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小龙的功夫人生-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度对古老的中国功夫热衷起来。中国的功夫片也一度成为中国电影的代表。《龙争虎斗》的成功实现了李小龙的第三个愿望,在影片上映前,世界各地的媒体对此做了大量报道,他们夸耀李小龙为“飞腾起来的中国龙”,是好莱坞最重要的国际影星之一。
  巨大的商业成功,实现了李小龙的之前很多愿望,但是这丝毫没有延缓李小龙的拍片节奏。他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永远追求着下一部影片的完美。超负荷的工作曾经使他晕倒在《龙争虎斗》的录音室,但是从医院出来后,李小龙便准备继续拍摄《死亡的游戏》。
  1973年7月20日,正如片名一样,李小龙人生中真正的“死亡的游戏”不幸光临,但这部《死亡的游戏》的电影却没有结束。
  1977年,在李小龙逝世4周年之后,嘉禾电影公司把影片补拍完成。人们都把这部补拍的《死亡游戏》作为李小龙的遗作,30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补拍的《死亡游戏》电影与原来的《死亡的游戏》虽然有一字之差,但就这一字之差,两部影片内容却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为了迁就替身,补拍的电影在情节上有较大的改动,与李小龙原来构思的版本相比甚至“面目全非”。
  由高洛斯补拍完成的《死亡游戏》,请来韩国武打影星唐龙(本名金泰中)做替身,会同港、美双方演员拍摄,电影的情节做了改动:由李小龙饰演的功夫巨星卢比利在电影片场总是遇到奇怪的意外,原来他受到黑帮首领蓝博士的青睐,蓝博士多次企图要挟、拉拢卢比利加入他的帮会,甚至恐吓其女友,但是卢比利誓死不与蓝博士同流合污。蓝博士恼羞成怒,于是派杀手接连突袭。杀手混进片场,装扮成临时演员将卢比利击成重伤,卢比利将计就计佯死,并在治疗期间开始计划找蓝博士报仇雪恨。卢比利乔装打扮,潜入蓝博士的寓所打伤蓝博士和几名打手,蓝博士开始对卢比利的“死亡”产生怀疑。接着,在澳门举行的争夺世界空手道冠军的大赛上,蓝博士也带着高手参加比赛。赛后,卢比利潜入选手更衣室,击败蓝博士的空手道冠军。蓝博士派人到卢的墓地调查,终得知卢比利没有死。恼羞成怒的蓝博士挟持了他的女朋友,卢比利辗转找到蓝博士的巢穴——一幢塔式建筑。对方严加把守,卢比利层层过关,分别将菲律宾的魔杖大师、韩国的合气道金腰带高手、身高米的巨人等高手一一打败。
  补拍版的《死亡游戏》于1978年3月23日在香港公映,非常遗憾的是,原来李小龙拍摄的与伊诺山度、池汉载、贾巴尔的三场打斗戏片断,共计约38分钟,但在补拍版中,由于情节改动的关系,《死亡游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删节,其中有田俊和陈元出现的镜头被完全剪辑掉,李小龙与伊诺山度、贾巴尔大量有趣的对话也都被删减。实际上,补拍版《死亡游戏》中真正保留的李小龙拍摄并有李小龙出演的打斗场面只有约11分钟,其他的镜头则是由替身完成的。这对李小龙的爱好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虽然补拍的影片留下了不少的遗憾,但是由于李小龙在片中的出镜以及他的巨大影响力,影片仍然赢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这也证明,李小龙正是他电影中的惟一灵魂。除《死亡游戏》之外,当时还有一部署名李小龙的电影出现,那就是《死亡塔》。这部由吴思远导演,李小龙的替身唐龙担任主角的影片,不再让唐龙做李小龙的替身,而是让他做李小龙的弟弟。电影前一小部分是李小龙的戏,基本上没有太多打斗戏,在情节上与后面的剧情也有点牵强。李小龙出演了几个镜头后,就被安排死掉,接下来便是“他的弟弟”唐龙的戏了。电影叙述由李小龙饰演的李志强有位日本朋友突然死亡,他前去探明真相,在日本因为保护朋友的棺木而死,死后留下了一个录像带,引出了一个死亡塔的谜团,于是他弟弟李振国(唐龙饰演)便前去查明这个死亡塔的真相。原来那个日本朋友是个毒枭,为了躲避调查才假装死亡。李振国最终找到了他隐藏在地面之下的毒巢——死亡塔,并最终将其打败。影片有点悬疑的味道,但除掉李小龙在影片开始的一点戏外,基本上失掉了李小龙的电影风格。唐龙也没有刻意去模仿李小龙的打斗风格。
   。。

死亡游戏的后续(2)
《死亡游戏》与《死亡塔》的相继出现不仅说明了李小龙的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更说明了人们对这位功夫巨星逝去的无限怀念。这些影片在某种程度而言,使得李小龙的《死亡的游戏》这部未完遗作得以和影迷们见面。虽然这些影片本身存在各式各样的美中不足之处,但无论如何,人们对的李小龙猝然离去寄托了无限的惋惜之情,他们用这种形式在努力延续着李小龙生前最爱的电影事业。
