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红楼之鸿鹄人-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夫人已经在咬着牙准备后路,史鸿去请安的时候发现她满脸都是憔悴之色,秦夫人背着丫鬟给了史鸿几件贴身的小衣,借着搂着史鸿的功夫,轻声叮嘱道:“回去之后便将衣服换上,我在里面缝了几张银票,万一,万一……”说到这里,她说不下去了,眼中也有了泪光闪烁,她叹了口气,轻声道:“鸿儿,记住了,不要让别人知道!”

  史鸿不能告诉秦夫人说这次不会有事,史家还能一门双侯呢!只是这话却不能跟秦夫人说,只得绞尽脑汁安慰秦夫人,秦夫人勉强露出了个笑脸,拍了拍史鸿的背,说道:“嗯,不会有事的,鸿儿,你先回去念书吧,等你父亲回来,就好了!”

  史鸿回到暂住的屋子,一屁股坐在了榻上,叹了口气,在这个年头,讲究的就是一人犯法,举家连坐,哪怕是当家作主的男人犯了事,家里无辜的老弱妇孺照样要为此付出代价,像史家这样的人家,说句不客气的话,便是杀人放火,顶多推出几个奴才顶罪,当家的人担上一个治家不严的罪过,也就是罚俸降职之类的事情,不会危及到性命,但是万一得罪了皇帝,牵扯上了谋朝篡位之类的事情,九族都不够杀的。

  史鸿之前就有的危机感再次袭上心头,谁知道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引发什么蝴蝶效应呢!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换上了秦夫人准备的那件小衣,他这个年纪,就算家里犯了什么事,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没官为奴罢了,操作得好的话,或许还能改头换面再作打算,不管怎么样,也是少不了要花钱的。

  好在最坏的结果并没有出现,外面的乱象渐渐平定下来,秦夫人跟方夫人商量了一下,壮着胆子派了几个人出去打听消息。

  外面这会儿已经有不少人家派了人出去打听具体出了什么事了,只是众说纷纭,暂时谁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史家想要去找史鼐,结果五城兵马司衙门这会儿已经差不多成了废墟,一群兵丁在那边逮着可疑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抓了,有几个不知道是什么来路的甚至被打得去了半条命,好在史家的下人来这边的次数不少,那边几个人还是认识的,问起史鼐的下落的时候,却依旧是一问三不知,急得人抓耳挠腮,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各家派出去的人将自己得到的消息再次汇总了一下,虽说颇有些矛盾冲突之处,不过还是有些地方是相通的,也就是太子举兵谋反了,好像二皇子三皇子也卷了进去,后来京营节度使王子腾领兵平定了这次叛乱,二皇子在自己的王府里面引火自尽,太子和三皇子的消息暂时还不清楚,围场那边好像也出了什么事。

  回去一说,几个女人都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史家跟太子二皇子三皇子都没有多少瓜葛,史家应该不会受到什么牵连,只是,按照推测,史鼐只怕也是去围场或者是别处平定叛乱去了,围场那边出了事,史鼎还有史侯到底有没有事呢?他们可是史家如今的顶梁柱,若是真的出了问题,史家只剩下孤儿寡母的,那该怎么办呢?


第 7 章

  史鼎史鼐都没有出问题,出问题的是史侯。

  太子作为储君如今已三十余年,在朝中根基已深,党羽颇重,此次太子孤注一掷,联合一干党羽逼宫,自然准备极为充分,太子到围场之后不过露了一面,便装病留在营内,留下了一个替身,自己带着人悄悄回到了长安,围场附近的驻军也得了太子的许诺,在淑妃所生的六皇子的带领下,向围场发动了进攻。

  淑妃是皇后的嫡亲妹妹,六皇子一直以来被视为太子党,不过,六皇子也有自己的心思,他并不想给太子做嫁衣,因此,并不想直接杀死皇帝,反而是希望胁迫当今立下传位诏书,将皇位传给自己。因此自然重新修改了计划,也让本来就有所准备的圣上有了反应的时间。

  圣上在位四十余年,自然不是傻瓜,原本就对太子有了提防,在发现太子帐中的是个冒牌货之后,立马就知道了太子的想法,当即向附近各地忠于自己的驻军发出了勤王的旨意。

  而史侯史鼎他们这些忠于圣上的武官当即开始组织围场的御林军和龙禁卫进行抵御,就在围场这边局势得到控制的时候,圣上身边伺候的一个太监居然暴起发难,当时正在跟圣上禀报的史侯顾不得别的,当即冲上去救驾,却被那个太监刺伤,那个太监是死士,见事不可行,当即服毒自杀,而史侯虽说靠着经验避开了要害,但是因为匕首上淬了毒,尽管御医全力施救,但是也只能拖着。

