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他所知82毫米迫击炮连有两个,似乎其中一个是步兵部队给的德国货,科杰利尼科夫见过,炮兵们就把它丢在一边。

    沿着交通壕往后,几分钟后就了炮兵阵地,一说一线战壕需要能防狙击手的炮队镜,炮兵同志们很慷慨的就把多下来那个给了科杰利尼科夫。

    扛着炮队镜回一线掩体,半路碰到休息够了回一线看看的托济奇。

    “哪来的?”

    “炮兵给的,我们的银行家认为自己是个狙击手。”

    回到掩体就架设,边架便问:“怎么样,有没有现?”

    “刚才1ou出过半个脑袋,不过时机不好。”

    “该给你杆狙击步枪。”托济奇的部下中原本有个狙击手,装备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不过已经牺牲了,连着那杆狙击步枪被炮弹炸上了天!

    突然,摩西扣下了扳机!

    科杰利尼科夫已经架好了炮队镜,刚好看到摩西为什么开枪——一个德军抬着块波纹钢板1ou出了半个身体,瞬间就倒进了战壕!

    “打中了!”科杰利尼科夫兴奋的喊了一句——那个人体是呈现抛的姿态消失的,不是主动卧倒或失足,显然是被击中。

    “怎么算?”

    托济奇也凑到炮队镜前看了看,透过15倍放大成像,目标区很清楚,不过见不到人影,只留下1ou出一点的波纹板和那两棵白桦树,还有挖壕沟堆积在交通壕北侧的一段挡墙。

    摩西已经抱着枪、沿着掩体壁坐了下来,“无所谓,我是个志愿者,最多算个民兵。”

    银行家一点也不在乎是不是能够确定又打死一个,枪口溅起的泥水让他看不清自己的射击效果,不过至少有一半可能目标已经被击中,就不知道是死还是伤。

    一听银行家这么说,托济奇有些不高兴:“志愿者怎么了?也是战士,你都至少gan掉了15个法西斯,至少能获得枚勇敢奖章!甚至红旗勋章也能!”

    平民也可以被授予勋章,只要做出贡献。

    “该给你找支狙击步枪,不然浪费了!”

    红军的战术思想一直是主要把狙击手当成直属于连排的支援火力,摩西这样的神枪手不用就是浪费!而且他今年也就38岁,还没到突击工兵4o岁的年龄上限,托济奇想要把他拉到自己部队里:这不是没有先例,团部就能招“散兵游勇”,游击队也可、平民也行——是壮丁就能抓,将来补个程序就成。

    。。。

第五百九十七章 老朋友() 
第三集团指挥部,林俊站在作战室的窗口前,看着窗外稀稀拉拉的冷雨。阿廖沙站在他边上,望望窗外、看看元帅,就不知道目无表情的元帅心里在想什么。

    还能想什么,这该死而又值得高兴的泥泞!

    德军在火车站南侧构筑阵地的消息在昨晚就已经传到指挥部,冰冷的春雨夹杂着雪粒子如期而至,这给第三集团军喘息的机会。不过相同的,普尔卡耶夫指挥的机械化部队也会陷在泥地里!

    两个精锐坦克团昨晚连夜撤出城市西南地域,因为那里原本就是维尔纽斯水网最为密集的地区——两个团横穿整个城市,抵达东南方地势较高地区的林区设防,不过将军同志已经有段时间不用那些钢铁骏马去冲锋陷阵。

    最适合坦克施展能力的平地就要变成泽国,t34们就是到了城西也就当当移动炮台的命,至少在两个月内基本会是如此。

    就一个晚上,除了地势较高的林区,城外低洼地区地面已经给泡软了一层,人往上一走,烂泥都能挤到鞋面。再过个几天,连那些土路都会给泡软,一脚下去都能过脚踝:等被车辆反复碾压过后,再有汽车想通过车轮就会给彻底陷死,坦克也不行,人更是一脚踩下去想拔出来,要做好隔三差五找靴子的准备!

