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超级强国-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天吧,明天早上9点,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10点之后,我将要去北海道度假,去渔场钓钓鱼。”加藤并没有拿捏板田。

“好的。谢谢加藤君,我明天上午9点,准时到您府上拜访。”板田放下电话后,就大声骂道,“老不死的东西,这个季节,去北海道钓鱼,你骗谁呢!”

……

总之,梓州这事儿在两个倭国人的彼此妥协中,最后竟然与梓州方面达成了投资20亿倭元的计划,而赵无极趁机向梓州市政府建议,最好建设一个“汽配工业园区”,再引进一些其他国家或厂家的汽配厂。

赵无极把这个建议说成是“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有了一只羊后,为什么不想一群羊呢?也因为如此,专业性的“工业园区”的概念,比历史同期至少早了五年。

当协议签订后,梓州市要论功行赏时,何克礼提出要调赵无极到市政府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并立即把赵无极提拔成正科,两年后保证成为副处级。

但是,赵无极却婉言谢绝了何克礼的邀请。如果说在刚刚参加工作时,何克礼的邀请有这么迫切,赵无极说不定会改变他去凤山的初衷。但是,凤山已经发展到这个样子了,此时放弃,殊为可惜。

这一件事情,从招惹到赵无极,到最后论功行赏,前后的跨度时间也不短,赵无极实际上在倭方提出愿意以“投资20亿倭元”为基础展开谈判时,就退出了这件事,至于那些建议,到是随口说的,至于何克礼等人是否采纳,赵无极也无能为力。

但是,只要与赵无极打过交道的人就知道,赵无极嘴中的话,没说出来罢了,说出来最好是听一听,因为他的话里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听了是绝对有好处的。

倭商投资由10亿倭元提高到20亿倭元,就让何克礼非常服气。那些想法,那些谈判技巧,神马打草惊蛇、欲擒故纵等,是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应该拥有的智慧吗,他难道就不怕倭商翻脸走人?

……

凤山酒厂在成立之时,什么刷瓶、灌装、检验、包装等机械设备都是齐备的,当然是那种比较简单的机械。不过,酒厂要酿出美酒,与机械是否现代化的关联度实在不大。

在承包经营合同上。赵无极以三年为一个承包周期。前三年,姜学清除了每年向凤山乡政府上交2万元承包经营费后,还必须上交纯利润的40%,此外,用于企业更新设备的费用也必须达到20%。而姜学清真正能支配的,则只有40%。当然,这是除开工资、原材料等开支的。

这个承包合同,在外人看来凤山乡政府是很苛刻的。因为不管企业赚不赚钱都得向乡政府上缴2万元,有人取笑姜学清,怕你娃滑得像条泥鳅。也没逃脱赵乡长的手心吧。

姜学清确实感觉到有压力,但要说这个酒厂没有搞头,那还是外行话。他当过两年的酒厂厂长,自然知道酒厂的利润还是挺丰厚的,但过去那种体制下,谁会认真去做酒。混个日子罢了。

而现在,姜学清是给自己干,虽然有压力,但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况且,赵乡长还借给了自己2万元呢,难道,他不担心我亏得血本无归。

赵无极私人借给姜学清2万元。再加上免费提供的酿酒秘方,姜学清再做不起来,那就比阿斗还不如了。

为什么赵无极属意姜学清承包酒厂,而不找其他人?一来是姜学清这种滑头性格,比较适合商业打拼;另外则是姜学清能找来贷款。酒厂处于只能生产散装酒且基本上没有市场的状态,不追加投资想要起死回生却是难上加难。

姜学清的姐夫,名叫谢德敬,是望坪区信用社主任,姜学清找到他姐夫要求贷5万块钱。

“5万,你以为是500啊。你那破酒厂还得起吗?”谢德敬当时就怀疑道。

“姐夫,哎,你怎么还不如一个外人相信我呢,你看,我这是什么。这是2万大元呢。你知道这是谁借给我的吗?这是我们的赵乡长,赵无极借给我的。他既没要利息,又没说还款期限,你说,他难道不知道这钱有可能打水漂?”

