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往事随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录和代前言
目 录

  1,代前言:谈写作

  2,纡辔人生

  3; 小朋友

  4,中学生年代(一)

  5,中学生年代(二)

  6,中学英语教师

  7,阿尔巴尼亚杂志的征文比赛

  8,往事篇:一组书信

  9,往事篇(二):几个没有结果的故事

  10,劳改队

  11,大串联

  12,自己积欑的知识优于学来的

  13,难忘的鱼翅

  14,学历

  15,职称

  16,多彩的外贸工作

  17,一个世纪的哲学,另一个的常识

  18,耳顺之年

  19,谈管理

  20,当官有瘾

  21,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22,电视历史剧观感

  23,中国影视界一瞥

  24,小病有感

  25,耳顺之年半于一生

  代前言——谈 写 作

  题目出得有些大了,不是一个像我这样的门外汉可以写的。作家写文章当然是写作,小学生写作文不也是练习写作?不过,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层次不同,天壤之别。这样,同一个词,不同的人使用,意义就大不相同。

  我的原意是,人老了,也想写点什么留下来,于己也算是有了个交待,不枉过这一生一世;可是一拿起笔来,似乎是无话可说,无处可写,踌躇半天一无所获,拈断多少根髭须,白纸上也写不出几个大字来。辍笔数十载,疏懒惯了,思路就阻塞不畅;即便写点东西,也像是挤牙膏一样,不顺畅,思想生锈了。

  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文革以来,已过去近40年,虽然学习也从未中断过,但“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进步很慢。现在已届耳顺之年,“寓形宇内复几时”?颇有了些紧迫感,不时逼迫自己坐下来挤点牙膏,试试笔;“思而不学则殆”,也不断地看书给自己“充电”。实践中,深感“思”的不可思议的无穷妙处!苦思冥想,在有厚实的“学”的基底上是可以妙笔生花的。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孤独而不寂寞的境界吧!只可惜自己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已不敢熬夜地“思”,怕扰乱了正常的生活,影响已经不足的睡眠质量,充其量只是在白天工作的闲暇孤独地思一“思”。“思”、执著地“思”,有些过去如烟的往事,也会慢慢地理出个头绪来,而且日渐清晰;这样许多原本想不起来,也不去想的事情,就又重新活跃在脑海里了,思路清晰,笔也就流畅了。说不上“下笔如有神”,到可以说言之有物了。这不禁使我想起了40多年前看过的一篇介绍以前西藏###喇嘛、班禅喇嘛伴读灵童的培养过程的文章:小灵童入选后,首先,要在骨骼尚未变硬的头顶天灵盖上钻一个小眼,以保证“天人感应”的通道顺畅。据说,以后的“冥想”还真是特灵验。我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有些封建迷信的色彩,也不知现在是否还时行这一做法。话有些走题了,就此煞住。不过对于“思”的妙用,我还真是信服了:大文豪巴尔扎克写出了人间喜剧,如此浩如烟海的鸿篇巨制,不都是靠的彻夜不眠的“思”!多的不说,哪怕就是一个小文人,也少不了许多无眠之夜,文思翩翩的夜!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我们都只不过是来到世上的过客,或迟或早,也会是一抔黄土掩风流,土里来土里去。这倒是绝对人人平等的,最终都是一样的进坟墓,同样的结局。不同的只是这个旅程,即现在时行说的“过程”。我现在想做好的,就是把我自己已经结束了的、和尚在进行中的、以及还将继续下去的“过程”回顾或展望一下,做个总结。要写的东西和事情肯定很多,关乎自己的事肯定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关乎社会的大事情我只能是一个不甚知情的过来人。这样到方便多了,可以随便写,从琐事写起,想到那里写那里,没有了约束和框框,无拘无束,信笔沓来,“人情练达即文章”,不求好,但求能够写得下去。人的一生,芸芸众生的生平,在世人眼中总是波浪不惊、平淡无奇的居多;不过,对自己而言,可能也还是会有些值得回味的篇章和段落,毕竟,这就是他的全部,一生一世的全部。

