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点子王-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海没计划现在就对其他人透露出金矿的实情,他对赵世友和孙长才说,建立白龙矿业股份公司,就是为了在五指山里开采铁矿。
赵世友听了,又愣住了,他嚷嚷道:“大海啊,你不知道,五指山里全是石头啊!听说以前有老辈人挖过铁矿,可最终都没成事。”
赵海说:“那是他们没找到铁矿的位置,没挖出含铁丰富的矿石来。建好公司后,咱们就在中指峰的悬崖周围开挖,那地方,一定能挖出铁矿石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一百九十二章 同学
赵海的同桌牛劲,渐渐习惯了赵海,在他构思写作的时候,从不打扰他。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牛劲都是趁着课堂讨论或者课间的时候,询问赵海。
赵海和牛劲,关系也越来越好,进入补习班没几天,两人就成了好同桌,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交的好朋友。
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补习中,牛劲入学前,就和家人商量妥当了,高考前的三个月,他不再回家,要吃住在白龙高中。
开学的第一天,牛劲就找到了孙大鹏校长,请求给他一个住宿的地方。
孙大鹏感动于牛劲的决心和拼搏精神,在和教务主任、后勤主任等一干学校领导人商谈之后,破例将他安排在了一个高二的男生宿舍。
白天,牛劲全窝在补习班里学习,晚上,牛劲在补习班的教室里学习到熄灯的时间,然后回到宿舍睡觉。
由于学校的条件比较差,房子紧张,那个两间房的宿舍里,上下铺住着二十个同学。
宿舍人多,又都是精力旺盛的少年,每天夜里熄灯后,叽哩哇啦的声音,经久不断。更有甚者,上蹿下跳,嬉闹不停。
这样,牛劲不但不能在宿舍里忙里偷闲学习一点点儿,而且连基本的睡眠时间也难以保证。
赵海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就决定帮牛劲一次。他去找了王玉龙,要王玉龙雇佣牛劲到小饭店当钟点工,包吃包住,每天给他开一元钱的工资。
前几天,王玉龙听从了赵海的建议,提着几样礼品,去了供销社杨主任家一次,把小饭店两边的六间房子,全部租了下来。
王玉龙花钱雇了两个瓦工和四个木工,干了三天,把小饭店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有余。
按照赵海给他出的点子,王玉龙留出了三间房,装修成了三个独立的单间,做了三张大圆桌和三十只木头椅子,又购置了一批水杯酒杯和筷子,分别放在其中。
有了单间,小饭店的生意,越发好了起来,不但中午和晚上经常客人满座,就是早晨,除去有人排队买稀饭豆浆和油条拿回家外,还有学生或者机关企事业的人去吃早餐。
王玉龙和他媳妇,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即便王玉珍,也要在每天早中晚三顿饭的高峰期去帮忙。
王玉龙雇下牛劲,在早饭、午饭、晚饭三段时间里,帮着干一些送饭端菜盘子、择菜烧开水、洗碗刷碟子的杂活。
如此一来,牛劲一天能吃上三顿免费的好饭食,还能像公家人那样,挣一份三十元钱的月工资、托人捎给媳妇。晚上,牛劲又可以住在饭店里,不受干扰地复习功课。
这样的好事,自然使得牛劲对赵海和王玉龙感激不尽,时时想着要报答他们。
牛劲这人本就手脚勤快,能吃苦受累,因此,只要在饭店里,除去吃饭和晚上做完活外,其它时候,他都一刻也不闲着,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去干。
牛劲说,挣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又吃那么好的免费饭菜,一天却只做三顿饭时间的活儿,如果不好好干,对不起天地良心,也对不起赵海帮他的一片苦心。
有了牛劲帮工,王玉龙白天轻松了许多,晚上也可以放心地回到家中,和媳妇无拘无束地滚大床,于是,王玉龙比牛劲还高兴,咧着大嘴笑,直夸赵海又给他出了个好主意。
——
星期天的早晨,吃过饭,赵海去孙小胖家,把抄写好的短篇小说《伤痕》,交给了郑美芳,再次委托她邮寄到华京市的《黄土文学》编辑部。
郑美芳通读了一遍《伤痕》后,垂着头,半天无语。等她抬起头来时,赵海就看到,她竟然在哭,哭得泪流满面!
郑美芳哽咽着说,真的没想到,赵海能写出她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些悲惨的故事!赵海就像是和她们一起生活过,就像是亲身参加过教育大革命!
郑美芳还像那次读《班主任》一样,断言赵海写的《伤痕》,也是一篇难得的。
郑美芳很关心时事政治,自然知道从去年七月四日王总会长去世后,华国开始变了。她说,这个小说,比《班主任》还更有社会意义,她老同学收到后,肯定会喜欢得不得了!
端详着赵海略显稚嫩的少年面容,郑美芳突然喃喃自语道:“太像了,你和他年轻时一样,也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
赵海听得有些迷糊,问郑美芳,她说的那个他,是谁。
郑美芳抹一把眼泪,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高中的一个同班男同学,他多才多艺,吹拉唱弹,无所不能。”
赵海注视着郑美芳被泪水模糊的脸庞,又问:“五婶,他曾经是你的恋爱对象吧?”