姜学清知道他姐夫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没点真本领是贷不出这个钱的。当然,以姜学清和谢德敬的关系,要贷个万把块还是有可能的,但5万,风险确实颇大。

“这真是赵无极借给你的?”谢德敬有些动心。

“如果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赵乡长嘛。”这是赵无极与姜学清两人说好的,借钱给他,就是给他壮胆,但酿酒秘方,则对任何人都不要说。

这时的信用社主任,是一个肥缺,区乡领导都要为之巴结。因此,谢德敬还真打电话到凤山乡问了赵无极,而赵无极则说道“谢主任,锦上添花莫如雪中送碳,我手上钱不多,否则,你舅子哪会找你来贷款啊?”

“尼媒,被赵无极小看了。”谢德敬三天时间内就把贷款给办好了。

凤山酒厂原有职工25人,因为各专业合作社兴起,人员基本上跑光了。这也省却了姜学清的麻烦。他接手承包后,把技术好的,脑瓜子灵光的,干活认真的人给请了回来,包括他在内一共8个人,便开始筹备起了生产。

在赵无极去梓州摆平倭商的那两天时间,正是凤山酒厂出头酒的日子,当姜学清品尝了一杯滋味不错的美酒后,兴奋地跑到乡政府找赵无极报喜,可是,乡上的干部却说赵乡长去梓州了,市委书记方平找方书记谈话。

酒生产出来了,恩人却不在凤山,让姜学清好一阵郁闷。好在赵无极并没有让姜学清等得太久。

“赵乡长,请赏赏,这酒如何,能卖个什么价?”一听到赵无极回来了,姜学清立即提着一瓶酒就向乡政府跑来。

“出厂价可以暂订为每瓶9。8元,这样,批发价会在11元左右,而零售能控制在13。5元以内,市场应该看好这种酒。”

“这个,销售的事情?”姜学清可是记得,赵无极给他说过,等酒酿出来之后,他负责策划销售策划。

“这样吧,你马上组织酒厂继续生产,等第二批酒出窖之日,我们就销售第一批酒,至于销售策划,我们干脆去县城广场搞一次品酒大会!”

第259章凤山出品,必属精品

“品酒大会?”姜学清没听懂,这种销售方式,他可从来没听说过。

“是的,品酒大会,到时,我们拉1000斤酒去县城广场,准备100个杯子,请县城的居民免费品酒,当然,我们也要搞一个小小的仪式,把县上的工业局长、商业局长什么都请来,如果能请到县委书记当然更好。”

“啊,1000斤酒,那哪是酒,那一万块钱啊!”姜学清有些心痛地说道。

“钱钱钱,你就知道钱?这个算啥?要不了几年,你在华视去打个广告试试,一个广告一年就要几个亿呢,你这算啥子钱?”

“哎,赵乡长,我这不才起步,总要精打细算嘛。”姜学清知道自己说错了,敢忙认错。

“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赵无极懒得跟姜学清闲扯,直接用一句俗语把嘴巴给封上。

“那是,寻是,总之,我听乡长安排就是。”

“你明天,装上几箱酒,给县委办、县府办各送2箱酒,给人大、政协、武装部各送1箱酒,就说是我们新酿出的酒,请领导品尝。”

“是。我明天就去办。”送礼,是姜学清很喜欢的事儿。

“别忘了,乡政府这儿。”赵无极叮嘱道。

“嗯……乡政府这儿,送几箱?”姜学清实际上有点怕和乡政府打交道。

“送两箱吧。你记住,这是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对了,以后,乡上的干部在酒厂拿酒。一律按批发价给他们,11块钱一瓶,就是我来拿也不例外。我说的9。8元,是你向经销商人的让利休息,别人一年为你销售几百箱酒。价格应该低一些。”

……

所谓品酒大会,作为营销手段在后世绝不陌生,神马买一送一、特价商品、特价菜、团购、喝啤酒比赛等,可谓层出不穷。只要你有闲心,有空时间,几乎天天都可以花很少的钱买到很便宜的东西。甚至是免费赠送的礼物。

不过,在这个时代,这种营销手段绝对具有爆炸性的意义。

凤山酒厂的规模很小,目前每一批酒的产量只有2吨,即4000瓶罢了,而生产一批酒的周期最少需要5天时间。按这种规模,凤山酒厂一年都只能生产144吨酒。

但是,凤山酒厂要扩张却非常快,因为他的酒方很特别,再加上技术难度并不大,只是要求比较严格罢了。赵无极给凤山酒厂定的这个价,毛利率至少有55%以上。也就是说,凤山酒厂卖掉一批酒,就能赚2万元左右的毛利,一个月下来就可赚10万,有了这10万毛利,难道还不能扩大生产?

