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河集-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汕玻敖鹆晡有焦叵担敢狻熬杵氏印保映ⅲ郧笪めпR驳拿鞒健N馕耙档任娜思窃兀际亲罅加衽汕擦赐ぃ庸叵瞪纤担倘皇钦庋飧龃笾饕馐悄母龀龅模从镅刹幌辍N颐撬洳槐匾欢ㄒ凳橇赐じ罅加癯隽苏飧龊弥饕猓膊荒芘懦庹庹浅鲇诹赐さ闹腔邸;谱隰说却笪娜吮氏落秩镜模且唤樗凳橐杖肆赐ぃ搅私鹆辏绾巍俺薪晕纺希牌涫谷死矗磺愣永瘛T字匆韵拢闶怪厦嫔献啤赐ひ辔匏话惨病!倍笆芯∪恕痹蚯郧运接锼担罢獠皇撬凳榈哪橙嗣矗窀还笕舸耍 笔虑槿肥涤凶耪庋幻饣囊幻妫杂诖耸钡牧赐の文苷庋黄椒玻次丛拍膊荒懿皇且恢质Ъ牵俏颐呛笕怂Ω米⒁獾降摹
《桃花扇》出于戏剧需要,对柳敬亭从武昌赴金陵斡旋这一史实并未采用,因为如果采用,柳敬亭就成了很显要的戏剧主角,这不合此剧的格局。对于柳敬亭从武昌赴金陵,《桃花扇》写为让柳敬亭赴金陵送达声讨马士英阮大铖的檄文,而这个第三十一出戏叫做《草檄》,主要情节是写左良玉如何决定进军金陵,*马阮,因此,柳敬亭也不是这出戏的主角,而只是在这出戏的末尾时,挺身而出,表示愿赴金陵传檄。剧中人们赞叹说,“这位柳先生,竟是荆轲之流,我辈当以白衣冠送之。”他们发出了“义士,义士!壮哉,壮哉!”的赞美之声。剧本的收场诗还写道:“从来义士无还日,眼看长江下海门。”这些,与剧情当然是契合的,渲染了当时一种历史的氛围,但孔尚任确实也借此对历史中的柳敬亭表示了极大的敬仰。
关于柳敬亭在左良玉军幕中的积极作为,还应单独说一说的,是柳敬亭对左良玉最根本的影响。《桃花扇》在第十三出《哭主》中,安排了柳敬亭为左良玉说书,是《秦叔宝见姑娘》(姑娘即姑妈)。这段说书中的情节,对应着左良玉的生平经历,以至于令左良玉三次发出感慨:
第一次:'小生掩泪介' 咱家也都经过了。
第二次:'小生作骄态,笑介' 俺左良玉也不枉为人一世矣。
第三次:'小生照镜镊鬓介' 俺左良玉立功边塞,万夫不当,也是天下一个好健儿。如今白发新生,杀贼未尽,好不恨也。
孔尚任这就具体表现了柳敬亭对左良玉是如何劝忠劝孝的,历史地看,这就是当时柳敬亭力所能及对左良玉的积极影响,当时明朝将领只要心中真有忠孝二字,就能内顾大局,外不降清。这两点,许多人都没做到,而左良玉做到了。钱谦益的《左宁南画像歌——为柳敬亭作》,就是肯定了柳敬亭的这个积极作用,说“宁南闻之须猬张,佽飞枥马皆腾骧。誓剜心肝奉天子,拼洒毫毛布战场。”可惜的是,后来,清军在明朝降将赵之龙引导下开进南京城时,钱谦益本人却与一些官僚、文人,站在了迎接清军的队伍中,被讥为晚节不终。
从柳敬亭得左良玉信任之深,即可证柳敬亭对左良玉的思想影响之大。钱曾为钱谦益这首《左宁南画像歌》作笺注,说到左良玉对柳敬亭信任的程度:
“宁南既老而被病,惟块然一榻,柳生敬亭者善谈笑,军中呼为柳麻子。摇头掉舌,诙谐杂出。每夕张灯高坐,谈说隋唐间遗事。宁南亲信之,出入卧内,未尝倾刻离也。”
我们由左良玉让柳敬亭找人为他画像,而且把柳敬亭也画了进去,站在左良玉身边,可以看出,左良玉对柳敬亭已经有了一种倚仗之感。
此画像就是钱谦益作《画像歌》的这幅,王猷定对此也作过《画像赞》,说:
“柳敬亭为左宁南写照,而自图其像于旁,志不忘也。”
其实,也许王猷定是把话说反了,可能更应当这样说:
“左良玉令柳敬亭找人为他画像,且令亦图柳敬亭像于其旁,示不忘也。”最起码,不得到左良玉同意,柳敬亭是不好“自图其像于旁”的。左良玉旧藏有《关陇破贼图》,说明他很喜好让画家给他写照。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画像是很久之后柳敬亭出于想念和纪念请人给画的,一切都是柳敬亭的事,与左良玉无关。
