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亡新论-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不韦再次拱手一揖,道了一声:“谢大王!”起身后,转对殿中群臣环施一礼道:“不韦今后将与各位同僚共事,请多关照。”

  群臣立即拱手还礼:“我等均以丞相为楷模,上下一心,辅佐大王。”

  子楚欣然地“好”了一声:“只要咱们君臣一心,大业必成!”他的自信深深地感染了殿中的文武大臣,他们再次施礼着,高声祝贺道:“臣等恭祝大王,喜获吕丞相辅佐朝政,兼并六国大业必成!”

  子楚以王者之尊,思忖着道:“吕不韦接旨!”

  吕不韦出列:“臣在!”

  子楚继续宣旨:“蒙骜接旨!”

  老将蒙骜声如洪钟般地,出列应答道:“臣在!”

  “本王命你二人为帅,率军二十万扫灭东周余孽。此战为本王即位后的第一仗,胜负至关重要,二卿必须慎之又慎!”

  “大王放心,臣等将通力合作,定将东周九鼎献于大###墀之前!”

  子楚起身,仍是一副深沉之态:“此战若胜,可震慑诸侯,为兼并六国铺平道路;若是失败,本王将无颜面对宗庙长老、向睿公主持交待!”

  列位看官:你道东周何以被称作“余孽”呢?原来远在武王灭纣之后,周室的都城一直在渭水流域的镐京,历经数百年传位至周平王时,因国势日渐衰弱,并在渭水上游的犬戎攻击下,决定东迁避祸。这一走预示着当年武王伐纣后建立的强大的周朝便完全衰落了。平王率文武一路东行至洛阳后,见其祖周成王为出巡方便,当年在洛阳建盖的宫阙因未遭战乱毁坏,还十分完整,便决定在洛阳停了下来。因此,历史上把周武王灭商后在丰镐建都的周朝称为西周,把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的周朝称为东周。这也是一般历史课本上对这两个周王朝的区分。之后东迁到洛阳的周天子传位至周赧王时,这支周天子的后裔,又被周赧王划分给了他的两个弟弟——以雒邑之河南为西周;以巩附之成周为东周。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西周”后,当年曾显赫一时,可以随意封授诸侯的周朝,至此便只剩下了地小国弱的东周仍在残喘!与强大的秦国相比,被称为“余孽”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偏偏这个“余孽”却利令智昏地见秦国连丧二君,以为有机可乘,便仍以天子的身份联络诸侯各国,准备对秦国发动进攻。各国诸侯虽有心反秦,但都不把东周君放在眼中,不仅行动迟缓,犹豫不决,更不能形成坚强联盟,没想到盟会尚未开始,由吕不韦和蒙骜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就打过来了。

  话说二十万秦军在吕不韦、蒙骜指挥下,向东周国大举进攻,战地捷报频传,进攻连连得手……不出三月,秦军已攻到了东周国都——洛阳城下!

  洛阳城中,东周王在大殿内急如热锅上蚂蚁般地走来走去,不时惶惑地瞪眼盯着内侍,逼问道:“说好的他们都出兵援助,到现在怎么一个援兵都不见?”

  侍臣惊慌地跪地禀报:“诸侯援兵已至边界,请大王再耐心等等,他们是一定会参战的……”

  东周王气急地顿足再道:“再耐心等等,再耐心等等!这话你说过多少遍了!我能等,吕不韦能等吗?蒙骜能等吗?”话刚说完,一身着戎装、浑身血迹的校尉,匆忙从殿外奔来,惊慌地跪地禀报道:“禀大王,诸侯援军见死不救,已从边界上全部撤回去了……”

  东周君闻言震惊地“啊”了一声,瞪着一双眼珠都快鼓出来的大眼;呆愣着似已失去了知觉。侍臣和校尉见状大惊,急忙上前搀扶着喊道:“大王,大王……”

  东周君终于长长嘘气一口,渐渐醒了过来,梦呓般地、趔趄着连声说道:“他们都退走啦,啊!哈、哈、哈、哈!这些胆小鬼,他们都退走啦!可我不退,我没地方可退!我死也要死在列祖列宗开创的大周土地上!我周室由先祖文王、武王开创的基业,永远都不会灰飞烟灭!天下若无周室天子,暴秦岂不更加猖狂、更加暴虐!嬴子楚他算什么东西,他的祖先只不过会养马。是本王的先祖周孝王赐他在渭水岸边的封地上养马,嬴秦才有今天!可他恩将仇报,恩将仇报啊!哈、哈、哈、哈!……”

  忽然,又一浑身是血的校尉惊慌地奔进宫来,高声禀报:“秦军……秦军已冲进王宫,大王快些走……吧!”

