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大林大力“推销”这林俊的设计,还把什列明给“扔”了出来,“会餐后有兴趣的同志可以一同去靶场亲身尝试一下。”
一直没有说话的工农红军总参谋长鲍里斯…米哈伊科夫“借过”布琼尼手中的枪,仔细观察了一会:“光从外形看就是一只好枪,过会试枪算我一个。”
总参谋长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多年没有摸枪,可见a47的魔力无人可以抵挡——对于两只a47,一+些,高级军官们的表现不比看到一只肥羊的一群饿狼优雅多少!
有斯大林同志客串“推销员”,还没有哪样装备“销”不出去,唯一的担心只剩下不要一窝蜂的抢就成。
既然已经经过总参军事学院的验证,那就说明已经经过严格的考证——手中有部队的高级军官不像伏罗希诺夫这位国防人民委员要考虑方方面面,部队装备最好、最先进的装备才是最重要的事。
处于人群最外围的什列明(他军衔不高,但职务决定他有资格参加这个宴会。)有苦自己知:“赶快要编一套说法,过会一定是同志们的狂轰滥炸一般的提问!”
看到军官们的反应,斯大林知道今天的目的已经完成,而且效果非常好。
他打断了众人的讨论:“安德烈同志的设计还不止这些,还设计了新式手榴弹,威力和各种其它性能不逊色于目前的型号,而生产成本只是现有手榴弹的一半左右,工时也缩短一般多。重要设计的还有其它几种武器,最重要的是一种单兵反坦克火箭推进榴弹,战斗全重不过公斤,可以准确摧毁150距离上的重型坦克,如果用高爆弹药能消40距离内的有生目标,最多三个月以后就能装备我们的一线步兵。”
“安德烈,那玩样长度有多少?”布琼尼小声的问。
“您可以把它背在肩上骑马行军,也可以装在布袋里挂在马鞍上。携行状态长度在70公分以内,重量也就是6公斤不到一点,就是战斗状态长度才一米左右,重量最多10公斤。按照我的设计预计,装备了刚才斯大林同志提到过的新式破甲战斗部原理的弹药,应该可以击穿200毫米以上的垂直钢装甲,如果是对付碉堡,把600米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工时凿个洞估计没问题。”林俊已经将数据缩小了一些。
“到时候研制成功可要最先通知我。”
“没问题,元帅同志。”
骑兵能够轻松携带的反坦克武器可是布琼尼梦寐以求的东西,更不用说性能如此出色的玩样。
“可是元帅同志,那玩样射时后坐力虽然不怎么大,但声音大的吓人,会让战马受惊,骑在马上射击可不行。”
“呵呵,能够方便携带关键时刻能用就成,没指望能有骑在马上射击的大炮。”元帅也是明白人。
等到rpg定型的那一天,到装备部来抢装备的第一人估计就是大胡子——有人抢总比没人要甚至反对的好,虽然林俊最想先装备它的是步兵部队。
其实在这里有5人知道安德烈对于装备的建议远远不止这些,但那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苏维埃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正因为一个绝密中的绝密,向遥远的新西伯利亚集结。
“加里宁同志,您还是再过断时间提议对于安德烈同志的授勋,至少是再宴会后。”
如果说1938年五一阅兵后苏维埃最是当天克里姆林宫厨房准备的酒类销量创造了历史新低。
。。。
第一百六十章 红海军司令员的邀请()
8年51日
体型魁梧的帝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接到了一馆的绝密电文,正仔细分析着手中的电报内容。
今天在莫斯科的阅兵式出现了苏维埃俄国的最新式战斗机,这点立刻引起各国驻苏联外交官的高度关注,“好奇”的各国武官和新闻记者很快就得到了一份内容相同的官方文件。在3小时之内,差不多的情况介绍已经出现在各主要强国决策者的办公桌上。
“俄国人度挺快。”戈林不以为意,一年半之前在西班牙俄国人就已经见识了梅赛斯密特109的厉害,要是到现在他们都还没有反应那才奇怪,只不过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俄国人新式飞机的性能参数,但要从一贯做事谨慎而保密功夫一流的俄国人那里探知这类机密,基本就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们将新式战斗机派到西班牙与自己秃鹰们交手——这才是戈林烦恼的地方。
