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也上来,我在这里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对争斗的事,科金突然又不说了,伸出手把老对手也拉上了坦克。
“在这,你有什么想法?”
科金在边上一脸神秘的微笑,而科什金顺着他指的地方看过去,眉头都皱到了一块,不过就一会功夫,他抬起了头。
科什金伸出手,“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这是为我们这么些年来的较劲做个了结,今天我不得不承认,你是位高尚的同志!”
话说得非常郑重:刚才他观察了那个地方一会后,明白了科金为什么会说那几句不着边际的话:新生事物的诞生有时候是非常偶然的,有时候偶然的现能改变很多!
如果科金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现他可以自己藏着研究,基洛夫工厂的技术力量足够了——但科金这次没有那样做,而是同科什金分享自己的现,显然将国家利益放在了最高位置,而不是自己的荣誉和业界里的地位。
偶然现,就像榴弹射器的明:从技术而言早就能够造出来,但就是一直以来没人想到!
对于坦克专家而言,小小的现也许就能变成一场技术革命!
来列宁格勒之前,科什金就被告知那种缴获的德国重型坦克有56吨重,装甲厚!不用说,那样的重量会有强的防护力,但估计也会让行动装置不堪重负,这机动性或许跑得快,但耗油量一定惊人,行程有限。
防护、机动性、火力三项就像个互相永不停歇较劲的三胞胎,设计师想设计出一种好坦克,这三项就是第一道坎!
平衡还是突出,这是需要斤斤计较、再三思考和决定的。对手火力越来越强,这是坦克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想生存,那就要有可kao的防护。
一直以来,为了增加坦克的防御能力,设计师们是不断通过增加装甲厚度解决问题——后来出现了倾斜装甲,用几何的方式相对增加装甲厚度,t34那优秀的防弹外形就是倾斜装甲在坦克工业中的一个巨大成功!
科什金设计的t34综合性能可以说是目前全世界坦克中最好的:想赢得战争,那就去指挥铺天盖地的t34吧!它不是用来进行坦克之间一对一的决斗的,而是为战争而生!但t34也面临着面对德军大口径反坦克火力防御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将来苏联坦克工业如何走向,面对德军88毫米反坦克炮的威胁,难道不断增加装甲厚度去解决?!
将来呢?等对手的坦克炮口径越来越大,那装甲板设计得越来越厚吗?
所有坦克设计师都明白那会是个死胡同,按照这个思路下去坦克重量会出现几何数字的增长,直到根本跑不动!
如果单是老路线的甲弹之争——穿甲弹对钢板,这个死胡同的出现还会稍微晚些,至少不是一下子无计可施。
但破甲弹的出现,导致实战中t34根本挡不住使用聚能破甲战斗部的火箭弹的攻击,连“斯大林型”有时候也不行——红军坦克部队装备的聚能破甲弹从理论上能击穿自己所有的坦克前装甲!
近三倍的破甲厚度,而一直沉溺于改进破甲弹性能的那些工程师认为,3倍于口径只是破甲弹设计的初创阶段,距离其技术顶点还远得很!等到聚能破甲弹的工艺趋于成熟,破甲弹高温金属射流至少能击穿8倍于炮弹口径的均质装甲板!
1o5毫米的破甲弹在将来某一天能击穿8oo毫米厚的钢装甲?!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能挡住这样攻击的坦克的装甲该要有多厚才行?!破甲弹的工艺成熟有可能让“甲弹之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设计师们也会对此一筹莫展!
用几何的方式计算,要具有坦克前部相当于厚度8oo毫米钢装甲的坦克会有多重?估计没什么动机能让它跑起来!
科金的现似乎为将来解决那个死结出现了一线曙光——这辆坦克炮盾上有一个被火箭弹击穿的痕迹,但后边的炮塔本身装甲上只留下了小小的烧灼痕迹!
“间隙!是间隙!”科什金已经抓住了脑子里的那一丝灵感:空间间隙打乱了金属流的连贯性,让它对于后边的主装甲无能为力!
