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要时间,这运输又更是个问题,沉重而巨大的矿山设备运输、安装起来都是个麻烦活!

    如果挪威没有,就是德国本土有或者能够立即生产,那运输就更是个大麻烦了!

    建个矿不容易呀,这不是搞小煤窑:一个箩筐一把搞头就能挖,有个风镐加台电车就算机械化。

    一般情况下矿山的厂房设备就是一个“密”,基本属于“扎堆型”,而不是莫斯科城区建筑的分“散型”——不过到底克纳本钼矿的实际情况如何,内务部和总参情报部有办法让林俊等人知道。

    亚历山大的部下历来以动作迅、办事能力高著称,这次也是一样——一接到人民委员的命令,他们几个小时内就从有色金属工业委员会找来了几个几年前曾经到过挪威克纳本钼矿参观的专家和领导,还有当时拍的一些照片都在天黑前送到,无论是放在那些人家里的纪念照还是委员会档案室里的照片;总参情报部也送来了不少克纳本钼矿厂区的照片,还拉了几位了解钼矿生产的工业专家,他们会详细解说在钼矿生产中哪些类别的厂房是最为重要、建造起来最麻烦的!

    修造难、破坏容易——其实破坏也是个技术活,就像炸桥拆房子一样,蛮gan是浪费力气、资源,也是要讲究技术的。

    找来的一群人都被带往空军委员会。当天晚上,绘图人员、工业专家、到过克纳本钼矿的同志、空军技术员、照片分析专家等等一群人在空军委员会的一间大会议室里摆开了战场,相互协同、同心协力着忙乎。

    取来的实景照片中部分是带有人物的照片、合影一类,但也有拍摄厂房外景的,极少是厂房内部设备照片——大概出于技术保密、封锁的原因,当年很多厂房瑞典人只让参观,不让拍照。

    这还算友好了,有些矿山就是自己人的参观团都不让拍照(更保密的呢?进门的机会都没有,甚至不知道某个国家在开采某种矿石。金属资源,特别是工业中需要的重要稀有金属,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战略物资。)

    那一堆照片中还有几张是从厂区附件矮山丘上拍下来的大范围照片,这部分填补了没有航空照片的不利之处——工业委员会的同志们很有些素质:林俊知道3o年代各工业强国互相派出的各类参观团、访问团里,一大半是或多或少都带着点特别目的的,楼草打兔子的事各国都在gan,可不是几十年后林俊所知的那些打着考察、取经的名号,连个县级政府都一年出国旅游几十次的什么狗屁考察团!

    一次考察回来,外国稀罕货带回来不少、风景照片也不少,就是没点实质性内容:都忙着看风景和玩上了——彻底鄙视!国家的蛀虫!

    不仅仅kao照片,到过克纳本钼矿的同志们还根据各照片回忆厂区详细布置图,这倒不需要太精密,只要大体上不出错就行——长方形的厂区说成三角形的当然不行了。因为大部分轰炸机将地毯式轰炸矿区和在一起的选矿厂、另一部分将密集轰炸那座有色金属冶炼厂,每一个高大建筑的内部到底是什么设备并不重要,反正都会变成一堆瓦砾和废铜烂铁。

    至于领航需要的挪威精细地图总参情报部有,他们那里搜集了全世界各国行的地图,连军事地图都搞到整整一仓库!帮助领航员确切的确定矿场的位置不是问题。

    在几名专家的帮助下,天亮时分目标区及其周围的地形图大功告成!

    林俊没有去茹科夫,也没一同去空军委员会,在克里姆林宫处理了另外一些事后,爱自己的休息室里睡了一会。等醒来后就看到了波雷宁送来的那几大张图纸、地图:很详细,克纳本钼矿厂和自己想象中的矿场样子差不多,建筑物非常密集,那些传送带,运输系统,矿石传送、分选设备高大且扎堆,怎么看都是个密集轰炸的好目标!