戈林的烦恼同时在巴黎、伦敦、意大利、东京和华盛顿不同的办公室里上演:苏维埃俄国会将自己的新式武器拿出来展示,但也就是仅此而已。除了那份千篇一律的官方通告,想再了解点根本不可能。
法国这时莫拉纳…索尼埃战斗机和德瓦蒂纳d0战斗机已经进入定型前最后的研制阶段,英国的“喷火”和“飓风”更是已经装备部队,意大利地也处于最后攻坚阶段。红场上空地新式战斗机引起的反应还不至于让他们歇斯底里。同戈林的“有限度警惕”相比。倒是日本和美国因为本国地新式战斗机研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莫斯科的动作更加关注,严令驻莫斯科的外交人员不惜一切代价获得更多的信息。
如果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知道拉格3真实性能。那这段时间是别想再睡个好觉,但除非与苏联航空兵交手,他们别想知道一丁半点。
、、、、、、
宴会后地“试枪大会”还是选择了总参军事学院靶场,为了保密,几十辆轿车都是分批前往,林俊还为此同亚历山大开玩笑:“没想到在莫斯科我们都成了地老鼠。”
就是因为是在莫斯科。而今天又是五一节,不然根本不需要搞的如此神秘。
同前几天一样,只要亲手用a47击的人都会爱上它,无论那些高级军官出于何军种,“优秀的单兵武器”是唯一的评价。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展示,给伊热夫斯克的试制生产指标变成了正式量产命令:要求在今年11月之前提供部队5支基本型和2支折叠托型,付出的代价是减产相同数量地莫辛…纳干步枪和追加供给的部分原材
令人惊奇的是,斯大林竟然还让图拉的军工厂弄了一批试制地手榴弹过来。无柄和有柄的几种都是林俊地设计。领导人们当然不用亲身感受投掷手榴弹的滋味,但还是让技术员详细解说了新式手榴弹的种种好处,一群人还躲在掩体里观看了投弹演示。
其结果不言而喻,同突击步枪一样试制一批提供部队试用。有些人还对木柄手榴弹的安全可靠性抱有保留意见。但在林俊亲自跑到投弹壕扔了几个以后就都很自觉的闭上了嘴。
生产两枚rgd…33的工时柄手榴弹的工时和原料消耗也比rgd…33约。一点也不逊色,还能部分使用现有设备。现在要做的不过是提供给部队试用,如果部队实际使用合适,剩下的就是整个手榴弹军工体系的缓慢转型,不至于出现生产混乱。
“安德烈,我看给你授予军级工程师的军衔才合适。”亚历山大开林俊的玩笑。
“你也不是名不副实,说我?!”
亚历山大的军衔还是红军陆军军衔,照理他的军衔应该是政工衔,这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一个“指挥员”管着一群“政委”。
很不幸,斯大林听到了两人的谈话:“亚历山大,关于你的军衔问题我很快就要找你,所有同志都觉得你成为军队政工人员比较合适。”
亚历山大早已经习惯了现在这套军服,一听斯大林的话,知道这是保不住了。
“军级政委比较合你现在的身份。”
“谢谢同志们的信任。”亚
有些无奈。
按照他现在职位,就是给他相同于元帅的“工农红军总政委”衔也不过分,再说现在这个职衔一直空着,只是亚历山大的资历还不够,连提几级有些不妥。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对于安德烈同志的嘉奖也因为今天生的事要有所改变,一帮子人返回克里姆林宫后,加里宁为林俊颁第四枚“列宁”勋章,表彰其为苏维埃军备生产做出的贡献。原来斯大林还想提升林俊的军衔,但林俊以自己还是过于年轻婉言拒绝。
“加里宁同志,那些装备我也就是弄了个设计图纸与构思,具体的操作还是工厂同志的功劳。”
自己得了实惠也不能忘了真正干活的人,自己多一枚或是少一枚勋章没什么不同,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苏维埃勋章第一专业户。但对于那些在基层踏踏实实工作的同志来说,嘉奖和勋章完全不是自己授勋时的感受: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是对基层劳动者最重要的劳动成果肯定,自己绝不能一个人独占所有功劳。