  东周君瞪眼吼道:“你是什么东西,胆敢站着和本王讲话!”

  校尉吓得慌忙跪下,结巴着道:“秦军已冲进宫门,大……王快些走吧!”

  东周君似已疯狂地顿足吼道:“我不走,你们也不许走!”拔出宝剑连杀侍臣和校尉后,凄厉的呼叫道:“天啊!大周八百年就亡了么,啊!”殿外喊杀声传来,他再次高叫一声:“天啊!大周八百年就亡了么,啊!”跌跌撞撞地转身张开双手,奔过去护住大周神器九鼎中的那只光彩灿烂的大鼎。

  喊杀声中,一群冲进大殿的秦军将士身后,出现了身着戎装的吕不韦和蒙骜。二人见张开双臂护住铜鼎的东周君,伏在鼎上一动不动,便都过去愕然地躬身注视着……

  一校尉上前欲扳开东周君,未料到手刚一触及,东周君便僵硬地倒于地上,校尉伸手一试禀报道:“已经死啦!”

  吕不韦狐疑着扬眉道:“死啦?”

  蒙骜踹了东周君一脚道:“吓死啦!”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长篇历史小说《大秦悲歌》第 六 章
长篇历史小说《大秦悲歌》第 六 章

  再合纵大败秦军  害无忌釜底抽薪

  秦军凯旋班师,咸阳万民争睹,吕不韦、蒙骜戎装帅饰,并肩行进于大军之前。身后旗幡招展,仪仗如林。巨大的周朝神器——九鼎,被置放于四马拖拽的大车上,车身满布彩色饰物,尽显喜庆吉祥!随车护卫人高马大,极尽王者之师的威武雄壮,使人望而生畏!再后则是精锐的马步三军。

  凯旋大军沿着街道两边被拥挤得水泄不通的“人墙”,缓步向祈年宫走去。人群中对大秦连丧二君之后的沮丧,已消失得干干净净,全都对新王子楚继位初始,即打了如此胜仗而称道不已!

  祈年宫内张灯结彩,金碧交辉,盛况空前。新王子楚赐宴百官,以祝灭周大捷。

  子楚高踞王座,右为赵姬王后相伴,左有兰姬王妃陪侍。两位夫人皆身着后妃服饰,不但雍容华贵,更因相貌俊俏,宛如仙女一般。

  子楚目光炯炯,见众臣皆已入座,轻咳一声待大殿安静后。起身宣示道:“本王自即位以来,虽有志承继王祖遗愿早灭六国,一统中华。但仍需众卿鼎力相助!此次丞相吕不韦与大将军蒙骜同心协力,领兵剿灭东周遗孽,不出三月凯旋而归。此役不仅震慑了六国诸侯,更为大秦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夺取了军事重镇洛阳,为大秦后继东征六国打开了通道。为庆祝胜利,本王特赐宴百官与众卿同乐!”归座前,回头向内府廷尉蒙毅点了点头,轻道了一个“念!”字。

  蒙毅行至龙案前,从玉匣中取出圣旨,再行至丹墀前朗声道:“奉大王口喻,诏告王亲国戚及参宴众臣,对此次剿灭东周余孽的有功之臣褒奖如下……”展示绢帛,当廷宣旨:“继先祖遗志,大秦庄襄王诏曰:丞相吕不韦初入庙堂,即不辱王命,以一战而灭东周,缴获九鼎神器归于咸阳之业绩。使我大秦国威远布,六国瞠目,实为大秦不可或缺之栋梁。着吕不韦晋封文信侯,加食洛阳十万户……”接着蒙毅又宣读了对蒙骜和王翦两位老将的褒奖,对蒙骜的奖词是:“大将军蒙骜,率军有方,战必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屡建奇功,实为大秦不可或缺之栋梁。着大将军蒙骜,晋封忠义侯,加食十万户,世袭罔替,子孙永受。”对王翦的褒奖词是:“大将军王翦,上党抗敌,迫使赵国不敢调兵增援东周,功不可没,实为大秦不可或缺之栋梁。着大将军王翦晋封忠国侯,加食十万户,世袭罔替,子孙永受!”

  紧随蒙毅的宣读声,首先是吕不韦,依次是蒙骜和王翦,都起身至丹墀前俯首跪地,肃然听宣。片刻后,赴宴群臣全部吃惊地意识到,今日之后荡平六国的战争就将开始了,这庆功会实质是一次###六国诸侯的动员会!