  在这场大多数皇子都被卷入的叛乱中,史鼎立下了足够的功劳,六皇子见势不妙,率众逃窜,被史鼎带着御林军一路追击,最终被平定了下来,六皇子被活捉,等待他的是他那个从来不算慈爱的父皇的滔天怒火。而史鼐平定了长安的风波之后,本来想要带着人去争一份救驾之功的,不过在长安耽误的时间实在太长,等他到的时候,一切都尘埃落定,只得到了史侯因为中毒而昏迷不醒的消息。

  皇帝又气又怒又伤心地回京了,史鼎和史鼐也顾不上别的了,一边给家里送信,一边在后面护送着依旧昏迷不醒的史侯回去。

  皇帝回京的第一件事是直接将涉及到叛乱的皇子丢进了宗人府,其他涉案的人全部丢到了大理寺审理,在看到下面的人呈上来的长安的损失报告之后,皇帝一口血吐了出来,后来便病倒了,自然不好强撑着收拾那些戳他心窝子的人,在这个时间段里面,长安城再度暗潮汹涌。

  以前跟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六皇子这些个皇子走得比较近的人家人心惶惶,生怕皇帝秋后算账,让自家倒霉,只得到处打听消息,送礼走路子,暗地里面还有准备后路。而另一些人同样在明里暗里做些动作,这次官场应该会有一次大清洗,不趁着机会将自己的人弄到一个实缺,以后可就没这种好事了,也有人盘算着,这四个皇子算是没戏了,接下来会是谁上位,要不要事先投诚,搏个从龙之功。

  相比较而言,史家如今就显得非常沉寂。没办法,虽说皇帝说了,不计一切挽救史侯的性命,但是,人力有时而穷,那等剧毒,太医们用尽办法,也只能吊住史侯的一口气。

  最后,哪怕顶着史家几个兄弟的怒火,太医们也不得不宣布,他们对史侯身上的毒无能为力,不过,却可以通过针灸药物刺激,让史侯清醒一会儿,好让他有时间跟兄弟几个说一下遗言。

  史昕史鼎史鼐三个人商议了一番,还是同意了这个建议,当下,太医们在史侯身上一番施为,史侯的眼珠终于动了动,好半天才睁了开来,史昕连忙服侍着给史侯喝了半碗老参汤。

  几个太医识趣地下去了,留着人家父子几个说话,史侯在知道自己大限已至之后,并无什么过激的情绪,他叹息一声,说道:“如今看来,朝堂上将有大变,不论如何,你们兄弟几个都不要掺和进去,好歹我这一去,你们还有三年的孝期,直接上折子丁忧吧!”

  兄弟三人都点头应了下来,一个个眼睛通红,说不出话来。

  史侯喘了口气,又开口道:“咱们史家最初不过是金陵乡下的土财主,当年有幸跟随太祖爷转战天下,最终给子孙挣得了一份富贵,只是这从龙之事,颇多凶险,此次风波,如今你们也该明白了,当谨记在心!”

  “儿子明白,当谨遵父亲之命!”

  “史家当年在金陵,有幸接驾,陆续欠下国库二十多万两银子!”史侯脸上浮现了一点苦笑,“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一家与当今关系密切,但是与诸位皇子却无多少联系,谁也不知道圣上如今属意与哪位皇子,咱们现在凑上去也晚了,何况还有三年孝期要守,只怕等出了孝,一切都尘埃落定!勋贵人家看似富贵体面,实则一切还得看上面的意思,哪怕咱们父子有救驾之功,那也是救的当今,咱们若是不能给下一位留下一点好印象,只怕这辈子,也只能混个闲散爵位,如同你们姑妈家那位表兄一样了!”

  史鼎皱了皱眉,说道:“父亲,这欠国库的银子说到底,还是当年接驾欠下来的,也是为皇家欠的呢!咱们家如今公中账上也不过五六万两银子,这一还钱,家里就要伤筋动骨了!”

