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红楼国师贾敬-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兄弟两个又说了几句话,皇帝说是因为忠顺王谋反,一时间手足无措,这才将二哥一起带到了宫里,这就放他出去。
  听到皇帝这样解释,老二便将这件事情放在了脑后,等到皇帝亲自送他出宫之后,那一点点小小的不快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送走二哥,天已经快黑了,皇帝回到御书房,桌子上放着他前些日子从私库里翻出来的金饭碗,皇帝将金饭碗摸了又摸,道:“戴公公,你去把这个给国师送去。”
  皇帝吃完饭,天彻底黑了。在喝了杯浓茶之后,他抖擞精神,去见明天就要被斩首的忠顺王了。



☆、第57章 五十七

  天刚黑;李纨幽幽醒了过来,头上已经包了白布,贾兰哭累了,在一边睡着;跟她一起的婆婆在地上直挺挺的躺着,头上已经蒙了白布。
  李纨悲从中来;嚎啕大哭;她这才明白婆婆平白无故的关了她的禁闭,又不给她饭吃究竟是为了什么。
  她们必须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撞门的;这样才能给贾兰脱罪;王夫人不过是赌那微乎其微的可能,想着饿了几天的李纨力气不够大,能逃过一劫。至于王夫人自己为什么不也饿上一饿;一来必须得有人死,二来荣府能活下一个已经是老天开恩了,她不能有奢望,更无法活着看她的儿子去死,所以不如一头撞死,一了百了。
  李纨抱着贾兰泪流不止,最后荣府又能剩下些什么呢?
  忠顺王一个人被关押在最里面的小单间里,他现在都还是软着,见到皇帝进来,他咬牙半靠着墙壁勉强将上半身立了起来。
  皇帝看着他这幅样子,心里有些感慨,不过更多的还是快意,“大哥也有今天。”
  忠顺王说话有气无力,“不过成王败寇而已。”
  “大哥明白就好,明日就是行刑的日子了,大哥放心,刀磨得利利的。”
  也许是吃完饭想休息了,也许是跟前面三个人或真或假的对话消耗了他的精力,皇帝对着他心中怨气最大的大哥反而没话说了,他坐在那儿看着大哥半闭着眼睛,很是勉强才能保持身体直立的样子,似乎什么都没想。
  “大哥,时候也不早了,朕先告退了。”还能说什么呢,对大哥说他心中的不甘,说父皇原先有多偏心?父皇已经死了,成了有二十一个字谥号的先帝,大哥明天也会被斩首。皇帝摇摇头,起身离开了。
  “你真以为他没从中捞过?”忠顺王突然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
  皇帝稍微停了一下,忠顺王又道:“等你清点了荣府和薛府的家产就知道了。林如海掌管盐政这么多年,手上绝不会只剩下这么点银子。”话说的含糊不清,却又明明白白的指向贾敬,忠顺王是故意的。
  皇帝没理会他,步伐分毫没乱。
  第二天一早,忠顺王和世子康和被斩首,忠顺王府被封,王妃等人被圈禁,等着皇帝做出最后的决断。
  凡是牵连在忠顺王谋反里的人家,包括荣府、薛府还有原先的镇国公等人的府上,所有人都被收押,大门上被贴了封条。
  不过皇帝下的第一道旨意并不是查封,而是封了贾敬做国师。
  众位大臣一点异议都没有,忠顺王被现场电晕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鼻尖似乎还有点焦糊味道,再者他们也都盼着贾敬的丹药,当了国师更好。
  封国师与其他封赏不同,皇帝还特意去礼部查找了前朝封国师的具体礼仪,在乾清宫门口设了个祭坛。
  众位大臣跪着,皇帝站在祭坛边上,传旨太监念着圣旨,贾敬穿着他属于一等公的外袍,一步步走向祭坛。随着“封国师”三个字出口,贾敬感到一阵轻松,思想放空,神情恍惚间似乎要飞了起来。
  “国师。”皇帝一把拉住了他的手腕,大臣们跪着看不清楚,可他明明白白的看见贾敬的双脚已经没挨着地了,衣袍呼呼生风,竟是要白日飞升的架势。
  贾敬回过神来,眼睛一闭一张,挣开皇帝的手,道:“陛下放心,臣这会儿不走。”方才国师二字听到耳里,原主留下的最后一点点东西终于烟消云散了,而原本属于仙君的记忆瞬间涌入大半,信息量太大,导致他的脑子暂时连不上表情。因此脸上虽然保持着面瘫,心理已经是波涛汹涌了。
