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战需要的成品油大概是500万吨。而美国呢?美国的开采能力就吓人了,40年的数据是2亿吨还多,美军参战之后,每年美军消耗掉的成品油则多达5000-6000万吨。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以我们的高技术军队,高消耗军队,一旦要对欧洲和美洲用兵,对石油的需求将远远超过美军,大型运输机、重型坦克、军舰那样离得开石油?我看光军队的石油消耗每年不会少于一亿吨。

看看我们的产量,差距甚远!

按照自然科学院的大型计算机测算,特区要实现全球到达干涉,最起码的石油产量应该不少于三亿吨,这个数字怎么来?我们的控制区,石油储量有,沿着加州岛周边都有油田,即便这样,科学院的同志测算过,最佳的产能开发量是1。2亿吨。再多投入和产出比就不合算。

还差1。8亿吨怎么办?出路在中东。中东的问题,工业和金融业委员会的同志今年必须把这个事当成重点。

负责石油工业的同志要辛苦一下,今年务必使产量达到三千万吨以上,最迟不应迟于1942年,加州的产量应该要达到1。2亿吨,中东控制区的产量不少于1。8亿吨。达不到这个数,我们就没有能力向世界开战。我们就得装孙子。

再说发电量,向家坝电站的进展比较不错,但是这个电站也仅仅够战时西南的用电量。与特区本身帮助不大。

电力布局特区是这样安排的,在河内的广宁钢铁公司边上建设一个大型火电厂,煤是现成的,发的电即可以满足钢铁公司用电,还可以供应河内以及北部湾军工基地,年发电量应该在100亿度左右比较合适。

现在电力问题丕需解决的反而是加州,加州集中了特区几乎所有的重要工业企业,为了环抱连交通都是采用电动能源。特区去年投资的三座潮汐发电机组已经远远跟不上特区对电力的需要了。

摆在大家面前的其实就是两条路,加州没有水电资源,要跟上发展速度,现在只有上火电或者上核电。火电现在只有汉武市有这方面优势,那里有煤,其他地方就没这么幸运了,尤其是电力需求极大的戴燕市,电力问题不解决,到了夏天估计要拉闸限电。

核电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25号基地已经完成了单机150万千瓦四代压水堆,不仅可以用在发电站,也可以用在军舰核动力驱动。这个技术安全性没有问题,唯一麻烦的是选址,加州岛处于地震多发带,未来一百年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就是两次,不过都是在西海岸。因此专家认为,电站只能建在加州岛的文莱沙巴地区或者巴州市。

考虑到安全性和军事保护,特区计划在巴州建设六台机组组成的巴州核电站,装机容量达9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00亿度以上。基本可满足未来十年加州的电力需求问题。”

工业产能问题直接关系战争潜力,特区不得不选择多快好省的便捷之路。解决了钢铁、石油和电的问题,特区才有资格伸出爪牙,想搞谁就搞谁。

一百零八、一届二中全会(三)

会议一直开了七天,最后一天的讨论也是最后一个议题,就是讨论战机制造计划和“四四舰队”造舰计划。

战机的制造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对特区来说他其实是市场问题。现在特区制造战斗机哪怕是制造日本零式战机这种标准的飞机,特区能卖吗?造出来卖给谁?

造的战斗机普通就没有市场,先进就会导致工业强国战斗机能力升级,两种方案对目前的特区来说都不现实。

特区戴燕航空制造基地有大型运输机的大批订单,可以生产到1937年。但是北部湾的飞机制造厂怎么办?没有生产就不能培养大批熟练工人,没有生产,北部湾就不能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代表北部湾特区做工作报告的张旭东说道:“北部湾军工基地,目前坦克工厂、卡车工厂、枪炮工厂和弹药厂都已经正常开工,唯有飞机制造厂还有开工,主要的原因是飞机的定型思路还没形成共识。