《桃花扇》最后一出《余韵》,让角色柳敬亭挥泪而言:“左宁南是我老柳知己,我曾托蓝田叔画他一幅影像,又求钱牧斋题赞了几句……。”孔尚任这样处理,大体就是依了王猷定的说法,至于钱谦益作《画像歌》,是柳敬亭持画像相邀题赞,则差不多是这样。
另外还有一幅图像,是左良玉《军中说剑图》,这幅图是如何画出来的,目前不见有说法。此图有陈维崧《湖海楼诗集》载《左宁南与柳敬亭军中说剑图歌》为证。这首三十二句长诗,是这样描绘的:
“左坐一将军,右坐一辩士。辩士者谁老无齿,魋颜折胁丑且鄙。得非齐蒯通,乃是柳麻子。此翁滑稽真有神,……”
诗以夸张笔法,形容柳敬亭之“丑”,其实是赞美他“真有神”。
总之,左良玉对柳敬亭信任有加,二人相处甚得,以至于左良玉要委任柳敬亭为官。吴伟业《柳敬亭传》说,“左因强柳生以官,笑弗就也。”左良玉是要柳敬亭做什么官,与柳敬亭同时代人的泰州诗人宫伟镠《柳逢春列传》中说是“授镇衔,又令署武昌县,俱不受。”此说为《道光泰州志》采用。宫伟镠就是从柳敬亭在左良玉军中的贡献,与柳敬亭拒不受官职,来对柳敬亭作出他的评价的:“前有调护之功,后有嘉遁之志,即不以伎名,亦足雄天下,而伎实可自雄。”就是说,柳敬亭在左良玉军中所做到的一切,以及他作为身怀绝技的艺人,都是很了不起的,皆足以雄天下。
第五部份 遭逢巨变 成为隐者
马士英、阮大铖联合四镇军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拥立”弘光登基之后,一方面*东林、复社士人,一方面把持朝政,派遣左懋第前往北京,“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幻想通过吴三桂与清朝妥协,重复南宋偏安江南的故事。所以,对于柳敬亭作为左良玉特使前来联络团结,以求共保江山,他们不感兴趣,对于手握重兵的左良玉也就不能放心。时阮大铖为兵部尚书负责江防,在南京西部坂矶一带筑城派兵,以对付武昌上游。吴伟业《柳敬亭传》说,柳敬亭“闻坂矶筑城,则顿足曰,此示西备,疑必起矣。”看出了马阮辈的奸臣之心祸国之举而忧愤不已。只可惜吴伟业一类人习惯的是古文,记事过于简洁,不能让我们了解到更多更详细的情况。
今人陈汝衡在《说书艺人柳敬亭》中认为,柳敬亭作为特使前往南京之后,一度回到武昌,并且报告了坂矶筑城的情况,认为是“猜疑”武昌,“左良玉听了很是悚然”。 此说大体可信,因为柳敬亭作为特使在南京完成了使命之后,当然要回到武昌报告此行情况,也就不可能不谈起坂矶筑城的事情。
马阮一方面排挤史可法等人,一方面逮捕东林前辈雷演祚、周镳,以及复社士人陈贞慧、吴应箕等下狱,对曾在北京投顺过李自成的官员列为“顺案”查处,毫无团结各方,共保江山的胸襟。东林复社诸贤在东南一带难以存身,乃纷纷西上,投奔左良玉,其中包括侯方域这些人。此时南京又发生“伪太子案”,已经登基的弘光当然害怕真太子出现,在马阮主持下逮捕此人下狱,可是民间却硬是一致认为这是真太子。
消息传到武昌,左良玉与诸将觉得这种局面不能忍受,就决定水陆并进东下,打到南京去,*马阮奸臣,正式发出檄文,说:“……频年痛心疾首,愿为鼎边鸡犬以无从,此日履地载天,誓与君侧豺狼而并命。……愿斩贼臣之首,以复九京,还收阮奴之党,以报四望……。”
这时的柳敬亭在哪里?陈汝衡认为,“柳敬亭不曾随军,他早已东下了。他事先离开武昌,显然是左良玉令他前往南京,在左军进城前后做些政治上的工作,以配合军事。”确实,也只能这么分析。
