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兄弟姐妹齐种田-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月初一天刚亮,外公一人就赶了来,跟着我大哥刘浩轩一起,把我那三个表兄弟道到了镇上念书。

    而土豆田地里,因为多来了20个村民,村民们头天得了每天多十分的赏钱,那干活叫一个起劲。所以用了这一天时间,不光把大伯家的凹亩土豆挖了回去,就连我家余下的20来亩土豆都挖了回来。

    因为地方不够晾晒,最后还是把第一天的土豆都收拢了些,后边20

    亩的9万多斤土豆才是晾进了院里。

    看着这来出力的村民,我当然也倒没亏了他们,当天傍晚直接每人发了20文的奖金。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初二了,张老实又是安排好了两批人手,开始加紧的整起了水田和种起了地来。

    而我跟着家里人,也开始着手做起了加工土豆粉条前的准备。

    这一忙活,转眼就到了六月初六。

    张老实晚饭后来回报,说秧子都插进了整出的水田里时,而地里的hua生、玉米却还要点上两天才行。

    而这时,糖作坊内院里,外公初一时,在靠近北墙一边又砌上了两口**的大灶。

    西墙靠着北墙那头的转角处,已经按好了两架能用牲口拉的大石磨,大伯他们还做出来了很多木架子、砍回了长竹杆。而且,爷爷还在当天下午给买回了四头让我晕菜的毛驴。

    我本以为要用牛拉呢,结果爷爷却说牛拉磨速度慢,而且牛拉了两三个月的磨,又在农忙时干活犁地,得休养了。

    对于这个,我是不清楚的,不管是因为爷爷心疼牲口,还是真的毛驴拉磨比牛好使,反正只要能有牲口拉磨,我也没好奇心去探寻,只忙活着安排制粉条的人手。

    一家人跟着张老实一起过了糖作坊外院里后,爷爷就看着我大哥刘浩轩吩咐道:“浩轩去柿饼作坊那头,叫了你部大爷他们大人过来,你妹妹这也好分派人手。”

    听了爷爷这话,我愣了一下。说实在的,我目前一直没计划外祖先他们一家人,只想等着以后让他们直接管着制盐菌那事就行,可现在听爷爷提起,我不得不正视上我与自己外祖先们相处的问题了。

    “浩轩,你发什么愣呢?”爷爷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往大哥看了过去,发现他也正看着我。

    额?这是难道大哥也发现了我对那家人的不同?

    我正有些紧张时,奶奶却道:“浩轩去叫来吧,那部家的媳妇和老婆子这几天都来问我,有什么事情要交待他们奔办。我们这是好心,想让那受了大苦的一家子好些歇歇,可是他们这样却是不安心啊。”

    我听到奶奶说完后还叹了一口气,见她看着大哥的表情没什么异常,但却觉得她的话像是对我说的一般。

    略一愣后,我自己轻笑一声,看着大哥笑道:“看来部家大叔的病是好了,大哥就去看看吧,如果合适,就让他们都过来,跟大家见见面,往后能有多些人一起走动,应该也是不错的。”说完时,心里更是轻松了很多。

    大哥撤腿跑去叫人后,我们一大家子跟院中的三家人说起话来。

    看着不远处穿着短褂,很是亲热的跟范洪、张老实儿子张大聊天的温林,我才恍然想起家里还住着个夫子呢。

    暗算着时日,才知他来家里竟已经是近半年,我最近几月却是常忘了他的存在,心里哑然失笑后,看着旁边的爷爷笑道:“爷爷。咱们今年雨水收后盖个学馆吧,就是那些大村里那种村学。”说完时,又扫了一眼那在不远处形像完全变成了个村夫的温林。

    爷爷随着我的眼光看了过去,随即点头轻笑道:“嘿嘿,芽儿你说了算吧,反正早前你就计划着要盖的。这温林我看着是不错的,虽然我不知道他学识如何,但他人品格方面是绝对没问题。这样能屈当个庄稼人又能当挑夫的人,我就是佩服。“说完就接着抽起了烟来。