不过工业和金融业特别委员会的同志和我们开联席会议的时候,提出一个方案,我们认为值得尝试。

唐主任认为,北部湾飞机制造厂目前的任务应该以制造教练机和小型客机为核心。一方面,教练机可以为特区和国内培养大批合格的航空飞行员,以满足未来战争需要。这些教练机一旦发生战争,装上武器系统就可以成为战斗机,也能派上用场。这种教练机目前的市场是非常大的,不仅我们内部空军学院大量需要,国内和国际上也大量需要。北部湾也可以招收全球的学生到北部湾来学习战斗机飞行,这对全球的小国都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另一方面,目前全球客运航空能力非常低下,但是市场非常广泛,工业和金融业特别委员会打算向航空制造公司订购24架陆航客机12架水上客机并以此组建环球航空客运公司。”

中央委员会的同志听了这个方案大加赞赏。军事目的、商业目的以及锻炼培养熟练航空制造业工人,一举数得。只要条件成熟,北部湾航空制造厂就能摇身一变生产战斗机,这个主意相当符合现在的现状。也符合特区高科技不扩散原则。

张旭东继续说道:“侦察机的选型我们咨询了25号基地,他们的建议是教练机的布局和操作习惯应该能够满足未来J0样机的驾驶习惯,以便训练的飞行员,未来的能够很快上手新机型。至于性能方面可以和美制的F4F夜猫相当即可,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面可以略微加强。”

25号基地的专家接着说道:“F4F的机动性不行,除了平飞速度将就,其他方面与即将出现的主流飞机有差距,但是作为教练机完全足够,装上武器系统不比苏联支援南京政府的I-35差。关键是F4F这种机型,我们有现成的资料,发动机用特区自己生产的,这东西量产一点难度都没有。我们基地很快就能出成套图纸给北部湾工厂。”

宁海涛见大家都同意,点头说道:“教练机的事情就这么定了,旭东要抓紧安排生产。关于客机的事情,有结果了吗?”

张旭东答道:“唐主任的意思是,水上客机的运载能力应该达到76人,机组人员2人,服务人员2人,最大载客72人。满载情况下航程应能够实现上海到达夏威夷和上海到达起点岛。华夏工商银行打算利用水上飞机开通两条太平洋航线,一条是上海飞夏威夷再飞旧金山航线,另外一条上海飞起点岛飞南美航线,每条航线安排两架飞机,相互对飞,可以实现每四天一个航班。另外为满足国内到特区航空需要开设一条上海直飞特区凤凰市航线,安排两架飞机,实现每天一班。开设特区凤凰市到澳洲黑德兰港客运航线,也需要两架。另外四架打算用在大西洋航线。

波音公司将在1938年生产波音314大型水上豪华客机,巡航速度约为300公里每小时,载客可以达到72人,泛美航空使用这种飞机经营大西洋航线,单程飞行时间需要29个小时。唐主任认为,这个速度太慢,最低巡航速度不应该低于每小时500公里。单程穿越大西洋应该实现16小时到达,这样每天可以为客机留出八个小时的补给和检修时间。按波音314的速度,1939年经营香港到美国太平洋航线单程需要一周的时间,如果我们的客机能够在两天内到达美国,对于我们来说将能在1945年左右占领全球航空客运市场。

从经济性测算,波音公司太平洋航线1939年香港到美国单程票价是588美元,需要飞行一周,毛利润率大致在35%。而如果使用特区的水上客机单程的毛利润将可以达到80%,每架次的利润可以达到3。3万美元,每月的利润将达到五十万美元,二个月就能收回购买飞机的成本。光水上飞机一项,年华的利润不少于七千万美元。

唐主任认为陆上长途航空并不符合特区的战略利益,但是航程太短效费比就不合算,应该以航程1500-1600公里为限,航速也应该不超过五百公里为限。但是载客量应该能够实现80人的运载能力。这种干线飞机不仅国内可以开设大量航班,也能在欧洲实现快速占领市场。

光这两项,每年能够给特区多增加两亿美元的利润,按照后世的航空业测算相信能够保持每年50%以上的增长。”

按照当时的物价指数,特区经济部分测算过,北部湾航空制造厂制造教练机的成本应该可以控制在2。6万美元以内,按每架4万美元销售,特区戴燕航空学院采购800架的成本为三千二百万美元,这个价格符合这次特区的预算规模。在加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特区认为北部湾工厂的教练机生产总量应不少于1500架。