对于柳敬亭在这一段的情况,孔尚任当时也就查无可靠文字,只能凭想象,依据戏剧的需要,安排《桃花扇》中这时柳敬亭的身影踪迹。第三十一出《草檄》,让柳敬亭做了赴南京传檄的使者,到南京投上檄文之后,也就被马阮给抓了起来投进狱中,在狱中竟与陈贞慧这些人见到(第三十三出《会狱》),然后是在清兵打破南京城的时候,逃出牢狱(第三十八出《沉江》),后来在第三十九出《栖真》中竟然成了隐于山中的一个老渔夫,说,“我老柳少时在泰州北湾,专以捕鱼为业,这渔船是弄惯了的……”(北湾是孔尚任误写,实为打鱼湾)。最后在《余韵》一出中唱了一段悲伤的《秣陵秋》而隐去,并且流泪说,“左宁南是我老柳知己,我曾托蓝田叔画他一幅影像,又求钱牧斋题赞了几句,逢时遇节,展开祭拜,也尽俺一点报答之意。”这是把他知遇左良玉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交代了一笔。
左良玉起兵武昌,顺流而东下,绵亘二百余里,军势很盛,但军纪很差,左良玉衰老,忧愤交加,病死军中,临死前对部下们说,你们守卫疆土为国效忠是上策,紧守一方待时而动是中策,解散军队各自流亡是下策。左良玉儿子左梦庚率军继续东进,马、阮调黄得功将军前来抵挡,刘泽清刘良佐二将也丢下北面防守,率军前来合围,结果左军全面溃散,而北兵趁虚而入,连夜渡淮,围住扬州,南京震恐,万姓奔逃,南京小朝廷也随之逃亡。黄得功得知这一结果,悔恨不已,自刎而死。孔尚任以第三十七出《劫宝》描写了这一不堪的情况。
左军溃散,柳敬亭留在军中的个人财物随之失去,更重要的是,在明末那样大形势下他被卷入时事而作的一切努力也付之东流,其悲伤与失望可想而知,孔尚任在《桃花扇》结局时对他的这种悲伤与失望作出的描写是合理的。
清军扬州屠城,史可法殉难,南京瓦解,马士英阮大铖等官员降清,钱谦益、王铎等文人降清,百姓们焚毁马、阮府邸,从狱中放出所谓太子,情况混乱到了极点,而清朝却逐步确立。这时的柳敬亭还能做什么呢?他确实只能像孔尚任《桃花扇》中所写的,暂且做一个隐者。
当左良玉军顺流东下时,与马、阮政治破裂,柳敬亭一时需要隐起来,是可以理解的。仅小柳敬亭十岁的诗人顾开雍于顺治七年在淮浦遇柳敬亭并听他说书;写下的诗中有这样两句,“欲烹食其侈得意,柳生夜逝还渔樵”,说明确曾有马、阮要搜捕柳敬亭这回事,柳敬亭半夜逃走,隐于渔人之中。这情况大约还是柳敬亭亲口告诉顾开雍的。孔尚任《桃花扇》中写柳敬亭隐于渔,却也是有据的了。
局势稍安之后,柳敬亭也就只有重操旧业,说书为生了。在诗人笔下,总是写着他的悲剧性:“天宝尚存遗老在,何堪白首说兴亡”(清初诗人梁清标诗句)。
第六部份 穷不坠志 松柏其坚
一
柳敬亭遭逢明亡之变,可以说,一切落空,于是,如《桃花扇》所写不可避免过了一段隐居避祸的日子之后,就出来重操旧业。有人问他,你如今一文不名,怎么办?他说,“吾在盱眙市上时,夜寒藉束稿卧,扉履踵决,行雨雪中,窃不自料以至于今。今虽复落,尚足为生,且有吾技在,宁渠忧贫乎?”真是虽“再贫困而意气自如”,并且“晚节尤进”,活得很硬朗,书也说得更精彩了。于是一路又到了苏州。吴伟业《柳敬亭传》中的这些记载,为《道光泰州志》所采。
黄宗羲对柳敬亭有着士大夫的某种偏见,他作的《柳敬亭传》主要只言敬亭之技,称柳敬亭为“倡优”,是“市井”之人,对左良玉引柳为腹心,很不以为然,“不亡何待乎”,简直把左良玉之败也归到柳敬亭头上来,这简直有失公允了。但黄宗羲对柳敬亭的艺术,确实推崇得很,可以说,要不然,他就不会作这篇《柳敬亭传》。他写道:
“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国亡家之事,无不亲身见之,且五方杂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兽悲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所可尽者矣。”
黄宗羲认为,柳敬亭的说书艺术,是莫后光所不及的了。这个评论是对的。
吴伟业,号梅村,大诗人,比柳敬亭小二十三岁,崇祯时做过东宫侍读,南京国子监司业,南明亡后,屏居乡间十多载,绝意仕进,后迫出为清朝秘书院侍讲,迁国子祭酒,借口母丧而归,常以仕清为恨,死嘱着僧衣,而不着清服。
