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杨广以晋王的身份镇守扬州时,便与宇文述交往密切,为进一步拉拢宇文述,杨广还奏请其为寿州刺史总管。

    杨广那时已有夺太子之位想法,便请请宇文述为他出谋划策。

    宇文述说:“废立者,国家之大事,处人父子骨肉之间,诚非易谋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杨素耳。素之谋者,唯其弟约。述雅知约,请朝京师,与约相见,共图废立”。

    杨广听后大喜,当即让宇文述带了大量财宝进京,为他谋划夺太子之位的事情。

    杨素的弟弟杨约当时为大理少卿,杨素凡有大事,都先与他商量,然后再去做。

    宇文述到了都城后,多次宴请杨约,酒酣之际,宇文述拿出所带珍奇宝玩,让杨约观赏。杨约为人贪财,见如此多的珍宝,爱不释手。

    宇文述提出与杨约赌博,乘机将珍宝输与杨约。杨约所得既多,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回请宇文述吃饭。

第40章 乌骨城() 
席间,扬约提起那些珍宝来,宇文述趁机道:“那些都是晋王让我给你的。”

    杨约大惊道:“这是为何?”

    宇文述道:“你们兄弟,功名盖世,满朝大臣能与你们家的荣誉权势相比的,可谓屈指可数,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东宫那位,经常有不满你们家的言论。万一主上离我们而去,你们何以取庇?

    今若请立晋王,在于贤兄之口。若能因此时建大功,晋王必铭于骨髓,你们家便去了累卵之危,成太山之安了。”

    杨约被宇文述这番话给打动了,随即找到杨素,杨素也有此意,闻后大喜。从此,杨素常与宇文述密谋策划此事。

    可以说,是宇文述的京都之行,为杨广夺取太子铺平了道路。

    从此杨广与宇文述的交情远胜于他人,并将长女南阳公主许配给宇文述的次子宇文士及,前后的赏赐给宇文述的财物不可胜数。

    杨广登基后,对宇文述的宠信依旧不减,不仅任命他为左卫大将军,让他参与朝政大事,还封他为许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可谓是当朝第一红人。

    然而,如此大权势的宇文述,现在却需要听一个于仲文的,这自是让宇文述感到万分的不爽。

    于仲文这时听了宇文述略带寻衅的提问后,用手捋须道:“强攻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拖不起,所以我们此次唯有智取,不可力敌!”

    宇文述又追问:“怎么智取?”

    于仲文将自己想好的计策说了一遍,众将听后,都叫了一声好,宇文述也不得不承认,于仲文的计策确实挺不错的。

    九人将计策商议妥当后,便回到各自的军帐了,宇文述心想:“于仲文这计策要是成功了,岂不是让他大出威风?”

    于是他眼珠骨碌碌一转,挥笔写了一封信,然后找来亲信道:“你去将这封信射进乌骨城中。”

    那亲信立即猜到了宇文述的用意,迟疑的道:“国公爷,要是因为我们送了信去,导致这乌骨城久攻不下,那岂不是耽误了圣上的交给我们的任务?”

    宇文述哼声道:“耽误了就耽误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是让于仲文在这战中接连取胜,大肆立功,恐怕回去之后,我这左卫大将军就该他来坐了!”

    那个亲信听后,见宇文述态度甚是坚决,便只好按的意思去办了。

    于仲文的计策无非是诱敌之策,他让人挑选了瘦弱的马、驴几千头,放在大军后头,接着率部缓缓往东而行,想让高丽在乌骨城中的守军,见到那些瘦弱的马、驴后,以为隋军已疲弱不堪,然后出兵袭击隋军。

    这时,乌骨的守军将,在听闻隋军竟然开始撤退后,都是大为诧异,纷纷走到了城墙上想一探究竟,看到那些瘦弱的马、驴后,守城主将一拍大腿道:“隋军应该是没粮食了,不然这些马跟驴怎么会被饿得这么瘦?哈哈,我们立大功的机会到了,众将士,快跟我一起出城袭击!”

    就在这时,有士兵前来禀报说发现了一封可疑的信件,乌骨的守城主将拿过信件一看,见什么写的是几个汉子:“这是诱敌之策,切勿上当出城!”