    部队正进入工事与堑壕,这。两个多月的泥泞季节大动作想也别想,双方也就是搞点小动作折腾折腾,免得都闲着霉了。

    不过泥泞季节也有属于它的作。战特点,别看大动作没有,夜间突袭一类的作战会像每天吃饭一样平凡,那是步兵们施展才能最好的时机。

    林俊来得比较早,看到普尔卡。耶夫睡了一觉后出现在作战室,司令员看到林俊已经在了,“早,元帅。”——他是在昨晚城市南部作战结束后,又工作了两个小时采去睡觉:部队打阵地战,第一天再是不会有集团军司令员什么事,他这一觉真是睡得舒坦。

    有几份方面军的通知和下面各师来的报告放。在普尔卡耶夫的办公桌上,值班员都已经先期处理了:都没重要到需要将司令员从行军床上拖起来的程度。

    方面军将有几支后援部队归属突击第三集团军,。都是专门针对泥泞季节阵地战准备的特殊部队;下边的报告基本都是要求给些雨季防护装备的申请,比如要些铁丝网、地雷一类的东西,当然少不了还想要些套头雨衣。

    值班员已经将集团军后勤部有的雨季作战必。需品都下去了,后援部队第一批今天抵达,等司令员醒过来后配属都还来得及。

    “一批列宁格勒。抽调的狙击手部队,还有一个特别工兵营今天中午就会抵达。”普尔卡耶夫看了几份报告后对林俊说,“把狙击手和工兵营都派给巴秋宁,让他自己调配。”

    那两个兵种都是城防最需要的,“还要想办法多弄些铁丝网和照明弹,方面军司令部有没有通知?”普尔卡耶夫问值班军官。

    那名上尉从桌面上抽出一张手写记录:“就两个火车皮,7o吨铁丝网,大部分是蛇形铁丝网。还有1ooo122毫米榴弹炮用照明弹和5oo迫击炮照明弹,入夜前应该能到。”

    “不多,总比没有好,你安排好装卸人员和车辆。火车站那边车皮一到,尽快分下去,必要出纰漏。”

    、、、、、、

    中午12点,一名浑身湿漉漉的军官坐着辆老嘎斯抵达第三突击集团军司令部,车子连个帆布棚都没有——人还没下车,卫兵就听到那个穿着套头衫的人在骂骂咧咧:“妈的,冻死我了!”

    跳下车靴子溅起一片泥水,对着驾驶员说:“找个地方烤烤火,过会你到岗哨这等你。”

    “是,营长。”

    岗哨前边的失调碎石路,来人几步跳到石子上,顿了顿靴子上的泥水。

    卫兵看到套头衫里边是个三十多岁的军官,不过不知道军衔。

    检查了证件,是名叫伊万诺夫的工兵少校,不过这证件印制的地方还真远——在远东!

    卫兵见怪不该了,这会在立陶宛是从哪来的都有。

    “少校,元帅在集团军司令部,请注意形象。”

    卫兵好心的提醒这个不修边幅的工兵少校,这些人穿着浑身滴水的雨衣就会忘作战室跑,搞得那里像个烂坑。

    “我们从哈巴罗夫斯克来,一刻没停,同志,没办法!”少校有点搞不清楚状况,牢骚,他也不想这样邋里邋遢——他和他的部队已经赶了二十多天的远路,横穿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坐完火车乘汽车,这会后边的弟兄们还在拖着那些kao不住的老掉牙卡车在泥地里艰难行军,“哪位元帅?”

    “副统帅普伦雅科夫元帅。”

    卫兵看到少校眼睛都亮了一节,听完自己的话拔腿就走。

    “又是一个。”卫兵摇摇头:听到元帅在,十个里边有九个都是这样,巴不得能撞上。”

    在一座两层楼房前,少校拉个人问清了集团军司令员同志在哪,把雨衣拖了下来放在一边,整了整自己的外套。不过他在作战室门口给两名身穿内务部直属部队制服的卫兵拦了下来,再次检查了他证件,并要他交出随身配枪。

    少校一点意见也没,按部就班把手枪交给其中一名卫兵,因为元帅在里面,然后才进去。

    这会林俊正在看地图,似乎听到一名军官在作战室门口向自己和普尔卡耶夫报到,就抬起头看了看那里。

    这左看右看,看明白这个穿着工兵少校制服、胸口别着枚红星勋章、勇敢奖章的人似乎有点眼熟,不过因为刚才自己看地图很投入,没注意少校的汇报的部队番号和全名,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不过当林俊看清少校制服上的另一枚标识时,终于想起来自己在哪见过他——那是枚自己也有的胸章:“哈桑湖战斗参加者胸章”。

    “哈哈,伊万诺夫!”林俊快步走了过去,“哈桑湖的老战友!”说着紧紧握了握少校伸出的手。

    “怎么到维尔纽斯来了?”