    此时,大伯也接了话道:“嗯,温林这读书人是不错的,虽然没功名,但我觉得他是有些学识的。而且如今这世道,考不考得起功名可不光是看学识就行的。唉。说偏了。就说爹说的这人品。我也是认同的。如今他白天干活不要工钱不说,晚上得空的时间,还很是热心的教着这张大家的小子和范洪家小子识字,而且听说还很是严厉呢,但那两小子可是对他恭敬有加。,。

    大伯说的我自然也知道一些,这都是好几个月前就开始的了,但后边听着他们又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起那温林如何好,如何孝顺等,我算是对温林有了更好的印象。

    大家正各自打堆说着话时,大哥却是把我外祖先一家都带了过来,而且连我一直没听说过话的小莲也来了。

    这五岁多的小姑娘,我真不知道应该叫她什么,毕竟她将来肯定是要嫁人的,而三百多年后,我跟她的后代已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了,所以对着她,我就算叫着她小名也是没有压力的。

    唉,也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但我就刚好是如此,这种感觉是不是有些奇怪,我自己是不得而知了。

    “芽儿,怎么好好又发愣了?”奶奶在旁边拉了拉我,她的声音也紧接着在旁边响了起来。

    盯着别人小姑娘发神,让我有些不好意思,忙是清了清喉咙道:“没事,就是想事情想愣神了。,。

    我这说完了话,爷爷就看着大家道:“呵呵,今天过来呢,就是大家一起安排一下后边要做那洋芋粉条的事,大家都坐吧,这长桌长凳的可都摆好了。”说完后,他又把人都叫坐上了,才是坐到正北方主位上开始按照大家在家里大概商量的,给三家人说了起来。

    此时,院里摆上了五张给雇工们吃饭的长条桌,除了离开的温林和他没下楼的娘,张、范、部三家15口,加上我们这边11口,坐在这桌子两旁也是松松的,而且很有些在会议室开会的感觉。

    三家15人,除了张老实要管田地、和才5岁多的小莲外外,张、范两家的三个孩子,和三家的老人都被安排留在作坊里照顾牲口、煮饭、种菜园等等琐事。

    而三家的6个年轻人,却是都被安排学习做粉条了。

    听着爷爷的安排,三家自是不敢有意见,我们自家人也是没意见的,而且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

    我本以为今天是要我来安排的,但听爷爷抢了我的话,又安排成现在这样,我也倒是乐得清闲,只靠在奶奶的怀里,边听大人们聊闲话,边坐在长凳上细细打量着正坐在我对面那叫莲儿的小姑娘。

    早前忙着赶路,又忙着去关照我的外祖先们,都没细看过她,现在越打量,越是觉得有意思。因为这小姑娘长得很像我现代时要好的,小名也叫小莲的表妹。不光是那高眉峰、深眼框、高挺鼻粱、大凤眼、油黑的皮肤,就连我表妹那很有个性的棱形嘴唇都是一样一样的。

    听着爷爷说让大家各自去休息的话,我看了眼对面那初时慌张、随后惊疑,时而深思皱眉、时而咧嘴偷笑,现在又盯着桌面发呆的小莲,才是跟着爷爷他们离开。

    而在我离开的一路上,对那小姑娘依然非常好奇的同时,也在心里有了些打算。

    但这出只是一种打算而已,因为在做粉条开始的日子里,不光是我这大师傅忙,连全家都很忙。爷爷要时不时往镇上一次送很多货、大伯依然得带着堂哥几个赶做家具、老爹要在大量的雨水下来时,把我的小楼整归整了。

    小姑娘梨hua的任务是习字,燕儿每天得带着雇来的三个孩子喂上半天的鱼,结果,就余下我们兄妹三个和奶奶她们三个女人了。

    有了石磨,又有了三家人鼻忙,我们一起从早到晚的忙活了起来。

    土豆磨前只用洗干净不用去皮,所以每天能磨掉3000多斤土豆,制出1500斤新鲜湿粉条,晒成500来斤干粉条。

    我们每天一早吃过早饭8点左右开始进内院,中午1点左右就在外院跟四家人一起吃饭,而下午6点左右时,才是能回自己家里吃晚饭,晚饭后,还又得进作坊忙活上两三个小时,直到10点左右才休息。

    等终于大家都能慢慢上手,做出的粉条也越来越均匀、筋道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时,却已经是到了六月二十。