    守城主将将信件交给其他副将,陷入了沉思,有个看不懂汉子的人,向其他人询问过信上的内容后,大声道:“我也觉得是诱敌之策,我们千万不能出城!”

    有人纷纷应和,守城主将却冷笑道:“我看这封信,才是隋朝人耍的计谋!”

    有人不解的问:“将军,你的意思是?”

    那守城主将道:“我问你们,假如隋军现在真的是想诱我们出城,那他们会将这消息告诉我们吗?”

    “不会!”

    “当然不会了,他们又不傻!”

    乌骨城主将听了众人的回答后,将手中的信撕碎了,然后往空中一抛,“这封信又不是我们的人给送来的,肯定是隋军迷惑我们的手段,所以,各位还在等什么?击败这三十多万大军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在高丽将士的呐喊声中,乌骨城轰然打开,直乌骨城守军几乎全部出动,直向隋军后部袭去,等候多时的于仲文,当即命令回军迎击。

    三十多万的隋军,即使现在疲惫不堪且饥肠辘辘,但在组织有度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输给仅仅一万多人的高丽士兵?

    不久后,隋军大破高丽军,并一举趁势夺得了乌骨城。

    宇文述见到高丽守军出城时,整个人都懵了,事后一直想不通,最后认为是自己那个亲信骗了他,其实并没有将信送到,于是叫人将那亲信拖出去杀掉了。

    当晚,隋军进驻乌骨城,连日赶路的将领,有的舒舒服服的洗个热水澡,有的则去捉了几个高丽妞来乐呵。

    右第一军的大将军卫文升,却什么都没做,在夜深之时,仍在勤勉的处理军务。

    卫文升,名玄,文升是他的字,是东都洛阳人,少有器识,曾单骑说服山獠,在北周武帝宇文邕还是藩王的时候,卫文升就为宇文邕的记室,宇文邕为帝后,南征北战,卫文升都随之左右,立下赫赫战功,隋朝建立后到现在,仍是颇受重用。

    这时,敲门声忽然响起,门没有关,敲门的人自觉走了进来:“将军,有个人持着平壤道行军副总管周法尚的令牌,说有要事见您?”

    “周法尚?”卫文升疑惑的说了一声。

    他对周法尚倒是不陌生,两人曾多次共事过,但是并无太大的交情,卫文升实在想不出周法尚到底派人来找他做什么。

    “叫他进来吧!”卫文升吩咐道。

    那人得令下去不久后,便将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带了过来,此人正是李隐派来的吴汉。

    吴汉能来到这里,并不容易,期间几度生死,因为普通的高丽百姓,都是往南走的,往北走的基本都是成群的士兵,吴汉自己一个人往北而行,显得十分的异常,只好一路抄偏僻的小路走。

    他最险的一次,都被人抓住了,幸好在押送的途中,被他咬开绳索成功跑掉了,不然现在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第41章 小人搅局() 
卫文升向吴汉问道:“周副总管派你来我这里,是有什么事吗?”

    吴汉从怀中拿出一封李隐交给他的信,然后恭敬的呈上,“我家公子是周副总管的属下,被派到平壤城打探敌情,得知了一个重大情报,所以派我来通知大人您。”

    卫文升怀着疑惑将信封打开,看了一眼后,脸色大变的站了起来,盯着吴汉道:“这信上说的,可完全属实?”

    吴汉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我只是个送信的,并不知道信上说了些什么。”

    李隐在那信上,主要说了两件事:一,乙支文德将会来诈降,目的是窥探隋军的虚实;二,如果乙支文德察觉到隋军疲弱的话,他将在萨水对隋军半渡而击或用水淹之策。

    如果这信上说的是真的,卫文升觉得隋军麻烦可就大了。

    卫文升理了理自己的情绪后,重新坐下,“你家公子,叫什么名字?”