    “你好,普伦雅科夫元帅,没想到在这见到你。我们月初从哈巴罗夫斯克出的,一同抽调到西线的还有两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我指挥的工兵营在火车站换乘汽车时得到命令调到突击第三集团军。”

    伊万诺夫显得有些激动,他胸口的红星勋章就是当年元帅亲自授予他的,那会自己还是第五十九国境警备队的工兵排长。

    “我你记得当时已经提拔为连长,怎么这几年过去了才成了个营长?”林俊示意伊万诺夫坐下说话,老朋友见面要好好聊聊。

    “原来你们认识。”普尔卡耶夫在边上笑着说,示意勤务兵去搞点喝的来。

    林俊一砖头对他说:“老朋友了,那会伊万诺夫可是狠狠的教训了小日本!国境警备队的工兵专家,你这最需要。”林俊也很高兴:当年kao着伊万诺夫的地雷和工兵锹守住了张鼓峰,对这个伊万诺夫林俊还是很有些印象的,当然他的名字好记也是个原因。

    伊万诺夫真没想到元帅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记得自己,说:“从国境警备队调出后gan了两年,后来调到方面军直属工兵学校当教员。元帅,远东虽然气氛紧张,可没仗打,我打了好几个报告才调回部队,这次是作为独立工兵营过来的。部队有点缺编,就三百来人,不过都是老兵,专门应对泥泞季节抽调的,我们没有那些架桥设备什么的。”

    “单纯”的工兵队伍,gan的就是爆破、设障的事,专门为阵地战准备,图哈切夫斯基认为这样一只小部队维尔纽斯急需,就给了第三集团军。

    “远东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我看到的都是些书面报告,你来之前有没有在边境线上?”林俊问伊万诺夫。他是看多了报告,虽然知道远东不会出问题,不过见到伊万诺夫还是要问问。

    “小日本在边境上没什么动作,我们在边境线重要山口部署了警戒线,我的工作就是埋雷、构筑障碍。我这个级别没法知道太多的机密,不过元帅,我们还是听说边境对面的小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后,抽了不少部队去太平洋。”

    接过勤务兵递上来的咖啡,“好久没闻到咖啡香味了。”咖啡基本都配给给了西线部队,远东部队是一罐难求。

    “元帅,等gan掉了德国法西斯,我们再掉过头来给小日本一下子,一定能一口气拿下中国的东三省和朝鲜。”

    伊万诺夫知道元帅对小日本一点好印象也没,难得说一下心里的想法:原本还想说“满洲国”的,不过想起来似乎传说中元帅说到“满洲国”就是“东北三省”。

    “呵呵,先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再说吧,有你gan活的时候。”林俊微笑着对伊万诺夫点点头。

    “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你安排一下伊万诺夫部队的任务。”

    边上的普尔卡耶夫说:“刚才我和元帅已经决定你的部队去维尔纽斯,向城防司令部司令、284步兵师的巴秋宁上校报到。”

    。。。

第五百九十八章 湿地猎兵的家() 
“准备打两个月堑壕站吧,还是在最糟糕的泥泞季节。”林俊敲了敲桌子上的维尔纽斯地图,“德国人也在挖战壕,整个南侧都在挖,特别是正南方向。”

    “城区西侧是水网地带,东侧地势相对较高,不过也够呛。我们在明斯克面对过秋季泥泞,但那会有斯大林防线作为支持,后来完全就是城市内部的巷战,这环绕郊区的堑壕站我们已经有几十年没打,在远东,还有芬兰都和这里的情况不一样,倒是像回到了一战。”

    战争是个很奇怪的动物,变来变去老是在重复很久以前的战术:当一项会改变战争的新技术被使用,战争就会抛弃原来大家都熟悉的方式;等到对方有了足够的应对措施,而且双方都熟悉了,那很可能战争的方式又回去了!

    希特勒的“闪电战”有点类似于拿破仑的骑兵战术,虽然相差的地方很多,但突击能力和强大的机动性是类似的——不过一个促使了战壕的出现(虽然原因远远不止这一项。),另一个似乎终结了堑壕站。

    在一战开始时大多数军队都认为那将是一场短暂的战争,双方都将会使用拿破仑时期的战略和战术:骑兵部队被送到了前线,骑兵指挥官根本没有想到骑兵在密集的火力面前是毫无办法的!