    但这时,葡萄却是又能摘了。

    而酿美味的葡萄酒,也得马上开始。
第一百九十一章 来了四个货商
    六月二十一,一家人在正房的饭厅中还没吃完酸辣粉,张老实就已经急慌慌的赶了过来。

    他请了安,才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恭敬道:“是我太冒失了,主子们先吃,我在旁边等等。”说着就往大拱门去客厅。

    看他刚才一脸的急色,我放了还剩下小半碗的酸辣粉,吸了一口气对也停了碗的爷爷他们道:“你们吃着,我去看看。”又是忍不住的吸了口气,嘴上的麻辣感才是好了一些。

    我走到客厅,边示意站着的张老实坐下,边倒了一杯一早煮好的菊花花,喝了一口解了些辣,才是看着他问道:“张大爷你说吧,这一早是有什么变故?”如果不是计划有变,他应也不会如此焦急的赶过来,这老爷子向来把我们吃饭的时间掐算得很准。

    “小姐放心,没什么变故。”张老实连忙站起身,又尴尬的一瞬才道:“其实就是这一早又来了四个商贩,天才亮就找到了我们作坊外院那边来,是实在想买上些葡萄。我本是早前就回过不卖的,这次他们来听我回了同样的话,可还是再三恳求,又都是早前卖早玉米的老熟客,我这不是没办法,答应下再帮他们回禀主子们一次。”说到这时,恭立在衣摆两旁的手可能是紧张的往腿上贴了贴。

    看他这样紧张我有些好笑,这一没什么大事不是,就轻笑道:“嗯,你这样是对的,毕竟平时你与他们打交道得多些,既然又是他们求了过来,怎么也不能不管。”我一思量,就问道:“他们有没有说想买多少,又能出什么价格?”

    张老实抬头忍着惊喜看我一眼,又恭敬道:“这四人都是往来于各大府城间的,多少倒是没说。他们也只是求能卖上些就行,价钱说了,竟说能出40文一斤。”

    40文?都快能买两斤肉了,这也夸张了些吧。卖早玉米时。不撕皮带着毛个卖,也才是6文一斤,这都赶上快7斤玉米的价格。

    但随后想到这是在古代,吃这葡萄的也都是达官贵人和那些土司之类的,这葡萄原产地是这个价,到了府城里,卖出去可就是上百文的价格了。心里也倒淡定了下来。

    “他们要是出到这个价,那咱们也就卖上他们一些。”我看着听了这话也激动起来的张老实,笑道:“走吧,我这就跟你过去看上一看。顺便问问他们能要多少。”说完时,顺便的跟旁边端了碗围过来的几个大人说了一声,就往外走。

    几个大人又招呼我吃完饭时,张老实也道:“小姐,不急。你先吃完了早饭再去就行,他们如今都在外院坐着呢,那边家里也有人的。”

    不急?我可是很急呢,这价格虽不能像货商们卖出的天价一样高,但对于种葡萄的农户我来说,已经是够让我激动的,哪里有心情吃饭。

    “我都吃饱了。”我回身一句话回了大家。招呼上有些犹豫的张老实,快步就往糖作坊外院走去。

    一进到院里,为道的四人就迎了过来,其中有两个是早年前的老主顾客了,我还是认识的。

    “刘小姐,呵呵。怎么竟麻烦你跑了一趟。”熟悉的汪姓货商先开了口。

    这可不是什么早前我以为的小商贩了。

    “竟然是汪大伯,刚才我家管事也没细说,你这是从北边回来了?”我先跟他寒暄了两句。

    同样熟悉的一个姓莫的老年货商这时也笑道:“一两年不见,芽儿又长高了不少,不知你爷爷他们可安好。我是好长时间没在铺子上看到过他们了。”

    自从张晓晨守了铺子,家里倒真是只送货才去了。

    我冲他一笑道:“莫爷爷好,家里人都很好,只是最近又是修房子,又是种地的,所以铺子上去的少了。”

