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纵横四海-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儿,你不着急吗?”

    “哦,我也不着急。栗安,我告诉你个秘密。”

    “什么秘密。”

    “我家四爷做事,你越看他危险的时候,他就越没事儿。你越看他做不成的事儿,他就越能做成。”

    这叫什么道理?平儿是不是跟着贾老四久了,跟傻了?还你家四爷,说话好像你是他小妾似的。

    跟别人话不投机,长安就找到了晴雯。

    “晴雯,你不着急吗?”

    “我急啊,栗安。”

    天啊,总算是找到知音了。

    “你说贾老……,啊不,你说珉长官会不会叫人给打废了?”

    “废是一定废的,不过,不是我家四爷,而是那个马尚德。”

    怎么你也是你家四爷的?难道你也是他的小妾?

    这个天杀的贾老四,简直就是个好色之徒啊,有多少良家少女叫他给祸害了。

    这个贾老四,又得瑟上了,还做什么《咏拳》了,大言不惭地要十一拳就把人家给打下去,我倒是要看看,你到底能不能把人家给打下擂台去?

    竟然真的给打下来了?这怎么可能?

    打得好!

    这个天杀的贾老四,有这本事,怎么不早些使出来,害得我白白为你担心。

    随着马尚德落下擂台,丙子年的制科武举会试程序,就全部结束了。

    考官走上擂台,宣布贾珉为获胜者,取得了擂台赛的总成绩第一名。

    牛继宗几人过去把马尚德扶起,走过冯紫英等人身边儿时,恶狠狠地看了他们几眼,也没吱声,就走了。

    人群开始散去,边走边议论着这场比赛。

    这真是个戏剧性的结局。只是比演戏还要好看上许多。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今天这场比赛都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随着这些举子们返回各自的家乡,这个话题也将扩散到全国各地,甚至传到海外的藩属之地。

    贾珉过来了,看见了长安公主。她有些担心,怕贾珉说她。但是,她的担心多余了,贾珉没说她,反而向她点头微笑了一下。于是她放心了。

    这个天杀的贾老四,有时候也不是都那么坏的啊。

    “恭喜珉长官,打败了马尚德,武状元唾手可得了。”

    冯紫英也是一脸高兴。

    “武状元?怕是得不到喽。”

    贾珉下意识地看了长安公主一眼,似乎想说什么,终于没有说出来。

    殿试还没考呢,怎么就知道得不到了?

    众人有些不解。

    秃头和小胡子暗算贾珉的事情,因为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生的,证据很充分,就交给了刑部处理。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顺天府尹修同贵知道了。略一思考,修同贵就找来了师爷。两人稍加合计,就立刻起草公文,把以前在顺天府乡试中,贾珉被诬告作弊的案子,也移交给了刑部。

    理由很充分,此事也牵涉到贾珉,有可能是同一伙儿人所为,所以交给刑部,并案处理。

    刑部接到了顺天府的公文,很快就做出了答复。行文叫顺天府把诬告案的案卷移送到刑部。

    此次会试的学政大人季明銮大学士,听到贾珉在擂台上戏耍马尚德的消息后,沉默了许久,然后长叹一声,说了句话。

    “唉,可惜了。”

    然后回到书房,找出了一个书箱,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慢慢地翻看起来。

    季明銮看的这些资料,是贾珉前一段时间派人到南方接戴植的家眷时,捎给他的。内容正是汉语拼音方案和根据汉语拼音编撰字典的部分样本。

    会试考试的武技成绩,昨天当场就出来了。文试的成绩,因为武举考试的文化考试比较简单,题目也少,所以,昨天晚上也排出了成绩和名次。

    所差的,就是今天加试的擂台赛的参考成绩了。现在比赛已经结束,其他考官们已经开始对成绩进行加总。

    这个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季明銮是应该参加的。但是,他不参加,也没有太大的毛病,只要他在最后排名时把关,也是可以的。

    虽然武举没有文举那么风光,但是,如果贾珉通过会试,中了武进士,对于贾府来说,还是一件很风光的事的。

    所以,一大早,贾蓉就又被打发去看榜了。

    贾蓉知道这事儿跑不了自己,所以也就痛快地去了。

    痛快倒是痛快了,但是,心里的郁闷还是难免的。

    这个那珉老四,动不动就把我整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他有了好事,还得我给他报喜。我这成了什么,我?