郑美芳摇摇头,说:“傻孩子,你五婶当年是个丑小鸭,哪敢去爱他呀?”
“丑小鸭?嗨嗨,五婶真谦虚啊!看你现在,就知道,你当年,一定是个大美女!你那个男同学当年追求过你吧?是不是你当时被我长才叔吸引了,没理他?”赵海笑道。
“你——你这孩子,竟敢——呵呵,当时啊,他有了对象啦!他对象,也是我同班同学。我那个女同学,人长得很漂亮,在华京大学附中,是校花呢!”
郑美芳像是陷入了青春往事的回忆中,她的脸上,泛起了一片红晕。
“五婶,他们俩都那么优秀,那他们现在干什么呢?在什么地方啊?”听郑美芳那样说她的两个同学,赵海也生出兴趣来,禁不住好奇地问到。
郑美芳道:“我那男同学现在是一个电影导演。年前在华国各地播映的那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纪录片,就是他执导的。”
赵海哼了哼鼻子,道:“我想起来了!他和我是一家子,名字叫赵东山是不是?华京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哼哼,连三家村都没来过,就敢胡编乱造那么长的一部纪录片!”
赵海想到了前世那些主题先行、情节虚假、人物高大全的主旋律小说、电视剧、电影等等,忍不住鄙夷地道。
郑美芳急忙说:“他是姓赵,可和三家村的赵姓,八竿子打不着呢!赵海,你也别瞧不起他,国家安排他拍的纪录片,就要按照国家的意思来拍,他自己说了不算。”
“自己说了不算的事情,可以不做啊!为什么还要去做呢?还不是为了名和利啊?哼哼,这样的人,再多才多艺,我也瞧不起他!”赵海不为郑美芳所说服,执拗地道。
郑美芳苦笑着摇摇头,打住了这个由她不小心引出来的话题。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一百九十一章 小村出了个大作家
白龙高中的教室和操场之间,竖立着一块大宣传栏。
宣传栏里,刚刚张贴上不到一天的补习班摸底考试成绩表旁边,又被贴上了两张大红纸。
第一张大红纸的顶部,有两个大黑字——喜报。
喜报上说,高考补习班的赵海同学,在华国第一刊物《黄土文学》上,以头题位置,发表了名为《班主任》的小说。
喜报上还说,编辑部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发表《班主任》的同时,不但配发了赵海同学的照片和简介,还配发了一篇重要的评论文章。
第二张大红纸上,贴着五幅照片,第一幅是二九七八年第二期《黄土文学》的封面,第二幅是这期《黄土文学》的目录,第三幅是《班主任》小说的第一页,第四幅是赵海的照片和简介页,第五幅是责任编辑杨志强写的那篇评论文章的第一页。
成绩表和喜报贴上后,课间和课外活动时,宣传栏前,就会围满了人。
仅仅两天的工夫,摸底考成绩表和喜报,便让赵海成为了白龙高中人人皆知的第一风云人物。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学习榜样。
赵海走在校园里,常被一些学弟学妹们围住。他们抢着和他打招呼,为认识了他而感到脸上有光,为得到了他的回应而感到快乐和满足。
还有一些爱好写作的同学,拿着笔记本,找到赵海,向他求教如何写小说,或者要求赵海给签一个名字。
稍后的几天,三家村大队办公室的值班人,开始陆续收到一些邮电局送来的信。它们都是全国各地的一些《黄土文学》的读者或者文学爱好者写给赵海的。
很快的,三家村和周围一些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三家村那个在学校里考试交白卷,在村子里偷鸡摸狗、不干好事的赵海,成了全国出名的大作家!
那些寄给赵海的信,要求结交文友的有,要求切磋写作技巧的有,要求拜师的也有,但更多的是向赵海求爱!
发求爱信的少女,大多是读初中或者读高中的女中学生,少数是大学生和年轻的工农商兵等。
信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最多的一天,赵海竟然收到了三十二封!
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后,吕丽总会笑嘻嘻地拿着一大摞信,对赵海说:“喂,大作家,你的信!”
后来,每逢此时,赵河就一步上前,从吕丽的手中抢过信来,书包都不顾得放,便一封封拆开,迅速地看起来。
少数的信纸,被赵河筛选出来,递给赵海,而更多的信纸,却被赵河三下两下地撕成了碎片,扔到了锅灶里。
赵海曾偷偷地从锅灶里找出被赵河撕掉的那些信,按照信纸碎片的边缘模样和笔迹,拼凑到一起,他发现,那些信,无一例外,都是求爱信。
在学校里,原白龙镇公安派出所所长、现五龙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周文华的儿子周向军,苦苦哀求,要拜赵海为师,跟着他学习写小说。
年前,周文华在赵海的点拨下,让儿子周向军写了那篇少年英雄赵海的通讯报道,相继在五龙县人民广播电台和华国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
因为这篇报道,周文华这个本无望再升一级的小所长,立了一个二等功,荣任了五龙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
同时,周文华的儿子周向军,也因此而更加热切地爱上了写作。高中尚未毕业,他就立志要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大作家了。
周文华和周向军父子俩,都把赵海当作了自己的恩人和命中的贵人。
尤其是周向军,在看到了学校宣传栏里张贴的那张喜报后,更是把赵海当成了他的文学导师,当成了他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
周向军谨记近水楼台者先得月的古训,在课间和课外活动的时候,不离寸步地缠住了赵海。赵海百般无奈,只好答应收他为徒。
为了不让周向军打乱自己重生后的计划和日常生活,也为了周向军别走自己前世的老路,赵海和他约定,高考前,两人都要以学业为主,高考结束后,再学习写作。
周向军点点头,说:“我一切听赵老师的!”
