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光纤之父·高锟自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实现光通讯,光源最好是一种可发出若干毫瓦电量的单频装置,可以运作多年,可作内部或外部调制,功率高,可在指定的波长发出辐射,并可让所发出的光束连接两个独立终端,在特定的波长下能长途传送。我必须证明达到这些表现指标完全可能,并且要做出有说服力的实验,以支持我的发现。这可说是任重道远,但只要有毅力,问题总可以解决。
  让我再说说为什么那是发展光通讯的适当时机。当时的社会、商业和科技气候大致如下:
  1。 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日趋繁荣。
  2。 商业发达,货物及资讯流通需求大增。
  3。 半导体、电脑及物料技术日趋进步,先进技术应用日渐普及。
  4。 在致力加速及加强全球讯息传输前线上,电讯是最重要的桥头堡。 txt小说上传分享

Chapter06 探索光纤(4)
5。 社会财富日渐累积,可资助更进取的科技研究。
  6。 冷战的威胁促进激光在通讯用途的研究,激光也可以用作武器。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到,形势的发展,与激光在光通讯用途都直接或间接有关。光通讯如能实现,通讯能力将有一日千里的发展,将世界推向资讯密集的新纪元,这是所有人都乐见的发展。
  1970年我在香港进行短期讲学期间,亲身体会了点到点长程通讯带来的不便。在圣诞节之类的家庭团聚节日里,家人分处五湖四海的家庭,都会透过电话向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问好,这段时间大概集中在十一二个小时之内。我要先打电话到电话公司预约通话时间,而通话只限三分钟。到了指定时刻,我们一家人紧张地守候在电话旁,最后,电话铃声响了。
  “这是你打到伦敦的电话,你有三分钟时间!”
  “孩子们快来,准备跟外婆说几句祝贺的话。圣诞快乐,你们打开了礼物没有?火鸡还在炉里吗?我们今天过得很高兴,快要上床了,伦敦现在下雪吗?”
  “对不起,时间到了!”
  “喂,喂!等等,我还没说再见,孩子们还要讲几句!”
  “对不起,我要截线了。”
  三分钟通话,收费也着实不菲。所以,只有在特别日子或有紧急事情,我们才用长途电话,而且打到海外的电话都要先通过接线生,私隐有没有保障也说不定。
  卡博维克博士是波兰裔人,移居英国后,主管毫米波传送系统的研究工作。与他初次私下会面时,对他颇有点敬畏。他向我解释环形波导管的基础原理和好处,差点把我的光通讯热泼熄,转而投向环形波导管的怀抱。但他叫我自行决定研究项目,打通与微波相关的领域。
  “不要着急,一个月后,再和我谈谈你的意念。”他总结说。
  我坐到办公桌前,对着偌大而空荡荡的一张桌子出神。
  “事情的发展倒和我预期的不一样,我坐在一个空房间里,对着一张空桌子,我的脑袋里也空空如也。”
  一位上了年纪,有点秃头的先生来到房间,轻声温柔地说:“你一定是查理斯(我的英文名字是Charles),我也是查理斯,查理斯·伊格斯菲特(Charles Eaglesfield),我正在进行光通讯计划的研究工作,和你共用这个办公室,我们肯定能合作愉快。” 他的话令我绷紧的心情顿时轻松下来。
  “伊格斯菲特先生,很高兴认识你,我初来乍到,什么也不懂,不知道应怎样开始。”我说。
  “你先安顿下来,我会告诉你我的讯息传送计划。约翰·列杜里斯正在开发一种光源,他是替亚历·里夫斯(Dr。 Alec Reeves)工作的,里夫斯以发明脉冲编码调制而出名,是光通讯计划的最高负责人。”
  能加入一个富有创意的实验室,令我大感兴奋。只是听到里夫斯的大名,已令我充满跃跃欲试的热情,希望能有一番作为。里夫斯是将电磁波化为一连串开关脉冲的发明人,而脉冲编码调制的发明,将通讯带进数码世纪。里夫斯在1936年的这项发明,将连续不断的电波化为开/关的脉冲讯号,不但证明了申农(C。 Shannon)的脉冲变换定理及其与连续波最高频率组合的关系,还解决了噪音的问题。当时,晶体管仍未发明,更不要说集成电路了,里夫斯的发明还未能派上实际的用途。稍后,等到集成电路发明后,将模拟讯号转为数码讯号的电路板既可靠而生产成本也合理,脉冲编码调制在通讯上的利用才能实现。