    照例是摆过早饭,各房中人都聚集到了贾母这里。

    虽然众人的心思未免有些复杂,但是,期待之情却都是一样的。

    贾母、贾政、秦可卿,宝钗等自不必说,就连贾赦和王夫人,也都希望传来好消息。

    卯时末,贾蓉回来了。

    贾珉通过会试,高中武进士第三名。

    “怎么又是第三,莫非就是千年老三了?”

    贾母虽是如此说着,脸上却满是笑意。

    “老三也不错呢,若是殿试得了老三,我家可就出了个探花了”。

    王熙凤及时地补上了一句,引得众人大笑起来。

    她自己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有个探花奸夫,也是很荣耀的呢。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b

第0213章 传胪截杀 一() 
随着荣国府和宁国府以爆米花项目为核心的生意整合的开展,薛宝钗和秦可卿在两府的地位已经彻底稳固費連載小説閲讀網;   目前正是北方冬季的农闲时节,对于两府外部的农庄的整合,也已经基本完成。

    通过整合,取得了三大成果。

    一是把所有的农庄的土地、牲畜等资产,全部整合到了薛宝钗和秦可卿的管理之下。实现了府里对于这些资产的直接控制。

    虽然账目还是走管家管理之下的官中渠道,但是,整个经济的运行管理权,已经转移到了两人的手下来。对于账目,也可以随时查证。

    二是各个农庄的以土地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过甄别和选拔后,已经确定好了承包人。

    从明年开始,就将按照约定的数目,向贾府上交利润。在上交了府里的利润之后,剩余的全部归承包人所有。

    这样,两府就得到了超出以往的固定收入,而且对于亏损不再承担责任了。

    三是对于历年来各个庄子欠下的地租进行追缴,如今两府已经各自追缴上来了一万多两银子。大部分的欠账已经收回。

    那些一时无力偿还了,也都制定了还款计划。

    至此,对于农业项目的改革,已经完成,并且取得了成功。

    对于城里店铺的改革,也在进行当中。思路基本上跟农业项目差不多,只是在方法上有些不同。

    原先由府里各位主子负责的店铺,经营权也统一收归到了薛宝钗和秦可卿的名下管理。

    贾赦、贾珍、贾蓉、王熙凤、王夫人等个人名下的生意,则与府中的生意进行剥离,以后完全由其个人经营,盈亏自负。

    这一项改革,受到了府里各位主子的普遍欢迎和配合。

    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让以前这种个人的地下经济,可以摆到台面上来,实行了公私分离。相应地,以前偷偷摸摸地做生意,现在也变成合理合法的了。各个房里的私房钱,也就是他们自己的小金库,也可以公开合理地存在了。

    东西两府的公共财政部分,现在已经大为好转。除了原有的农庄和店铺收入外,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在公交马车、绺子和爆米花三大项目上。

    随着三大项目的不断盈利,贾府的日子变得好过起来。不仅官中实现财物状况的好转,个人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渐增加之中。

    主子们开始得到了分红,下人们也从自己的劳务项目中,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比较勤快的丫鬟婆子,仅仅靠打绺子,一个月就能挣到一二两银子。这个收入,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月例收入。

    男人们从事的爆米花项目,收入则更多。不仅仅是贾府的下人们,还有许多的下人亲友们,也加入了这个计划。

    有些脑子比较灵活的,已经带着爆米花机,开始到直隶、山东、奉天甚至辽东去发展了。

    把这些人放出去,从经济的的角度上来说,对于两府是非常有利的。

    首先是节省了这些人的月例和吃穿用度,其次是这些人还能交上来不少钱。

    从这些人个人方面来说,也是非常合算的。他们现在的纯收入,至少都是过去的两三倍。

    至此,贾珉的人口红利计划取得了成功,随之而来的收入倍增计划,也就成功了。

    不过,贾府众人还有一点儿不满足的地方,就是他们现在又开始羡慕贾珉的培训生意了。

    只要花上几天,交上一笔钱,就能学上一门手艺,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因而就生意红火。

