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校舍,教堂的尖顶和一所所爬满青藤的红砖建筑。近八百年来,这些学院陆续建成,却非常谐调,年代久远的古树,依依的垂柳掩映着剑河,也掩映着书院和河旁的读书人。那时正是初夏,也是剑桥最美的季节,到处可以看见路旁一排排苍翠的大树和争妍斗奇的花朵,阳光下生机勃勃。大街小巷,人流熙熙攘攘,不知是芸芸学子还是慕名而来的游客。然而,最使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那满城的绿色。青葱的草地几乎铺满了剑桥的一切空地,绿意葱茏,令人心醉。
  剑桥大学有许多石结构建筑,特别是沿国王学院正面的那条街。那些哥特式建筑的尖顶和拱形的窗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给人庄严而神秘的感觉,好像参观的不是大学,而是圣殿——教育的圣殿。据说,国王学院教堂的天穹是世界上最大的扇形拱顶。沿巨大的玻璃花窗望上去,那些错综复杂的浮雕是如此精美,令人目不暇接。
  张艮和其他小孩在剑河边玩耍,我和我太太在剑河河堤的草坪上呆了很久。在英格兰初夏的阳光下,躺在剑河边葱绿的草地上,近处河上游船如梭,远处桥上人流往返,仿佛对惬意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张艮那时尚小,虽然我们看了很多桥,我想他不会对这些桥和剑河有很深印象,但是我想他长大后会记得这次剑桥之旅的。
  (二)让自己的孩子在剑桥大学受教育,是我作为家长的最大愿望,大概也是许多家长的愿望。
  参观剑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欣赏它的自然风光和了解它的悠久历史,同等重要的是了解剑桥大学在科学和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
  坐落在剑河西岸的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是世界最著名的实验室之一,由威廉·卡文迪许捐助于一八七九年建成。在这里,汤姆逊发现了第一种基本粒子——电子;也是在这里,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后来克里克和沃森又在这里发现了基因密码。
  剑桥大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尤其突出,造就出牛顿、达尔文这样开创科学新纪元的大师。十一年前我们参观剑桥时,已有七十位诺贝尔奖金得主曾在剑桥留下了足迹。今天(二零零五年)曾经在此执教或学习过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已有八十一位,其中七十多人曾是剑桥大学的学生。这里是全世界产生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高等学府,人们誉称剑桥为〃自然科学的摇篮〃。
  近八百年来,剑桥以其优异的教育质量著称于世。这里英才荟萃,星光灿烂。且不说自然科学家的长长名单,在社会科学方面也培养出一批批杰出人才。哲学家培根、罗素,经济学家凯恩斯,历史学家特里维廉,文学家萨克雷都曾负笈剑桥,终成泰斗。剑桥的弥尔顿、拜伦、丁尼生等人更拥有历代诗国的桂冠。剑桥还哺育出十四位英国首相,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显龙,印度总理甘地、尼赫鲁;英国王储查尔斯也曾在这里就读。
  置身于剑桥这样的顶尖大学,在诸多先哲的雕像和画像前,抚摸前贤的手泽,感慨颇多。其实,没来参观剑桥之前,剑桥仿佛已在我的记忆中,那是在我读的书中的情景给我留下的。当我置身于剑桥大学之中时,眼前的剑桥与我印象中的剑桥竟然如此相同又如此不同。虽然剑河的风情因季节而变,但是几百年来,剑河两岸,草地垂柳总是绿意葱茏,剑河桥上,游客学子依旧熙熙攘攘。这种印象似乎早已映入我的脑海。中国上千所大学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当时剑桥大学已有七十位学者获此殊荣。我没有出国前,在国内的两所大学学习和工作过,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剑桥大学对自然科学会作出如此大的贡献,能培养出那么多杰出的人物。此时,剑桥大学给我的印象又是如此模糊。
  

第三章:剑桥的困惑(3)
我本人已经没有机会再到大学读书,更不可能到剑桥大学读书。然而,让自己的孩子在剑桥大学受教育,是我作为家长的最大愿望,大概也是许多家长的愿望。