  “伤筋动骨也得还!”史侯斩钉截铁道,“三年孝期,足够让有心人将咱们家给踩下去,让人再也想不起来,或许圣上忘不了咱们家,圣上如今都多大年纪了,自古帝王,可有几个活到花甲之年的?这会儿国库空虚,又发生了谋逆之事,修缮官邸衙门,赏赐功臣,安抚百姓,哪一样不要花钱,就算将那些附逆之人抄了家,谁家又有多少现银?咱们趁着这个机会还钱,给圣上和继任的皇子一个好印象,也能告诉他们,咱们史家不是居功自傲的人,能用!就算那些欠了国库钱的人家嫉恨咱们又怎么样,他们总不能在我老头子刚死的时候,就落井下石,那样的话,圣上饶不了他们!”

  史家兄弟三个听了史侯这番话,心中不免更为悲痛,老爷子毕竟久经世情,什么都看得分明,只是,却要去了,他们日后连个可以依靠的人都没有了!

  史侯又告诫了三兄弟一番,强打着精神口述了遗折,终于撑不下去了,刚想开口说要见见几个孙子孙女,一口气再次喘不上来,尽管等候在旁边的太医跑过来施救,最终还是去了,史家哀声一片。


第 8 章

  史侯这一去,史家人都是悲痛万分,一边等待着圣上关于袭爵还有丁忧申请的回复,史家兄弟三个开始张罗起史侯的丧礼来。

  大家都知道,史侯之死是因为救驾,不管有没有交情,只要能来的,都上门来吊丧,史侯的死很多人都觉得实在不是时候,史家父子这次都立下了大功,若是史侯还活着,自然一家子加官进爵,这下子人死了,全家老小都得守孝,平白耽误三年的前程,三年一过,黄花菜都凉了,有什么好的缺也被别人占了,爵位什么的,能当饭吃吗?还是得有实权呢!圣上这会儿记得史家的功劳,回头事情一多,自然便忘掉了,毕竟,死人再怎么样,也比不过活人啊!因此,不少人都颇为惋惜。

  史家兄弟几个也顾不得别人的想法,圣上虽然还没有回复袭爵的事情,却赐下了治丧的银子,固然不多,却极为体面,兄弟三人一边在史侯灵前做孝子,一边命令心腹下人开始变卖一些祖产,好凑齐银子,将国库的欠银给还了,这会儿并不是什么出手的好时机,这次动乱牵扯到了不少人家,很多人家为了逃出生天,也要四处打点,自然需要银子,因此,出手的人多了,自然买方也要压价,好在史家不比那些是犯了事的,终究还是侯府,并且又有大功,对方不敢趁火打劫,饶是如此,史家也比预期多付出了三成的代价,才凑足了银子。

  为了不让那些同样欠了钱不还的人家被打脸,史家也不过是悄悄地打着奉先父遗命的名头,将银子送到了户部,领会了欠条,销了帐。

  这时,刚过了史侯的三七,给史侯请的高僧得道真人还在做水陆道场,史昕却再也撑不住了,在给史侯守灵的时候,直接倒了下去。

  守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哪怕史鼎和史鼐体谅自己的兄长身体不好,需要多加休息,平常也叮嘱厨房即便不用荤腥,也要给史昕增加营养,比如说,给史昕多加几个鸡蛋,弄点牛乳什么的。然而,史昕本来就先天不足,吃药比吃饭还多,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强撑着给父亲守孝,平常哭灵守夜,心理和生理都已经达到了极限,自然撑不住了。

  尽管及时请了太医,结果太医探了探脉,直接下了判决书,这是油尽灯枯之象,只能拖日子了,得到这个噩耗,余夫人当即昏倒了,而身下却出现了一滩鲜血,太医诊脉之后才发现,余夫人已经有孕近两个月,偏偏这一胎并不稳当,这些天来一直担惊受怕,之前就有些流产的征兆,她那时候还以为是因为紧张,小日子来了,并未放在心上,结果一连串的事情下来,余夫人这次直接流产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出现了血崩的迹象。

  史昕还躺在床上没醒,余夫人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担心史昕,也没人敢跟他说,不过史昕还没熬得过去,那边水陆道场还没做完,史昕便没了。

  史昕虽说一直以来身体不好,在家也没什么动静,但是他毕竟是嫡长子,礼法上袭爵的人,他这么一去,问题又来了,史侯留下的保龄侯这个爵位,究竟归谁,有史侯的救驾之功,只要圣上还顾念着旧情,就不可能降等承袭。一个侯爵的位置,这可不是什么路边的大白菜,史鼎和史鼐都有些眼热了,只是没了史昕,史鼎居长,按理应该是史鼎的,可是史鼐也不是那么服气,他也不肯就这么认命啊!