    波雷宁忙了一个通宵,不仅仅是照顾绘制那些地图,还在空军委员会里连夜做出对部队的安排、选择和协调工作;不仅仅是要轰炸挪威的事,还有南边——波雷宁真的很忙。

    看到老部下布满血丝的眼睛,林俊将图纸交回给他:“你该去休息会,一口吃不成胖子,能让参谋去gan的就给他们去做。”

    波雷宁摇摇头:“大部分都分下去了,不然早趴下了。”

    波雷宁去调兵遣将,而那几位同样一夜没睡,帮了大忙的专家同志却都被暂时软禁了——一周时间内同来自列宁格勒的奥卡尔柯夫同志一样,都得在一个封闭式招待所里好吃好喝、歇着等消息。

    大家各有工作,但除了奥卡尔柯夫外,那几位能留在莫斯科的有色金属生产委员呆着,这工作就不是少他一个人、少一天不行的那种:和绝对万无一失的保密相比。让他们闲一段时间是值得的。

    同志们就安安心心当疗养了——家里不用担心,他们得到的消息会是自己这会给派到外地紧急出差去了,过个七八天就回来。

    、、、、、、

    波雷宁选择了塔林、派尔努、里加、尤尔马拉、文茨皮尔斯和利耶帕亚这六座城市附件的9个机场做为此次行动的出击基地,由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日丹诺夫空军少将担任这次行动的空中总指挥。

    参与行动的很多机组参加过对罗马尼亚油田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大轰炸,席轰炸领航员也是那次行动中的重要领航员——“苏联英雄”、空军少校玛林娜…米哈伊洛夫娜…拉斯科娃,苏联空军的著名女领航员。

    日丹诺夫将带领彼…8轰炸机编队,而i1…4远程轰炸机编队的指挥官将是远程轰炸机航空师师长瓦连京娜…斯杰潘诺芙娜…格里佐杜博娃上校,远程奔袭经验丰富。

    随着各部队先后抵达预定机场,出击时间被定在7天后:由于几名资深领航员都认为后半夜出击、天明时轰炸的方案最佳,编队出击后将进行一段时间的夜航。

    拉斯科娃少校一点不担心夜间导航的问题,只要那天挪威西南部的天气能过得去,她就有信心将编队准确引导至目标上空:潜艇部队会确定那里挪威海岸的天气情况。轰炸高度定在35oo米以保证一定的命中率,还能躲过大部分德国人部署的小口径高射炮的威胁。

    德国人是在挪威重要的目标部署了防空兵力,但按照历来的习惯,在没有受到过空袭的地方,德国人一半是不会把防空力量搞成个铁桶阵的——这会在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还差不多能算是铁桶阵,在挪威西南部还一般般。

    德国空军要做的事太多了,不可能把大量防空战斗机部署在挪威西南部而闲着无事可gan,至于高射炮密度最多就是战时工业基地防空的标准水平,比不上本土那些重点目标附近的布防密度。

    行动成功率应该会很高,这是几乎所有人的乐观估计。至于“借道”会不会遭到拦截的问题——瑞典连一架夜间战斗机也没有,就是天明前空袭机群被现,瑞典人那些双翼的“角斗士”战斗机会不会升空也是个问题;就是升空了,“角斗士”马力全开、全飞行倒是比苏联轰炸机编队度快些,但波雷宁等人选择的航线都避开了目前所知的那些瑞典空军基地,追不追的上、找不找得到也是问题。

    就是撞上了又如何?瑞典人就是整个空军的战斗机一起来找麻烦,护航的米格3同雅克…9dd机群都能轻易将它们全收拾了!

    。。。

第六百一十四章 铺天盖地1() 
第六天下午,拉拖维亚利耶帕亚东部1o公里格罗比纳机场,永备式水泥跑道边整整一排整齐的新建机库里,几十名机械师和军械士们正在忙碌。

    机库里排放着一排排漂亮、先进且昂贵的米格3型远程战斗机,机械师们正在为它们做出击前的最后一次检查,并为它们挂上了15o升的标准空副油箱。中午时不断有飞行员进来检查自己心爱的座机——这一长排机库里整整放着三个中队的24架米格3。

    红军的远程战斗机中队编制比一般战斗机中队编制要少一些,而这三个中队属于混合编制:两个来自原本驻守白俄罗斯的大本营远程航空兵预备队,另一个是原本归属波罗的海方面军空军。地勤人员以原波罗的海方面军米格3部队为主——地勤原本在立陶宛就是大队编制,可飞机满打满算就一个中队。

    地勤力量足够,就不用从白俄罗斯长距离运送,省下了不少麻烦——这会令地勤同志们最为自豪的是:机场里其中原属于波罗的海方面军的那个中队除了2名资格嫩些的替补飞行员外,8名拥有自己固定座机的飞行员都是“苏联英雄”!