相信这个计划实施之后,特区的战斗机生产能力可以实现美国十分之一的能力。

对军方来说,1936年的年度预算中真正的大头是“四四舰队”计划。这个方案从1935年中期就在多方面讨论,刚开始分歧比较大,军委会收到的建议稿就有二十多个方案。内容差距很大但是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在1940年前,特区应该形成全面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能力。

要实现这个能力,最低的标准就是保证在太平洋保持三支航母舰队,印度洋保持一支航母舰队。

起码建造四艘航母这是没有分歧的,分歧的重点是在战列舰、重巡洋舰、驱逐舰的数量、采用的科技等级。

战列控系统,强烈建议建几个巨炮主义的战列舰舰队,参与欧洲海战。重巡洋舰派则支持有限的力量,建造能够保护航母的第三代重巡洋舰,保证特区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优势。对于参与欧洲海战的建议,认为应该推迟到1942年以后比较合适。我们介入的太早,世界就打不烂,不符合特区的战略目标。在欧洲我们应保持平衡主义,保持各方不会太早放弃,并尽快拖美国加入欧战。认为这样的战略目标下面,建战列舰完全没有必要。

关于驱逐舰有的认为应该自己建,数量不少于五十条。也有的说,驱逐舰直接买,把有限的人力资源用到航母身上,实现航母尽快服役。

不过大家都同意护卫舰、渔政执法船应该在泗水大量建造,以满足加州周边近海防御和对付海盗。

经过半年的讨论,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这就是“四四舰队”方案的讨论稿。

这个方案的重点是建设四艘核动力航母、四艘重巡洋舰、四艘大型补给船。

特区需要什么样的舰队才能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海军总司令**将军在投影屏幕上拿出一份材料。

这是一份美国二战结束前航母的力量。

“到战争结束前,美国一共建造了18艘航母,还有11艘在建航母,另外建造了9艘轻型航母,并改建和建造了80艘护卫航母。前前后后一百多艘航母建设。这是一个怎样的工业能力?拼数量我们拼的赢美国吗?

作为航母最重要的作战工具,美国的飞机制造能力也是非常恐怖,高峰时期每年的产量达到2万多架。而且我们相信,由于我们的现实威胁,美国的军工工业年生产飞机的规模可能会超过这个数字。

对于这样的现状,我们的舰队应该是怎样的呢?”

**将军说道:“按我的意思,新建航母当然最好都是重庆号这个级别的。但是,不现实。以我们现在的科技积累,还造不出这样先进的航母。那么技术的差距在哪里?老实说,很多。不仅没有大型战争型计算机,也没有远程多任务先进雷达系统,更没有水下数据链,没有微波武器,没有激光武器。那是我们真正的无敌堡垒。即使两万架战斗机攻击重庆号,即使没有任何舰队防护,以现在战斗机的水平,连根毛都炸不到重庆号。重庆号能独立干掉这些来犯飞机。

但是,这样先进的航母我们还造不出来,怎么办?”

**接着说道:“我们的航母少,但是我们有先进的探测系统,包括卫星,在很长时间内,伏击和突然遭遇战的可能性没有。很多时候是我们有计划的攻击。或者有准备的一挑多。那么我们的航母编队可以在敌人发现我们之前,有足够的战机升空。

航母的空间有些,能携带的战斗机80-100架左右,我们选择机型的时候,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即80架战斗机可以盯住敌人十个航母舰队群的战斗机,以及可能来自周边陆基的战斗机,总数可能是一千架F4F以及P40等飞机。

一架飞机要打得过12架飞机,这就要求我们的舰载战斗机足够先进。不仅能快速升空,还要有超视距格斗能力。以我们现在的技术,可以生产第三代战斗机,不过25号基地的专家评估,以现在的半导体发展能力,战斗机的年产量非常有限,估计年产二百架左右。也就是说需要两年以上,我们的航母可以配全第三代战斗机。