“我们会去做详细调查,有功人员都会获得应有的嘉奖。”
加里宁原来都准备好了“红旗勋章”——阅兵口号导演者的嘉奖。现在都拿出来了就没有放回去的道理,而且嘉奖的内容完全是两回事。
就这样,林俊胸口又佩戴上第四枚“红旗勋章。”林俊记得历史上获得“列宁勋章”最多的应该是伏罗希诺夫和布琼尼(那个沽名钓誉的勃氏除外),各获得八枚,而获得红旗勋章最多的人中也应该有著名的“骑兵第一集团军三元帅”(骑兵第一集团军为1918…1920年俄国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的苏军骑兵战役集团,三元帅中另一个就是现在还不是元帅的铁木辛哥。)中的这两位,各获得6枚。照现在的情况展下去,林俊真不好估计自己将会获得多少枚“列宁”、“红旗”勋章。
林俊找到奥尔诺夫,以前他一直在有意回避红海军的建设情况,但现在航母建成在即,他必须要去关心一下舰载机的研制情况。
—
“雅克夫列夫已经给出了一个基于新式陆基战斗机的设计,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图波列夫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波利卡尔波夫同志合作设计了一款舰载俯冲轰炸机和一款舰载鱼类机,估计很快就可以试飞。”
“我已经有段时间没有碰到波利卡尔波夫同志,他现在还在中央设计院吗?”
自从这位老资格的战斗机设计师“激流勇退”后,林俊还没有见过他。
“现在在支援图波列夫同志,估计过段时间才会回中央设计局。我前端时间碰到过他,目前他和他的设计集团正在主攻新式远程重型轰炸机的课题。”
“战斗机之王”改行设计重型轰炸机,就像设计师本人去年说的那样是大转方向,“过段时间要去看看,苏维埃需要重型轰炸机。“林俊想。
苏联在近些年的威胁基本来自于陆地,历史告诉林俊将会遇到战争将是短兵相接的那种,反映到航空装备上就是近距离支援第一。德国也有相同的毛病,希特勒是俯冲轰炸机第一,但到了以后本土被炸得乱七八糟时就会后悔,但东线他的飞机还是基本管用的,至少在战场上。
苏联战略纵深巨大,德国人的飞机对付不了乌拉尔工业去的目标,而红军的航空兵第一要务却是支援战役行动——历史上虽然知道战略轰炸机的重要,但不是苏维埃最急需的装备。
但现在不一样了,林俊将眼光方的不只局限于眼前的威胁,如果设计师们能够解决限制苏联战略轰炸机展的多项技术瓶颈,适量建设一只具有战略打击能力的轰炸机部队是应该的。但制造那样的大家伙会遇到的困难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麻烦,林俊也没指望短期内能解决这些问题。
“什么时候有空去看看航母和新式战列舰,现在规模已经很壮观。”
“一定去,但到时候要您陪同,不然有可能我连厂区都进不去。”
“开玩笑!还有什么地方是安德烈同志去不了的,哈哈。”
既然红海军司令都已经出邀请,林俊也没什么需要回避的了。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复杂的环境()
年中旬左右再+从战列舰实际建造反应出来的困难与巨大的财力资源消耗,导致中央政治局与最高苏维埃决定暂时推迟后续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全力保障“苏联”号和“红色乌克兰”号的按期完工。
对于中央的决定,奥尔洛夫只能服从,虽然司令员同志对这个结果十分遗憾,但大炮巨舰主义的第一支持者斯大林都觉得暂时需要将主要力量放在陆军建设上,他还能再说什么?再说两艘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已经足够让这位红海军司令底气十足。
“奥尔洛夫同志,我看我们可以适量加大潜艇部队的建设投入,消耗不大但取得效果可能会物所值。”林俊这是再给奥尔洛夫提个醒:“要是在潜艇上加个通气管,舰艇部队的战斗力可能会有大的提高。”
“通气管?”