“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如果有一种坦克的装甲就像个大馅饼,装甲板分成几层,外边的薄些,后边的厚一些,这破甲弹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科金一脸“你也明白”的表情,说:“不仅仅是对破甲弹,对穿甲弹也有类似的效果。我们已经做了几次试验,把一层3o毫米厚的钢板竖在前边,后边隔开一段距离安放了一块5o毫米厚度钢板,测试结果是防弹效果远远大于一层8o毫米装甲板。”
“当然,这中间的空间不能太大,我们不是气球设计师。”
这下听懂的众人都笑了:这空隙当然是越大越好,但太大了不是坦克成员没地方挤,就是坦克外形越来越大——这得取个最合理的中间值。
科什金还有点灵感:“空隙引起金属射流的不稳定,对于穿甲弹也是相同道理,弹丸在击穿第一层钢板后,运动轨迹已经不稳定,只要角度生变化就会减弱其穿甲能力。如果我们在两层装甲中间加点什么东西,那会出现什么效果?”
科金这几天都被自己的新现套在思维的框框里,除了要拿出虎式坦克的性能参数、给部队以应对的战术之外,计算、计算;试验、再试验都围绕着装甲之间空隙的大小、两层装甲采取何种最坚固完善的固定方式在进行。
现在科什金的话就像给他打开了一扇窗!
“米哈伊尔…伊里奇,我记得普伦雅科夫元帅在一次克里姆林宫聚餐时提到过,陶瓷有时比钢铁还有用。”
科什金连忙问:“你说说?”
“分散冲击力。那次布琼尼元帅前边的一个盘子掉到了地板上碎了,普伦雅科夫元帅拿起一片碎瓷片说陶瓷很硬、看似很脆,但如果工艺合理,薄薄的陶瓷片都能挡住子弹。”
“布琼尼元帅不信,普伦雅科夫元帅就说到了冲击力分散的概念。”
“冲击力分散,如果在空隙中间加入某种陶瓷,当然要最能分散冲击力的陶瓷,效果有可能比任何金属材料都要好!”
科金没说那次布琼尼元帅喝醉了,差点把餐桌当作他的跑马场:碎的盘子也不是一个,而是一堆!
“这说明我们的思维不需要沉溺于某个固定的思维,老和钢铁打交道,谁能想到陶瓷有分散冲击力的能力呢?”科什金说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不过,约瑟夫…雅科夫列维奇,这项技术哈尔科夫还用不着,t34这会无法使用间隙装甲的构思,不然我们就是惹大麻烦了。”科什金说话的时候敲了敲坦克炮塔,“就像它,技术高,不过法西斯能造多少?”
都是专家中的专家,不说科金,科什金刚才在车间里那一会功夫,就现这种虎式坦克制造工艺极端优良、复杂,这生产成本和工时绝对少不了!
这钢材都是最好的合金钢,德国制造高质量装甲合金钢需要的有色金属就有限,工艺复杂了,这产量就上不去!(事实就是如此,虎式坦克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它非常高的生产成本和大量工时!对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49234辆的美国m4谢尔曼式坦克和5oooo辆的苏联t…34系列坦克,虎式坦克就1355辆的产量,虎王更是只有5oo辆的生产总量。德国的设计在时间、原材料和费用都是非常昂贵的,就是同自己的三号和四号比较也是一样:虎式坦克的成本相当于四号号坦克的两倍,三号突击炮的四倍!)
要是科什金和科金两人都把坦克防护的设计思维转到新现的“间隙装甲”上,而红军坦克也那样造,这产量就会是个噩梦!