  只是兄弟两个虽然都有了心思,但是表面上自然不能表现出来,只是终究心里面都有了芥蒂。

  史昕夫妻两个的丧礼自然比不上史侯的,史昕并未正式袭爵,一直以来身体不好,身上也没个一官半职,因此不过是个白身,而且这又是在史侯的孝期里面,因此丧礼相应的,简陋了许多。

  另外的关键问题就是,史昕他无后。史湘云不过是个女孩,却没有继承权,而且她如今才多大年纪,虚岁不过五岁,走路还不怎么稳当呢,这哭灵摔盆的事情,自然做不了,而且,因为乍然没了爹妈,史湘云虽然还不懂事,但是也受了惊吓,每每哭闹不休,积年的老人都在说许是被什么冲撞了,需得避一避,方才能好起来。

  史鸿对此说法嗤之以鼻,只是家里人都信这个,正好,贾家那边的姑祖母直接叫人过来,说是史家这会儿事情多,史湘云又被鬼神冲撞了,要将史湘云接过去小住一段时日,等到安定下来再送回来。

  虽说秦夫人觉得这事实在不和规矩,哪有女儿在孝期跑到外姓人家住的,只是贾家那位姑祖母是长辈,辈分压下来,加上史湘云在家总是不能定神,只得将史湘云送了过去。

  这年头摔盆哭灵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史湘云不在,就得轮到同辈的几个人,里面还含了一些过继的意思,只是史鼎跟史鼐都只有一个嫡子,哪怕如今庶子也有继承权呢,但是一般的人家或许会过继别人家的庶子,但是史家这样的人家,嫡庶之分还是极为分明的,再加上,史清这些年差不多被方夫人给养废了,方夫人哪里肯让史清翻身,最终要骑到自家儿子史泽头上,因此,这事就僵持了下来。

  好在,很快圣旨就下来了。

  圣上之前对史家的爵位问题也在犹豫,功高莫过于救驾,史侯因救驾而死,自然有大功,史鼎史鼐在这次平乱之中表现也很不错,按理也该封赏一个爵位,加上在这个国库空虚的时候,史家识趣地还了国库的钱,带了个好头,接下来又有一些欠钱不多的人家也开始还钱了,这让圣上龙心大悦。只是这爵位的大小也有考量,圣上还在举棋不定的当儿,史昕没了,这下事情好办了。

  史昕被追封了一个五品的官位,这让史昕的丧礼好看一些,起码可以用比较好的棺木,陪葬品的规格也能更好一些,史鼎因为平乱有功被封为忠靖侯,而保龄侯的爵位,直接落在了史鼐头上。

  表面上看,这次是皆大欢喜,只是兄弟两个之间终究有了隔阂,史鼎觉得按理这保龄侯的爵位是自己的,加上自己的功劳,爵位岂不是还能再上一层,即便不能更上一层楼,也应该能够得个不减等袭爵的恩赏,结果让只有点微末功劳的老三给凭空捞走了。而史鼐也不怎么知足,他觉得这爵位既然落在自己头上,自然是自己更得圣心,老二平乱那点功劳,怎么就够得上封侯了呢!

  不管怎么样,既然爵位下来了,保龄侯变成了史鼐,那么史鼐自然要对大房的遗孤有了责任,将来还得为大房继承香火,因此,史泽在史昕灵前充当了孝子的角色,两场丧礼让史家所有人都心力交瘁,憔悴不堪,等到两人都被葬入了祖坟之后,史家开始了相对漫长的守孝时光。


第 9 章

  守孝的日子很长,这也给了史家一个缓冲的时间,之前为了还清欠银,史家真的是伤筋动骨了,如今守孝三年,为了节省开支,史家将已经日渐臃肿的家生子给放出去了一部分,当然打着的是给故去的史侯史昕积阴德的名义。一家子在家守孝,少了人情往来,这也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为孝期的缘故,史鸿原本预计的童生试也得推迟了,不过也没事,钱老夫子并未因此辞馆,史鸿依旧跟着他念书。史清也跟了过来,据说是他生母舍了脸面,专门去求了史鼐,史鼐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个庶子至今还不怎么识字,在向方夫人撒了一通气之后,史清带着相对简薄的束脩,同样成为了钱老夫子的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