    吴汉道:“我们公子姓李名隐,是唐国公的庶子。”

    “哦?原来是唐公的庶子,李家多人才啊!”卫文升感叹道。

    卫文升跟周法尚属于是泛泛之交,但跟李渊的交情却很不错,年轻的时候,还曾时常一起去青楼喝花酒。

    卫文升叫吴汉退下去后,在房屋中来回踱步了许久,最后才打定主意,出了房屋,来到了乌骨城的城主府,于仲文便在此处。

    于仲文本已睡下,但卫文升说有紧急军务求见,亲卫也只好将他叫醒了。

    “文升,这么晚了有什么事?”于仲文一边穿着衣服,一边走了出客厅。

    卫文升没多说什么,直接将李隐那封信递给了于仲文。

    于仲文看过这信上的内容后,脸色如常的向卫文升询问了这封信是怎么来的,然后低头沉思起来。

    许久后,于仲文才道:“信上说,乙支文德会来诈降窥探我军虚实,这我是相信的,但后面说的,本将却深表怀疑。”

    卫文升问:“为何怀疑?”

    于仲文沉吟道:“乙支文德不是泛泛之辈,他的威名,就连圣上都是知道的,如果他想在萨水有什么行动,肯定要到最后才会将计划说出,怎会让人轻易得知了这种高级机密?”

    于仲文这话,其实也是卫文升心中所想的疑惑所在,不过他还是问:“万一这要是真的呢,到时我军岂不是要大败?”

    于仲文捋须笑道:“无妨,我们只要在他诈降时,将他擒住,就不用管这情报是不是真的了。”

    卫文升点了点头,这个办法,也是他心中所想到的,只不过只有于仲文能擒拿降将,所以他才深夜向于仲文禀告此事……

    隋军在乌骨城休息的一夜,第二天便继续出发了,出发前将乌骨城中的粮食全部搬空,并一把火将这座险地烧了。

    当大军行至鸭绿水西岸时,高丽大将乙支文德果然率领了几千人前来投降,于仲文不动生色的表示可以接纳。

    等乙支文德进了隋军军营,前来拜见于仲文、宇文述等一干隋军将官时,于仲文一声令下,让士兵将乙支文德给绑了。

    乙支文德惊恐的道:“将军,为何这么对我?”

    于仲文哈哈一笑,“这个问题,等你见到我大隋天子再问吧!”

    原来,于仲文要擒拿乙支文德,除了李隐那封信的原因外,还因为他早已事先接到过杨广的密旨:“要是遇到高元和乙支文德来,一定要将他们抓来见朕。”

    于仲文这时竟轻易将这高丽第一武将给抓住了,心中自是十分高兴。

    然而,尚书右丞兼慰抚使刘士龙,这时却脸色难看的道:“于将军,我反对擒拿乙支文德将军!”

    于仲文听后,心里咯噔了一下,“这……这时何为?”

    刘士龙在隋军中的地位特殊,他虽然指挥不了大军,但任何人也指挥不了他,他是直接听命于皇上杨广的,其实就类似监军一样。

    刘士龙答道:“圣上曾嘱咐我,在大军攻下平壤城后,城中的政务由我负责,让我一怀柔的手段,拉拢一切高丽重要人物,使平壤城能安然等到他的圣驾到来,你现在这样抓了乙支文德将军,对我将来慰抚平壤城十分的不利,所以你还是立即将他放了吧!”

    于仲文听后,一时没能理解刘士龙的逻辑,“但是我们现在并没有攻下平壤城啊,现在就将他放了,会对我们十分不利的,而且这人是圣上让我务必擒拿的。”

    刘士龙皱眉问:“乙支文德将军,是圣上叫你抓的?你可有圣旨?”

    杨广通知于仲文的是口谕,他这时自然是拿不出圣旨来。

    刘士龙手上却有杨广给他的圣旨,并随时带在身上,这时便神气的拿了出来,让于仲文等人看了,并背着手,仰起头道:“于将军,你难道想抗旨不成?”

    于仲文这时脸色都涨红了,最后只得颓然喊道:“放人!”

    刘士龙听后,脸色一阵得意洋洋,然后亲自去为乙支文德松了绑,脸上露出菊花一样的笑容:“乙支文德将军,您受惊了,可否劳您贵驾,去我的营帐中喝杯暖茶?”

    乙支文德欣然答应,然后与刘士龙一起走了出去,只留下于仲文、卫文升等将军在那面面相觑。

    翌日,乙支文德在刘士龙的相送下出了军营,然后渡过鸭绿水走远了。

    卫文升得知这情况后,立即找到了于文仲,“于将军,我们不能这样放虎归山啊!”