  当时,我已到不惑之年,望着身旁七岁的张艮,我却很茫然。是让他自然发展,身体健康,知识丰富,成为他自己?还是让他从现在起就努力读书,十年后成为一个考试的尖子,争取上剑桥大学呢?想到读书,想到考试,我不寒而栗。我自己经历了考大学,考硕士,考博士,考出国,深知考试意味作什么。然而,读大学就要考试,上好大学更要考试,并且要考得很好。我不知道上剑桥大学要学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要考到什么程度。我更不清楚是否有这样一条路:让一个孩子既可以自然发展,身体健康,又能够知识丰富,进入剑桥。
  伴着初夏之昏的朱霞,我们乘坐的大客车离开剑桥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望着渐渐远去的剑河上的桥,剑桥的风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美好的。望着窗外正在消失的一座座书院,参观剑桥大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沉重的。
  张艮那时刚进曼思桥小学不久,曼思桥小学是英国数以万计的小学中一所极为普通的小学,考试成绩还低于平均水平。英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小学生,而剑桥大学每年只招收寥寥数千人,我实在看不出曼思桥小学和剑桥大学有任何联系。当我们乘坐的大客车开出剑桥后,我心里暗想,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剑桥,大概也是最后一次来剑桥,那一座座书院对我和张艮可能永远是一个谜。然而,张艮与剑桥大学之间的联想,却总是萦绕于心。
  

第四章:小学毕业(1)
(一)作为老师能按照规定授课,就算尽了责。至于有些老师愿意多花时间,多花精力,多教学生一些知识,那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对工作的热情。我们不能期望每个老师都是这样。
  参观剑桥大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虽然我希望张艮有朝一日能进剑桥,但是现实告诉我,我的愿望几乎是奢望,从曼思桥小学到剑桥大学,谈何容易。
  不管张艮能否去剑桥,我希望他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不但有知识,还要适应这个社会。只要他身体好,我们给予正确引导,他会进步很快,我相信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参观剑桥后,我没有跟张艮,甚至也没有给我太太,再提及过剑桥大学。
  张艮慢慢地适应了在英国的学习,除了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外,在课堂上也很活跃。英国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问,张艮很愿意回答问题,并总是答对,所以一有问题,总是举手。我们知道后,建议他不要老师一提问就举手,应该让其他的同学也有机会回答问题。我们认为,有一个群体观念很重要,凡事不考虑他人,最终会被社会抛弃的。后来老师提问时,他不马上举手,总是等一会,如果没有同学举手,他再举手。张艮特别喜欢上哈利博先生的数学课。哈利博先生除了教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外,也教一些更深入、更广泛的知识。
  十年前,英国的小学刚刚开始教一点计算机知识,学校里有计算机,供学生上机练习。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学校的计算机都没有联网,也没有微软的操作系统,而是用DOS操作系统,所以用计算机操作不像现在这样方便。由于我们家里有计算机,所以张艮对计算机比较熟悉。张艮数学知识较其他同学超前,所以他对计算机知识容易理解,也感兴趣。那时英国小学计算机课的师资不足,哈利博先生也兼任张艮他们的计算机课老师,他知道张艮对计算机比较熟悉,上计算机课时,他让张艮带一部分同学上机练习。
  有一天上计算机课时,计算机突然不工作了,哈利博先生又不在,代课老师不知怎么办。同学告诉她,张艮懂得计算机,她就把张艮叫来帮忙。原来是每一个同学用了计算机后都没有退出,所以计算机的内存很快就用完了,计算机也就不工作了。张艮关闭了一些用户后,计算机工作又正常了。这位老师感到很惊奇,与张艮交谈后,发现张艮的计算机知识比她还要多。那天放学后,张艮带回家一张老师的条子,是那个计算机代课老师给我们的。她要张艮每天放学后,留下来帮助她补习一些计算机知识,要晚一点回家。
