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兄弟姐妹齐种田-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碗糖作坊,虽然和原来一样,建在北墙前的位置上,把5口相连的牛尾灶直接留在了房子内。但因为想要增加生产量,又订了一副石榨子,所以相应的也还得再建上5口相连的牛尾灶。
粉条作坊,从西墙北头原来的位置上往南边移了二十多米,所以如今得现砌灶台了,为了增加生产量,至少得建上4口独立的大灶。
小副食作坊,同样建在东内院里靠东墙的北边,与粉条作坊刚好相对着,准备将来除了制作麦芽糖等糖食外,再担上制作如油炸菌、香辣酱等等这一类的副食。所以至少得在南北两边都各建上2口灶。
盐菌作坊,建在西内院东墙那大烤房北边了,想要每天能大量的煮菌,就至少得起上6口大灶才合适。
月饼作坊。或是烤饼作坊,则是建在了西内院北墙靠东边,这作坊除了要建2个土烤炉,也还得再砌上至少2口灶,方便制豆沙等馅料。
而等把这些灶砌整上,怕又是六七天的事情了,再等到干燥能用,又得是三四天。而那烤饼作坊订做的土烤箱,还得至少等上十几天才能取,烤炉砌整上。又到能用,怕真的得到了七月底了。
还好目前制作盐菌可以暂时在西内院棚子下,那原来建的灶上煮着。而制油干菌可以暂时在家里那仓库房里进行,不然真要棘手了。
而那葡萄,却是再过上几天就能摘了。。。。。。
“唉!竟然这么多事呢。”真是越算越是心惊。忍不住叹出长长的一口气来。
“芽儿又唉声叹气干嘛?”大哥拉起我的手,咧嘴笑道:“要是担心事情忙不过来,咱们家再在作坊那头买上几家人就是了。”却是一副很认真的表情。
买人?
我只思考了一瞬,就不得不承认,除了那能雇人的事情外,如今真的只有买人才是最合适的。
“嗯,买吧。”我使劲的点着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意。
想到能让他们像张、范两家一样,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却也真的不觉得是什么不好的事了。
我直接道:“等买了回来,愿意在作坊内做活的,就让他们住在东作坊外院,和那西作坊内院的仓库房楼上吧。如果不愿意在作坊内做活的。先暂时让他们住东作坊外院这头,咱们在作坊后园子里,给他们各家建上栋三间的小房子,再配着修上个厨房。让他们管管后园子里的果树牲口,再做做田地里的活计。”
这样的生活。应该也算是没有太多拘束的了吧。
“呵呵。”大哥笑完,见我看向他,忙是点头道:“嗯,就听芽儿的,让来咱们家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看他很是认真的眼神,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只有让大家日子过得愉快了,这干活不是才带劲吗?要是觉得生活都没奔头了,谁还想好好的干活?咱们家里的那些大人,一个个都是心软的,难道会学别的那些大户一样,不听话就喊打喊杀的?”
