标准一下子提高了到了原来的三倍。

    官员、衙役和庄头克扣流人伙食,中饱私囊的事情,在卜奎是个老问题了。

    这一次,花了这么多钱,是不是能让流人们都吃到嘴里呢?会不会又都叫那些人给中饱私囊了呢?

    许多人都在观望着。

第0272章 拿菜鸟撒气() 
兵部尚书李源和刑部姜侍郎几乎同时接到了卜奎传来的消息。【】但是,他们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两个人到了一块儿,合计了半天,也没有合计出个什么办法出来。最后决定,就照着贾珉的说法,去见皇上。

    反正贾珉自己是这么说的,皇上相信不相信,就是他自己的事儿了,自己不过是照着贾珉的说法如实上传,至于欺瞒皇上,那也是贾珉自己的事儿了。

    不过,两人在心里对于贾珉还是非常不满的。

    你个年轻人,急于建功立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好大喜功,夸大其词。

    现在把牛皮吹得震天响,将来有一天戳破了,看你还怎么交代?

    元亨天子把两人带来的文书看了一遍,啪地拍在龙案上。

    “这个贾珉年纪小,做事乖悖张狂也就罢了,你们两个一大把年纪了,竟然也拿这种事情来敷衍朕。五十七天就从帝都到了卜奎,路上还要押解五百名流人,一路上竟然没死一个人,你们当朕是傻子吗?”

    “皇上恕罪,臣实在不敢欺瞒皇上。”

    两人刚刚站起来,就又跪下了。

    “臣也是不相信他会在两个月就到达卜奎的,但是,这文书上有一路上驿站的印信,又叫臣不敢不信。各地军台的回报,也说贾珉确实是经过了那里,算起日子来,倒也是能对的上的。兵马和流人的数目,也是符合的。”

    “若说那贾珉谎报军情,倒是有可能。可是各地军台和驿站,却是不会谎报的。即便贾珉买通了一家两家,也不至于十几家都叫他给买通了。”

    这一下,元亨天子不吱声了。沉吟了一会儿,才又说话了。

    “起来说话吧。姑且就算是真的,你们告诉我,他是怎么做到的?”

    是啊,他是怎么做到的?要是知道,不早就告诉你了吗,谁还愿意惹你生气啊?

    看来今儿个心情不错,若是遇上你不高兴了,拉出去打一顿板子,就更倒霉了。都这么大人了,谁愿意自己找打啊?

    “想必是他昼夜兼程,这才提前到了。”

    “便是昼夜兼程,那流人也该死的更多才对,为什么竟然一个没死?”

    是啊,怎么就一个都没死呢?你问我,我问谁去?

    “这次就算了,回去告诉贾珉,以后若是再有谎报,朕定将严惩不贷。下去吧。”

    李源和姜侍郎如听纶音,急忙退了出来。出了紫禁城,才长舒了一口气。

    “唉,这个贾怀远,也真是叫人不省心啊。你说你去就去,非要走那么快干嘛?”

    “是啊,以后再遇上押解人犯的事儿,可不能叫他干了。一路上冰天雪地的,四千多里地,竟然一个没死,打死我都不相信。”

    不止李源和姜侍郎不相信,贾府中人也是不相信的。

    老太太和贾府中人接到了贾珉的书信,固然是非常高兴的。但是,要说这么短的是时间就到了地方,确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不过,既然来了信儿,到底还是好事儿。

    “凤哥儿,你就把信给各家都送去了,叫他们把书信和要给子弟们带的东西都准备好,都送到这里来,到时候,一块儿给珉哥儿他们送去。唉,也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是不是冻坏了,还都是些孩子,怪可怜见儿的。”

    “也告诉各个房里,若是有什么话要给珉哥儿和琏哥儿说的,也都写了信来,有什么东西要捎的,也一并准备好了。”

    “蓉哥儿媳妇和宝丫头那里,若是生意上有什么要问珉哥儿的,也叫他们都写了来。唉,珉哥儿这一走,到底是山高水长的,总是不方便了。”

    “老祖宗就放宽心吧,我会办妥当的。”

