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风暴-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好的机会建虏如何会错过。”俞国振道:“关宁军?如今关宁军是无主之部,他们如何会出死力,建虏正全力收买呢。”

关宁军并没有立刻投靠建虏或者李自成,现在关宁军还处在带价而沽的阶段。一方面,关宁军如今最高的指挥官便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崇祯当初为了让他回援军师,已经封他为平西伯,爵位与俞国振相当。但是吴三桂此是已经另有打算,先是放弃山海关外明军仅存的两个据点收拢兵力,仅这一过程就花费了他大半个月的时间,等他真正回军之后不久,京师便已沦陷,他立刻又赶回山海关。

对他来说,李自成派来的使者和多尔衮派来的使者都是一样,他都恭敬不得罪,然后都哭穷叫苦要钱要粮。李自成在京师中搜刮了千万两白银和更多的财物,而吴三桂一开口便是要百万两劳军,这让李自成极是不快,双方的谈判便很不顺利。而多尔衮除了答应如三顺王旧例一般封吴三桂王,还做出了一个许诺,令吴三桂如石敬塘,割据京畿北直隶之地为君!为了增加对吴三桂的压力,多尔衮还调集大军,进驻锦州,准备南下。

吴三桂并没有隐瞒这个消息,而是立刻派人向李自成告急,李自成当然大怒,他才登基当了大顺皇帝,便有人来捋虎须,若是来的是俞国振,他心中还有几分忌惮,但建虏……李自成还真没有放在眼里。

所以,李自成督师二十万,除了他的义军十万,还有搜罗来的原大明官兵近十万,号称八十万,挥师北上,这也是向吴三桂施加压力,让他早日投靠。

“如此说来……大战不可避免?”

“建虏总得试试,京师这边的新主人是不是像以前那般无能,而李闯也总得用一场胜仗来巩固他的统治。”

“以俞公子看来,孰胜孰负?”

“若是李闯完全信任李岩,以李岩为统帅,那么小负之后,还可以守住京师,但是现在李闯信任的却是刘宗敏、牛金星,此战必溃,京师必失,李岩必死。”俞国振笑眯眯地道:“红娘子,你现在还来得及赶去,告诉李岩另做打算吧。”

此话说得红娘子神情顿时惶急起来:“这……这如何是好,俞公子,你眼光最好,本领也最大,一定有办法救救李公子,对不对?”

“我为何要救他?”俞国振摇头道:“李岩处处与我作对,我救他他却不会领情——而且我的根本基业在南面,如今天下板荡之时,南面也必然群盗四起,张献忠这厮枭志狼心不逊于李闯,知道我不在,必然乘机要去夺两广,我还得回去收拾他,哪有时间去管李岩?”

“俞公子!”

“红娘子,我说了,我去救他他也不会领情,莫说我,就是你去救也没有用,要杀他的不是建虏,是李闯,你若不信,你自己去与李岩说去。”俞国振说完,便懒得再与她纠缠了。

第十卷五七二、树欲静而风不止(四)

正如俞国振所言,京师沦陷意味着整个大明在短时间内陷入无主之境,地方官员人心惶惶,不知道是该继续忠于大明,还是归顺新朝,而各种各样的人物,也乘机跳出来,有人拉扯个几十人,便敢自称大将军,还有人寻个牛鼻子为军师,就能自封为王。

这种机会,张献忠如何会错过,他再度从山林中跳出,只不过他这次学乖了,没有南下,也不曾再与左良玉等明将纠缠,而是径直入川,乘着川境诸将不知所措之际,进入川北。

不过在这时,他受到了秦良玉的迎头痛击。

老太太秦良玉虽然已是七旬老人,名闻天下的白杆兵也损失殆尽,可是虎威犹存,几乎将张献忠逼到了绝路,还是因为受文官牵制,秦良玉未能全功,只是将张献忠挡在潼川。

天下混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红娘子听得这句,更忍不住了,她身手敏捷,闪过几个挡在自己面前的虎卫,直接就向俞国振扑过去,但离俞国振还有数丈之时,一个巨大的身影突然挡在了她前进的道路上,一伸手,便卡住了她的脖子,将她整个人拎了起来。

齐牛冷漠地看着她,面无表情。

红娘子喘不过气来,但她的眼中却满是恐惧,她认出了齐牛,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灵活的身手为何在这个大汉面前毫无用处!