t34kao的是简单、可kao、管用加数量优势,而不是高技术,“t34技术还是不能追求高指标,不过你倒是可以花点时间在新式装甲上。”
科金主管着重型坦克设计,高技术都用在他这了。
听到科什金的话,科金也是摇摇头:“任务太紧了,上头不断有增加生产指标的命令下来。斯大林型的制造数量一直就是上不去,没法和哈尔科夫相比,不过自行突击炮倒是有新动作,我们已经完成1oo毫米反坦克炮和你设计的t34车体的结合,生产线也已经高运转。
我们做了实验,用海军炮改进而来的1oo毫米反坦克炮使用钝头穿甲弹对虎式坦克有不错的毁伤能力,如果使用钨合金弹芯高穿甲弹效果更好。”
1o5毫米坦克炮生产能力上不去,它太精密了,科金只能选择次一等的1oo毫米坦克炮。
“走,去看看那个靶子。”
这次是步行,走了几百米,那辆虎式坦克千疮百孔:不过这百孔有点水分,基本都在两侧和坦克后部,炮塔正前方和前部车体上被穿甲弹击中后留下的凹坑是不少,但击穿的弹孔不多。
“我们老式的用76。2毫米f…34型坦克炮的t…34使用钝头穿甲弹,在任何距离上都不可能击穿虎式的前装甲,1oo米至2oo米只能击穿处它的侧面装甲。但如果使用高钨合金弹芯穿甲弹,可以在中距离,大约6oo至7oo米内击穿其侧面,对于车体正面,高穿甲弹要kao近至2oo米之内才有百分之五十的击穿概率。
t34…85的85毫米坦克炮使用钝头穿甲弹最近能在8oo米击穿虎式坦克的车体正面,要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那还得近些。对于炮塔正面,最佳的情况下也要kao近至5oo米以内,不过零距离也无法击穿它的防盾。”
虎式的那个防盾大得可以,也就是说85毫米穿甲弹命中它的炮塔正面无效!
“如果使用新式高穿甲弹,85毫米坦克炮可以最近在12oo米距离上击穿它的上装甲,在6oo米击穿炮盾装甲,但对后边的炮塔主装甲就无能为力了。”
听到科金的话,科什金文:“它的坦克炮对t34…85的摧毁距离是多少?”
“至少两公里!”
真是个坏消息!当做靶子的t34空壳就在不远的地方呆着呢!
。。。
第六百零七章 强大突击炮()
一名少校技术员递给科什金一张表格,“将军,这是我们用一同送来的德国钝头穿甲弹做的穿甲试验,由于弹药有限,在每个距离上只试射了6。”
这是张那门88毫米坦克炮炮弹对于装甲兵的穿透威力测试记录表——优质均质钢装甲,3o度角命中角:距离1oo米穿甲厚度12o毫米,六穿透5,另一导致靶板背面大面积崩落;5oo米为11o毫米,六穿透5,另外一和1oo米距离上几乎相同的效果,1ooo米为1oo毫米,六穿透四,15oo米为9o毫米靶板,六穿五,2ooo米靶标用的是8o毫米靶板,全部穿透!
相比t34…85坦克的装甲厚度,车体前上部的均质钢装甲厚度为45毫米/3o度,下部装甲厚度也是45毫米,只是角度有些微小变化,侧面是45毫米,后部47毫米。t34…85的装甲中炮塔正面是最厚的:9o毫米,但即使这样,在2ooo米距离上还会遭到极大威胁!
t34的炮塔正面尚且如此,其它部位在2ooo米的距离上一旦被虎式射的钝头穿甲弹命中,那结果只有一个——玩完!
科什金知道德国使用的钝头穿甲弹的设计思路和自己设计的坦克炮用钝头穿甲弹其实是一样的,钝头能有效防止跳弹,而在穿甲弹丸底部是有弹底引信的,有一个小药室,里面装有少量炸药。
一旦击穿装甲板后,穿甲弹。中的炸药就会被引爆,也就是说坦克的战斗室一旦被钝头穿甲弹击穿,里面的成员基本是全部完蛋;如果命中动力舱,动机也将会被破坏——它的穿透能力一般比不了硬合金高穿甲弹,但穿透后的后效要比后者大得多!(注意了,二战时的穿甲弹中钝头穿甲弹占了生产、使用中的很大比例,结构和我们现在熟悉的滑膛炮用长杆尾翼稳定拖壳穿甲弹有很大不同,结构类似于海军舰炮用的穿甲弹,一般是有药室的,只不过装药要比高爆弹少得多,引信也一般采用弹底引信。)
“有没有缴获德军配用的高穿甲弹?”
这张表格已经让科什金够犯愁。的,而照理88毫米坦克炮不会只配备钝头穿甲弹,还应该有高穿甲弹。
“一也没有,也许德国人还没。有生产配合这种坦克炮的硬合金穿甲弹,也可能德国人的钨矿供应问题越来越严重。”
德国本身可以说没有钨矿资源,战前从中国进口。的那些对于战争的消耗而言几乎就是杯水车薪(大概说明了德国为什么日光灯的普及那么早,节约钨?——个人联想,呵呵。),各处都要省着用,就是加上西班牙的那些也不够。
“如果它有钨芯穿甲弹,那穿透厚度在15oo米内大概增。加百分之四十!”科金摆摆脑袋——也就是说在1ooo米距离上能够击穿大约14o毫米/3o度的装甲,近距离威力增加更大!
