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洁白他一眼,嘴唇刚动,陈雪抢着道:“不怪她,是我误导大家了。这两天太热,晚上睡不好,今儿白天又晒了太阳,就有点中暑,胸口一直堵得慌,刚刚吃东西顶着了,有点反胃。”

陈雪不太舒服,而丁睿第二天一大早就得离开,饭后大家说了会儿话,早早散了各自回房休息。

陈雪回家也是一个人,身边没人照顾,就没有走,她吃药后不久就睡着了。

大山和董洁关了灯,躺在床上闲聊。不知怎么说到陈雪该不该要孩子的事。

“绝对不能要!”董洁在大山跟前向来有一说一不藏着掩着,“现在生孩子,姐夫不在跟前,里里外外全靠小雪姐姐一个人带,这怎么成?合着男人结婚,娶个女人操持家务还得赚钱养家,末了连生儿育女都一手操办?”

“你不喜欢邱鹏飞?”

“虽然他和小雪姐姐结婚有几年了,可我们接触不多,不了解,也谈不上喜不喜欢——这个一点都不重要,关键是小雪姐姐她喜欢就好。不过,哥……”

董洁支起胳膊,“我只是觉得,小雪姐姐结婚后,也没有表现的多快乐。去年春天,有一天她过来吃饭,很高兴的宣布说姐夫就要回来了,而且回来后会好生呆一阵子。结果盼来盼去,那边来个电话,说是工作需要,回不来了,让人空欢喜一场,这样的事不是一回两回了。前两天又用这个理由,打过了年到现在,他一次没回来,小雪姐姐两个月前去广东看他,去了没两天就回来了,理由还是忙。哼,他好像比你还忙,小雪姐姐身体不舒服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时候工作忙也没办法……”大山刮刮她秀挺的鼻梁,“姐姐自己都没说什么,你倒先抱不平啦。”

“男人看重事业不是坏事,为此忽略家庭说明这人责任心不够!”

第二百八十七章 助军

不论董洁看法如何,事实上陈雪的事情上她并不能真的拿什么主意,偶尔找机会说一下自己的看法还行,具体人家心里怎么想会怎么做、还得是陈雪自个儿做主。各人的事,终究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丁睿第二天起早离开北京,奔赴大西北。那里是另一个世界,青一色的橄榄绿,充满阳刚气,跟大山习惯并将继续生存的尔谀我诈的商场截然不同。

大山亲自开车,送他到与战友约定的集合点会合。分别时两人心里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约定要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像个真正的男人一样活着。

军车整装待发,丁睿要上车时,大山最后叮嘱他道:“有困难给我打电话,只要我力所能及,一定责无旁贷。”

丁睿笑着点头,车子刚开出不到五十米,忽然急刹车。

丁睿打开车门跳下,匆匆跑过来,用手拍着自己的脑门,懊恼道:“瞧我这脑子,昨天光顾着跟你乐呵,差点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什么事?”

“我们当兵的穷啊,大山,你也晓得,许多人管我们叫穷当兵的——哎,你别笑,我跟你说正事呢。”

丁睿不轻不重拍他一掌,“是,部队管吃管住,每个月还有津贴。可是,对于普通的兵来说,那点津贴真不算多,而他们除了是军人,还是儿子,要孝敬父母的儿子。这平时还好说,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我们这些当兵的,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总该汇些钱给父母瞧病吧?很多人都是农村兵,闲时我跟他们聊天,听他们讲小时候的往事和家乡的现况,真的很苦,他们都很不容易。”

丁睿认真道:“大山,我记得你给我讲过,你打算成立一个基金会,准备把退伍和伤残军人列为资助对象,有这事吗?”

“有!”说到这个,大山有些惭愧。

早就和董洁议定,准备放宽帮助范围的,可一直都停留在计划层面。基金会名下,现在只有助学一项,其余的想法尚未及实施。于大伟现在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基金会的事务上,只是他出于习惯和个人的经历使然,暂时只着重抓助学。

大山资助的学生接近三百人,一部分是小学生,一部分就读于初中,最早的一批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专注于学业上,大多数学生都是拔尖的资优生。只是其中值得推敲的事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认得读书,他们总担心自己成绩不好,会被取消资助名额,毕竟当初能获得资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习好。

兄妹俩的本意,并不想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只晓得读书的书呆子型人才,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非常重视德育教育,也就是一个人的品性问题。只是这事急不来,将心比心,兄妹俩也能体会到学生们的心情,这事上只能慢慢引导。于大伟最近打算亲自考察一些孤儿院,从里面挑些孩子认养和资助——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大多只能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只有极少数人运气好些可以读到大学。

“你是不是想让我把他们、那些遇到困难的在职军人也划进帮助范围?”