“放了她。”俞国振道。

红娘子跌落下来。她虽然强自支撑着不倒,却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俞国振转身离开,走了还没有十步,身后红娘子终于缓过气,她尖声道:“俞国振,你分明有能力救天下百姓,你却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天下百姓遭难。你罪最大!”

“这世上从来不曾有什么救主。”俞国振回头看着红娘子:“我指了道路,天下百姓愿意信任我,我必然不负他们的信任,可是若他们不信我,非要跟着李闯去寻死路,难道说我要拿自己的性命去唤醒他么?”

他和红娘子都明白,他们口中说的“天下百姓”。实际上只是一人,李岩。

俞国振不认为李岩可以代表天下百姓。但他至少是代表了百姓中的一部分。他们并不相信俞国振划出的道路,不愿意为了这个道路去开拓,这种情形下,俞国振可以劝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甚至可以强制百姓跟着他一起前进,但俞国振此时的力量可以伸到整个华夏的每一个角落么?

显然是不成的。

因此,对于华夏百姓来说。能救他们的,从来不是什么大救星。而是他们自己,他们自己没有种觉悟。所谓的大救星闪亮登场之后,便是死灰复燃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唯有百姓自己有了觉悟,知道只有自己的双手双脚与勤劳智慧,方可以让他们真正拥有光明的未来,这才是华夏百姓的出路。

“红娘子,你想救李岩,现在赶去跟他说,大难之时不要跟着李闯走,自己退回直沽,若是他能守住天津卫,那么还可以保住一条性命,否则的话……”

这一次俞国振就真正结束了和红娘子的交流了。

他登上飞隼号,乘船南下基隆,而在耽罗岛上的崇祯这时终于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离开住处的第一步。

从搬到住处开始,崇祯就一直固执地以为,在外边一定是有大批士兵、密探守着,监视着他的举止行动,因此夜里都无法沉睡,生怕突然间有人闯入其中,将他突然带走。

但连续十余天,都没有任何问题,甚至俞国振走时还专门来见过他一回,问他可有什么需要从陆上带来的,这让崇祯的恐惧渐渐收起。

取而代之的是好奇。

他所居住的地方,并不在羿港最正中,而是在羿港西南的一座小山之下,这几日早晨,他虽然无事,却仍然保留着当初早起的生活习惯,一大早醒来之后无事,便悄悄一人爬上了小山之上。

先是向西眺望——据说大明就在那个方向,但渐渐的,他也开始向东北方向望去,看着自己已经定居的这座城市。按照俞国振的说法,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必须在此居住了。

他看到了宽阔的水泥道路,路两边种着的已经有近十米高的速生乔木,远处掩映在一片绿荫之中的灰墙红瓦,还有些建筑上甚至贴上了方块状的瓷片,当朝阳升起时,远望过去亮得人眼睛生痛。

这些建筑虽然是用钢筋水泥筑成,但大体上还保留了华夏建筑的风格:飞檐斗拱且不说,建筑顶端上盘着的各种瑞兽,边角上的各种芝草如玉祥云纹,看上去甚是美丽。如果不知道的人看到,只怕还要以为,这是到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这段时间,他对身边的妃子、儿女们约束得极紧,不准他们离开,但是随他而来的太监、宫女们,少不得要出去采买一些东西。因此从太监、宫女们偶尔传入他耳中的窃窃私语来看,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非常好,甚至还胜过了京城。

外头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有漂亮得让人留不住流连的商铺,还有据说小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的游戏场。

“俞国振是崇祯九年逼使鲜国交出的耽罗岛,到现在才只是六年……啊,快七年时间,他能将这海外之岛建成这般模样,想来投入了不少钱财……若是当初他将这钱财用来支持朕……”

这个念头才升起,崇祯心中就翻涌着一股怨气。

就在这时,跟在他身边的王承恩低声道:“皇爷,咱们这里的钱可不多了。”

“嗯?”

“这些日子里咱们添置了不少东西。另外,行在日常的开销,皇爷和娘娘还有小主子们也得添置衣裳,宫女太监们换洗的服饰……虽然那位将岸总督离开时,给了小人一百银元,但如今也花得差不多了。”

“那怎么办,难道朕真的去给南海伯写什么回忆录么?”