  整理出来的第一个头绪,就是他占的这身子大概还有不到五年的寿命了。
  御书房里,皇帝还有吏部、户部的官员在商讨忠顺王谋反的善后事宜,因为当了国师,再加上和荣府曾经有过那么一星半点的瓜葛,贾敬也在御书房里,而且是除了皇帝和翰林院编修之外唯一坐着的人。
  这会他的神情已经恢复了正常,不像刚才那种闲人勿近,冰冷淡漠的表情,看着他虽然还是没有表情,但是隐隐已经有了温度的脸,皇帝心下稍宽,说:“去给国师端茶来。”
  朝堂上一干人开会决定着参与谋反的人家的命运,其实不过是斩首和腰斩的区别,或者是流放到崖州或者宁古塔的区别。
  而牢房里,荣府的一家子已经哭成了一团,贾母躺在地上已是快没了气息,这会再说她是一品诰命都没用了,有个已经定罪的谋逆顶在头上,现在死了反而能少受些罪。
  凤姐晕了过去,平儿扶着她正给她顺气,贾政倒是注意到了王夫人和李纨不在,不过他心中有侥幸,想着要是她们能带着贾兰逃开,他贾家也总算留了个后。
  不过剩下的人就没这么高瞻远瞩了,很快有人嚷嚷起来,什么“二房的太太不见了,二房的长孙偷跑了之类的”,又或者“国公爷是我叔父!”
  看守死刑犯的狱卒经验丰富得很,听了这话也不以为意,撇嘴说:“早先的忠顺王都被斩首了,别说国公爷真是你叔父,皇帝陛下是你亲爹都没用了!”
  不过有个人却不在牢房里待着,官兵去荣府拿人的时候也是有名单的,除了王夫人已死,李纨和贾兰在都察院的大牢里,还有一个林黛玉不在名单上,理论上她爹还是兰台寺大夫,兼着巡盐御史,因此官兵将她和林家的几个丫鬟婆子请了出来,送进了官办的客栈里。
  黛玉一年之内死了亲爹妈,在荣府也没人安慰,察觉不到一点真心,早已瘦成了纸片儿,又加上来抄家的大人知道她家里的钱财被忠顺王拿去谋反了,因此对她倒是多了点照顾。
  御书房里的讨论已经进入了总结性阶段。负责审案的大理寺卿赵大人道:“荣府、薛府和镇国公府还有神武将军冯家男子一律斩首,女子赐死,丫鬟下人等一律发配。”
  说完,他看了皇帝一眼,又将目光投向新上任的国师,说:“里面还有几个例外。”
  皇帝认真的听着,道:“继续。”
  “一是荣府的二房长媳李氏,怀揣状纸和婆婆王氏一起撞柱,王氏已经身死,李氏目前带着两岁的儿子在都察院大牢里。”赵大人又看了国师一眼,状纸里还说了她先夫贾珠是为了钦天监监正贾大人而死。
  贾敬面无表情看他一眼,你跟皇帝说啊,我做不了主,我这会也乱着呢。
  皇帝点头,说:“下一个。”
  “薛家长子薛蟠,状告忠顺王以彩礼为由,哄骗薛家财产。”
  皇帝皱了皱眉头,还没说话,刑部侍郎就出列了,“启禀陛下,此话不可尽信。薛家已经将银钱给了忠顺王,已然答应了婚事。这不过是为了脱罪的托辞罢了。”
  皇帝点头,赵大人在纸上做了记号,薛家无人赦免。
  “冯家长子冯紫英事先曾向大理寺密保忠顺王谋反,有戴罪立功之举,可赦免。”
  这事皇帝知道,他还交代大理寺官员暂时不能泄露,皇帝想了一想,“将他下放到护卫营做士兵罢了。”
  已经有人被赦免,大家又回过头来商量第一个,贾兰和李纨的姓名。
  刑部的意思是贾兰是贾府嫡系,按律当诛,不过李纨也算出身名门,她爹是前任国子监祭酒,品行是没话说的,因此颇有点为难。
  最后还是皇帝大笔一挥,可以饶了他俩的性命,又从荣府抄来的家产中划出李纨的嫁妆,让她带着儿子过活去了,只不过贾兰及其子孙永世不得科考。
  说到这儿也就差不多了,皇帝扶了扶额头,大臣们很是有眼色的告辞了。
  “国师留下。”皇帝道。
  走在最后面捧着厚厚一叠诉讼状纸等物的赵大人没忍住转头看了贾敬一眼,原来皇帝是打算跟国师说悄悄话了么。
  还有一个人的去留没讨论,那就是林如海留下的孤女林黛玉。林家一个嫡系也没有,这林黛玉才九岁,归谁养呢?而且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林如海死前其实是留了话的,让贾敏带着黛玉上京,借机送银子。不过贾敏在贾府暴毙,贾母据说在关了两天牢房之后也不行了,这事已经彻底没法去查了。
  皇帝看着很是为难,他自己到现在是一个儿女都没有,因此对孩子总是怜惜的,这也是他饶了贾兰的主要原因,不过林黛玉勉强算是忠臣之后,她爹林如海又是死在任上的,因此给她找个好人家更重要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考量。
  皇帝说:“国师,这林如海的女儿该如何安排?”
