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大名人-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绩威胁陈飞,陈飞威胁骨利干可汗,骨利干可汗。。。。。。好吧,他没有可以威胁的人,只能老老实实的干活。

    骨利干可汗倒也老实,不知道是真的被陈飞吓怕了还是啥的,他做事倒是真的很认真。这段时间内一直再给部落的子民们做思想工作,说大唐如何如何好,他们会得到怎么样怎么样的好处。

    尤其是他提到了互通经商一事,得到了牧民们的强烈支持。

    骨利干部落太穷了,别看他们一个个人高马大的,实际上,家里吃饭连口铁锅都没有。

    本来离大唐就远,中间还隔了一个薛延陀,怎么和唐人做交易?走进他们的部落你会发现。。。。。。。。牛羊不算,他们真的比大唐的乞丐还要穷!

    听说归顺大唐以后可以用牛羊与唐人做交易,他们顿时欢呼起来。

    铁器,盐巴,粮食,他们样样需要,却又样样没有,迫切的需要通商来改变这一切。

    陈飞看到牧民们的反应,就知道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只需要让这些牧民期待大唐的好,想要真正的加入大唐,那么也不用担心他们反水了,就算有人相反,恐怕这些牧民也不会支持他。

    不动牧民们的利益,确切的为他们带来好处,他们才会慢慢融入大唐,永久的变成大唐的一份子,而不是一时的依附,过了几年又相互伤害。

    几天之后,骨利干可汗顺利稳住了牧民的情绪,连带着他的三个傻儿子,跟着唐军返回唐朝。

    行到一半的路程,他们遇到了侯君集的部队,除此之外,还有侯君集押送的千余结骨部落的俘虏。

    结骨和骨利干是邻居,两个部落时常为了抢地盘闹矛盾,如今一个灭国,一个被打的半死不活,这份遭遇,让骨利干可汗唏嘘不已。

    “候将军,境内的残军可都肃清了?”

    侯君集抱拳道:“禀报大将军,末将在清扫境内的时候,只遇到了万余结骨部落的军队,并未遇到西突厥的部队,末将一路追问了许多牧民,他们告知,西突厥大军往西狼狈奔去,想来已经出了境内,故末将折返。”

    “恩,不错。结骨部落时而投降,时而叛乱,有机会老夫定要向陛下请示,平定此族!”

    侯君集刚待说话,后面被俘的一个结骨部落的俘虏忽然冲上前,在卫兵将他拿下之前“扑通”一声跪地,用着不太流利的唐语痛哭流涕喊冤。

    “将军!将军冤枉啊!我们结骨部落诚心投降,不料却被这位将军砍杀大半!可汗和几位将领狼狈逃跑,我们冤枉啊!这位将军乱杀投诚者,大将军为我们做主啊!”

    紧接着,后面的所有节骨部落的俘虏都跪在地上,用着结骨话高呼:“为我等做主!”

    侯君集的脸色一下子就拉了下来,盯着冲上来的这个俘虏,杀意不断涌现。

    也不等李绩发话,提着刀就朝那人走去。“区区一个俘虏,将前胡言乱语,妖言惑众,罪责当诛!我亲自来送你上路!”

    说罢,提刀就要往他头上砍。

    “且慢!”李绩想要喝住侯君集,却已经无法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向那俘虏砍去。。。。。。。

    “钪!”预想中的人头落地并没有出现,侯君集的刀被另一把砍刀挡下。

    “你是何人?为何阻我?”侯君集眯着眼睛,目光不善的盯着来人。

    挡着他的正是尹平,陈飞见侯君集往俘虏走去,就知道不妙,让尹平去救那俘虏一命。

    侯君集的刀横在半空,尽然无法往前使力一下。

    “无名小将而已,将军不必计较我是谁,只是奇怪将军为何要对一个俘虏过意不去?莫非。。。将军心虚了?”尹平冷笑道。

    侯君集犹如被戳到了痛楚,收回刀指着尹平怒骂道:“大胆!你是何人?区区一个无名小将也敢对本将指手画脚,出言不逊,我看你是活的不耐烦了!本将就先砍了你!”