“奴婢已经带人在后面圈了一小块地,准备自己种菜。若是再养些鸡鸭,咱们平日里的菜钱便可省了。但这只是小的,宫女太监们总得发些常例……那位张先生献给皇爷的锦盒里是张银行里的存单,奴婢看了,凭着这存单,便可以去银行里取出一千银元来,依着咱们如今的花销。一千银元怎么着也足够咱们用上一年了。”

“一千银元是不是一千两银子?”

“不是,听闻是南海伯在他治下发行的钱。如同咱们大明发行的通宝。只不过咱们的通宝主要是铜,而他的银元里含银,虽然不是十足的银子,可是百姓们都乐于用。”

“南海伯理财的本事,确实天下无双,便是张太岳再世,只怕也比不得他……唉。你的意思。是去将这一千银元取出来花用?”

“是,奴婢想着。陛下若是有兴趣,也可以和奴婢一起出去。”

王承恩说得很讳涩。但崇祯知道他的意思,这一起出去,可不仅仅是取钱那么简单,多看看多听听,或许能有可乘之机,毕竟这里大多数百姓还都是大明子民,而崇祯这个大明天子的身份,还是极有影响的。

“便依你,你就去准备一下……罢了,你带着几个太监宫女,再加上朕和太子、坤兴几位皇子皇女就可以。”

崇祯原本是想让王承恩准备仪仗的,但后来猛地想到,他们到了羿城之后,生活物资方面都是奇缺,靠着将岸拨来的银钱临时买来才备足,哪里有什么仪仗。而且崇祯猜想,俞国振也不希望看到他在羿城大张旗鼓地表明身份,因此,他还是“微服私访”一回算了。

带着太子与坤兴等皇子皇女,也算是迷惑一下可能存在的监视者,让他们以为自己真的接受了俞国振的安排,只是出去“游玩”。

他们一行足有十余人,自有太监带路,顺着水泥路走了一里左右,便是正式进入了城区。羿城并不是太大,因为整个耽罗岛的物产实在说不上丰盛,主要是羊毛、猪鬃、牛皮和家畜的肉,另外就是战马,还有一些蜂蜜之类的杂物,因此它最重要的还是作为转口贸易的中转站与往来船只的补给站。所以羿城中的真正居民总数,只有不到六万人,其中大部分还是为准备迁往新襄其余各地的百姓提供服务的。

但就算是这样,羿城的商业繁华,也让久困深宫的皇室目不暇接。有了橡皮,各种各样的气球便可以制造出来,那些挂在竹竿上飘着的气球,如同灯笼一般,成了商铺的招牌,这些极吸引皇子皇女们的目光。而且有店铺里也卖这些小玩意,王承恩专门寻了一家去问价,得知这个气球的价格并不贵,便给几个皇子皇女一人买了一个,顿时他们都欢呼起来。

看到子女们如此欢喜,崇祯的心情不禁也好过了些。

据说银行便在城中心,他们顺着主街而行,看着道路两边树上挂着的各种告示牌,有招募人工的,有兜售手工制品的,还有下边署着“耽罗总督府政令司宣”的标语,无非是“求新求变求进步”、“文明礼貌卫生”之类的标语。崇祯看了不由暗暗点头,这大约就是俞国振对百姓的教化了,他将教化做到了这么细致的地步,难怪城里虽然热闹,人们却是井然有序。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有人在大喊:“卖报卖报,《新襄速报》,最新一期,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版,九天前才出版,最新内容……《民生速报》被强制停刊,金陵小朝廷立福王为新的大明皇帝……”

“什么!”崇祯勃然大怒。

第十卷五七三、迅雷掩耳岂及时(一)

对崇祯来说,没有比失去帝位更可怕的事情了。

所以,他这些时日吃不香睡不好,就在于害怕俞国振突然派兵来逼他禅位,或者杀了他扶太子,携天子以令诸侯。

但他绝对没有想到,夺去他帝位的不是俞国振,而是在金陵城的那些人。

王承恩暗暗叫苦,这些天里,他也曾经来过城里,听到过卖报者呦喝之声,只不过没有想到今天来此,就恰恰遇到这个新闻。

坤兴抬起头,看着浑身发抖的崇祯,扯住他的衣裳,生怕他怒极冲出去。崇祯强自镇定,向王承恩使了个眼色,王承恩匆匆跑了过去,买来了一张报纸。

崇祯直接就找到了有关金陵小朝廷的消息。

“小朝廷”可不是什么好称呼,可是崇祯却觉得极是称意,特别是看到金陵诸人在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俞国振的虎卫正护送他逃往直沽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提出要遥尊他为上皇,另立新皇的消息,崇祯忍不住厉声骂道:“乱臣贼子,乱臣贼子!”

