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问镜-第9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幻荣夫人相信,湛水澄是有分寸的。
可是,人力有时而穷,当前这种局面下,时间、节奏、内外配合……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造成全盘皆输的后果。
他们这一方,确确实实已经站在悬崖边上了。
“三宫主……”
“耐心,耐心!”
湛水澄的意念还是非常放松:“我不是正在观察吗?这种大家伙,不到内部来,不仔细做番比对,根本无从下手嘛。”
“你这是……要拟化血精源木?”
幻荣夫人忽然明悟湛水澄的真实想法。
如果将外道体系比做“人”,那么血精源木就等于是负责吸收、消化功能的的脏器,偶尔也兼一下手足之用,但“吸收”和“消化”肯定还是最重要的。
血精源木无所不食,当然最需要的还是精纯的元气,这是它们能够最高效利用的东西。所以,一些小型的大日星辰,就是外道体系最高等的食材。
其余的那些,必须要做多次转化,像是真界这样的所在,万物生灵都含有特殊的“烙印”,要不留任何后患地吸收,是很麻烦的。当然现在参罗利那一门心思寄生过来,要以真界为跳板,出离天魔体系,也就不在乎了。
如今血精源木确实是在高速、复杂的运转过程中,只要能抓住机会,确实可能获得极大的回报。
幻荣夫人不说话了,湛水澄的思路,给了她一些灵感。
湛水澄倒是不忘继续安慰她:“这很难,所以要有耐性,还要看某人配不配合……应该不会在这种时候丢人吧?”
很可能“丢人”的余慈,正专心致志地打造符盘。
很久以前,余慈成为离尘宗外室弟子前后,曾经入手一个,好像是叫“射星盘”来着。
朱老先生曾亲手加以改造,他用了段时间,但后来就存放在心内虚空里,几次折腾过后,早已经粉身碎骨,现在是凭借记忆,复现出来,当然,还有相应的修改。
余慈现在的心思很微妙,因为符盘这件久远的物事,他想到了早年间一些往事。
最早接触有关符盘的知识,是听解良讲课之时。
当时只觉得神奇,如今想来,那些话语已经是非常粗浅平直,当然,解良此刻的见识定然也是不同了。
以目前余慈的眼光来看,符盘之妙,在于其形状结构所蕴的法理。
他可以肯定,创出符盘的的那位,必定是精通天人九法、而且通晓推衍之术的前辈高人。
不如此,绝不可能将这一个尺余见方的小东西,做得这般寓真于朴,由浅入浅。
观符盘之形制:
环绕回路,可为天;
中央方寸,可为人;
阴凿窍眼,可为通。
如此天人相通相合相搏,天人九法,由此成矣。
将符盘置于天人九法的层次,以气机穿绕,最终形成的就是一种天地法则体系模具;当年解良授课时,提起的“周天运盘之术”,则是一种粗浅的“推衍秘术”。
以此为本,将最顶级层面的修行知识,化入其中,为常人所用,这份巧思,余慈是自愧不如的。
以他当前的境界,本来已经用不到符盘了。
不是说符盘对他没意义,正相反,修为越高,通晓的推衍秘术越强,符盘给修士的增幅越是可观。
只不过到了余慈这种层次,就算是万古云霄这种级别的无上神通,也能虚空凝符,一蹴而就;尤其是余慈继承上清一脉高度重视“叠窍合形”的符法思路,简化符形、窍眼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本身的认识、境界又足够支持,还有什么符箓能难到他?
说到底,符箓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是有上限的。
当余慈本人的实力跨越了这个上限,外物就没有了意义。
另一方面,符盘所形成的天地法则体系结构,也是有一定之规。
就像余慈最早入手的射星盘,现在回忆一下,经朱老先生修复改造,体现的就是巫神沉眠之后,八景宫多次勘天定元形成的体系结构。
此一时,彼一时,没有对天人九法的通盘理解,还拿当年符盘,用于此刻,不但没有增益之效,还会给人添乱。
现在余慈手中渐渐成形的符盘,就是依循当前玄门体系结构所制,也是加入了心内虚空的元素。
造它出来,则是余慈找到了利用的方向。
符箓这个领域不需要,作为纯粹的推衍工具又如何?
这是完全可以的,也是余慈现在急切需要的。
因为此刻,在心内虚空、平等天上,平等珠拟化的缘觉法界中,黄泉夫人受元始魔主“观照”刺激,进行的通盘衍化,一直没有停止的迹象。
其实,就余慈的观察,以其衍化的广度、深度来讲,她早应该进入一个全新的层面,可就是因为“缘觉法界”的禁锢,因为“无上平等正觉”的存在,这个“突破”迟迟不能到来。
所以这番衍化,就进了一个不断“循环”的局面。
而在“缘觉法界”中,还是有罗刹鬼王、参罗利那等大能的本源之力在的。
当前,这些本源之力毫无疑问正遭受着无休无止的解析、扭曲和变异。
等于是黄泉夫人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如何在法则层面,寻找这几位强者大能的破绽,并拿出针对性的手段。
如此珍贵的信息,怎么能丢掉?