    侯君集回到,尹平却不为所动,轻轻伸手就挡住了他的刀,一击无果。

    “够了!”李绩下马走到近前,命人分开了两人,呵斥道:“军队里面,刀剑相向,成何体统?军纪何在?一会儿自领二十军棍!”

    侯君集无奈,却也不得不遵命应从。

    李绩走到那名俘虏身边,问道:“你是何人?方才说的话是何意?什么叫你们已经投降了,却被袭杀?速速说来?”

    那俘虏喜道:“将军,我们结骨部落其实已经接受投降了,根本没打算做反。。。。。。。”

    侯君集眼皮子一条,拦在李绩面前,抢过话道:“将军!他不过是胡乱栽赃而已。本将遇到节骨部落的时候,他们手中还拿着武器,呈攻击阵型,本将不得不让人结阵冲破他们的阵营,不然,吃亏的就是我们了。”

    后面那个俘虏焦急,忙辩解道:“将军,不是这样的!他。。。。。。。”

    “啪!”侯君集一脚直接甩在那人脸上,踹飞了那人一嘴牙齿。

    “闭嘴!败军俘虏而已,也敢在这里争辩,真当本将是那么好栽赃的嘛?哼!”

    接着,侯君集又转身,对着李绩诚恳道:“将军,切莫听信那人的胡言乱语,他不过是被我斩杀了袍泽,对我怀恨在心,想要污蔑而已。”

    李绩老成人精,岂会信了侯君集这鬼话?不过他也没有当场戳破,而是似笑非笑的反问了他一句:“是么?”

    侯君集心里一紧,低头应道:“是!”

    “候将军,希望你说的是对的,否则砍杀归降者是大嘴,别怪老夫不念往日情面”

    侯君集长处一口气,拱手道:“将军放心,本将定然不会欺瞒!”

    “恩,那就好,继续上路吧。对了,侯将军,本将,可不希望在行军路上听到有俘虏死了,相信你能管理好的,对嘛?”

    “遵命。。。。。。。”

    (本章完)

第917章 军中潜规则()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行走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享受偶尔吹来的凉风,你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大自然最美好的赠与。

    也难怪草原上的民族信奉长生天,认为一切都是天赐。

    行军返回的途中,陈飞左看看,右看看,等到侯君集不在附近了,他又偷偷摸摸的策马跟到李绩身边去,特意压低声音,和做贼似的说道:“大将军,侯将军带来的那匹俘虏。。。。。。。”

    “就当什么都没看到。”李绩面无表情道。

    陈飞一愣,随即明白了李绩的意思——这是摆明了要护着侯君集啊!这么明目张胆的么?他一直以为李绩是个正直廉明的好官。

    “觉得不可思议,对嘛?”

    陈飞苦笑:“也不是,只是有点意外。”

    “哦?”李绩顿时来了兴趣,“为何意外?说说看。”

    “意外将军何时与侯将军关系这么好了,这么大的罪名也敢替他扛着。”

    李绩愣了愣,随后哈哈大笑,笑声越来越大,眼泪都笑出来了,癫疯的样子让陈飞一头雾水。

    笑够了,李绩擦了擦嘴角笑出来的口水,看着陈飞不紧不慢道:“陈飞,你来朝堂多久了?”

    “额。。。撑死三年吧。”

    “三年了。。。时间也不短了。。。。。。。看的出来,你对咱们大唐的律法还是懂一点的,确实,私杀俘虏是大罪,但是。。。写在律法上的东西,你以为真的是那么回事么?”李绩朝他眨眨眼睛。

    陈飞身体一怔,似乎有些明白李绩的意思。

    “呵呵,那些所谓的律法,不过是为了收拢人心用的。律法上有这么一条规定——不得妄杀俘虏。这都是给那些小国看的,不过是让他们有点安全感而已,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格。准确的说,老夫只要能打胜仗,就算带着人去屠城也不会有人会说什么,这些都是陛下默许的!”

    默许的?这。。。。。。。老爷子您有些想多了吧?了解过一些唐朝的历史,陈飞还是知道一些的,屠城,虐杀俘虏一事,如果不放到明面上来倒还好,但若是放朝堂上,被人捅了出去,恐怕事情就闹大发了,到时候很难收场的。

    李绩如此不放在心上,只怕是他自己也做过许多类似的事情,所以习惯了,也就不在意了。

    见到陈飞还是有些不自然,李绩哈哈笑着,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上:“臭小子,安心啦,只要你不说我不说,侯将军不说,谁会知晓?大家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岂不是妙哉?”