听着周向军的那一声赵老师,看着周向军那双仰慕的眼睛,赵海心里不由地苦笑了——
前世爱好写作整整六年,却没发表过一个铅字!在起点写了半部二百五十万字的小说,到死的时候,也没能a签成功!
没承想,重生后,第一次抄袭前世作家的小说,就在华国最高等级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
头题——作者照片——简介——编后评论等等,这些在前世曾让自己分外眼红的东西,统统都有了!
这不,才十六岁,自己就成了别人仰慕的大作家了!
虽然一时有些不太适应,可在文学上的一举成名,还是比少年英雄那样的成名更吸引赵海!
补习班的课程内容,小部分是复习高中的各门课文,大部分是做题。各位任课老师,将十八年前的每届高考试题,统统集中了起来,指导和督促大家,反复地做。
同时,任课老师还从各种资料中搜集、甄选了一些高难度的题和比较偏僻的题,让大家一一做出来。
老师讲,熟能生巧,做题多了,自然就能在高考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华国高中的各科功课,赵海早在年前就复习得滚瓜烂熟了。那些历届高考题,他也和孙小胖、赵河一起,在郑美芳的指导下,做了其中的一大部分。
因此,补习班的学习,对赵海来说,就显得有些轻松自在了。
各科老师讲课的时候,碍于课堂纪律和浪子回头的光辉形象,赵海只能端正地坐着,装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
而实际上呢,赵海的脑海里,却在不断地回忆前世读过的那些新时期刚开始时的有名小说,琢磨着下一篇小说,应该抄袭哪一篇。
经过几天的反复思考和研究,赵海决定寄给《黄土文学》的第二篇小说,选前世伤痕文学的另一篇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
伤痕文学是赵海前世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就得名于卢新华以特殊时期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这个短篇小说《伤痕》。
自习课和课外活动的时候,赵海就奋笔疾书,把选定的《伤痕》,重新组织和修改,默写到笔记本上。晚上回到家中,赵海再将它工工整整地抄写到稿纸上。
第一百九十章 大炸弹
孙小胖拿出的那本《黄土文学》,就像是朝教室里扔的一颗大炸弹,不但把孙军和钱金宝的脸面轰成了渣,使得他俩无地自容,还把宫洁和所有的同学都震倒了!
在此时的华国,写作文章,是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之一。写作发表文章,不但能扬名,而且,还可获取不菲的收入!
一般报刊千字二十元的稿酬,相比大多数工人每月三、四十元的工资来说,是极其可观的。
在报纸上发表一篇几十个字的小通讯报道,都会引起周围人的敬仰,那些经常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大作的诗人和作家们,就更显得高人一等了。
宫洁写了四十多年文章,只在教育系统的报刊和省级会报上发表过十余篇小散文。她也曾写过几个短篇小说,投寄到国家级的报刊上,可都泥牛入海无消息。
华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和华国作家协会合办的《黄土文学》,是华国文学的最高殿堂,在它上面发表作品,是宫洁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赵海,却不但在《黄土文学》上发表了小说,而且,还是头题,还附带了编辑的评论,还附带了作者的照片和简介!这是多么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啊!
在爱好文学、并常觉着自己是个文人的宫洁看来,赵海获得资格考第二名和摸底考总分及各科第一名虽然神奇,但还是能勉强接受的。
可是,赵海在《黄土文学》上以头题位置发表近万字的小说,就让她目瞪口呆、万分震惊了!
宫洁快速地看着《班主任》这篇小说,想到它的作者就是自己的学生,他此时就坐在教室里注视着她,于是,她兴奋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往日对赵海的厌恶,已经烟消云散,一种羡慕甚至崇拜的感觉,不可抑制地冒出宫洁的心田。
教室里,许多同学都在喊——
“宫老师,你拿的那本刊物上,真有赵海写的小说吗?”
“宫老师,那本刊物,就是国家级的文学月刊《黄土文学》吗?”
“宫老师,让我们看看赵海写的小说吧!”
“宫老师,你读读赵海写的小说吧!”
“唉——这下子,咱们的班长和语文课代表,真的要吃狗-屎了!”
“这个孙小胖,也太那个了吧?他今天明摆着是设置了一个陷阱,让孙军和钱金宝朝里跳啊!”
“赵海如果没发表这个小说,孙小胖再狡猾,也拿孙军和钱金宝没办法吧?”
······
教室里一片人声鼎沸。
十几分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