选型方面,J10和J11虽然我们有完整数据,但是这两种机型并不符合舰载机的特性,所以我们建议使用F/A-18E型作为原型机,发展我们的轻型舰载战斗机,和重型舰载攻击机。这两种机型虽然比较老,但是曾经霸占制空权达二十年以上,是个成熟的机型,21世纪共和国在发展自己的航母舰载机的时候,以这个机型作为样本,做过详细研究,各种数据都有,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难题。”

用先进战机对抗群殴,这是特区现在唯一能够采用的策略,更美国比拼生产力,显然是愚蠢的,用高技术装备打落后装备,这是特区玩的起的方案。

最后**拿出一副航母的效果图和技术参数。

外形看过去有点像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有明显的“斜角甲板”装置,细心的重庆号航母上的军官发现这个航母的“斜角甲板”与主轴线的夹角比“小鹰”号航母小了一点,显然设计人员考虑到了舰尾乱流的问题。

舰岛集中在飞行甲板舯部右舷侧,算是中规中矩。在这里布置有司令舰桥、航海舰桥和飞行舰桥,实施对全舰飞行作业和舰队的指挥。

林夕虽然现在没有再担任巡洋舰舰长,但是对航母的性能也非常关注,内心中还是希望能成为新的航母舰队指挥官。

他发现比起重庆号变态的防御能力,新航母的防空手段,针对现在的飞机和军舰,也是绰绰有余的。

射程15公里的八联装箭空导弹发射装置就上了三套,3公里近空防御的20毫米六联装密集阵火炮系统也有四套,一套防鱼雷系统,8架旋转翼猎潜直升机。

以这种防御水平航母具备了反空反潜的完整防御手段,只是敌方的战列舰、重巡洋舰近程格斗对航母还是有威胁力的。这就需要舰队和战斗机提供协助。

从简易的技术参数可以看到,新航母的吨位到达了10。2万吨,采用特区第四代压水堆核反应堆两座,4台汽轮机,总功率为235MW;4台应急柴油机功率为8MW,4轴。巡航速度为35节,机动加速可超过40节以上,续航能力100万海里。

332米飞行甲板、4座飞机升降系统、4座蒸汽弹射装置,4道拦截索。确保飞机从航母机库到飞行甲板到起飞全部时间不超过18分钟,弹射一架飞机的时间为20秒,回收拦截一架飞机在35-40秒。

这个数据相比现在的航母系统,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面。再配上舰载机,航母控制的海域可以达到500公里,警戒范围可以达到一千公里。而现在航母能够实现的能力最多就是一两百公里控制范围。

一百零九、一届二中全会(四)

谨以此章,向女同胞们致歉!

-------------

“四四造舰”计划遭到了技术专家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高大全的造舰计划不符合特区目前的客观实际。

其中自然科学院的工程系统专家桑山院士提出,以目前特区的工业能力和人员技术水平,要建造十万吨级的航母需要投入非常巨大的人力资源,一次性上四艘,这是不切实际的冒险行为。

他指出目前我们的敌人所拥有的武器装备离我们差了整整一百年,我们完全可以使用缩小版的“四四舰队”作为未来几年的战争准备,如果一下子就开建这么多大型舰只,其中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周期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桑院士的提案获得了科学院多名专家的联名。他们在提出反对意见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小四四舰队”的方案。

“小四四舰队”的主要核心就是以轻型航母和高性能驱逐舰替代超级航母和总巡洋舰方案。目的是以目前特区的工业生产能力快速形成过渡性的舰队,确保特区有一定能力在1938年中期干预中日战争的事态,不至于到时候干瞪眼或者被迫动用极其珍贵的战略力量。

会议经过短暂协商,一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启动对“四四舰队”和“小四四舰队”方案的现场表决程序。

命运共同体最终用投票选择了“小四四舰队”方案,争论最终尘埃落定。

按照原有“四四舰队”方案,四艘核动力航母被命名为行星级,首舰:火星号,其他三舰分别为:木星号、土星号、水星号。都是十万吨级的大型航母,每艘造价:5。2亿华元。

而新的“小四四舰队”方案,四艘航母被命名为卫星级,分别为木卫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