    此时,另外两个我陌生的货商,虽初时有些意外的看了我两眼,但现在也都是跟着自我介绍般的跟我说起话来,而且都依着姓汪的货商称我刘小姐。

    听他两人自报了姓名,我也依着他们的年纪叫了一声方叔、李叔后,才是问起了他们想买多少葡萄的事。

    四人一听这话,年纪最长的莫老爷子先道:“这价格也是我们四个依各府城的情况商讨出来的,这第一次嘛,我这边是不敢要得太多,能有个两三百斤也就行了,如果卖的好,不知道芽儿你家这边还能不能再卖些货。”

    想到他是往来于昆明府的,车队寻常的速度,九百多里的路程,单边跑一趟也是三四天时间,我道:“十天内应是没问题,如果莫爷爷能在这时间内来买,我自然得给你留上一些。”说完见他面露喜色,好意补充道:“只是这葡萄不易放置太长时间,莫爷爷你昆明那边达官贵人可是不少,你不如用快马运送,这样到了那边也才一天左右的时间,价格上你提高一些也就是了。”

    莫老爷子直接笑了,道:“呵呵,你这小丫头,难怪你爷爷他们如此器重你,小小年纪就让你管着家里不少的事,看来我以前都小看了你,这生意里的门道,你可是门清。”说完与旁边的汪姓货商对看一眼后,都哈哈笑了起来。

    敢情我是白替他们担心了。想到他们都是跑商多年的老江湖,我为自己这班门弄斧的好心提议,有些汗颜起来。

    这说到这时,爷爷带着老爹、大伯和两个哥哥赶快了过来。

    两个原本就相熟的老爷子,自是亲热的说起了话。

    而大家说了一阵话后,我才知道几人都已经是计划周全了的,而且这第一次为何买的少,虽然他们没再多说,但多半是他们这些古人掌握的一种靠经验积累的炒作经验了。

    四人都是带着商队里的帮工或是家仆来的,爷爷又安排了张老实叫上了范、邹两家的老爷子,一群人一起就往我家那葡萄地里而去。

    我与爷爷跟着莫老爷子走在了后边,听着莫老爷子对爷爷悄声问起了我们家里是不是又在做什么好货,爷爷没答前,却是先看了我一眼。

    我装做嘴快的笑着接了话,道:“呵呵,我家正在做粉条呢,只是还没开始卖而已。”

    这早前家里就商议着,要等粉条量足了,才是开始卖,也难怪爷爷会有些为难。但如今,十几天下来,粉条已经是有了七八千斤,这莫老爷子跟爷爷交情好不说,光是莫老爷子这样,光跑大府城的货商,那卖些过去,可也是算打了好效果的广告了。

    “喔!那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莫老爷子一脸惊奇。

    现在市面上我已经能确定,是还没有什么粉丝粉条之类的,就连那目前被云南这边叫做米粉的,也是米线的前身,因为根本没办法做长,都是几厘米几厘米的小断节。

    所以他这老商人,听到这名字都面露惊奇,也就不奇怪了。

    我这心思也只是转瞬之间的事,见他来回打量我与爷爷,我直接笑道:“就是一根根长长的像米粉或不是米粉的东西,都是用粮食做的。”

    这也是早就商量好的了,虽然一些有心打听的,多半会猜到这粉条是土豆做出的,也不管别人能不能寻摸出做这粉条的方法来,但目前我们自己是不打算直接公布的,所以统一只说是粮食做的。

    对于加工制作东西或是学什么手艺,在这年代可算都是一种各家的机密,就算是拜了师当学徒,也不见得能学到师父十成的手艺。莫老爷子自是更懂得这些的人,也不多问是何种粮食做的,只是问着吃法和价格。

    吃法和价格,爷爷倒已经是门清。无外乎就是像米线一样煮了吃,像米线面条一样的,直接煮成几种吃法,或是像炒米粉炒面一样炒了吃,再多一吃法,就是纯汤煮汤一类的当菜吃了。

    这些我们家里这十几天内,可是都试过了。

    而价格,也是以土豆市场价2文、人工每天固定6个、四头毛驴拉磨等的成本,加上目前粮食的行情,和这是新品的因素,定成了干货30文的价格。

    30文虽有些贵了,但这粉条可是能当正经粮食吃的。而且一斤干货可以发出3斤多的湿粉条。而一个成年人,吃上二两、三两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