  有一段时间,张艮用计算机几乎着迷。他很难得玩游戏,但对计算机的原理、操作系统和编程序都很感兴趣。他通读我放在家里的计算机操作手册,然后在计算机上实践,会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后,就开始编一些简单的程序。有一次,他编了一个游戏程序,这个游戏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用键盘控制一个球,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他很自豪能编程序,邀约了一些同学到家里来玩他的计算机游戏。游戏虽然简单,但是同学们都非常佩服他。由于他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同学有计算机的问题时总是问他,所以他与同学的关系很好。
  我觉得用计算机太多对身体和眼睛不好,所以想限制他用计算机的时间。我们在家时,他用一会计算机我们就要他停下,休息一会或干一点其他的事情。但是,我们不在家时,他用计算机就没有完。为了防止他用计算机太多,我离开家时,就把计算机的电源连线藏在一个地方,我回到家后再把电源连线拿出来。后来,所有可以藏的地方都用遍了,我离开家时,只好把计算机的电源连线取下,放在我的车里带走。张艮大一点了后,他自己也懂得不能用计算机太久,我也不再干涉他用计算机了,只是提醒他不要用计算机太多而影响视力和其他的课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章:小学毕业(2)
在英国,学生要参加三次阶段统考。小学生要参加两次,一次是七岁,一次是十一岁离开小学的时候。第三次是十四岁初中三年级的时候。阶段统考只考三门课程,英文、数学和科学。阶段统考是全英统一出题,统一考试。所有阶段统考的学科分为八个级别评估。大多数七岁小孩可以达到二级,大多数十一岁小孩可以达到四级,大多数十四岁小孩可以达到五级或六级。如果七岁小孩可以达到三级则超出平均水平,可以达到四级则特别突出。如果十一岁小孩可以达到五级则超出平均水平,可以达到六级则特别突出。同样,如果十四岁小孩可以达到七级则超出平均水平,可以达到八级则特别突出。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老师的评估,另一部分是统考的成绩。
  张艮来英国时七岁半,没赶上七岁的阶段统考。他只参加了十一岁时离开曼思桥小学时的阶段统考。十一岁的平均成绩是四级,所以每个学生都参加四级和五级的考试,如果要考六级就要申请。我们曾要求学校让张艮参加科学六级考试,但他的科学课老师不同意,说他没有教六级的内容,认为张艮不会通过六级。
  哈利博先生很支持张艮考数学六级,这样张艮参加了英文、科学的四级和五级考试,参加了数学的四级、五级和六级的考试。阶段统考成绩公布后,他的英文是四级,科学是五级,数学是六级。由于张艮的数学成绩特别突出,学校特制了一个数学奖牌表彰他,奖牌正面刻有〃GenZhangMathematicianoftheYear1997〃(张艮一九九七年的数学家)。
  我们对他的成绩很满意,虽然他的英文只达到四级,我们认为他的英文考得最好,进步最大。他到英国只有三年多一点,英文考试成绩已达到英国同龄小孩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应用能力也达到英国同龄小孩的水平,听不懂老师讲的话而误事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其实,张艮小学毕业时,英文的应用能力已超过我们,很多我们拿不准的事情都得问他。虽然他的英文考试成绩并不高,但是他的理解能力和让别人理解他的能力都很好。
  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科的老师都愿意教一些教学大纲内容以外的知识。他的科学课的老师就从不讲课本以外的内容,所以他总是觉得科学课没有意思,也限制了他在科学知识方面的发展。张艮来英国前,就很喜欢科技方面的知识。在国内时,我太太给他买了不少诸如〃少儿百科全书〃之类的书,他特别喜欢看。他看了后还愿意给人家讲,所以我们总是他的听众。遗憾的是,他的科学课老师没有给他提供机会学更多的知识。当然,我们也不能怨老师。作为老师能按照规定授课,就算尽了责。至于有些老师愿意多花时间,多花精力,多教学生一些知识,那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对工作的热情。我们不能期望每个老师都是这样。遇到哈利博先生这样的老师,张艮很幸运,我们非常感激他。