Chapter06 探索光纤(5)
伊格斯菲特正就反射管进行研究,此外我还见过不少人,了解过他们的工作。其中包括约翰·列杜里斯(John Lytollis),他的中空负极光源管可发出集中而十分光亮的光线,其最终目标,是在圆管形结构中缔造一个负离子场,高温的负离子可发出强光并可集中在一小点上。
  与此同时,我订立一个计划,研究过模长方形右弯管的设计,希望借此利用光线和光波了解过模波导管的结构。这也是我的博士研究主题。我在伦大的大学学院正式注册,跟随微波之父巴洛教授研究,他是微波理论和实用的杰出先行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的发展卓有贡献。他为人和蔼可亲,曾在军事研究所工作,参与发展武器,以协助英国抵抗德国空军的侵袭。
  二次大战初期,德空军对英国发动疯狂空袭,英国空军凭为数不多的*型战机负隅顽抗,举世知名。当英国空军因战机机师阵亡日众而在“不列颠战役”中陷入苦战时,雷达及时派上用场,令战局形势逆转,在多次空战中助以寡敌众的英军取得大捷。有时敌机数目甚至达防卫一方的三倍,地面电达通过电波反射,可以向空防系统预先发警告,并确实探测敌机的数目和机种,令守军可见“机”行事,布阵迎击。巴洛教授不大谈及当日的战绩,只表示那是团队合作的成果,而他不过是后勤力量的一员。以他的学术地位,我相信他的所言属实。他们在地面的努力,与在天空作战的军人其实不遑多让。丘吉尔说:“在人类的战斗史中,从来没有那么多人对那么少人亏欠得那么多。” 他指的是英空军的英勇行为,也许还有意间接表扬在幕后支援前线斗士的人员。
  我的博士研究题目是“类光学波导”,但这个新方法其实隐藏不少困难,也没有确实的解决方案。经过两年努力,总算完成了论文和实验。我发现几何光波的成像与平面波传送相容,但线性或定点光源发出的球体或圆筒形光波却出现不确定的衍射及光波漏失。这可说是个过渡性的研究,对我掌握光波原理大有帮助。
  回想起来,选定研究题目对研究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所定的题目应推动研究生在既有的基础上,加深对尚待解决问题的认识,将研究的前线,推向未知的领域。在我而言,以几何光波原理解释光学现象,以及完全解释在划定空间内的电磁现象,只能在少数情况下做得到,要解决问题尚有其难以逾越的局限。必须通过具体及逻辑正确的模拟,才能建构出系统化的模式。指导教授看来了解我的艰苦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逻辑性,因此把博士学位颁授给我。
  激光的发明和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令光通讯不再是纸上谈兵。1963年,我进行了开放空间的氦氖(HeNe)激光传送实验,将激光引导至若干距离外的一点上。由固定的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直射向一段距离外的目标,十分稳定,但为什么从另一点观察,我们却仿佛觉得光在不停闪动,其直径更比原来的光线大了几倍?我们终于明白,那原因很简单,是空气的不同密度扭曲了在大气中传送的激光,在英国,潮湿的天气令大气密度更不一致,光线的闪动也因此更明显。
  我们也做了不少在全球各家研究实验所都在进行的实验。比方说,我们做了共焦镜实验,将一系列焦距相同的凸透镜排列起来,其间距相等于镜片的焦距。这实验要在夜阑人静,空气死寂的时刻进行,但即使如此,每隔100米转移聚焦时,光线仍不能保持在镜片的有效孔径之内。据知贝尔实验所(Bell Labs)曾进一步利用气体镜进行实验,但因在维持气体镜形状的稳定时难以提供足够的介电作用,不得不中止实验。这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实验,无非是想找出控制光线长程传送的方法。这些研究必须进行下去,因为环形波导系统也遇上相同的难题,研究成本也很高。铺设波导系统时,只容许十分轻微的弯度,对长程传送是一大障碍。气体镜系统也没有完全被舍弃,因为当时认为这系统对直线的要求仍可以接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Chapter06 探索光纤(6)