  人的一生,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糖,缺一不可,琐碎麻烦;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挥之不去,舍之弥来;一日三餐,雷打不动,夙兴夜寐,昼夜操劳,那里有什么精彩可言!人为衣食动物,吃喝拉撒睡的俗事是免不了的,是延续生命的需要;延续着的生命应有所寄托,有所追求,有所从事,并且在不懈地努力中争取活出自己人生的意义来,生命的价值和精彩来。人的志向各异,能力有大小,追求也不会是千篇一律的,但只要是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就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不过,有从事,就得有消遣,否则从事很难持之以恒;适当的消遣,调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它的涵义,为追求和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们的追求和从事,只会更加地执著和持久。这就是生活,就是人生的“过程”,它是浩瀚庞杂的,像海洋一样。

  走过了65个年头,我想要总结一下我的人生“过程”,其实应是回顾一下不可谏的过去,

  因为可追的未来,虽可展望,但总还是未知的、不确定的。我能够做的就是很好地把握进行中的现在,抚今追昔。又离题了,言归正传。生活是海洋,“过程”只会是沧海的一粟;“过程”的片断,就是大海中瞬间的泡沫了。

  海纳百川、不让细流,故能成其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是一个过程;我不妨先试试笔,在电脑键盘上拨弄拨弄。至于标题“谈写作”,内容有些文不对题了。不过,是从此开的头,以后放了野马,又有点像是“无题”,或者说扯淡了。算了,还是用这个不切题的标题吧。

  
  2006年9月7日(星期四)

纡辔人生
纡 辔 人  生

  一个人来到人世间,也就是几十年的光景,匆匆一晃就过去了。

  童稚时期,思想单纯,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玩耍,嘻嘻哈哈不觉中就送走了最值得怀念的小学生年代。初中年代,当时是自愿报名、自由择校的,我选的是离家较远的金陵中学,同学就基本上都是些生面孔了,原来街坊邻居的小学同学小朋友大多分道扬镳各自东西了。我上金陵中学(以后曾更名南京市第十中学,现在怀古,追求名校效应,又还原了金陵中学的旧名),原因是我父亲、大哥和二哥都是金陵中学的校友。一所老的教会学校,按当时的条件来说,学校的校舍、教学大楼、操场、林木葱茏的校园,等等,都堪称是一流的,另外,学校里还有一座可以举行篮球比赛的室内体育馆,更是绝无仅有、只此一家了。最主要的还是当时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这可能是当今的名牌中学不可与之相比的了,而这又恰恰是名校的根本,名校就名在有可望出高徒的名师!初中时,学生们都还是红领巾的年代,单纯、幼稚,学校的学习风气也较好。

  高中,我也是在十中上的,随着57年反右运动的深入,中学校里的政治气氛浓多了,唯成分论的倾向压倒一切,同样是学习,因出身的不同,却可分为红专与白专二种不同的趋向。这在当时可是有口难辩,无由分说的;现在看来,真是无稽之谈,一派胡言!好在中学校基本上不是运动的重点,只是受影响,冲击一下而已。不过,就这样,老师中也出了好几个右派,受了不少冤枉罪和委屈。我年轻无知,被划为走了“白专”道路的,无缘圆我的大学梦。想当年我二哥由上海同济大学退学,从新报考清华大学,志愿从头到尾只填写清华大学一所学校,有点破釜沉舟,非清华不读的豪迈气概,而且最终以其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了。可想而知,当时52年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与59年时的相比,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大相径庭的;相距不过短短的7个年头,教育体制变化之大,却恍若隔世,不可思议。