  举兵###六国,乃属国家的重大决策,子楚不说,众臣怎么会猜到呢?原来秦国自襄公立国,至昭王执政的数百年间的十余位大秦君王中,仅由昭王对功勋卓著的大将白起,封授过“安国侯”的爵位。而新王子楚却一下子对三位文武重臣,封授了“侯”爵之位!若非前有大事需要他们在受封之后,更加舍生忘死地去拼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什么“大事”呢?这当然就只有荡平六国了!

  待吕不韦、蒙骜、王翦谢恩起身归座后,蒙毅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此外,还有众多百战将军,众多文案功臣,另由丞相造册上奏,册到即批,以示王恩,钦此!”

  归座后,吕不韦一直机警地四下窥视,当他发现众多文武因关注自身而面露紧张时,他也略显紧张,当听到“由丞相造册上奏,册到即批,以示王恩……”时,他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还发现就在此时,已有不少官员都转脸注视着他,眼神中都流露出期待的目光。这使他猛然感到,先前的投资已然全见成效,他的权势已不比子贡小了!子贡当年虽为鲁、卫丞相,但仅能在列国中维持鲁、卫的生存,而他却是要帮助子楚去创立一个新的世界!

  蒙毅宣旨已毕,子楚欣喜地扫视着尽皆面带笑容的满朝文武,并不时与身边的赵姬和兰姬低声交谈几句。从她们含蓄的笑脸上他明显地看到,她们对此次盛宴的效果,也是十分满意的!

  蒙毅就在群臣欣然,子楚及二位王妃欣然之际,再次高声宣示道:“盛宴开始,献舞助兴!”话语刚落,丝竹之声便悠然响起,众舞女由两厢出场,起舞助兴。一时间殿堂内霓裳飘动,舞姿婆娑;众大臣喜笑连连,欢欣异常。

  子楚欣慰地巡视了一遍兴高采烈的众臣,便翘首远视置放于殿庭中的“九鼎”,——蓦然间,九鼎似乎变成了万千秦军,他立马山巅,仗剑前指,秦军随其指向,翻江倒海地向前冲去……

  庆功盛宴之后,子楚立即召集三位侯爵文武及王绾、冯去疾商议举兵荡平六国的方略。之后在他的统率下秦国又对韩、魏、赵多次用兵,都取得了较大胜利,使秦国的疆域又向东扩大了许多。按此推进速度,大有在他手中就能平定六国,一统中华之态势,然而相继发生的两件大事——五国联军抗秦和他意外地惨遭谋害,使他的愿望落空了!

  赵国都城邯郸。

  书房中赵王召集韩仓、郭开、廉颇、李牧等重臣,灯下密议国事已有多时。此时只见一内侍进入室内俯首禀报:“信陵君公子无忌深夜求见大王……小人已对他说:“大王早已歇息,请他明天再来!公子无忌说有大事要向大王禀报,非于今晚见到大王不可!”

  赵王颔首有顷,思忖着对深感意外的四重臣道:“近来魏国连续差人至信陵君府中走动,本王正想打探虚实,他倒来了!”话音刚落,郭开、韩仓、廉颇立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信陵君还不断派人前往韩、燕、楚、齐等国,显然是在密议某一桩大事。”

  “自窃符救赵,归还魏国兵马之后,信陵君一直住在我国,大王待他亲如手足,他能有何大事呢?”

  “秦国对韩、魏连连用兵,末将在上党也与王翦相持数年。公子无忌深夜求见大王必定与此相关!”

  赵王抬眼盯着李牧问道:“将军对此有何看法?”

  “先请他进来,看他说些什么?呆会微臣再向大王禀报。”李牧拱手应答道。

  “那好!”赵王点头着吩咐内侍:“速请公子书房相见。”见内侍转身离去,对四重臣道:“卿等暂且回避于内室,暗听无忌所谈何事后,咱们君臣再作商议。”

  四臣遵旨,刚起身离去,内侍尚未及收拾茶具,信陵君公子无忌已风风火火地疾步进入书房,向赵王躬身参拜道:“外臣魏无忌参见大王,祝大王龙体康泰,祝赵国鼎盛祥和!”

  “谢公子美意!”赵王伸手虚扶着再道:“公子坐,奉茶。”

  公子无忌坐于侧位。目光一扫,见几案上有四只茶杯,已猜到赵王君臣正在商议国事,不待赵王开口,聪慧地抱拳一揖道:“几案上四只茶杯尚存余温,想必大王正与重臣商议国事,无忌此时前来有所打扰,实在抱歉!”