说完,却觉得自己说得真是很有道理的,得意瞪他道:“看我这办法,又文明,又有效,对咱们这样的剥削阶级和他们那样的被剥削阶级,可都是有利的,算是咱们共赢了。”
他听得咯咯直笑,却是觉得我这说法很有道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心的。
随后他忙活着称菌,而我自是称量走了鸡枞、牛肝菌这两种,到了厨房准备开始试验。顺便也能在中午时,加上一道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下饭菜。
进了厨房给奶奶她们一说大概的做法,都做过鸡枞油的三人马上熟门熟路的直接帮着洗菌、找作料,一齐动起了手来。
我们四人边忙活,我边是又细说了一遍这香辣菌与鸡枞油作法的不同。
家里往年做的鸡枞油,都只是最简单的把鸡枞洗好后,直接倒入油锅中慢火炸,直到鸡枞开始变得金黄时,才是往锅里加入切好的姜、蒜籽,和花椒。而等到连姜蒜籽和花椒都变得金黄时,直接退掉火后,往制成的鸡枞油里加入适当的盐搅拌一阵,放凉后就装坛。
这样做,鸡枞的香味得到最好的保留。吃饭时,捞上一小碗油炸鸡枞来,大家一餐饭都能吃得更香甜。拌凉菜时,浇上一勺鸡枞油,就算没有鸡精味精,那味道也很是巴适。
而用杂菌做却有区别,因为不同的菌有不同的香味,有的对于一些人来说,可以说是怪味。所以混着一起做时,就得增大麻、辣、姜、蒜、等味,还能加入一点切细碎的香菜、小葱细末同炸。而且为了增加麻味,花椒还得舂细碎,选择在最后几分钟加入。
步骤虽然相同,但加的料不同后。味道也同样的变了。菌子除了还保留着淡淡的清甜味道,更多的是变得干香;同时还伴着过瘾的麻辣味,可确实是个佐餐的美味了。
而且,还可以在熬制菌子的中期时。加入各种肉丁,或是干豆豉,或是都混合加入,后期再加入刚才那些作料熬制到完全金黄,那又是另外一种不同的口味了。
说到最后,听到大伯娘说能不能再加上些其它的香料,我笑道:“其它香料却是不再适合添加了,不然容易破坏菌子此时被保留下来的原味。但要是自家做的话,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上喜欢的香料。只是。。。”
话没说过错。就见大伯娘连连点头,念叨着她要试做一些各种香料的,我笑着提醒道:“呵呵,大伯娘听说过相生相克这句话吗?食物中的菌类更是如此的,刚才说的那些都是加了有益无害的。但要是再加什么别的或是怪异的,我可就不知道结果如何了喔。”
一句话,却是吓得她连连摆手,说绝不乱试了。引得我们旁边的三人都笑了起来。
大家边忙边说笑,倒也只用了一个小时不到,那被撕成块的鸡枞,和那被切成厚片的牛肝菌。已经在锅里被油熬煮脱了水,开始变得金黄。
用大锅铲把油铲走大半,只留下锅里勉强能盖住菌子的油,就直接倒入准备好的作料。
又是十几分钟慢慢的翻炒后,作料已经同菌子一样变成了更深的金黄色。我直接就往里加入了准备好的碎花椒,翻炒一分钟后。直接退火的同时,往锅里加入适量的盐,开始翻搅起来。
看着奶奶她们见我这利落的动作,有些目瞪口呆,我得意的笑道:“奶奶你们可帮我做证喔。刚才一共是20斤的鲜菌,初时往锅里加了10斤的菜籽油。到时咱们称称刚才铲装回盆子里的油,再称称这锅里制成的香辣菌,又估算一下作料跟盐折合多少钱。这做香辣菌的材料成本可就出来了。”
玩笑的叮嘱她们不能偷吃后,自是去叫来爷爷他们来称重,并看香辣菌的成品,结果大哥那边货也已经过完称。所以我们一行人,先往仓库里去。
外公他们两家拉回来了五车的几种菌,称重却2000斤都不到,比我初估计的量少了很多。后来转而一想,这菌子如无外界因素影响,它本身所含水份倒真是不高,所以也难怪虽然装着5车菌,却只有这重量了。好在把收菌的价格也没定低。
两家人使着牲口又是拉车,又是驮货的,三架车和三匹骡子硬是整回了五车的货,靠这批菌子,毛利倒也挣了7000多文钱。只是听大哥说,这菌子明显被外公他们清理过一次的,只不知道这在路上压坏损失了多少。