  没有能进大学的门,对我来说是不无遗憾的。其实,也未必如此,只是自己心里面还是有那么一道不可逾越的槛,总觉得人生前进的路上短少了几节顺利的台阶。

  59年高中毕业,白专倾向,划入“另册”,无缘高校;60年被安排进了南京市农专农机专业学习,61年院校合并,转入南京市农机分院;我一心想转南大数天系学习,却莫名其妙地被“勒令退学”。以后在家待了大约二年,边学习、边待业,时间大都用在读书上。不过,不是无师自通刻苦、勤奋地系统读书;而是好高骛远、东一榔头西一棒地胡乱读书:一会儿按照南大数天系的课程,研读原苏联菲赫金哥尔茨编写的“微积分学教程”和普通物理;一会儿又学起了“电子电路”,自己买零件组装无线电收音机、和简易的高频头黑白电视机;无聊时,又要看些古典诗词和世界文学名著来调节、化解自己抑郁不乐、郁郁寡欢的悲观心理;还学习了一段时间日语和英语,背诵了不少英语的经典名篇,诸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培根的“论学习”,等等。虽然毫无成就,但也不是一无所获的,毕竟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63年7月,为就业考进了南京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学英语师资培训班,9月,被分配到南京市第12中学担任英语教师。一干就是8年多,其间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68年复课闹革命,经历了工宣队、军宣队进校,清理教师队伍等等一系列政治运动。

  72年2月份辞去了已感厌烦的教师工作,转工厂当工人。在现在不知是否还存在的区属小厂里,干了整整8个年头,做电器装配工;不过,是一名兼作设计、调试,“三位一体”的装配工,很可以锻炼人,获益匪浅。这在正规化的工厂里是不可能的,但在人才匮乏的小厂里却是行得通的。工厂生产的一些简单的新型可控硅整流器应用产品,诸如可控硅充电器、可控硅电镀设备、200KVA可控硅调压器,等等,从线路设计、简单的双面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主机箱体外壳的造型,到机内电器元器件的排放,均由自己来完成。当然,大体上是“拿来主义”的,可以参照市场上已有的同类产品,如法炮制;不过,即便是生搬硬套,也得自己从头先来消化一遍,才可以仿制生产。对我这样一个未做过一天学徒的新手来说,也真是很够刺激的了。为此,我进一步学习了电子电路,并与汤崇源先生合作,翻译了一本“半导体脉冲电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生产自动化的应用和管理,脉冲电路,也即开关电路是其关键。我初入门,学习并简单地实践着,起初还是兴致颇高的。73年9月,厂领导拟考虑研制生产可控硅中频淬火炉,并派我们一行3人去浙江大学学习取经;说实话,当时我高兴极了,这可是一项可望替代电子管高频淬火的新的技术发展方向:高频淬火,由于表面趋肤效应,金属表面热处理的深度往往不够,所以有用中频淬火取代的倾向。但谈何容易!实际上,空谈一阵后也就没有动静了。小厂干大事总是有点不现实而且困难的!几年干下来就有些疲了,觉得工作太单调乏味。再者,小厂子领导的作风,比较简单、原始:长官意志,想到哪儿、干到哪儿,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何去何从?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

  工作之余,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经常帮助市科技情报所翻译些应急的资料。以后,78年,受南京市科技情报所的委托,与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王思潮、陈道汉先生一起,汤崇源和我参与了二部天文科技录像短片“行星探测”和“火星”的翻译工作。以此,与天文学接上了缘。79年,受中国科学出版社的委托,汤崇源与我从英文版翻译了德国罗思主编的“天文学手册”一书:全书50万字,并于85年出版。

  正在考虑谋求新的出路的时候,79年底,江苏省外贸局在全省范围内面向社会发出招聘外语人才的公告,我应聘并被录用。政审时,政审人员问及我受过“勒令退学”处分的问题时,我有些吃惊,不知所以。我出示了学校在并转、停办前发来的转学通知单;试问在学校停办,党委、校领导机构已不存在的情况下,谁还有权力可以任意处理学生?政审人员一致认定这是严重违反组织原则的错误处置!以此,莫须有罪名的“勒令退学”,算是初步昭雪了。经过一个月的集中短训,80年初,被分配在江苏省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

  在外贸系统工作,迄今为止不觉间已过了28个年头。这无疑是我一生中工作年限最长的一段生活阅历了,也是我自学生时代起从不曾考虑过的就业趋向;命运的驱使,我竟然走上了这条从未有过一丝考虑的终生职业道路,真是阴差阳错,鬼使神差的。不过,话又说回头,也倒是老天爷的眷顾和安排,不忍心让我这么个坎坷半生、一事无成的“半瓶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了此残生,枉在人世间走一遭;到头来,人到中年,岁月蹉跎,心灰意懒,正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光景,谁曾料我国在80年代时髦起来的外贸职业却居然极需像我这样的“多面手”,而且有些奇货可居,算是时来运转了!