    陈飞还是犹豫,他胆子比较小,类似的事情没有做过,心虚。

    李绩就是看不惯陈飞这股子胆小怕事的样子,抬手就是一个大锅贴贴在他的后脑勺上。

    “臭小子,老子怎么来你也就怎么做,想那么多做什么?哼!胆小如鼠!”

    陈飞。。。。。。我只是代表正义,又招谁惹谁了?

    李绩以及其他一干将领都对节骨部落一事保持了沉默,陈飞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他总不能冒着得罪这么多将领的风险,去为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说话吧?

    何况结骨部落本就是异族,与自己也没有太大的利益干系,为他们得罪一群有权有势的将领,他陈飞脑子可没有被人踢过。

    他只需要知道李绩的态度就可以了,至于以后被人捅出来,陛下会不会怪罪到他头上。。。。。。反正上面有李绩侯君集扛着,和他一个小参谋将军没什么关系。

    这么一想,陈飞就放心了,不仅放心,还觉得润肠通便,一口畅通到底,没有压力。。。。。。。

    两天以后,那名揭举侯君集的结骨人因为煽动俘虏叛乱,被押到所有结骨俘虏面前,当场斩杀。

    杀鸡儆猴,剩下的结骨人似乎知晓了自己的命运,再也不敢多说,纷纷保持沉默。随着唐军朝南方走去,再也没有异样的声音发出。

    回去的路上,途径许多牧民部落,当他们看到被俘虏的结骨人,以及听到西突厥败离的消息,又对大唐多了几分敬意,无疑,现在他们对唐人的态度友善了不少,在唐军的强大军事实力面前,更是不敢有挑火的动作。

    甚至许多人认为,成为大唐的一份子好处多多,短短几个月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以前没有麦米可吃没有铁器可用,可是自从北庭都护府建立城池以后,他们可以换取烈酒,换取麦米,换取粮食,换取衣服,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生活用品。这是以前在薛延陀统治下完全不敢想象的、

    这种感觉越是强烈,他们越是离不开大唐,原本还有许多牧民抱着“东山再起”的心思,可是现在。。。。。。。心中的那把火都在不知不觉中被熄灭了。

    其实。。。这样安稳和平的生活下去也挺好。

    这是许多牧民的心声,而且这份心声几乎都写在牧民的脸上,陈飞可以感受的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与顺从。

    “要不了两年,北庭都护府就能彻底归心,大唐的北方,才算是真正的安定下来了呀。”陈飞看着这一切,有种莫名的期许。

    而且他的心中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在渐渐酝酿——是否该向陛下提议,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比如北方盛产牛羊马匹,南方盛产水稻粮食,两个地方的经济产物可以互补,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各地的物品短缺的问题,还能让国家的整体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只是,这个念头也仅仅是陈飞在肚子里歪歪的想法而已,想要付出行动还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而且操作起来也有很大的难度,细节方面还需要好好推敲。

    再看李绩,心情似乎也好不错,虽然分兵差点导致这场战争陷入劣势,可是唐军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赶跑了西突厥不说,打趴了结骨,不费一兵一卒降服了骨利干部落,也可以说是功绩累累。抵消“轻敌冒进”这个罪名是绰绰有余,弄得不好还能捞一笔功劳。

    最开心的莫过于胡地,一路上一直在盘算他这一仗到底赚了多大的功劳,乐的眼睛都看不见了。

    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结骨部落的可汗,已经带着自己的卫队,穿过了茫茫草原,带着一身的怨气,踏上了大唐关内的地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本章完)

第918章 灾事() 
    关外翻天覆雨后的风平浪静,关内却是一派祥和后的大涛大浪。

    河北道今年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刚暂停了对高句丽的用兵,清理了卢家,不了入秋以后却遭遇了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蝗灾。千里沃田颗粒无收,百姓无粮可食。

    李世民是一夜之间愁白了头,连续两次下诏降罪己身,央求上苍放过他的子民,免遭其罪。

    如果说皇帝是天子的话,李世民大概不是亲生的哪一种。别人当皇帝,称不上风调雨顺,但也是少灾少难。到了李世民当皇帝,这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