  2001年,日本和美国的李小龙研究者与电影人通力合作,他们从嘉禾电影公司的片库中找出当年李小龙原创的《死亡的游戏》的全部母带胶片,并按照原创剧本细加编辑,又找来一位替身拍摄影片的前缀部分。于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能看到李小龙原创全貌的影片《死亡的游戏》问世了。影片的前半部,替身演绎李小龙曾经创作出的《死亡的游戏》的情节,影片的后半部分是整部影片的最精彩的部分。影片后半部分的47分钟,全部用的是李小龙当年的原身拍摄的镜头。在这47分钟里,前面38分钟是李小龙拍摄的三场完整的打斗戏,后面9分钟是拍摄花絮,包括摄影师失手拍错的画面,或者镜头不好重拍妙趣横生的幕后花絮。这47分钟的内容大大满足了所有龙迷的胃口。
  虽然李小龙一生留下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他在世界影坛上创造出奇迹以及他留给观众的无限思念是许多演员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最为人们熟知的李小龙电影,也最能代表李小龙个人风格和水准的影片当然是他回港后拍摄的四部半电影,这四部半电影在今天无疑成为了功夫电影的经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这四部半电影将中国功夫、东方神秘展现在银幕上,向全世界打开了了解中国功夫的大门。
  

截拳道宗师(1)
今天人们再提到李小龙,首先会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武术家,然后才认为他是一位电影明星。勿庸置疑,无论是在武术界还是在影视界,李小龙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7年,李小龙在自己对武学的长期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独创了后来他身体力行并发扬光大的功夫——截拳道。为此,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分别在1972年和1974年两度将他列入“黑带群英殿”,并授予他“截拳道宗师奖”和“年度杰出武术家奖”,同时他还被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在李小龙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位武术家能两度入选“黑带群英殿”。 截拳道通过李小龙毕生的推广和实践,并在借助电影的大力传播,使得世界武坛都给予了它不可忽视的地位。
  李小龙早年曾习中国传统武术咏春拳,因此他独创的功夫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可以说,李小龙是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武术,并且推陈出新的。他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套路练习是按照既定的步骤、假想的敌人进行攻防的,这样的练习在真正的搏击对抗中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截拳道没有任何的招数,也就是任何招数都可以用,它利用一切对己有利的技巧,把对手击败。它吸取各武术门派的精华,将其揉为一体,独创新的功夫,所以截拳道是无门无派的,但它又适合任何派别。这正是截拳道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李小龙自己说:“截拳道是一种包罗万象,而又不为万家所包含的集大成的武道。”截拳道就是要兼收并蓄,取众家之长来补己之短,以武入哲。截拳道创造过程中,李小龙的武林同道朋友如严镜海、李峻九、伊诺山度等武学名家也功不可没,在和他们的无私切磋中,李小龙以自己的努力和悟性,借鉴太极拳、咏春拳、螳螂拳、蔡李佛拳、八卦拳、形意拳、谭腿门、道家学说、禅、西洋拳击、西洋剑术、柔道、剑道、菲律宾武功、空手道、跆拳道、泰国拳、日式合气道、韩式合气道等四十几种功夫,才得以集大成。
  李小龙曾说:“若想达到截拳道的最高境界,必须忘却成败胜负,忘却骄傲与痛苦,让对手因进行挑战而遭受更严厉的打击。其实,失败时的最大谬误是预先对结果妄加臆测,以至于影响到自己在瞬间的反应。截拳道提倡在打斗时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只有如此,一个人的四肢、躯体与精神才会在适当的时机发起足以致命的打击行动。”
  “在搏斗过程中,截拳道注重自我发展,抛弃那些陈腐老朽的技巧,而自由灵活地运用功夫。截拳道还提倡,在无数锻炼中,要有自由的意识。不受任何形式限定,在搏斗中应卸下一切包袱,自由地、积极地向对方进攻!”