  坎坷的经历将我造就成了一名不可多得、非常称职的外贸工作者。外贸工作者应是能够掌握好外语这一语言工具,又熟悉所经营产品的推销工程师。如果,又有丰富的人文和数理方面的知识,在谈判桌上,就更可以应付裕如、得心应手了,知识不厌其多、不厌其杂。这样的人才,很难在学校里完成全面培养!集中一个月突击培训了一些外贸的基本知识后,我也就算是被引入了门,并且很快熟悉了自己的业务,驾轻就熟,胜任愉快。

  转行从事外贸工作时,我已是39岁,步入中年的人了。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这项工作,而且,为此做出了些成绩,颇有建树。同时,工作的方便,国内国外接触面广多了;也走出去看了看世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觉中,操此业渡过了28个年头。

  现在我已是67岁,年近古稀的老人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回顾过去,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无所专精的理工专业学习,虽无建树,但对工作还是有所俾益的;自我排遣、消闲的文史哲、外语学习,虽派不上大用,却丰富了我的生活,也方便并成全了我外贸职业的需求。蹉跎了岁月,但时光并未虚度,我可以无悔了!

  
  2008年8月12日(星期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小朋友
小 朋 友

  人不能没有朋友,因为人总要有一个活动的小圈子,说得文雅一点就是社交的范围。小时候从记事、上学开始,就有了小朋友,这可是一帮两小无猜、童稚天真的朋友,那时候除了一起上课、嬉戏外,别无任何其他什么节外生枝的东西和思想杂念掺杂其间,很单纯、亲密。当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是朋友,首先,班上的女同学,就不会在一起玩,连一起说话的机会都很少,因为50年代时人的思想还是很封建的,倒也提不上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忌讳,小学生都还幼稚得想不到这一层道理呢。一个班有50来个同学,男女生大约各占一半,男同学也不会都在一起玩,年龄的差别、尤其是身材的高矮,把同学们分成了几个小圈子。因为那时候小学校的条件是无法与现在的相比的,什么球类活动等需要体育器械的运动是没法自由活动的,因为学生自己都没有球,而学校的球除了在课堂上使用一下外,是概不外借的。我的印象中,学生们可以随便玩玩的,就是跳远和跳高的沙坑,以及单杠和双杠,仅此而已。偏偏是小学生们都不喜欢这类的田径运动。学生们下课后的玩耍,就是“捉强盗”:几个人分成二组,在操场上追了跑,追上了抓住对方的一组就赢了。这就要求不仅要跑得快,人还要灵活,所以个头、身材大致不差的一帮同学就容易玩到一起去了。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50多年过去了。小学时的老同学,还能记得十来个;有联系的就只剩下2、3个了,而且多半都是以后中学时又同学过一次的。偶尔,小学同学聚会时,大家闲聊的,都是些过去的往事,是回忆为主:某某同学是“惯宝贝”,上学时,后脑壳上还留有一撮头发;某某同学,三年级时还穿开裆裤;某某同学,在课堂上出的“洋相”和笑话,等等,不一而足。不过,都是些鸡毛蒜皮、芝麻大的陈年琐事,无关痛痒的。但人老了,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幼稚可笑的“憨态”,倒也还是有些童趣的;如果老有所成,则更会感到欣慰,甚至会是一种乐趣。因为小时候,似乎除了读书外,是以玩为主的;书也不要呆读,成绩中上等,跟得上班就可以了。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