黄宗羲,号梨洲,大学者,也比柳敬亭小二十三岁,为东林子弟首领,与草《留都防乱公揭》,以攻阮大铖,后遭阮大铖逮捕,南明亡后,曾抗清,后返里,专意著述。举“博学鸿词”,荐修明史,皆力辞不就。
可见,吴、黄都是有节气,有学问的人,二人只是在对柳敬亭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
二
柳敬亭重操旧业,江湖说书,足迹颇广,回过泰州,到过江都、扬州,到过苏北淮浦,到过苏州,到过常熟,到过松江,这都有诗有文可据。
柳敬亭重出说书,大约开始于丁亥春冬,即1647年3月间,见于龚鼎孳《赠柳敬亭文》:“丁亥春冬,相从于桃叶金阊间,酒酣耳热,掀髯抵掌,英气拂拂,恒如在宁南幕府上座时。”其时南明覆亡已近二载。这样看来,《桃花扇》最后一出《余韵》注明故事时间为“戊子九月”,即1648年10月,说柳敬亭仍在“捕鱼为业”,时间安排上推迟了一年多,这是孔尚任之疏忽,或戏剧之需要。
《海陵文征》卷十九载沈让斋《柳敬亭传》,说柳敬亭回到泰州后,到他少年时曾做过佣工的泰兴那个人家去看望,发现那夫妇两个都亡故了,而后人竟无力买地葬棺,于是柳敬亭说,你等我三个月,我给你送钱来。他就到扬州去,张贴广告,说“柳麻子又来说书”,一时轰动,不到一个月,就获得三百两银子,于是到泰兴交给那家后人,不但买地葬了父母,而且置办了房屋家产。关于这段事情,沈让斋文内以“故主”、“少主”来叙说那户人家与柳敬亭的关系,失之肤浅,且有点庸俗,我们只能想象,少年柳敬亭逃离豪强*,到泰兴这户人家为佣工时,得到过人家很好的对待,包括可能掩护过他,所以他数十年来不能忘记,于是才有了这段探视并资助的佳话。
起义抗清英勇就义的著名诗人魏耕在《柳麻子说书行》长诗中说,他见到柳敬亭在江都时,“出门人呼柳麻子,往往拦街不得行”,柳敬亭一出门,观看他的群众就会拥挤到这样,可见大受欢迎,但其实,“有眼目睹寻常人,东南西北道路穷”,魏耕体会到柳敬亭实际上是很艰难的。
诗人顾开雍在《柳生歌&;#8226;序》中说,顺治七年,他在淮浦听柳敬亭说宋江一段书,“纵横感动,声摇屋瓦,俯仰离合,皆出己意,使听者悲泣喜笑。世称柳生不虚矣。”这时的柳敬亭,“逢人剧说故侯事,涕泗交颐声堕地”,柳敬亭意气仍不减当年,甚至更为慷慨豪迈,“听君席前徵羽声,犹见公孙浏漓舞剑器”,顾开雍大为赞叹,“兴亡日月手扳出,吁嗟柳生真好奇”。
诗人周容也是明末清初一个讲气节的人,作《杂忆七传之二&;#8226;柳敬亭》,说,“儿童见柳髯至,皆喜”,描绘出柳敬亭是一个很随和可爱的人。他于癸巳年(1653)在虞山见柳敬亭,听他说了几天书,“剑戟刀槊,钲鼓起伏,髑髅模糊,跳掷绕座,四壁阴风旋不已。予发肃然指,几欲下拜,不见敬亭。”如此动人魂魄,而以前,他只听说柳敬亭说“闺阁儿女脂粉芗泽,或米盐诟谇”之书,能令人“罔不解颐”。这就记载了柳敬亭的说书艺术刚柔兼备。王沄《漫游记略&;#8226;燕游》所记在康熙元年(1662)蔡士英北上舟中听到柳敬亭说书,其能“或咤叱作战斗声,或喁喁效儿女歌泣态”,说什么像什么。
总之,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重操旧业的柳敬亭,正如吴伟业所说,是“意气自如”的。
三
柳敬亭在清初重操旧业这段时光里,也曾“穷途重走伏波军”,但幸因自有操守,而终能清白脱身,这就是他进马逢知(原名马进宝)军府的事情。马逢知原为明朝安庆副将,与柳敬亭旧识,降清后为清朝大立军功,任为“苏松常镇提督”,驻松江(云间),柳敬亭有一阵在那里滞留。按照一种严格眼光,柳敬亭是不该到马逢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