    这样的情况在苏维埃空军中大概也是只有一个中队!——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卡莫津上尉在莫斯科接受授勋之后,同部下一起立刻被派回立陶宛,并驾驶座机往北抵达新的驻地,而且地勤也给全搬到格罗比纳。

    不过这里并不是“一家独大”,。另外两个中队也是“群星璀璨”!就像那两个大本营预备队航空中队的副大队长兼一中队中队长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格林卡大尉:战前参加过北方战争、空袭罗马尼亚油田,卫国战争开始后已经参加了91次战斗出动,个人击落敌机27架、集体四架,“苏联英雄”!

    而格林卡指挥的两个中队共16名。飞行员中有包括他自己,共有5名“苏联英雄”,其中一个还是他的亲弟弟——击落17架法西斯飞机的亚历山大…鲍里索维奇…格林卡中尉。

    其他飞行员个个都有击落两。架敌机以上的纪录,而且都获得过“红旗勋章”!

    这下两批都有点“牛逼哄哄”的飞行员因为一个任。务被塞到一块,如何协同看似会是个问题,不过事实上根本不用上级指挥员们担心:虽然都是远程战斗机部队中的精英、不同部队调集,但都是去年对罗马尼亚油田普洛耶什蒂油田大轰炸时的战友,而且被格林卡大尉亲切叫做萨沙的弟弟、年轻的格林卡中尉还是同卡莫津上尉他们一起刚刚在克里姆林宫接受授勋的。

    在所有人中间格林卡大尉军衔最高、战绩最多,而。且是去年就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资格也最老、经验丰富,无可争议的成为这个“混合大队”的代理带队长,其它所有人、包括新鲜出炉的英雄、“柏林上空的苏维埃雄鹰”卡莫津对此也是口服心服。

    机械师们正在忙碌,小推车不断拉来弹药和副。油箱,机库里显得非常热闹——这是有四名飞行员一同走了进来——一个大尉、一个上尉和两个中尉,四人胸口都别着一枚金光闪闪的“金星奖章”。

    来的是格林卡。兄弟、卡莫津和奥列格:卡莫津的中队暂时被编为第三中队,这会八架战斗机都排放在机库左边,kao着格林卡直接指挥的一中队边上。

    机库是钢架结构,里边是打通的——机械师们对此大为抱怨:冷风会从头灌到尾,虽然这会已经四月。省材料,有个头顶不用淋雨、看星星的顶棚,机械师们也就抱怨了两天,总比在野地里强,虽然防火上会不合格。

    防火?那是战前标准,哪有资源去造结结实实的隔断式机库?这样就不错了。

    刚才飞行员们在会议室进行了最后一次战前短会,这会格林卡等人来机库确定一下座机的情况,老习惯,还要同机械师们谈一下各自座机的情况。

    高强度的出击过后,每一家飞机原本或多或少都会有点问题,这次机械师们花了大力气保证每架战斗机最好的状态。

    由于上头估计德国人在挪威西南部防空力量一般,但在克纳本北方1o公里位置原本就有一个小型机场、可能被德国空军利用——行动空中总指挥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日丹诺夫空军少将命令利耶帕亚方面格罗比纳机场的三个中队米格3战斗机携带火箭弹,在轰炸行动动前5分钟歼灭那座机场上可能存在的德国战斗机。

    扫射机场,如果机场没有德国空军进驻,那从24架米格3就向南从低空攻击矿场,然后上升高度护航返程轰炸机。

    “卡莫津,你们轰炸柏林的副作用。”格林卡大尉指着正被装上三中队那些座机两翼的8管火箭射巢说,“不过也好,估计德国空军这次没那么多让我们分的。”

    运气好的话编队越过瑞典领空,飞跃斯卡格拉克海峡东北部的奥斯陆峡湾,接近挪威西南海岸后才会被德国人现——前提是那一带会有开机的德国雷达。如果那样,德国人的战斗机面对近陆后下降高度从低空奔袭机场的米格3战斗机都来不及起飞!

    5分钟,因为轰炸机从中空35oo米进入,时间差不会产生什么丧失空袭突然性的问题——那会德国人除非是瞎子、聋子,不然早该现有大编队机群从中空kao近。

    对轰炸机们而言,最大的困难不是突袭、轰炸,而会是返航这一段——估计整个驻扎在挪威南部、甚至丹麦北部的德国空军战斗机都会触动拦截编队。那时格林卡等飞行员的真正考验才算到来,编队将会面对德国战斗机的疯狂进攻!