  贾敬还记得小树一天念三遍的“把我姐姐挖回来养着”,不过他这会脑子里乱得要死,顾不得许多,便道:“不如找个林如海的同年,让他养着黛玉。”
  皇帝脸上看着更不好了,国师自从封了国师以来,这才多长时间,连朕都不愿意搭理了。
 


☆、第58章 五十八

  贾敬哪里是不愿意搭理他;就算他自己飞走了,还有儿子孙子呢;更何况他一时半会还走不了。不过他现在脑子乱的很;还是先将皇帝打发了才是。
  国师自然是不能装病了;尤其还是自诩炼丹治病无人能及的国师;因此贾敬道:“陛下,臣突然有了些感悟,急于回去闭关,请陛下莫怪。”
  这是要告辞?皇帝隐隐听出了这个意思,虽然他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真的仙人,或者半仙,但是并不妨碍他从话本传说中得到消息。
  比如:修真无岁月,闭关闭三年。
  又比如:白日飞升,再见已是物是人非。
  皇帝着急了,“国师这是要抛却红尘了?”
  贾敬哪好意思说就是顺顺脑子,睡一觉就好。他脸上一个安抚的笑容,“只是小体悟,明日臣再进宫。”
  皇帝自然不会就这么放心了,可再说下去也没什么道理了,也只能放他离开,想想又觉得不放心,皇帝便差了太监侍卫在国公府门口等着,明儿一早就将人接近宫里。
  关于忠顺王谋反一事还在有条不紊的处理中,从几家搜出的银子大体上能对得上数的也有四百多万两了。林家的家产除了老宅和留在江南的那些,剩下的就是些首饰摆件等物,现银不超过五万两。
  忠顺王的话皇帝虽然听进去了,但是没放在心里,国师一手炼丹的好手艺,光说给他炼的求子丹,国师虽然没要什么银子,不过皇帝当初可是下了花光所有积蓄的决心去的。有了这手艺,国师什么银子赚不来,再说要是国师给林如海炼了丹药,他还能平白无故死了,还能没个儿子留下来。
  皇帝屏蔽掉了忠顺王的挑拨离间,按照原定计划收拾了他们一家子人。
  五皇子原本身上的王爷被撸掉了,七皇子更是灰不突突的被赶回皇陵了,而且有可能一辈子都出不来了,二皇子手中的兵权交了一半。
  还有七皇子府上的侧妃贾元春,被降为侍妾,关进了小佛堂,很快就会暴毙。
  事情顺利的解决了。
  出了先帝的孝期,又赶上忠顺王再次谋反,杀了不少人,不仅是皇帝,连大臣们也急于找些喜庆事儿转转视线。
  喜庆的事儿有什么?结亲啊,两家结秦晋之好,添丁进口的好事。
  京城里最受欢迎的待嫁女子就是皇帝的妹妹,今年刚过十五的永宁公主了,而最受欢迎的未婚或者目前单身的男子,自然就是国公爷府上的四位了。
  一出先皇的孝期,国公爷府上的四位单身男子就上了京城所有媒婆的目标名单。没错,是四个,国公爷夫人死了,嗯……仙去了,钦天监监正大人第一个夫人也仙去了,第二个很没眼光自己回家了,还有他府上两位小爷,据国子监的各位大人说,也是人中龙凤,前途不可限量。
  这四个但凡说成一个,那也是能提升档次,被念叨好几年的事情。
  不过国公爷家里的四个却不那么容易。
  首先最抢手的当然是国公爷,最近又升了国师的贾敬,按说他年纪那么大了,连孙子都能结亲了,进门就当娘已经够叫人揪心了,这种进门当祖母的事情按理来说是没多少人能同意的。
  不过架不住他样子年轻,模样又好,而且说实在的,除了他才三岁的闺女,剩下几个都不用照看。再说他三岁的闺女也不用照看,宫里赐了宫女太监在国公爷府上住着给看孩子,去了就是享福的命。
  万一再生个孩子,啊,没有万一,看看皇后的肚子,就知道孩子早晚都能有,生了孩子之后就彻底站稳脚跟了,国公爷炼的丹药,他名下的产业,数来数去要不是身份不够,几个媒婆都恨不得介绍自己家里的闺女了。