“大山,我以前跟着你,也在市场摆过摊,那时候挣的钱都拿来胡乱花了,一点没觉得心疼,总以为挣钱也不是多难的事。现在换了环境,接触的人多了,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是拿津贴的人,钱不多,可我爸我妈都是公务员,吃药问诊有单位报销,我没有啥负担。可有些人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有一位老班长,铁骨铮铮的汉子,训练多辛苦都不怕,是连里的标兵,上面准备给他转志愿兵,给他提干。就在这当口,他却拒绝了,这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他是一位非常热爱军旅生活的人,转志愿兵是他长久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丁睿无意中发现他夜里一个人躲在小树林里偷偷的哭,不是像女人一样嚎啕大哭,压抑的哭声却比她们更悲苦。

经过了解,丁睿才知道,老班长的父亲脑血栓瘫痪在床,他多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老父亲住院没多久没花光了,家里欠了一屁股债,母亲也愁病了。这种情况下,做为儿子的他最终选择在床前尽孝,“我没有本事,不能给我爹继续瞧病,那是生我养我为我操碎了心的父母,现在他们病的不能动了,我总该在病床前伺候他们吧?”

丁睿沉默了一会儿,接着道:“有些农村兵,他们的家乡偏远落后,在他们那里,能争到一个参军的名额很不容易,除了个别人走后门,大部分人都要经过精挑细选。他们在部队上没有任何一点关系,也没有文化,有的只是朴实肯干的勤快,在部队呆上几年,然后就得退伍回家。很多人平时真是不舍得花一分钱,省下来攒着,要给乡下的兄弟娶媳妇用,要给家里买肥料……退伍的时候,他们说:一天是军人,一辈子都是军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给这身军装抹黑——”

丁睿有些动情,他低声道:“选择做一个军人,穿上这身绿军装,我现在不后悔,将来也一定不会!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人,没有多大能力,大山,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伸把手。”

大山垂下目光。穷人的日子不好过,每一分钱都有计划好的用处,恨不能一分掰成两半花,这时候如果家里哪个人生病,往往超出他们负担能力之外。小病基本靠挨,最多难受的狠了,找村里的赤脚医生抓点药吃。好了也便好了,不好就拖着,直到拖成大病难以挽回,就像他的——奶奶。

他轻叹口气,“你想让我怎么帮,有什么详细些的想法没有?”

时间不容丁睿说更多话,司机已经第二次从驾驶室探出头来催促了。

“我也不是说要你什么情况都管,你也管不过来。我就是想,如果有可能,请你帮一下我们部队上确实有困难的家庭。救急不救穷,那个,如果你能解决一些人退伍后的工作问题就更好了,据我所知,很多农村退伍兵回乡后日子过的不是很好,哪怕只是有机会进城做几年工,让他们多少攒些钱也好——”

看到司机第三次探出头,丁睿急匆匆道:“我得走了,具体情况和钱款上的事,我给你写信。”

“也好。丁睿,你放心,只要你不给我一下子成百上千的揽人,我这边没有问题。”

大山不是没这个能力,只是不想出这个风头,人数一下子来的太多,很容易滋生别的问题。“你记住一个原则,救急不救穷!”

“知道了!”丁睿答应一声,匆匆上车离开。

留在原地的大山在心里盘算着,嗯,农场建成后,会需要一些人手。安全问题当然要请特种兵出身的,这点不容更改。不过,其它方便也需要不少人手,像丁睿所说的退伍兵,他们打小在农村长大,应该会适合在农场里做活,而且他们在部队呆过,已经养成良好和规律的生活习惯,管理上比较容易。

大山回家时,姜红叶和陈雪等人吃过早饭,各自上班去了。

董洁有些抱怨道:“我让小雪姐姐留在家里休息一天,可她说昨天吃的药挺管事,睡了一晚没觉得不舒服了,硬是坚持要上班。”

“她是忙惯了闲不下来的人,留在家里,说不定感觉更不舒服。你吃早饭了没?”