造符盘出来,也是受此触动,灵光闪现,要借此解析的。
余慈最初的打算是,解析这些信息,从中找到灵感,根据敌人的弱点,加以限制、破解。
可问题是,对参罗利那这类无限趋近于完美的强者,所谓的“破绽”都隐藏在最深层、最隐秘之处,且流转不息,往往是一闪而逝,就是看到了,也利用不上。
余慈也发现,虽然现在太霄神庭“四御真意”等若齐聚,上承道境,演化天宫,威力惊人,可这等神通,象征的是体系的完备、齐整,起到的是基石的作用。
四御法相虽强,却还是整个体系的运转中枢,不可轻毁,和九宫魔域专事破坏的八帝魔主,还不是一回事儿。
如此攻防来回,早晚还是要陷入被动局面。
更何况,因为心魔大劫的缘故,余慈本人遭遇魔染,道境天宫的稳定性也已成疑。
现在余慈根本不用指望自家的根基有多么坚固,他要的只能是破坚之矛、攻城之锤!
符盘不是矛、不是锤,却是余慈设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当然,还有另一个……
照神铜鉴。
此刻,中天明月心象,已与照神铜鉴这轮“明月”彻底交融。
心内虚空的“人间界”渡劫时,余慈把手中所有的宝物,几乎全堆了上去,以心象拟化灵明,助其“无中生有”,以破关渡劫。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两个,一个是太霄神庭,一个是照神铜鉴。
出于通盘考虑,余慈将这两个堪称最重要的宝物,拼合在了一起。
经过一番劫数,二者气机交汇相通,单独列出,还不够明晰,可一旦相合,就完整起来。
(。。)……2410+dqsumh+11625318……>;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吾当如何 英雄本色(上)
更确切地讲,余慈是想到了不久前的灵纲山。
不久之前,灵纲山处,万千剑修以剑阵的形式力,合入灵纲剑图、剑园遗韵的共鸣,是余慈见过的,整合大规模人力,作出有效攻击的最好范例。
这给了余慈以很好的提醒。
事实上,造化剑仙治下的论剑轩,一直以来,都是以千人规模以上的剑阵而著称,造化一脉在这种整合力上,当是颇有建树,聚仙桥就是典型代表。
余慈曾经“见识”过里面的奥妙,别的不提,如何进行阵势、气机的排布,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这也是形成合力的基础。
不过,仅以之前“三角共鸣”的事例来看,余慈认为,成功的关键:
更多还是在于叶半山的带动;
在于多劫以前的辛稼轩的一阙“倚天万里须长剑”的雄词;
在于历代以来,曲无劫等剑仙大能,已成传说的绝世风标。
这并非是他心理倾向的缘故,事实上,涉及到剑意共鸣的层次,灵昧之力,也就是人的高层次情绪意志的运化作用,确实更为直接。
在那一刻,至少在情绪意志层面,每个参与其中的剑修,都做出了一次关键的“选择”。
但坦白讲,这是一次特例。
因为在茫茫世间,很难有这样规模、且又能有效利用的集体共鸣。
就是选择本身,往往有些人的“选择”是决定性的,有些人则不是。
生而为人,总会面临选择。
性格定型后,在其一连串的选择中,往往会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也就是推动人做出选择的“经常的”理由。
这就是原则。
人总是有原则的,所谓的“没有原则”,本质上也是一种“模糊的”或“无下限”的原则。每个人的原则都不一样,其强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会格外强韧,像一根绷紧的钢丝;有的则非常柔软,随时会缠绕、打结。
而在一个具有相当份量的“群体”中,在集体做出选择的过程中,强、弱、强、弱的各类人凑在一起,注定会变得混乱。
强硬者的主导方向有差别,软弱者的心底深处不舒坦,再加上生存的本能、道德的律令、长年累积的心理趋向汇总在一起,群体的选择,注定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特别在短时的抉择上,这个“答案”的上限和下限,其差距之大,总能让人吃惊。
月照人,人观月。
月色之下,北地三湖区域,靠北的防御阵线上,杨朱和姬周在下棋。
四明宗和浩然宗的修士,则在更远处做着准备。
二人随意落子,随意闲聊。
杨朱偶尔抬头,看天空翻卷的魔潮,此地也能“听”到参罗利那的吼啸声,刚刚还引起了阵线的骚动。
“人心惧危,人心思安,只在一线之间,然而遭人往来拨弄,委实可叹。贵宗有万民教化的神通,或可一试?”