赵无极在凤山乡的“五年计划”中,给凤山酒厂确定的目标是:87年内将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利税20万元;90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税300万元,员工规模超过200人。

显然。这个目标也是比较保守的。华夏的白酒业,还有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几乎要到1995年之后,竞争才会激烈,各地争相上马酒厂。而到了2000年之后,名优白酒又异军突起,引领着奢华和时尚。

为了凤山的几个企业,赵无极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譬如这个凤山酒厂,赵无极就为其确定了高、中、低三档白酒。

高档白酒,就是姜学清拿来喝的这个,市场价在13。5…15元/瓶之间,这种酒,赵无极给它起了一个比较中性,但却可以持久的名字:凤山佳酿。

中档白酒,赵无极也给取了一个名字:凤山特曲;至于低档酒,自然叫“凤山大曲”了。中档酒此时的零售卖价在7…8元之间;而凤山大曲的价格则在4…5元之间。

这个定位与定价策略,当然是建立在酒的品质基础之上的,其销售对象哪怕是低档酒,也是定位于城市工薪阶层的。

至于广大的农村,则还处于喝1元钱一斤的散装包谷酒的水准上。即便在21世纪的农村,农民帮别人一天工都能拿到100元以上的收入时,大多数农民也还在喝5元一斤的烤酒。

不是说赵无极要放弃农村这块市场,而是任何一种酒,在它面世之时,瞄准的都是高消费人群,只有在取得了高消费人群的认可,即确定品牌形象之后,才扩大生产,抢占低端市场。

如果一种酒,一面世就确定为农村市场,那么,即便你后来开发了高端酒品,那些有钱人会来买吗?

过去的凤山酒厂,之所以会做不起来,问题当然多多,其中市场定位就让人哭笑不得,譬如,酒厂进了刷瓶、装瓶机,这就说明这酒主要的销售对象应该是在城市,因为城里人并不习惯打散酒喝,那个,太没身份了。

但奇葩的是,凤山酒厂却把这些瓶装酒摆到望坪、前山和凤山的供销社里卖,而同时又在销售散酒。设想一下这种情形,既然散酒和瓶装酒一样的味道,谁还买你的瓶装酒啊。因此,凤山在最初半年卖出过几万瓶瓶装酒后,基本就无人问津了。而这个时代的散酒,价格差异就一两毛一斤,再加上酒厂稍为好一点,伸手的人又比较多,不做垮才是怪事。

因此,工业企业的产品定位问题非常重要,而这个定位则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分析与认知之上,建立在生产厂家的实力之上。

姜学清自然没有这种认知,但架不住赵无极是个重生者;凤山酒厂也没有实力,但赵无极却很有实力,他给凤山高、中、低三档酒设计的酒瓶、商标等,本身就是一流实力甚至是超一流实力的表现;他拿出的酿酒秘方,同样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酒方之一,甚至就是最优秀的没有之一。

赵无极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就看市场是否接受了。

不过。市场的反馈效果非常好,还没开卖就有人来下单了。

赵无极接到的第一个祝贺并下单的电话是赵老爸的。

“无极,你们那个凤山佳酿不错,昨晚我喝了两杯,口感上不输给那啥液。而且也不上头,价格怎么样啊?”赵德正显然是来报喜讯的。送给县府办的两箱酒,县府办的主任一数,刚好是每个县长2瓶,然后还剩下4瓶,当然。主任自己没忘了拿两瓶,因为他也是县政府办公会成员之一,享受副县有待遇的人。

“老爸,你觉得卖多少合适?”赵无极前世实际上也没什么商业经验,定价只是凭感觉而已。

“你们的酒没名气,虽然包装非常漂亮。但如果让我买的话,超过了20元,我还是会买那啥液喝。”赵老爸很认真地说道。他知道,他的话对儿子很重要,必须给儿子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那就对了。老爸,我们这个酒,在卢江的市场零售价不会超过15块。”赵无极说道。