随后,一大家子又去厨房称了香辣菌的重量,和余油的重量。
20斤鲜菌制得了包含着菌、少量油、几种作料的成品共8。5斤。
熬菌的10斤油,铲起了7。5斤能下次又用。菜油,在这也叫素油,则是20文一斤,比在这叫荤油的猪板油便宜了很多。
10斤鲜菌基本能制3斤成品菌,而制这香辣菌的几种野菌成本初定是3文一斤。
如果光算油与菌子成本,那一斤成品的成本13文不到。而加上作料钱,也不会超过14文。
称完这菌又算好账后,已经是近三点钟。因此大家也没讲究,直接就在大厨房一旁的屋里吃上了这顿中午偏晚、晚饭又偏早的饭。
我们边吃着鲜野菌炖老母鸡、尝着这大家都赞不绝口的香辣菌,还慎重的把这收菌的事,都细细的落实好了,才是又各自去忙活起来。
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意走上正轨
外公他们当天吃过饭就回了家,二十九就开始收起了菌子。两家人虽然起早贪黑的很是辛苦,但把菌子都用竹筐装了垒装在车上,一方面是菌子不会再被压碎,别一方面也增加了运送的量,所以七辆车三天能拉回两趟菌子,而每次能运回各种菌子近4000斤。一次至少也能挣上近万文。
我那外祖先邹家,一家老小都被我按照原计划,给分在他家住的西内院里做盐菌。而奶奶也去给他们当那技术指导去了,而我,只是每天一早跑过去偷偷换上几个大缸里的水。
而家里这边,老爹到集市的粮油铺子拉回来五百斤的菜籽油后,老娘和大伯娘两人就一直跟着我在家里原仓库房内做那香辣菌。家里原来腌脆柿的大坛子,也在这时派上了用场,被先拿来装那做成的香辣菌。
爷爷听了我后来的提议,又去镇口汤老板的坛罐场买回了仅有的几十个5斤、20斤的坛子,他最后连着50斤的坛子都各又订了100只。价钱也相应的是3文、9文、14文一个。
因为是油炸菌,有菌又有油,所以重量也只相应的能装4斤、16斤、40斤。每次基本不用称量,装到坛子的小颈处时,重量基本没有出入。
香辣菌装进坛子后,面上都是一层薄薄的油。大哥和浩清哥把那坛口用油皮纸包着软木塞子一塞,再盖上坛盖钵,然后他们又在本是装水的坛舷里敷上混合着石灰的稀泥,这就大功告成了。
没开封时,保鲜上一年两年的都不是问题。启封后三五个月内吃完,也不会变味。
一家人就这么忙活着,堂伯一家在选了七月初二搬到了他们的新家后,转眼间就到了七月初四。
如此一阵的忙活安排,除了香辣菌依然在仓库房里制。粉条都已经搬进了新建成的粉条作坊里制,过几天酿葡萄酒时,也可以在葡萄酒作坊里酿了,如今手头上这些生意。也算是走上了正轨。
我一大早到西内院换了装满的几缸水后,直接自告奋勇的赶了装着2000斤粉条的骡车去送货,并顺便捎带上了三个要上学的表兄弟。
因为新装修的铺子还没干透,得再等到初六,跟着堂伯他们同时在那边开张,所以还是直接去了原山货铺子的后院。
虽然原来的后门已经封了,但熟客们只要跟张、黄两家一打听,就能知道原因,也就直接会到后院买卖货,我家这生意倒是没受什么影响。
我们四个孩子一路笑闹。到八点多钟就赶到了镇口,把三个孩子放下后,我直接赶着车往铺子去。到铺子里时,已经有两三个货商在后院里选货了。
张晓晨看到进院门,往我后方打量一下。笑道:“小姐怎么自己来了,这是拉的粉条?”
这用麻将装着的东西,被他一眼认了出来。
我点头应时,一个我不认识的中年货商,已经用比张晓晨还快的速度迎了上来,笑道:“哟,刘小姐怎么自个就送货来了?”问完时。却是打量起我车上的货来。
“呵呵,离家近,我从小就是被我爷爷教会赶车了的。”我轻笑着回答时,从车上跳了下来,引得他们三个都围上来的货商惊呼了一声。
我倒也没去在意这三人和他们的几个随从打量的目光,直接笑道:“这是我家里出的新品。你们都可以看上一看,有意思的可以买上一些,但却同那碗糖一样是有定量的。至于怎么定量,这就是我晓晨哥拿主意了。”
几人一听完,忙是吩咐他们手下的八个人去搬货后。立马拉了正搬货的张晓晨询问起来。