  (二)我们毕竟是外国人,身在异域任何事情都不占优势;要想在国外生存,就要挺得起脊梁,立得住脚跟。要想立得住脚跟,一定要比别人强,一定要成功;要想成功,一定要承受失败;要想能承受失败,只有挺起脊梁面对所有的困苦与磨难。
  张艮到英国后不久,他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独生子女共有的缺点和弱点。在学校有竞争,将来走进社会,竞争会更激烈。对于张艮在学习上的进步我们很满意,但是对他的品行和性格有些担心。
  英国小学全天上课,学生中午在学校吃午饭。学校有食堂,可以在学校食堂吃午饭,也可以自己带午饭。在学校食堂吃午饭要自己付钱,只有那些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小孩在学校食堂吃午饭才不付钱——那个与张艮打架的同学在学校吃午饭就不付钱,享受所谓的〃免费午餐〃。刚开始时,张艮对学校食堂午饭感兴趣,就在学校买午饭吃。后来,他宁愿自己带午饭到学校吃。
  张艮在曼思桥小学时,我们给他准备午餐,通常是面包、苹果、香蕉,酸奶之类的食品。后来我们很快发现,家里厨房的垃圾桶里有没有吃过的整个面包、苹果、香蕉。大概是学校不让扔食品,他吃不了带去的午饭,就带回家里来扔掉。我们发现后,告诉他,食品是绝对不能扔掉的。如果带去的食品吃不完,每天就少带一点;如果他偶然吃不下,把剩下的食品带回来,第二天再带到学校去。姑且不说食品来之不易,也很贵,不浪费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无论贫穷或富有都不应该浪费。我们告诉他,我们刚到英国,经济状况并不很好,能够节约的就要节约——即使将来经济状况好了,也不能浪费,有钱可以消费而不要浪费。无论东西如何昂贵,用在想用的地方是消费;无论东西如何便宜,没有用就是浪费。张艮是一个懂道理的孩子,只要他明白了的事情,他是能记住的。从此,在我们的垃圾桶里再也没有发现他扔掉的食品。
  

第四章:小学毕业(3)
独生子女通常有的另一点弱点是怕见生人,其实是畏难,没有信心。见生人就意味着会发生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甚至难堪的局面。张艮不算太怕见生人,第一天自己上学,也信心十足。但是与人相处是一个基本技能,人一生中,办每一样事情都得与人打交道,所以我们总是鼓励他多与人接触,给他提供与人接触的机会。周末,我太太经常领他到有小孩的同事家去玩,也经常邀请有小孩的同事带孩子上我们家玩。大家来自国内不同的地方,天南海北,习惯差别很大,孩子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了很多东西,也学会了怎样与他人相处。张艮英语比较熟练后,我们外出总是鼓励他问路,要办什么事情也是让他自己去办。时间长了,张艮办事和自己外出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诚实做人对儿童尤其重要,然而也是最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张艮刚到英国时,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帮助他学中文。我们给他布置了中文作业后,并不每天检查,只是有时问一下他完成作业的情况。有一天,我检查他的作业时,发现他很长时间了没有做中文作业。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做,他说不会。我与他仔细讨论后,发现他的中文程度已经大大退步,他已经不可能完成我们布置的中文作业。我给他说,他没有完成中文作业是我们的过失,我们不应该给他布置他完不成的作业,他以后可以少做或不做中文作业。但是,他不诚实,告诉我他完成了中文作业,是他的过失,他必须写一个检查。他认为这样很公平,花了很长的时间,用中文写了一份检查,保证要诚实做人。那份检查一直贴在他书桌正面的墙上,直到我们搬家离开那儿。
  我自己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但是我很注意不给张艮发火,有什么事情都与他讨论,与他商量。以至于我太太常抱怨说,我对张艮的耐心要比对她的耐心好得多。我极少打张艮,几乎没有什么张艮挨打的印象。但是,张艮到英国后,却挨过一次打,也是他最后一次挨打。张艮到英国后,我发现他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人的一生有快乐和幸福,也一定会有困苦与磨难。如果不能承受失败,哪来的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