姬周答得坦然:“此界不宁,浩然宗虽有决死之心,却无施救之力。纵然能安抚万民,得一时之安,魔劫不除,依旧难逃,如此岂是至诚之道?所以,这一场教化,是做不下去的。时至此刻,吾等唯有奋力一搏而已。”
杨朱更直白:“我愿为前驱,惟虑身后之事,望请照料。”
姬周掷子案上:“吾辈生死难料,轻许信诺,亦非至诚之所为,恕我不能答应了。”
二人相视一叹,又一笑,同时起身,把臂而行。
片刻之后,洗玉盟北防阵线之上,光影贯空,如一布衣儒者,从容踱步,往距离他最近的魔主法相而去。
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人。
“儒圣法身……”
看远方巨大的虚影腾起,敖洋冷笑一声,收回目光,续号施令:
“快快快,大件的东西一件也不要带!我们只是去别处世界做一番探究游历,很快就要回来,带这些累赘的东西有什么用?”
说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心里其实还是很肉痛的。
真按他的意思,要搬就彻底搬空,不要在这边维持下去了。
过去的几劫时间,海商会在另一处虚空世界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根基,虽然远不如在真界这么雄厚,但只要有毕路蓝缕的决心,再打下一番事业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可惜海商会终究不是他当家。
那群老东西左右逢源惯了,总想着占尽吃净,却不想想,天底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儿?
不管那群老东西怎么个想法,他是不会再回来了,他的人生将在那里重新开始。
再次抬头,看当空明月,莫名心悸,不敢多看,摇摇头,踏上了将要驶向大海深处的深水艇。
当前明月固然是抵御魔劫的中枢,是一界修士的希望所在。
可总有一些人,不那么喜欢的。
摘星楼上,方回收回了指向明月的视线。也在此时,姜震登上了观星台,向他施了一礼:
“祖师,山门法阵已经修复完毕。”
“我知道了。”
姜震停了停,明知现在方回并不想多说话,但还是多加了一句:“祖师,前方有魔潮聚集,我们……”
“你是宗主,你是怎么想的?如今的弟子们,又是怎么想的。”
姜震垂眸,简单回应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方回点点头,又挥挥手,让他下去。
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姜震也不再多言,转身大步离开,这位一向低调,几乎没有存在感的离尘宗主,此刻的气度已大不相同。
此时的观星台上,方回又是形单影只,良久,嘿然一笑:
“根基不可失,志气不可夺。”
他缓缓吁出一口长气,颜色微灰,已是心魔煞气,变换鬼影。
捂住心口,又笑了两声,抬头又看当空明月:
“我没有错,只是现在不需要我去做罢了。”
他瞌起眼帘,坐在观景台上,默默等待。
余慈收回视线。
遍观一界,他愈明白,情绪意志层面的共鸣,真要迸出足够的力量,其“共鸣点”往往不会在“中位”,也就是贴近现实的层面,而总是趋向于上限、或者下限。
道德总是虚无缥缈的,和正常的行事,总是有一定距离。
就好像灵纲山的剑修,并非人人都是叶半山,可在内心深处,却有与叶半山一样的追求和向往,平时被现实的种种淹没,又或者只是片云点太空,在高不可及的幻想天空中飘游,只有一点淡淡的投影,留在心间。
可一旦有条件,有机会,便能扶摇直上,共击九天。
这就是道德法则的作用。
道德法则既成,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就是客观不移的。
余慈不可能大幅提升一界人的道德水准,但他可以尽可能地引导,挥其效用。
不幸的是,反过来参罗利那也可以,甚至做得更直接、更容易。
比如此刻的北荒,已经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每个人都杀红了眼,停都停不下来。
他们一个在提高上限,一个在拉低下限,又都要以现实为基础。
指望亿兆黎民能像久受剑仙熏陶的剑修一脉那般壮怀激烈,就是不现实的。
而短时间内让所有人都变成无恶不作的暴徒,可能性也不大。
九成九的黎民百姓,在这场无妄之灾里,只能依靠本能来判断。
这种判断,和剑修之激昂、儒宗之浩然;和海商会的狡狯、方回的复杂,是掺在一起的,到最后,反而又将回到“中位”,进入到混乱无序的状态。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造化一脉的作用反而在放大。
这就是“现实”的重要性。
道德运化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事,道德要有现实的根基。就像造化剑仙所做的那般。
不管当时灵纲山内外剑修百般情绪,可当造化峰上旗幡立起,训练有素的众剑修立刻各归其位,表现出了对造化剑仙能力的服膺,才有后面的“三角共鸣”。
而就算没有那罕见的“三角共鸣”,万千剑修在造化治下,也能挥出强的力量,维持住一域之地。
如果说,这给了余慈什么样的启示,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
在这种时候,面对魔潮,面对亿兆黎民,余慈必须要表现出足够的能力,拿出相应的办法,要有能让人信任的力量。
他现在就是玄门体系的枢纽,这种事情,除了他以外,还有谁来做?
镜子翻转,不再照自己,而是转照天地万物,余慈视线随之。
大概是思绪集中的缘故,不经意间,余慈倒是透过“明月”,与远在洗玉湖底的造化剑仙视线相接,意念交错:
我在你的位子上,会怎么做?
反过来,若你在我的位子上,又当如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