    老天爷更本不给李世民一点儿面子,洪涝,旱灾,蝗灾,地震,隔一年就给你整一遍,弄得不好还给你凑一块来一个“豪华套餐”,“舒爽”的李世民不要不要的。

    而且要命的是,唐高宗在位的时候,大唐并没有连年灾荒的事情发生,所以许多人就将原因归结到了李世民篡位谋夺皇位这件事上去。

    偏偏李世民还发作不得,这事儿确实他做的有点理亏,所以这些风言风语传到他耳朵里的时候,他也只是气的摔碎了几样东西,倒也没有滥杀无辜。

    当然,这个无辜是有限定范围的。如果你是普通百姓,家世清白,只是听别人说,自己也管不住嘴巴随口和别人聊聊,情况不严重,警告一番后可以原来,不予责罚。

    但若是你是朝中某个大臣的家臣,或是世家门宦子弟。那么不好意思,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意,统统抓起来,轻则坐牢,重则直接处死,甚至还会连累他们身后的世家。

    好在前段时间卢家倒下的事情给很多世家敲了一个警钟,使得他们不敢太过放肆,仅有几个不知死活的小世家子弟有人传递这样的言语,六大世家对此保持沉默——谁也不想去触这个霉头!

    即便如此,朝中还是掀起了一阵阵的腥风血雨。

    百姓有怨言,发发牢骚,可以,他李世民为了做一代贤君,他可以忍,但是你们身处高堂,居然还不知死活跟着比人瞎起哄,那就对不起了,回娘胎重新打造做人吧!

    短短几天,李世民连续两次下诏降罪己身,菜市口,也断送了十几条血淋淋的人命。

    然而这个年头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治理蝗虫的办法,只能靠古老的烟熏法,效果有限,不能根治虫灾,所以李世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蝗虫从一个地方扫荡到另一个地方,对此无能为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此刻正值秋收时节,当地官府发动百姓抢收粮食,和蝗虫争夺稻粮,不管是官吏官差,还是县太爷,统统下地收粮,倒也从蝗虫嘴里成功抢收了大片的粮食,灾情严重,但还不足以让整个河北道民不聊生,受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幽州,蓟州,冀州,刑州,魏州五地。

    其余地方虽然发现大批量蝗虫,但是粮食已经抢收完,倒也还算无碍。只是受灾的五洲灾情比较严重,急需朝廷拨粮赈灾,否则百姓恐怕难以熬过这个冬天。

    不幸的是,国库的存量被北伐战争带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存粮恐怕难以救济五个州。

    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下令国库开仓赈济粮食的同时,还将自己的私库里的钱粮全都发放出去,只为了受灾地方的百姓能吃上一口饱饭。

    为此,宫内的支度入不敷出,李世民不得不与后宫妃子一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这一勒,就勒出了事儿。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整个皇宫都在苦巴巴的过日子,顿顿只能吃素的情况下,有一个人却不顾百姓的死活,依旧大吃大喝。

    那个人是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是储君——李承乾。

    偏偏李承乾作得一手好死,自己偷偷摸摸关上门来花天酒地也就罢了,还让派人去宴请他的那一批食客。

    大概是李承乾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带着一群小弟吃肉喝酒,还叫来一群舞女助兴,日子过得好不逍遥快活。

    本来嘛,你嗨皮一下也并无不可,懂得收敛就好,太子太傅张玄素等人也知道李承乾的秉性,知晓他在摆宴,打算忍耐他一会。

    没想到李承乾得寸进尺,看到张玄素等人没有来阻止他,越来越过分,尽然带着一群小弟从中午一直嗨到了大半夜还不停歇。

    这下子,张玄素这批老酸腐就果断不能忍了——老子。。。啊呸,老夫和你客气客气,你还真的当福气了?

    你父皇圣明廉洁,以身作则,勤俭支出只为赈灾,你倒好,身为太子,一国储君,居然如此荒淫无度,还把不把这个天下放在心里了?果断不能忍啊!

    于是张玄素振臂一高呼:“干他!”一群老顽固气冲冲的就冲到宴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