  截拳道是一种充满哲学意味的功夫。它的特点是速战速决讲究效率;没有成规,讲究直觉;忌讳不切实际的花拳绣腿,讲究简朴;它不是招术,而是战术;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不是具体的武功,而是抽象的哲学。截拳道的三大要素就是效率、直觉、简朴。1973年,李小龙在接受美国《体坛巨星》杂志采访时说:“练武者花费时间和心血勤练功夫,自然祈望他的技能在实战应用之际能大派用场,发挥出‘想像般’的威力。但实战是非常现实的,经常令欠缺实战经验的练武者失望及受伤。你不论摆出何种高明姿势,无论接战之初以何等技术击中对手,到头来仍不免失败。因为脑海中崇敬的那套幻想,通常很难在实际搏击中实现,这就是过分信赖‘正宗’、‘正统’武技的恶果,是练武者在实战场合饮恨懊恼的主因。强调依照传统的那一套武技,只可以在武馆内耀武扬威,而在实战中毫无用处。要知道,对手不会像师兄弟般让你先对峙观察,然后策动攻防。对手也不会如对拆演练或打沙包一样,给你蓄势运劲时间。此外,对手更不会打打停停,以便你慢慢思考对策。面对一名强悍、高速出拳的对手时,你脑海里可能有10种以上的应付方法,但在搏斗的电光火石中,你能发挥出其中一种方法的效能吗?所以,惟一最有效的应付方法,便是凭本能反应和直觉去进行攻防。这些全靠本能反应和直觉的攻防动作,是要求效力的,而非讲求姿势是否符合拳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截拳道宗师(2)
应该说,李小龙对武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独创了截拳道,而截拳道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武术重新正视实战,这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
  三十多年过去了,李小龙作为截拳道宗师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巩固。如今,截拳道爱好者们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这些人把李小龙的武学思想继续完善,形成系统的截拳道理论。他们把这位为武术而生传奇人物的武术灵魂长久地延续了下来。
  

功夫电影巨星(1)
李小龙虽然一生拍的功夫电影就那么几部,但是他却凭借着四部半李小龙式的功夫影片大放异彩,永久保持着令人惊叹的魅力,几十年后依然征服着无数的功夫片爱好者。不少国家的影迷和电影评论家称他为“东方的功夫影帝”,以李小龙在功夫电影史上的成就和影响,这个称呼他是当之无愧的。
  李小龙很会在电影中寄托自己对功夫的认识和思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内核,才使得李小龙的功夫电影和其他所有人的功夫电影区分开来。除了在电影中表现自己真刀实枪的功夫外,李小龙还很善于借助一定的时机来宣扬自己的功夫电影理念。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曾掀起一个功夫潮,当时很流行用擂台赛来比试各种门派武功的高低。后来因为商业原因,拳赛主办方引入外国拳手,泰拳也被邀请上台竞技。泰拳原本就是二人对垒的擂台式打法作为主要训练方式的,泰拳最主要的特点是直接运用肢体最硬的部分,如拳、肘、脚膝部位攻击对方,再加上刻苦的体能及抗打训练达到增强搏击的能力。在当时的擂台赛上,中国功夫不敌这种硬朗的打法,泰拳一度被誉为最利害的功夫。李小龙从美国回港时正是泰拳在香港最受欢迎的时期,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现象。在他的拍的第一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中,李小龙就把外景地放在了泰国,而且还还影片中安排了和泰拳的比试。影片中郑潮安在泰国的一个冰厂内单独迎战一群捣事者,对方有泰拳的功底,只见郑潮安闪电般踢出两脚,一脚踢中对方手里的刀,刀还没落地,他第二脚就踢中对方脸部,敌人来不及反应便倒下。从这个小细节里,不但可以看出李小龙的功夫中的脚法之快,也可以看出李小龙在影片设置的情节中巧妙地体现出自己武学思想:“最厉害的功夫是什么,我就用最好的功夫打你”。这自然能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并且有战胜外国拳术的大快人心之感。李小龙在这部影片中还第一次使用跃身腾空、连踢三脚的绝招,成就了“李三脚”的美名。