    于仲文此时正大感后悔,放走了乙支文德,他没办法跟杨广交代啊!

    于是,他向卫文升道:“卫将军,你立即率领本部人马出营去追乙支文德,务必将他拿下,但千万不要害了他的性命。”

    卫文升得令而去,率领大本部的三万大军渡过鸭绿水后,但一直追了六十多里,两个人影都没见着。

    原来,乙支文德早在附近的高丽城中准备有马匹,渡过鸭绿水后,几千人立即骑马去与大军会合了,卫文升的三万隋军,大都是步卒,自然是追不上了。

第42章 萨水惨败() 
卫文升无功而返的回到隋军大营后,却却发现宇文述等人正在和于仲文大声争吵。

    原来,宇文述因为粮食已尽,所以想要返回,持此意见的,还有左第七军的将军荆元恒、右第十二军的将军张瑾和右第九军的将军赵孝才等人。

    隋军占领乌骨城时,虽然缴获了一些的粮食,可是那些粮食,对原本在乌骨城的一万守军来说,算是挺多的,不过对于三十万的隋军来说,却只能应付几天而已,现在也已吃完了。

    赵孝才是个大嗓门,这时用他那打雷般的声音说道:“现在粮食已经没了,再走下去,士兵就要溃逃了,立即返回的话,还能通过杀牲畜渡过难关。”

    于仲文始终没有说话,等到众人都说完了,才扫了众将一眼,缓缓道:“既然事情都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了,那我就跟大家明说吧,平壤城城坚兵足,我们这疲惫之师肯定是打不下来的(水师攻破平壤的消息还没送达),但是,如果我们就这样灰溜溜的返回,什么事都没做出,在座的各位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崐圣上?到时圣上发起火来,我们的项上人头,只怕都得搬家了!”

    包括宇文述在内的那些将军,听到于文仲最后的话后,都默不作声了,赵孝才还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有些发凉的脖子。

    宇文述问:“那么,我们现在要怎么做才好?”

    于仲文道:“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就是追捕乙支文德,以立大功,然后立即返回,不过这个计划,我们不能让慰抚使大人知道了,不然就要白忙活了。”

    众将都点头答应了,立即率领大军渡过鸭绿水,宇文述因为向抢这个唯一的功劳,便主动请缨做先锋,于仲文见他难得这么积极,便答应了。

    宇文述于是率部直追乙支文德而去了。

    乙支文德因为那日入隋营时,见隋朝的士卒面有饥色,因此故意让隋军疲乏。等遇到宇文述率兵来追时,每次与之交战,便立即就退走,宇文述便这样在一天之中,七战七捷。

    宇文述军士气大振,但是却在不知不觉间,追到了萨水之畔……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在距离宇文述部队约五十里左右的地方,是隋军的后续主力,于仲文这时吟诵着这首诗。

    于仲文在以大军追铺乙支文的同时,还派了使者快马加鞭的向他劝说:“如果你还有之前的降意,可以再来归降,我一定以礼相待!”

    然而乙支文德却什么都没说,只是回了这么一首《文德遣仲文诗》。(此诗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诗词之一)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于仲文反复的读着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忽然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于仲文出身名门,祖父是北周时威震天下的柱国大将军、燕国公于谨,而于仲文本人,更是年少出名,成年后就屡立战功。

    隋朝一统天下后,只有北方的突厥为患,但实力十分强大,隋对突厥的策略,是外交军事双管齐下,外交上主要由长孙晟主持,使之分裂为现在的西突厥和东·突厥,而在军事上,则是数次任免于仲文为行军元帅,与突厥交战,于仲文不负众望,多次大破突厥,可谓战功卓著。

    到了现在,于仲文的恩宠荣誉,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卫文升这时急忙忙的走了过来,“于将军,宇文述将军的大军竟一直追到萨水了,最近雨水不停,萨水暴涨,乙支文德恐怕真的会在那里设伏啊!”

    “哦?我知道了。”于仲文随口应了一句,心里却还在沉吟道:“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我要是再立功,圣上还有东西可以赏给我吗?没有了,已经没有了……”

    卫文升原本是来让于仲文叫宇文述回军的,谁知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