在标准实验所,研究重心渐转向介电体波导。卡博维克博士看来仍想绕过寻找高透明度波导物料的难题,他建议我就他提出的薄膜波导进行研究。我和一个三人工程师小组便着手测试制造薄膜波导的可行性。
  根据分析,薄膜的厚度应该相等于波长的十分之一,其引导的能量应有百分之九十在薄膜之上或之下的自由空间中传送,其余的百分之十则依附于介电体中。第一项挑战是怎样做出那薄膜。进行过几次实验后,我建议将聚合体溶化在溶液内,然后将这种混合溶液滴在一种流质上。与我们实验室负责聚合体的同事商议过后,我们发觉聚碳酸酯透明度高,也可溶化在挥发性溶液中。混合溶液比水轻,因此我们可以将溶液滴在水上,让水的表面张力舒张溶液,形成一层连续不断的薄膜。这种技术后来称为超薄薄膜技术,常用于制药业。
  薄膜的制造进行得很顺利和成功。我们发觉,薄膜的色泽与其厚度有关,是受光线的反射影响。因薄膜的厚度小于可见光线波长的一半,因此没有色泽。我们制造了不同的框架,用来架起薄膜。最后,我们要机械部门制成一个特别形状的框架,在捡起薄膜时,薄膜会铺张在一块倒转U字形薄片之间,框架中央有一个长方形切口。这个设计令光线可在倒U形的一条支架射进薄膜,绕过弯度,再从另一条支架透出。这样,光的射进和透出都是在同一边,只是在不同的支架而已。我们在长方形切口的两边放置一块三棱镜,用以射进和透出光线,三棱镜的底部要紧贴薄膜。
  当薄膜有相当厚度时,不难看到光线从射出一边的三棱镜透射出来时,呈现多条光束形态。当薄膜的厚度减至一定程度时,只有一条光束射出。三棱镜摆放的位置,要确保光线能绕过弯角,但又不会与从射进一边的三棱镜透射进来的光线混合。
  一天早上,我们用愈来愈薄的膜片进行试验。这些薄膜都透明无色,我们只能用每次将溶液稀释两倍的方法控制薄膜的厚度。但在进行试验的黑房中,出现了令我们大感惊讶的现象。光线并没有绕过弯角,而是照亮了黑房的墙壁。我们发现,光线是在转弯的时候泄漏出来的。随着弯角的弧度减少,光线辐射的角度也降低,直至弧度消失为止。我们不知道薄膜波导的厚度,弯角位置光线的辐射,除了形成一幕幕奇景外,实际上是光功率在弯角处辐射散失的警号。如果转用电缆式的波导结构,电缆就一定不能有太急太尖的弯角。我们梦寐以求的,是能保存接近百分百功率的波导结构。
  我建议就光纤电缆中介电材料的衰减机制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推动激光部门的同事研制可发出波长接近红外线范围,而又吻合单束光缆直径的半导体激光。这时卡博维克博士决定移民澳洲,加入新南威尔斯大学,我成为研究计划的主持,研究队伍也增加了人手。我们设立了一个小组,研究量度低衰减透明物料的实质衰减程度。刚毕业的工程师佐治加入我们的小组,研究介电波导的特性。他对波导理论很有兴趣,我派他专注研究光纤波导的耐受性要求。我们尤其要确定光纤电缆的体积极限和接合点光功率衰减的程度。我们按部就班,求证玻璃纤维若要成为机械性能和表现上适合作为波导物料的物理和波导要求。 。。

Chapter06 探索光纤(7)
此后两年,我们努力向目标进发。在材料物理和化学中,在解决新发现的电磁波问题中,我们都欠缺经验,但仍取得可喜的进展。我们翻查文献、访问专家,以及向各家玻璃和聚合体公司搜集材料样本。我们也研究有关的理论,并为进行一连串实验订定了测量的技术。在我们设计开发出来的各种设备中,有一种是用来测量材料极轻微的光谱衰减,另一种则用于分阶模拟实验,以测量因机械缺陷而导致的纤维损耗。我们又利用以微波频率运作的特别表面波结构,确定具有不同缺陷的波导的辐射衰减。佐治后来根据这方面的工作,获得了博士学位。我的妻子美芸在电脑实验室出任科学程式员,是她编订的程式软件,帮助我们解决选定介电质波导类型的问题,以及为佐治确定辐射的特性。在现今仍有一定知名度的那篇发表于1966年的学术论文中,我忘了向她不可或缺的贡献致谢,实在不该。