  而在《精武门》中,李小龙又和日本传统的功夫柔道和空手道以及日本剑道进行了比试。当陈真独闯日本虹口道场,将一群空手道的练习者踢得东倒西歪时,那种酣畅淋漓令所有人无不感到无比的振奋!日本的武士刀也最终不敌李小龙的二截棍,李小龙总能在自己的影片中表达自己的武学思想,他一次又一次证明自己对中国功夫的热爱。李小龙首次在影片中使用了二截棍;在公园门口一脚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踢得粉碎;将“东亚病夫”的纸塞进日本人的嘴里,逼他们自食恶果……这些场面都已经成为经典,脍炙人口。尤其是影片结尾,他纵身凌空迎击子弹那个凝住的定格镜头,更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令观众为之动容,成为功夫电影中不多见的悲情镜头。
  接下来,李小龙又把挑战目标转向西洋人沿袭已久的西洋拳、跆拳道、空手道和踢拳道。在《猛龙过江》这部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中,武打动作又有了新的突破,他把他经典的武器——二截棍变成了双二截棍,左右开弓,视觉效果更加完美。尤其是在影片结尾李小龙在古罗马角斗场与美国空手道冠军罗利士的终极对决,场面精彩、令人窒息、慑人心魄。这是一个功夫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打斗场面之一,堪称惊世之作。
  在傲视全世界功夫并一一“比试”过后,李小龙影片《龙争虎斗》中又对“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功夫进行了探究。从中国传统武术的观念中,少林功夫象征一个根深蒂固的历史源头,而李小龙居然敢对少林功夫提出疑问,这在一般习武者看来,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时就有媒体发出疑问:“李小龙选取竞技的对象不再是外国武术,而是被认为是中国功夫最强最根源的少林功夫,这是否反映了他要对传统功夫来一个彻底改革?对固步自封的传统功夫来一个当头棒喝呢?李小龙是否也想借此机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智能的武人,借助宗教的心性修为,表达出武术的最高境界?”李小龙自己的解释是:“与少林工夫对抗,是为了传达真正的功夫境界,我们的传统功夫固然厉害,但我们应该学会破旧立新,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李小龙在影片中选择了著名演员石坚来演对手戏,这其实又是一个颇具深意的安排。香港资深李小龙研究家李志远先生分析道:“石坚代表着武打明星中最具真功夫的一个,他的传统功夫训练源自广州精武会,是彻头彻尾的武林高手,而石坚以近三百部“黄飞鸿电影”中饰演奸角而闻名,他的武功、形象在武林界是有口皆碑的,李小龙要挑战传统功夫,必然会选择石坚。石坚具有象征性,只要打垮石坚,就等如打垮传统真功夫!”在这个影片中,李小龙不仅要面对真正的少林功夫,还要和太极推手、飞镖、北派翻腾技、缨枪以及一只根据“铁砂掌”的观念设计出来钢手掌一一过招。最后,李小龙甚至把这种挑战上升到了极致,那就是他还要最终打败一个“隐藏”的敌人,那就是镜子中的自己!这是李小龙功夫电影中颇具有玄学意味的一个镜头!这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谶语,李小龙在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最终无可避免地要面对自己,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而真正要超越自己那便是超越生死,于是李小龙拍摄《死亡的游戏》便成为了必然!最后,李小龙用自己的生命玩了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死亡游戏,完成了人世到天堂的超越!
  

功夫电影巨星(2)
很多人认为功夫电影依靠的是身体动作,不需要太多的对白,影片中大多是打打杀杀,在暴力和血腥中让观众一解现实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