看到张晓晨被围住时,还时不时给我投来“你是故意的”这种明晃晃的眼光,我忍不住也是轻笑出来。
边笑边抬头看了看不知何时,竟已突然变暗的天色,我心里突然欢喜起来。
这明显是要下雨的节奏了。
家里正又要雇上人去给那些早种下已经冒天花的玉米,和后来种下才齐腰的玉米等庄稼浇水,这次要真能下场大雨来,那不光是我家这边解了燃眉之急,就是那些地都不多的广大村民和乡亲,也是省了不少事了。
此时心里不是一般的高兴,见一车捆得高高的货已经被卸完,我笑看着还在讲解着粉条吃法的张晓晨。等他说完,就笑道:“晓晨哥下午记得回来吃饭啊,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呢,看那天上的云竟是要下雨了样的。”
张晓晨愣了一下,但突然想起了什么,笑着点头应了下来。
我抿嘴一笑,看着三个此时已经要求多给点量的货商,笑道:“大叔大伯,你们第一次还是少进一些,试试好卖下次再来都行。而且我家这粉条子每天只能产出500来斤,而且这干粉条子,运送时得注意防水。如果被雨水打湿了,你们回家还得赶紧的晾上,不然可是容易发霉的。”
几人听了这话,竟又围上了我仔细的问上了一遍,我也就乘机连带着张晓晨一起,给他们普及了一遍。
好不容易说完后,见几人还是没死心想多进货,我心里暗笑时,把这问题又推给了张晓晨,然后赶着骡车急急的往里事衙背后的铁铺去。
这条路算是小的,只勉强让骡车能通行。但好在铁铺子外就是一块大空地,我倒也没有担心骡车转头的事。
跟着热情迎上来的冯铁匠父子到了打铁棚下,看到那六副算是做得精细的齐全烧烤工具,我心里可不是一般的美。
边掏出一两银子递过去,直接道:“做的很不错呢,也不用过称了,你们直接收二两的银子吧。”也不等他们推让或是道谢,又忙问道:“我和我爷爷上次订做好铁盒子开始做没?多久能来取货?”
“刘小姐,明天,明天就能成了。”冯铁匠一脸的激动,道:“刘小姐你放心就是,这铁盒子。我们也会心细的打好的。”
被泥覆盖在中间的东西,哪里用得着怎么个细心法。
心里虽然这么想着,但我还是笑道:“嗯,也不用太麻烦。那东西粗糙些也是无事。我家铺子初六时搬过来,我到时来取就是。”见他父子有些愣但都笑应了,我打量了一下棚子内接着问道:“冯大伯家没有铜盆卖吗?”
要是今天能买到合适的铜盆子,今天再下一场雨,晚上吃这羊肉火锅,可是件美事了。
正咽了咽口水时,冯铁牛已经笑道:“刘小姐是要买铜盆?我家是有的,都收在家里一空屋里了,只是不知道刘小姐要多大的合适。你不妨去看一看。”
我心里一喜,忙是跟着他们父子就往他家里走。
这是第一次进到他家院里。一栋三间一层的正房,左右各有一栋两间的房子,虽然房子都是盖的瓦,也没我家原来的陈旧,但院中的格局竟与我家原来的差不多。
打量之时。就已经到了门右边那猪圈旁一空屋前。
冯铁匠很是拘谨的道:“嘿嘿,我家这地方小,所以这堆放东西的屋就在这猪圈旁,实在有些脏乱了,刘小姐别嫌弃。”说着就推开了门。
我正要说话,冯铁牛也抢先不好意思的道:“这屋里我娘是收拾得很干净的,屋里都没堆过什么脏东西。刘小姐要觉得盆子合适,买回家后洗洗就能用了。”
看着紧张的父子两,我却是笑道:“不碍事的,我家可也是种庄稼的,哪里会计较这些。”
可不是嘛,对于庄稼人来说。猪圈的粪味都是闻惯了的,就是让我去给庄稼浇浇清粪水,我可也是能干的。
除了依然无法在粪臭味实足的粪坑边吃东西,我并不觉得自己会比其他人娇气多少。
说着话, ;已是到了屋子内。不光就屋子。就是连院内都是被冯铁牛他娘收拾得很是干净。
在他们父子当宝贝一样,拿出的十几个盆子里挑选了一圈,我还真是欣喜的找到了两只铜盆。
两只盆子目测都是两尺左右大,用来放在烧烤炉上当火锅盆子,可不真合适。但再想找到两只,却是都比烧烤炉心小。
心里虽有丝遗憾,但转瞬也就释然。这是个阶级分明的年代,家里的四家人有得羊肉吃,应也会很开心的了。
看着天上的黑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