    人们觉得,这钱赚的,简直来的太容易了。

    但是,羡慕归羡慕,那是贾珉的生意,别人也是不敢插手的。

    薛蟠和贾蓉倒是曾经打算跟着模仿,但是首先就受到了秦可卿和宝钗的警告,两人无奈,也就放弃了。

    贾府的日子好过了,府里的事务,在生意上有宝钗和秦可卿掌管,内政上有王熙凤在掌管,一切事务,基本上都处于井井有条状态。所以,贾母就活的很滋润。

    她本就是个喜欢享乐的人,这一回,就更是如此了。一天没事儿,就领着一帮女眷们吃喝玩乐,好不快哉。

    贾府本就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如今贾珉中了武进士,自然又有了庆祝的理由,于是贾母下令,府里开宴,庆祝珉哥儿中了武进士。

    野渡居这边,根据众人的强烈请求,贾珉也下令,放假一天庆祝。

    除了改善伙食和吃酒庆祝外,贾珉又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拿出银子,不论官兵,每人一两银子的喜钱。

    士兵们大方的,拿钱买了吃食和衣物等用品,比较节俭的,则把钱收了起来,准备将来送回家去。

    长安公主虽然在心里骂着贾老四抠门,也还是高高兴兴地叫立春去领了钱。钱一到手,就叫李成斌出去,悄悄地买了一大堆零食回来。

    因为在军营里是不准吃吃零食的,买多了没处放,自己吃不了,就只好送给了自己的四个答应。最后就连平儿和晴雯都跟着沾光了。

    只是给两人的东西,实在有些寒酸:每人三个大枣,两个话梅。

    不过,对于长安公主来说,这已经是破天荒的了。能够把自己的东西给外人,这还是第一次。而且她自己还觉得,连贾老四都没给,能给她们两人东西,已经是足够看得起她们两个了。

    随着会试的结束和榜单的发放,关于这次会试的一些消息,也在帝都传播开来。

    其中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一次夺取状元呼声很高的治国府子弟马尚德的事情。

    这一次,马尚德取得了会试的第六名,还被荣国府子弟贾珉在擂台上尽情羞辱,被人家一边作诗,一边打下擂台。

    相应地,贾珉在擂台上做的几首诗词,也广为人知。尤其是那首《咏拳》,因为简单易记,又伴生着有趣的桥段,更是广为人知。

    这让人们又联想起贾珉以前的诗词来,当然,还少不了他以前的那句名言。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贾珉和马尚德之间的这场恩怨,在一般人眼里,只是一段趣闻。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就不只是趣闻了。

    人们把它看做了两大家族之争。

    随着话题的深入,人们又发现,治国公的马家,跟镇国公牛家、理国公柳家、齐国公陈家关系密切。

    于此同时,荣国府和宁国府,除了跟自己的姻亲王家、史家和薛家同气连枝外,还跟冯家、陈家和卫家关系密切。

    于是,这场争端,就又被打上了两大家族集团之间争端的标签。

    这种说法,虽然表面上看有些道理,但是至少在贾珉这方面,是毫无根据的。

    他这边的家族,从来就没有在家族的层面上,对此有过任何预谋。

    即使是贾母事后听说贾珉和马尚德之间的事情,也只是说了句:“打就打了,该打。”事情也就过去了。

    不过,外界的这种猜测,对于马家这方面来说,至少还是有道理的。

    现在,在治国公府,几家的长辈们就聚集到了一块儿。

    马启明,是马尚德的父亲,现任京营副节度使。因为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奉命巡边,现在由他代理京营节度使。

    牛继宗的叔叔,兵部牛侍郎。礼部员外郎柳瑞,柳芳之父。昌平州守备陈甲寅,陈瑞文之父。兵部火器司郎中孙谦,孙耀祖之父。

    这些人都是马家的世交,听说了马尚德的事情,就纷纷赶来慰问了。

    对外宣称是来慰问,其实哪里会这么巧,正好都赶到一块儿来了?