    挖战壕吧!简单的战壕逐渐。地变成了大面积的防守工事,两边战壕之间的空地成立无人区,不过坦克的出现让这些都变得一下子过时了。

    不过要是时间、地点合适,对手又。有足够的反坦克武器,让这坦克快突击为标志的“闪击战”又行不通了,现在德国人就尝到了这个滋味。

    回到一战的办法——挖!

    这会在火车站南边,随着雨势。变小,小伙子在军官的带领下正在战壕里改建自己的工事——那条下水壕沟改建的战壕太直了,而且单单有一条战壕还不够,要在后边泥墙后方把个个掩体连成一片。

    “战壕要挖成锯齿型,要在壕沟里无法看到十米以。外的东西,这种形状的战壕在敌人从侧方进攻时会保护里面的步兵,否则里面的所有部队都会暴1ou在敌军火力面前,伤亡会很惨重!连武器对着一头一个连射,能打死一串!”

    本雅明这会是“总工程师“,因为只有他最熟悉什么。是最顽固的堑壕系统,加上红军的壕沟系统,他认为德国佬想在这样的季节里要冲破设置完善的混合防线,难度不下于走着回柏林!

    “后边也要筑起一道背墙,前边我们挖的时候都。没注意。”

    托济奇有点不。明白,看着本雅明在白纸上画的简单图纸问:“后边筑墙,那不是两边都高了?”

    “我们不是修反坦克壕沟,一边高就行。”忽然本雅明似乎自己说的有点问题,“错了,反坦克壕在背面要高些。”

    瞪了一眼上士,似乎回到当年教训部下的岁月:“后边要是近距离挨炮弹,这堵背墙能救命,不然你的上半身就会成筛子!”

    “还有,尽量找更多的木板来,都铺在壕沟底部,这样能防水,堑壕足不是闹着玩的!人要尽量多动动,换班时间要短,休息时尽量躺着。”

    “壕沟的胸墙上要多打一些射孔,还有,简易式潜望镜也要多准备些,让人到后边街上的民居里去找镜子。”伊万诺夫的“终极战壕”显然是以一战德军战壕为基础,加上红军典型的阵地战火力配属模式,乍一看可谓“上下交叉、前后掩护、纵深配置、固若金汤”!

    一线是步兵,加上单兵反坦克火力点,这就是目前的第一道战壕;第二线在泥墙后边,加上更远一些的反坦克支撑点,以反坦克支撑点为重点的弧形防御——不过那些反坦克炮准备的基本是高爆弹,因为德国坦克暂时不会出现。

    再后边防御预备队,那是上级考虑的事,不过和本雅明想的一样——在车站街以北地区,部署有正在坚固建筑里养精蓄锐的步兵部队。

    那一线也配属着第三道火力线,基本都是迫击炮。

    最后边就是城区制高点和内里斯河北岸的曲射火炮群,加上总指挥部,这整个防御体系就成立了。

    这会步兵们正背派出去拆任何构筑战壕能够用的着的构建,最重要的就是木板——不仅仅地面,连那些战壕的墙也需要木板加固。

    市民们对于红军拆房子的行为是没意见,拆就拆吧,反正打起来房子也是基本保不住。

    对面的德军也在挖,他们的条件要差些,不过也有火车站南边少量被炸毁建筑作为支持,但是那些指挥部会暂时离得更远些,因为这头冷不丁就会有几炮弹飞过去。

    一旦红军大炮开火,德国人也还击,不过就像约好了似的,炮弹都不密集,几了账。

    本雅明给一群附近的基层指挥员上完课,所有人各自回自己指挥的连队,按照“德国老兵”的话指挥各自的部下gan。

    本雅明同托济奇一道来到第一道战壕,那位银行家正在掩体里熟悉自己的新步枪——隔壁的步兵连听说犹太志愿者中间有个神枪手,就送了支多出来的狙击步枪。

    突击工兵们知道怎么用,不过自认没摩西枪法好,就告诉他那个pe瞄准镜里的十四个分划是怎么回事,如何区分。

    这是支莫辛…纳甘ao。瞄准镜里有十四个分划,代表着1oo米到14oo米,当然,没几个狙击手会使用它对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