然后又看到了有状拥福拥潞的争执,甚至史可法提出拥桂的说法,崇祯又忍不住大骂:“包藏祸心,包藏祸心!”

紧接着,看到最后马士英在江北四镇的支持下,拥福王入金陵,正准备登基称帝,而金陵镇守司还将《民生速报》给接管关闭,在接管前主编顾绛愤然出版最后一期报纸,然后破坏了报社设备的事情。崇祯咬牙切齿地道:“祸国殃民,祸国殃民!”

他虽然政治能力不是太出众,也看得出,这个《新襄速报》口中的金陵小朝廷,实在不是支撑危局干正经事情的朝廷。

更让他愤怒的是,原本属于也的位置,他却根本无法去夺取。

“这……这未必是真的吧?”有个太监小心翼翼地在后边劝慰:“皇爷。或许是编的……”

“你懂什么,留都那些废物,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东林……东林……当初就不该擒了魏忠贤,就该让魏忠贤将这群废物,不。这群伪君子全部一网打尽斩草除根!”

崇祯几乎失态了。

“皇爷,皇爷!”王承恩赶紧提醒:“要不,咱们回去?”

“不,不回去,继续办事!”崇祯阴沉着脸道,他连去国之痛都受了,现在这个打击,不过是伤口上加了把盐罢了,他还受得住。

但接下来去银行还有在街上购物,他都是心不在焉。现在的情形让他很明白。他原本以为对大明江山最有威胁的俞国振,根本不用做任何事情,放任事态发展下去,大明就要亡于内讧——金陵的那个小朝廷,真不是正经做事的。而是内部扯皮争斗的,其中东林那些伪道学们更是乐此不疲。

更让他愤怒的是,他分明看得清清楚楚,却对此无能为力。

不,他还是能做点什么的,至少。能留下他的真实念头。

以崇祯对东林党人的认知,显然要将京师失守的职责全推到他头上去,事实上他曾经几次流露出移驾金陵的意图,但都被京师里的某些东林党人所阻挠,最后不得不以残破之城,去迎击李自成的十余万大军。

想到这里,回家的道路他就走得非常轻快。到了住处,他来到自己的书房——这是一间朝西的屋子,因为安装了玻璃、用石灰粉了内墙的缘故,即使不点灯烛,白天时屋子里都非常亮堂。崇祯提起笔,对着那一叠纸发了一会儿呆,然后终于写了下去。

“失国录”,这三个字他先写了下来,但旋即,他将之抹去,揉成团,然后换了张纸,写下另三个字:“误国录”。

才写了三个字,他想想不对劲儿,自己这岂不就是按照俞国振的吩咐,在写什么劳什子的回忆录么?

放下纸笔,他拿回了那《新襄速报》,开始浏览起上面的其余文章来。除了介绍金陵小朝廷的内容之外,这张报纸上还介绍了一个内容,就是虎卫海军开赴广州府,接收了广州城的城防。

“方孔炤?”

崇祯看到了这个名字,他对此人有印象,被杨嗣昌攻击后下狱的湖广巡抚,但在杨嗣昌死后,颇有些人在崇祯面前重新举荐方孔炤,说他军政皆为通才,可以力挽狂澜,但崇祯因为他与俞国振的亲戚关系,而未采纳其议。

崇祯看了一眼时间,方孔炤动身去接收广州府,是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日的事情,以新襄的消息传递速度,此刻已经确认他到了耽罗——显然,比起金陵的那些人在不知他死活的情形下就推举福王为帝,还象征性地遥尊他为上皇,新襄多少还留给了他面子。

在崇祯自己看来这是留给他的面子,却不知道实际上是因为新襄计划中便是乘着金陵内讧之机,兵不血刃接管两广。

“两广总督沈犹龙,也不知他会如何应付方孔炤……报纸上说,护送方孔炤前去的有新襄水军南海舰队一部,虎卫两万人,这么多人马,沈犹龙只怕无力与之对抗……”

如同崇祯所想,两广总督沈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