  没错,媒婆联合起来了,就跟上回给荣恩伯府上卖下人一样,大家都觉得自己一人吃不下这么大笔单子,于是联合起来行动了。全京城的媒婆都在给国公爷一家子找女主人,反而让别人家的亲事结得不那么痛快了。
  嫁进国公府,多好的事啊,但是从女方人选这头一关就被难住了。
  国公爷地位高,这种情况下都是媒婆先找几个女方人选,然后上门去说给国公爷。不过挑来挑去,女方家里一听说是要说给国公爷的,都止不住的摇头,“国公爷啊,还是算了吧,压力太大,自家的闺女其实也没那么优秀。”媒婆找了几个都是这种情况,最后一怒之下,几人直接杀到南安郡王里,他家里有个适龄的孙女已经开始相人了。
  国师是凡人能染指的么,南安郡王也拒绝了,国师一家子见皇帝的次数比他都多。不过他稍许透露了一丁点点小道消息,国师你们是说不了了,国师的孙媳妇也有了人选,你们能做做功课的就只剩下监正和未来的御史了。
  其实在早在过年的时候,皇室里就有人去悄悄向皇后打听过消息了。皇后是干什么的,母仪天下,给皇帝的宠臣说媒什么的也算她的本质工作,更何况孩子现在在她肚里,她也时时念着贾敬的好。不过给国公爷说媒还真是不简单,年轻的镇不住场面,年纪大的不是名声不好就是守寡的,这种人就更不能说给国公爷了,皇后也犯难了,便在皇帝来的时候小心的暗示了一下。
  皇后摸着肚子,很是慈爱的说:“这才一个多月,臣妾就觉得肚子好大了。”
  皇帝也凑了过来,看着皇后还是平平的肚子,感叹道:“多亏了荣恩公,朕也要有儿子了。”
  “说到荣恩公……”皇后停顿片刻,道:“听说他家里好像还有个幼女,是不是也得找人照顾照顾,再者他家里也没个女人,有些事想必也不太方便。”身为皇后,这暗示已经够明显了,一来说得给他找个夫人照看孩子,二来他家四口男人都没夫人。
  皇帝不知道是装傻还是有其他考量,第二天去找了太后,从宫里赐了几个太监宫女给荣恩公看孩子去了,又说等出了孝要把妹妹嫁给贾蓉,至于荣恩公,皇帝也说了,“朕在看看,定要找个能配得上他的人。”
  这一找就没音讯了,凡间能有人配得上原先的荣恩公,现在的国师吗?反正皇帝是没找到。
  比如这个,见了皇帝腿抖,哪里配得上荣恩公,荣恩公见了朕可从来没抖过;这个年纪太轻,荣恩公的儿子都三十多啦,你确定这是说给荣恩公的夫人;还有这个,年纪是合适了,可是怎么看着跟荣恩公的母亲差不多,总而言之是一直都没找到。
  那天贾敬回家,脑子里多了许多奇怪的记忆,好在他已经有了一次经验了,所以也不足为奇,就是信息量略大,一时脑子转不动了。
  原先的贾敬四十五岁,后来的仙君岁数后面跟了好些个零,这记忆可不是几倍几倍的关系,直接几次方了,所以他睡了一个晚上才缓过劲来。
  虽然有了记忆,但是他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那个有点爱银子,好吧,是很爱银子,不太喜欢管闲事的贾敬,所以一切照旧。不过多了记忆之后,小树见了他也不敢喊要挖姐姐了,和尚道士更是磕了个头就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但是贾敬觉得去天上还真不如在人间好,而且他还有个隐隐约约的预感,他得待到寿终正寝,虽然原主的寿命也就五年了,但是他似乎不会这么早就跟着一块挂了。
  有了仙君的记忆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将黛玉接过来,他的宫殿里还少个总管呢。要是这绛珠真有小树说的那么通透,倒是也能培养一二。
  而且这是草木精华,可不能落在警幻手里,只是略有可惜,他要是早来两世,那块石头也不会找了警幻的道,现在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