相比较“斯大林型”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倾角7o度、厚12o。毫米,侧面装甲板厚9o毫米,后部装甲厚22-64毫米,炮塔正面厚度1o2毫米,对付虎式差不多旗鼓相当,但如果德国人使用钨芯穿甲弹,在正常距离上两边都能有效击毁对手。
“斯大林型”目前。被当作攻无不克、无法撼动的攻城锤在用,在正常距离上没有一种德国坦克能对它构成危险,但将来就不好说了!
“米哈伊尔…伊里奇,看看我们的坦克手用德国坦克对靶标的射击精度。”科金跳下车体,不远处设立着炮击标准靶标——9o毫米厚度的一块装甲板。
科什金走进了一看,“这么密集!”
上头有5个穿透弹孔,都快挤到一块了,有两个还是几乎重合的,用手丈量了一下:“四十乘五十公分,多少距离?”
“1ooo米,连续五。”
精度惊人呀!
“如果我们的76型t34遭遇它,只能想办法使用迂回战术,从侧翼近距离gan它!85型也要接近尽快至正常交战距离交火才有胜算。”
“我们已经把初步报告送到委员会,各部队在几天之内就会接到同它对抗的战术意见表。”
科金把能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意见表中不仅仅说明了虎式本身及其坦克炮的各项性能,还附带有图纸,上头是虎式的外形图,画出了各种反坦克武器对其的有效杀伤部位及距离标注。
“希望能给我们的坦克兵点帮助”
科什金说着话的时候,远处开来一辆突击炮:远看就能感觉到其外形敦实、防护优异、火力强大!
“这是我们最新式的su…1oo突击炮,火炮使用的是彼得罗夫同志基于红海军1oo毫米b…34型舰炮设计的Д…1ot式1oo毫米膛坦克炮,经过试验,穿甲弹可以在2ooo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25毫米厚的优质装甲,它的技术特性可以保证在15oo米的距离上击穿德国虎式坦克除炮盾外任何部位的装甲!”
科金说得很自豪——它生产简单,威力可kao,不过也有设计师的无奈之处:导致“斯大林型”坦克生产被小规模压缩,而“斯大林型”才是科金设计中最为自豪的产品,也代表着重型坦克展的将来。
“前装甲厚度75毫米,72的部件是和t…34通用的,4的部件取自su…122,还有7。5的部件和su…85通用,只有16。5的部件是新设计的。目前使用br…412b型穿甲弹和of…412型破甲/爆破两用弹,也可是使用红海军的标准高爆弹,不过一线部队估计不会用它去对付步兵。”
“我那也到了两门,要哈尔科夫设计一种能使用这种火炮的中型坦克,作为一两年后同你的“斯大林型”做“高低搭配”使用。不过现在br…412b型穿甲弹的质量让人担心,前后送了两批过来,质量差了很多!”
“委员会已经责成工厂改进工艺,要不然在我这它早量产了。”科金指着那辆突击炮说。
炮弹上的问题是延迟了su…1oo批量生产的时间,不然它在几个月前就会将su…85突击炮挤出生产线。
说着科什金示意陪同自己一起来的技术员把他的包拿过来,他从里边取出几张精细的坦克外形图:“今年是没法量产了,只管t34…85型,生产线不能动。”
科金接过来一看:近乎于半蛋型的炮塔,3o度倾角的车体前部装甲。
“图纸外形草图最早是副统帅让人送来的,元帅还说了这个设计可能存在的两个缺点:因为防弹外形的原因可能造成操作上的不便,还有弹药布置可能坦克一旦被击中后生存力差,容易生殉爆。”
科说金有点不明白元帅为什么会那样说,按照自己的图纸设计,目前标准的坦克兵操作起来还是可行的,再说全世界的坦克都是这样存放炮弹的。
“优点是和t34一样会成本低廉、简单,适合大规模战争使用。”
科金看完了图纸,话里有话、意味深长的说:“副统帅的天赋不是我们能琢磨透的,想想ak47吧。去年元帅还给我了一个在坦克上使用弹药隔舱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