“吃了,和红叶姐她们一起吃的。哥,你这就上班了?”

“嗯,昨天没去,今天再不去,攒一堆工作不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给别人树立坏榜样。”大山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道:“你一个人在家是闷了些,要不、和我一块上班?”

董洁想了想,摇头又点头道:“上午不去了。小芳的信收到快一个星期,今天上午留在家里写信,中午我做些吃的去公司找你,路上顺便把信寄出去。下午就在公司画图,正好跟杨总监谈些事。”

周日是个大晴天,不但热而且闷。

头天晚上预报说第二天有雨。真有假有不晓得,反正直到午后,太阳仍然热情不减的当空照,空气中一丝风也没有,闷得人心烦。

大山与张凤桐约在酒店里,一个安静的包厢。

第二百八十八章 房地产

午后的大街行人很少,明晃晃的阳光太热情,大家都躲在家里消暑。车窗外偶尔掠过树荫下卖瓜的摊子,红瓤的西瓜一块块切着摆在显眼的位置招揽顾客,这时候买的人少,摊主也没心情大声吆喝,拿个板凳做着脑袋鸡啄米般一下一下打起了瞌睡。

大山怔怔望着车窗外的风景,明明看进眼里,却又仿佛视而不见。想到张凤桐的建议,脑子仍然有点乱。

“祥子,先不忙回家,你从这条路拐过去——对,再从前面的十字路口左拐,咱们顺着二环和三环转转。”他对田志祥交代,“开慢点。”

车里开了空调,气温比外边要舒服的多,但,为了看的更清楚些,大山摇下车窗。

空气中没有风,田志祥放缓车速后,外面闷热的气温立刻袭卷而来。大山仔细打量两边的楼盘。

大多数是老楼,时不时要经过一片平房区的民宅,为了尽可能多的宕宽居住面积,或者是家里儿女长大了结婚嫁娶用,或者想租给来京工作的人换些费用贴补生活,很多人在房前屋后、院子里、厢屋的房顶上动脑筋,建起一个个鸽子笼一样的小房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近一些新起的高层建筑,相互映衬下,实在不是很谐调。也有正在建设中的建筑工地,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在外面劳作的人不多,但半成品的胚房窗口时不时晃过工人的身影……

大山总体印象是:新起的用于居住的楼盘少,而且夹杂并散落在旧居中,没有连成片不说,规格模式高度等各有特色,整体谐调感差,没有考虑到周边环境等相关因素。与他在国外所见所闻高下立见,就像张凤桐说的:缺乏规划。

大山向后靠到椅背上,抹了把额头,“回家!”

田志祥不解的从后视镜打量他一眼,暑气仍然从车窗外不断袭来,冲淡空调制造出的有限的凉气。他嘴唇动了动,想要提醒是不是要摇上车窗?但大山眉头微锁,正在思考问题的模样。

田志祥摇摇头,方向盘一打,提高车速抄近路往家赶。

周日大家休息,前院的客厅里聚了一群人。

杨烨、唐春燕等人都在,还有一些素日往来比较多的熟面孔。

宽敞的客厅安装空调后,这样的天气屋子里一样舒适的很。空气中飘着咖啡的香气,一些果碟、点心盘放在茶几上,几个人正低声说笑,姜红叶和董洁坐陪。

董洁虽然不是多么擅长交际的性子,但她好客,且与人为善,另外姜红叶在京城的女人圈里也算是名人,服装和打扮是不需要为生活操心的女人极关注的问题,李阿姨又时常煲一些美容养颜的养生汤,家里的小型聚会因此常年不断。

常来常往的都是一些老朋友,新朋友也是她们陆续介绍过来的。董洁不必一定陪在一边,很多时候只管提供一个场地就好。

她曾经跟大山开玩笑道:干脆在前院开一个咖啡馆算了,客源一定不用愁,这块一年下来说不定会有大笔赢利呢。

玩笑归玩笑,董洁却没有不耐烦的意思。她把客厅收拾的更适合休闲聊天,酒柜前弄了个完整的小型吧台,调酒、磨咖啡、展示茶艺等,给来这里的客人提供更多一些打发时间的方法。赶上饭点,她们也会留在这里吃些东西,完全免费。