  赵王没想到无忌会急如星火匆匆赶来,只好陪笑着道:“适才本王与韩仓、郭开、廉颇、李牧四爱卿商议秦军攻城拔寨,赵国如何应对之事。闻公子前来恐谈话不便,已叫他们回避了,公子放心吧。”

  “无忌今夜也正为此事而来,请四位赵国栋梁不必回避,正好共商此事。”

  赵王点头着“好”了一声,转脸向密室喊道:“公子无忌有事商议,你们出来吧。”

  韩仓等四人闻声从密室中走出,与无忌见礼后相对而坐。

  “公子先讲吧,讲完了大家好出主意。”赵王见众人都已坐下,转脸盯着无忌道。

  公子无忌对赵王拱手一揖,侃侃而言道:“一年前秦国连丧二君,东周君以为有机可趁,欲联合各国诸侯共反秦国。以今日之势,各国诸侯欲想自保,也非行联合之策不可!不料东周君却匆忙起事,联盟尚未形成,便兴兵出击,结果因自身力弱,诸侯各怀二心而自取灭亡……”

  东周君自取灭亡已非新闻,赵王及其重臣知道以东周之事开场后,无忌夜访的目的就要“露馅”了!此时都专注地举目盯着无忌,似乎不是用耳,而是用眼再‘听’他讲些什么!

  果然,无忌话锋一转,侃侃再道:“新王子楚即位以来,其称霸之心大有胜过昭王之势,他不仅首战荡平东周君,并连续对外用兵均获胜而归。家兄魏王为扼制秦军攻城掠地,肆意残杀无辜,已连来十函,密召无忌回朝率军抗秦。无忌思量不论韩、魏、赵、燕、齐、楚仅一国之力,绝对无法与强秦抗争,因而已修书致韩、燕、齐、楚四国君主,建议再组联盟大军,合纵抗秦!现除齐国因地处胶东,不愿得罪秦国外,韩、燕、楚三国均已同意由无忌挂帅,合纵抗秦。无忌思量赵与强秦宿怨极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合纵共抗暴秦,所以无忌特在临行前,向大王通报上情,请大王三思!”

  如此大事突临赵王君臣之耳,一时均无法作答。片刻后,赵王迂回着道:“公子明天就要走吗?”

  “此事已密议多时,连魏国在内已有四国同意结盟伐秦,若负众望,无忌将无颜于世,明天一定得走!”拱手向赵国四重臣一揖,再道:“强秦势大,唯有结盟方能保障各国安宁,各位三思……”

  赵王思忖有顷:“公子所献再次结盟之计,实在是六国确保自己安宁的唯一上策……”目视四重臣:“众卿以为如何?”

  韩仓思忖着颔首道:“强秦兵锋不减,与其屡战屡败,屡屡割地求和,不如鱼死网破,拼此一战,剿灭暴秦。不过……”不无忧虑地:“微臣只怕组军之后魏王多变,不让公子为帅,到时群龙无首,联军必败无疑啊!”

  韩仓言罢,郭开、廉颇、李牧均颔首认同:“是啊,结盟之后倘若魏王不让公子为帅,釜底抽薪,联盟军必败无疑啊!”

  无忌断然地道:“联军统帅由无忌全权掌印。倘若家兄有变,他也奈何不得,请大王及各位放心吧!”

  赵王终于决然地挥手道“好”了一声:“盟军统帅必须由公子全权掌印!若能如此,赵国派兵二十万由李牧将军率队加盟联军,合纵抗秦!”话虽出口,仍忧虑地补充道:“除公子外,我谁都信不过!”深切地望着公子无忌:“这可是赵国的精锐之师啊!”

  无忌感动地立即起身,深深地一揖道:“谢大王信赖无忌!统帅若生变故,无忌将无颜于结盟诸国!”

  赵王高兴地起身搀扶着无忌:“如此说来,此次合纵有五国参加!只要统帅不变,暴秦岂能再肆虐横行!

  公子无忌回到魏都大梁(今之河南省开封市)不久,参与合纵抗秦的五国人马,便都在举行结盟大会的吉日前,先后赶到了大梁。他们是赵国上将军李牧,率兵二十万入盟;韩国上将军韩坤,率兵十五万入盟;楚国上将军项志,率军十五万入盟;燕国大将军黄周,率军十五万入盟;魏国则由公子无忌率军二十万入盟。以上五国联军,共有人马八十五万之众,战将数千员之多,这是继当年苏秦联横合纵之后的又一次最具规模的联合,也是一次实力最大的联合。

  五国人马齐聚大梁后,结盟大会便在公子无忌的老宅前举行。早在战国时期,公子无忌位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