“哦。不超过15块,那你周末回来时给家里买一箱回来。”赵老爸当即说道。

“好吧。老爸,我告诉你,如果从酒厂直接拿酒,是每瓶11块,一箱是12瓶共计132块。”赵无极这是一家人也要明算账了。

“你小子,担心你老爸不给钱是不?”赵德正说完这句话后,就挂了电话。

第二个电话则是县委办副主任陈立德打来的。陈立德也分到了2瓶酒,但陈立德不是来祝贺,而是直接要酒的。这酒是县委书记胡永生打电话要的,说周末时让赵无极带4件酒给他,他准备送到省里去。

胡永生到凤山工作后,想给省里的一些老领导送点卢江特产,但卢江除了凤山的腌腊制品以及山珍略有特色外。并没有其他好东西。而且,腌腊也好,山珍也好,每年也只能送一次吧,不可能次次去看老领导,都提着那东西啊。

再说,西川省的山区可不少,要说顶级好的山珍或腌腊,还真算不到凤山这儿来。也只有赵无极这种人,才能把这些东西变得更值钱一些。

当然,凤山的木雕和竹编确实不错,但同样的问题,不可能每次去领导家都送那个东西。

第三个电话则是县府办主任刘艺打来的。赵德正同志正分管县府办,但因为刘艺是个女同志,且年龄也40出头了,中年妇女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赵德正回家时很少谈起县府办的工作,而赵无极也不太喜欢刘艺那种脸色,整天都好像苦大仇深似的。因此,赵无极本该与县府办主任关系最好的,却基本上成了陌路之人。

刘艺也是来要酒的,当然是安县长要酒,目的与胡永生完全一样。

在去县城广场举行品酒大会之前,赵无极前后共接到7个电话,索要的酒高达25件,等于是头批酒产量的7。5%了。而这仅仅是领导要的酒,这个情况,让赵无极奠定了酒厂的信心。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来宾光临凤山佳酿正式发布暨品酒大会!”

“凤山佳酿,绝世无双!”

“凤山出品,必属精品!”

周末早晨8点,卢江广场开始拉起了几条大红横幅,一个高大帅气的年轻人正指挥着凤山乡一班党政干部摆弄桌椅、布置主席台和群众席。

在主席台的右手边,同样有一排铺着红布的桌子,桌子上亦用红布遮盖着一些酒坛之类的物件,凤山乡政府、各机关单位、以及凤山中心学校的20名年轻的女教师、女干部们,在费琳娜的带领下,穿着统一的制服,胸别“凤山酒厂欢迎您”的授带,笑意盈盈地站在桌子后面,等着会议的开始……

第260章柳晓萱

统一的服装,是从卢江美味烧腊那儿借来的。卢江美味烧腊,春节后不久就在梓州开了一家分店,平时服务员都有两套服装,借出一套穿半点自然是小事一件,再说,那不也是赵无极的产业吗?

至于授带,则是单独定制的,因为上面要绣字。不过,这也算姜学清为“企业形象”投的第一笔钱吧,包括几幅横幅在内,总共花了500块,姜学清好一阵心疼。

桌椅,也是赵无极的杰作,他找到陈老妈,软磨硬磨,终于借到了20张课桌以及200张凳子。

这些事,要让姜学清来,怕是做不到这一步的,不说做不到,就是想也想不到这些手段。

红布铺好,开始摆话杯子话筒等,话筒与喇叭,同样是赵无极的东西,因为他是从海市唇楼歌舞厅借出来的,而且,顺便还把海市唇楼的乐队给请了过来。

在这个时代,要搞出这样排场的东西,非赵无极莫属。

上午8点30分,乐队开始凑乐。乐队这些家伙,好像是专门吹捧赵无极似的,在领导到达的半个小时之前,翻来覆去就是“说句心里话”,“知心爱人”、“牵手”、“青青河边草”。

“呀,赵无极,快看,那是赵无极——”这时,一群中学生妹妹背着书包走过广场,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叫起来。

赵无极今天只穿了一件春秋衫,没穿外套,看起来更令人亲近一些。

这群女中学生发现赵无极后,不管不顾地大呼小叫,向着赵无极扑来。远处费琳娜等20名凤山的年轻姑娘们。正抿嘴偷笑。她们的赵乡长,实在是太优秀了,优秀得,让凤山的年轻姑娘们自渐形秽,心中一点涟漪都不敢起。她们有些羡慕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学生,竟然这么勇敢!

“小妹妹们,马上要上课了,你们还不快点?”赵无极怕这些人挤进来把场子搞乱,急忙迎了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