    不过是马家事先邀请的而已。

    尽管出现了马尚德的事情,但是,这里的气氛,仍然很轻松,远没有象外界人想象的那样,到处充满了愁云惨淡的景象。

    酒席甚至很热烈,即使谈到了马尚德和贾珉的话题,也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气氛。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固然令人不高兴,但是,对于他们这样的世家来说,还算不上是什么大破天的事儿。

    “柳兄弟今日前来,倍感荣幸,来,我敬你一杯。”

    马启明虽然品位上比柳瑞高,平时对于柳瑞却是非常尊敬的。

    柳瑞虽然只是礼部的一个员外郎,但是,一向以足智多谋著称,在几大家中,遇上了不决之事,都愿意找柳瑞给出个主意。

    “如此就谢谢马兄弟了。至于那贾家小儿的事情,我们也不必着急。现在还只是会试结束了,剩下来还有殿试一关要过呢。”

    见柳瑞提到了贾珉,别人就知道,这是进入了今天的正题了。于是就注意倾听。

    “即便是殿试通过了,金殿传胪时他若是不到,那进士资格也就取消了。”

    柳瑞点出了关键一点。

    所谓“金殿传胪”,也是科举考试的程序之一。

    在殿试两天后,圣上会召见新科进士。那一天,已经考取的进士,须得身穿官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在*等候,听候传呼。

    然后,随着王公百官一起,进入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和名次。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金殿传胪。

    如果新科进士在这个时候不到场,就会被取消进士资格。他千辛万苦的努力,就全都付之流水了。

第0214章 传胪截杀 二() 
柳瑞说到了这一点,就不往下说了。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他相信,马启明会明白的。都做了京营的副节度使,若是连这句话都听不明白,那他也就是白混了。

    这也是他一贯的做事风格。凡是愿意给人出谋划策的人,说起话来,大多都是含含糊糊的,以此显示自己的神秘感。

    况且,虽然几家人一向往来密切,但是,这一次是为了马尚德一个人的是,柳瑞觉得给出个主意,就已经够说的了。

    马启明自然是听明白了,于是也就不动声色,继续招呼众人吃酒。

    这样的事情,彼此心知肚明就行了,即使是在家里,也不适合公开讨论的。

    喝了一阵酒,众人就纷纷告辞,只留下了昌平州守备陈甲寅。

    陈甲寅是马启明的老部下了,出任昌平州守备,还是马启明举荐的。

    两人坐在客厅里,慢慢地喝茶。偶尔说上几句话,似乎在聊着什么无关紧要的事情。

    “五龙山的那伙贼人,如今有什么动静?”

    马启明漫不经心地问道。

    “最近倒是没到城里来作乱,不过,听说他们现在主要在直隶一带活动,上个月还做下了一起大案,把涿州府的税银给劫了。”

    五龙山的匪患,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在马启明还是昌平州守备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后来因为剿匪有功,马启明还因此升了官。

    这股土匪,号称千人,以五龙山为基地,以鲁霸王为头领,经常四处劫掠。杀人越货,抢盗,无所不为。

    最为猖獗的时候,甚至还进攻过昌平州衙门。平常时,则时常分成小股部队,潜入帝都,劫掠富家大户。

    几乎哪个朝代都会有一些土匪,但是,在距离帝都不远的昌平州,就有这么一股土匪,而且多年来一直没有被剿灭,就有些令人奇怪了。

    官军虽然也多次围剿这股土匪,有的时候,甚至还宣布已经剿灭了。但是,每隔不久,这伙儿土匪就又出现了。似乎人数还不少。

    于是就有人怀疑,到底是不是官军内部有土匪的内应。否则,在天子脚下,大军倾巢而出,竟然连一股土匪都对付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