    从格罗比纳机场起飞,将飞跃波罗的海,从哥德兰到南部的胡不里恩岬擦过,然后转向西北15度,在厄兰岛厄兰北角以北再次回到原来航向,直飞横穿瑞典南部领空后进入奥斯陆峡湾,再次进陆后很快就会进入轰炸航线。

    返程就简单了——直飞!战斗机驱散击落任何敢于阻挡编队方行的非红军飞机,不管你是属于哪个国家!

    “就是有只蚊子骚扰轰炸机编队也给我揍下去!”这是林俊给护航战斗机部队的命令。

    卡莫津的座机两翼和机头的机炮、机枪检修盖都被打开,三名军械师们正在机头后侧,一个站在梯子上、两个站在地上三人齐心协力,拉着长长的弹链为动机上方那两挺12。7毫米大口径机枪装弹——那些弹头涂有红、黑两色的穿甲燃烧曳光弹同弹头顶部涂有白色的爆破杀伤弹异常显眼!

    (昨天说今天多码些,不过要食言了,没办法,一个字——忙。房子装修进入最后阶段、花钱如流水,买家具、电器不过没有“唉”,因为明天去领结婚证,呵呵,高兴!对了,接下去尽量保证每天更新,至少保证五天四更,过年加上结婚准备,忙得快飞起来,呵呵。)

    。。。

第六百一十五章 铺天盖地2——突袭!() 
卡莫津上尉走到自己的座机前,军械师们拉着的是条26o的机枪弹链,长度惊人!

    “上尉同志,我们已经彻底检修了你的座机,换了几个新的火花塞。”一边的机修组长走过来,指着左翼说:“那门老卡壳的航炮已经给你换了门新的,老铁匠说是磨损过度,没法修,只能拿下来拆开看能不能当配件。”

    “老铁匠”是这里的军械组长博伊斯同志的外号——军械组长同志最早是铁匠学徒出生。

    卡莫津能把座机上那门23毫米mП-6炮用得机件磨损严重,可见战争爆后他们中队出击的频繁:这8架战斗机已经全部换过动机,那些换掉的旧动机实际使用寿命都已经出了设计寿命——再长命的动机也也经不起隔三差五就来一次远程奔袭的折腾!

    任何配件和设备都是宝贵的,那些淘汰下来的旧动机和机枪、航炮都会给拆开,能用的零件全留下,而不是战争前的标准程序——扔进仓库生锈。

    格林卡兄弟的座机并排放。在一块,机械师们正在往机腹下装副油箱——暂时还是空的,要过几个小时后再灌注燃油:虽然说燃油在这些硬纸板做的油箱离储存几天不会出问题,但机械师们几乎都这么gan,对那些加工过的纸板没多少信心。

    座机上改修的地方都修了,该换。的零件也换了,机械师和军械师们要给飞行员们状态最好的座驾,狠狠打击法西斯!

    凌晨3点3o分,格罗比纳机场上空。升起两红色的信号弹,24架米格1型战斗机按照顺序起飞。

    航向正西偏北五度,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格林卡。大尉迅将飞行高度爬升至35oo米,今天弟弟萨沙是他的僚机。

    夜空中透过近乎气泡型的座舱盖,格林卡隐约能。够看到三个中队是一个大大的三角箭头形状,而他自己就是这个三角形的箭头。

    度控制在325公里的时,有点慢、不过省油,也是。为了等另一拨飞机:右后侧的萨沙在座舱里指了指北边空中,顺着看过去那里似乎有一个大麻布包一样的阴影在移动,那是早一些从里加附近几座机场起飞的彼…8机群。

    一大一小两个。机群很快就会和在一起,中间只拉开五六公里的距离——那个巨大的重型轰炸机机群本身就有一队米格3护航,从拉拖维亚几座机场出击的护航战斗机将全部是米格,而更北些爱沙尼亚方向为i1…4远程轰炸机编队护航的全部是雅克…9dd。

    米格机高度比轰炸机编队稍微高上两三百米,也落后两公里,这下瓦西里…尼古拉耶维奇…日丹诺夫空军少将所在的轰炸机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