晚餐餐桌上的谈话将是另一场“海军技术革命”的起点,林俊要服务员同志弄了一刀白纸和笔,向司令员同志介绍起现在还根本没有的潜艇通气管技术。
林俊没进过潜艇,对于它结构的了解也完全出自手头装备部的图纸和前世的军事杂志和影视剧,通气管的工作原理只是了解个原理,长什么样、构造到底如何一概不知。但就是这么个“潜艇盲”提出的“通气管”理论已经足够奥尔洛夫思考一阵:“安德烈,如果这个理论可行,潜艇作战时被现的机率将大大降低。特别是能降低被水面与空中反潜力量现的概率。”
“应该可行。只不过需要海军地设计师同志去试验了才知道。”
原理和新思路他不缺,但到底怎么干林俊可没什么建设性地建议。
“明天我从找个潜艇设计的专家来,这方面我也不怎么在行。到时候你指导一下,我再让下面同志去做论证。”
“明天我可能没时间,还急着要去关注其它两种新式战斗机的研制进展情况,要不放在后天?”
“呵呵,我就是让他们今天派人过来,到莫斯科也是明天下午地事。不急,到时候我再联系你。”
红海军潜艇部队最大的基地是在列宁格勒,设计师不是随叫随到的,林俊把这点给忘了。
历史上二战时苏联潜艇部队表现一般,这和战争的主角是陆战和苏联先天的地理原因有关,而被陆地分割的各海军舰队里地潜艇部队在各自狭小的作战海域内作战,就像一群关在小屋子里摔跤的运动员,敌我双方都施展不开。
历史上在二战中红海军陆基航空兵曾经取得过巨大战果。因为对手的舰队也陷在这个尴尬里,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也不占便宜。林俊不指望一个技术革新就能改变红海军目前的现状,只希望能取得技术上的部分领先。而在日后的海战中占据先机。前年“白俄罗斯”号训练航母竣工后就将母港从列宁格勒转到北部白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因为在芬兰湾这个小池塘里它根本施展不开。换母港时都有大量它国地军舰和飞机“护航观摩”,要是留在波罗的海舰队,估计每次训练都不用自己派出护航舰,光芬兰人的“观光舰队”的就足够了。
原本按照奥尔洛夫地意见是将“白俄罗斯”号放到黑海,但斯大林坚决反对——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这三道关口就放在那,一旦和西边开战,航母将会彻底成为小池塘里的小金鱼。以阿尔汉格尔斯克为基地,虽然冬季会受到北部浮冰地影响,但至少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将来大战爆,按照林俊的计划是新式航母和战列舰基本都放到白海,战列舰将在必要的时候支援北部战线陆军作战,而航母只不过作为白海一线的“浮动机场”——这很浪费,但没有更好的选择。放在西部其它海区必然会成为敌方陆基航空兵的眼中钉肉中刺,德国人的俯冲轰炸机部队不是吃素的,而且在那几个池塘里也没有航母大展拳脚的机会。要想施展,至少也要在地中海这个“大池塘”,那就需要英国在那里的港口做基地,但英国人会同意和配合吗?林俊都懒得去想这个可能性。
如果正在敖德萨的“基洛夫”号航母无法归
舰队,而且这个可能性很大,到战争八法,格鲁吉亚呼米也可以作为它的后续基地——这总比放在靠近罗马尼亚的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险,航母在战争时期将母港放在敌方陆基航空兵作战半径内的地方,那等于是自己找死。
白海必须保持安全,那先题条件就是把芬兰教训老实,不然从北边过来的威胁将使北部的大型军舰毫无用武之地,成为窝在基地的豪华摆设。
大型军舰暂时只能大材小用,但按照目前的形式下去,林俊不会让它们窝囊着过一辈子,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就是暂时的摆设林俊也在几年前坚持建议小规模建造几艘。
历史在变,形式也在变,到底怎么向斯大林建议运用手头的力量,还要等局势再明朗化些再论,时间还有的是,至少西边的那个矮子还在想着怎么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现在还轮不到林俊去考虑到底怎么安排苏联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