    王熙凤说着,下去安排事情,边走边抹了抹眼泪,也不知道是为了贾琏还是他的探花奸夫。

    看着贾珉的信,秦可卿的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从卜奎到这里,一路上几千里,一封书信,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之手,所以,贾珉的信里面,自然是不方便写什么亲热话的。无非就是把自己路上的行程和到卜奎后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剩下的,就是关于生意上要注意的事项了。

    尽管如此,秦可卿的心里,还是感到了阵阵暖意。

    珉四叔终于平安抵达了,这一路上,可是吃了苦了。叫人家日夜惦记着呢。

    把信捂在胸口,让砰砰跳动的心,渐渐平静,然后微微地笑了,绝美的脸庞,渐渐地露出了红晕。

    可是要好好地给珉四叔写一份回信呢。也不知道,下回什么时候还能见到珉四叔了。

    不过,总会见到的。珉四叔的本事,自然是无人能比的,用不了多久,就会衣锦还乡了。等到那个时候,可一定不能再错过机会了。

    珉四叔,你知道可卿天天都在想你吗?你知道的,一定会知道的。

    胡思乱想着,秦可卿又打开了秦钟的来信,慢慢地看了起来。

    看了一会儿,把信收起,又把贾珉的信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看着。

    贾珉的信,就放在宝钗的案前。这份只有几百字的信,她已经读了无数遍了,现在几乎能背下来了。

    信里都是一些平淡的话,没有抱怨,也没有欣喜,似乎只是在诉说着一件件琐碎的事情。跟给秦可卿的信一样,这些信,也主要是关于生意上的事的。

    这让宝钗感到有些失望,哪怕是有几句抱怨的话也好啊。

    不过,宝钗随即就给贾珉找到了借口。

    这么远的路,这封信不知道会经过多少人之手,即便珉四哥心里有什么话,也是不方便在信里讲的。他能给我写信,就证明心里还是有我的。

    别的姑娘们,也只是在给老祖宗的信里提了一下,给我却是专门写了一封信呢。

    珉四哥,你放心,我会等着你回来的,总有一天,我会叫你明白我的心思的。

    你说卜奎是个广阔的天地,我知道你是有本事的人,一定会在那里大有作为的。没准哪一天,卜奎也会成了繁华之地呢。

    一想到这样的,宝钗突然之间心里就起了一个念头。

    若是卜奎成了繁华之地,我是不是也能到那里做生意呢?

    这个念头一起,就再也挥之不去,怎么想,怎么觉得会有那一天。虽然觉得自己这个想法不太现实,但是,这个念头就是在心里转来转去的。

    若是有一天我到了卜奎,珉四哥大概会很高兴吧?

    这一想,未免就生出了许多胡思乱想来,觉得自己有些不知害羞,那些羞人的事情都想了起来。一摸脸,竟然有些烫烫的。

    野渡居兵营,留守班长张德财看着手下们争着抢着读着珉长官和营长、连长的来信,傻呵呵地笑着。

    走了这么长时间,珉长官他们终于到达卜奎了。

    他知道,两个月时间就能到卜奎,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除了府兵团,大德王朝的军队,没有谁能有这么快的行军速度。

    但是,他还是觉得太慢了。以至于这些天来,他每天都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他的伤已经完全康复了,留守班每天都在训练,所有的正常勤务,没有一样落下的。虽然大部队走了,但是,他们可是一点儿也不敢怠慢的。

    如今的留守班,就是府兵团。若是不象个样子,是要丢府兵团的脸的。珉长官把这里交给了我,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将来是没脸见珉长官的。

    外面的操场上,传来了阵阵口号声。那是栗安和李成斌在练兵。

    府兵团开拔一个月之后,栗安就带着一个营,在这里练兵了。起初张德财觉得,栗安兴许会有些新花样,没想到,练来练去的都是府兵团那一套。

    原本,张德财对栗安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后来,却觉得栗安似乎像个小偷一样,偷了府兵团的东西。直到栗安说,他练了兵,将来要归府兵团的时候,张德财这才恢复了对于栗安的好印象。

    栗安又来找张德财了,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找了,张德财想躲出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再说,他又能躲到哪里去呢?躲到哪里,栗安都会把他给翻出来的。

    “胖班长,你再找一找,是不是你把我的信给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