  透明物料的光衰减是三种衰减作用的综合结果。物料本身的吸收性衰减,限制了透明区域的波长;杂质衰减是因为物料不纯净所引致,而散失性衰减则是物料结构不统一的结果。因为日常的玻璃用品,如玻璃窗、饰物和厨具等,透明度已足够,在我们展开光纤用途研究之前,没有人研究过玻璃的透明度问题及其限制。我向多位专家请教过,得出以下结论:
  1。 将所有不纯元素,特别是铁、铜、锰等过渡元素,消减至1比100万至1比10亿的水平,以降低杂质衰减的损耗。但没有人做过任何实验,证实不纯净水平下降是否会令衰减程度相应减少。
  2。 高温玻璃在高速冷却下,相对于聚合体之类的低温玻璃,应有较少的微组织,其非均质电子的分布也较平均。低温玻璃的散失性衰减也较高。
  我们面对两个难题的挑战。其一是低衰减物料的测量技术,这些物料只能有20厘米左右的长度。如果将物料制成纤维,确保其表面平滑无瑕十分困难。其次是终端表面反射衰减。打磨过程可以改变光滑物料的反射衰减。但在进行测量时我们面对的困难,是要量度两个样本之间少于的衰减程度差异,而整段20厘米长样本的总衰减只是。进行这样的测量可以说近乎毫无意义。我们最后造出两个光线测量仪,如果反射衰减每次均可重复的话,就可以提供合理的量度数据。
  我们很幸运,找到一些用负离子沉淀法制成的石英玻璃样本。因为在制造过程中使用高温,带杂质的离子都给蒸发,形成纯净的石英玻璃。利用这些样本进行测量,可以证明消除杂质可以降低吸收性衰减的理论。但我们注意到,因为湿化学品测试中杂质水平太高,难以进行高温玻璃的纯净度分析。
  与此同时,微波模拟实验也已经完成。根据其波模、其端对端错配及纤维直径波动的尺寸偏差极限,全面确定了介电波导管的特性。所有理论和模拟实验所得的结果,都显示有关的理论基础是可行的,而实验结果也提供了实证的根据。我们写成题为《介电波导管的光波传送》,提交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学报。经过例行的评审程序,论文在1966年7月出版的学报上发表,这也被定为光纤通讯的诞生日子。
  论文评审原来是邮政研究中心的总监。他很有兴趣跟进我们的工作,并提议立即在研究中心设立发展光纤的重点研究计划,以及与标准实验所签订合约,以推动光纤的发展。最近我惊喜地接到他的来信,告知他写了一部有关电讯业发展的著作,嘱我给他的书做一点宣传推广。离我发表那篇论文已有三十五年,我很高兴他还记得我和肯定我们的工作。现在光纤网络已遍布全球,光纤网络的应用,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而且还有远大的发展潜力。我认为这种资讯革命将缔造一个新的纪元,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而改变。这不是因为通讯容易了,或因为我们可以获得更多资讯和知识,而是因为我们一定要摒除旧有的思想,现代文明也将大为改观。一如多个世纪前印刷术的普及开拓了人类的视野,翻开历史新的一页,新的资讯革命也将推动我们在生命的探索上向前迈进。
  如今,在圣诞期间,以至于任何时候打电话都已不成问题,只消提起话筒拨个号,数秒间便可接通全球,只要你的银行户口负担得起,谈多久也可以,但事实上每分钟只费几毛钱,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加上流动电话无处不在,即使是偏远的角落也如在近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Chapter07 光明在望(1)
我召集了光纤通讯小组的同事,作出一个简短的宣布:
  “我们的论文已在《英国电子工程师学会学报》发表,也收到英国邮电局的来信,邀请我们进一步研究光纤的通讯用途,还说可以在他们的桃丽斯山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我召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