钱不钱的大山不在乎,这种聚会,到底能给董洁枯燥的居家生活带来些许快乐。而实际上,也无所谓赔钱与否,这些人都是公司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她们的服装大多是订制,由董洁或者公司的设计师量身打造、然后交由成衣制做班底完成。她们时常送来各种各样的礼物,本身又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交游广阔,间接带来不少客户。

天气十分炎热,到家下车之后短短几步路大山已经出了一身汗。

他跟厅里的人一一打过招呼。这种女人间的聚会,他参与的时候不多。董洁低声跟旁边的人说一声,跟了出来。

兄妹俩一起回后院。“小洁,今天中午没睡会儿?”

董洁摇头道:“不困。小峰和璐璐睡了有一个小时啦,这会儿还没醒呢。”

“在我们屋里?”

“没有,咱们屋里没空调,嫌热,在客房。”

去年大山请人过来安装了多台空调,董洁吹空调老觉得胸口憋闷,时间长了还会头晕,他们的卧室因此没有装。天气实在热、风扇也不管用的时候,就在屋里放大块的冰来降温。

葡萄架下的水盆里浸着毛巾,董洁捞起探干,给大山擦试额头的汗,有些担心道:“是不是热的难受?要不去书房坐会儿?”书房大多时候是大山回家办公时候在用,有用于消暑的空调。

大山接过毛巾,净面后又放水里搓几下,扯开衣领,把脖子和前胸都抹了一遍,后背够不着的由董洁帮忙。然后舒服的吐出口气,“在这儿坐会儿就好了。”

“等我一下!”

董洁返身进屋,须臾工夫端了一个托盘出来。托盘上也有一块湿毛巾,是把毛巾打湿后用塑料袋裹了放进冰箱里冰镇过的。

大山打开毛巾把整张脸埋进去,凉凉的湿气顺着毛细孔和口鼻钻进身体,着实让人头脑一振,暑气大消。

董洁把托盘上其余东西一样一样摆到石桌上,“哥,来吃点东西。”

大山每次出外应酬,或者谈事情时,吃的东西就很少。她在情况好一些,常常在他哄她吃东西的时候,反过来被她哄着吃下更多的饭菜。

今天中午大山在外面吃的午饭。董洁知道他出去一定是谈正事——无事不登三宝殿,张凤桐不是闲聊天的人,再者说,真要闲聊,也不可能仅是两个人的约会。

粥是中午就熬好的荷叶粳米粥,一直镇在水池里,这会儿温度正好。盛在细瓷碗里,泛著一层极淡的青色,伴著一缕荷叶的清香,看一眼已经减了几分暑气。

桌上还摆了两碟糕点、两碟子小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呈深深浅浅的绿色。

“这是青椒炒苦瓜,苦瓜已经在盐水里氽过,去掉了大半的苦味。这是凉拌翠衣。”其实就是西瓜皮。夏天吃这些东西败火。

“这些点心都是凉糕类,主要原料是糯米,不过我加了不同的茶粉或者茶汁,配上不同的馅。我想的点子,李阿姨帮我一起做的,姑姑她们刚刚吃了一些,说感觉还不错,你吃吃看,喜不喜欢?你的这份我只放了一点点冰糖。”

点心微甜,有一股茶香,很爽口。样子一如既往的精致小巧,是董洁的特点。

大山连吃了三块,再去拿第四块的时候,董洁把盘子端走。

“这些点心都是糯米做的,不好消化,吃多了对胃不好。多喝点粥,晚上饿了,我再给你做宵夜吃。”

大山笑着摇头道:“太麻烦了。这么热的天下厨,中暑怎么办?我又不挑嘴,真要饿了,随便下碗凉面就成。”

“不麻烦,是虾蛟,中午包好的,晚上想吃的时候,上屉蒸一会儿就好。”

大山喂她吃口粥,“真怪,我本来不饿,可是看到这些东西就觉得胃口大开。”他摸摸肚子,故意苦着脸道:“小洁,这么吃下去,过不了几年,我就会长成一个大胖子了,就像一些经常海吃海喝的人一样,脑满肠肥。”

董洁捶他一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