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好,科什金同志。车站上怎么就你们两个人来接我?”总设计师来接人,这让林俊非常奇怪。他是知道眼前这位40来岁中年人的身份的,哈尔科夫机械设计局总设计师、t34之父,虽然历史上他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装备部队的那一天。

    科什金还以为眼前的“苏联英雄”不高兴了,连忙说:“机车厂里的领导同志原来都在火车站等的,但厂里突了一个生产事故,有工人同志遇难了,所以只留下了我们两个。他们都是关心同志的安危,所以赶回去了,您千万不要生气。”

    “当然不会,是什么事故?我们赶快去看看。”林俊自己拔腿就走,边上的司机赶忙抢过他手里的行李箱,可不能让这位重要的领导自己搬东西。

    “是铸造车间生了熔炉爆炸,来报告的同志说已经牺牲了两位同志,还有好几位同志受伤。”这个科什金很“不会说话“,把什么都说了。

    科什金的心理有些不安,因为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又在这“克里姆林宫的同志”刚到的关口生了重大生产事故,不知道接下来会生什么?!

    为什么留下来接人的是设计局总工程师而不是工厂领导?因为领导要负领导责任,而设计局总工程师对于生产安全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所以当得知突事故后,这位设计局总工程师就主动留下来接人,其他领导都赶回了工厂。

    还有什么叫情况复杂?因为设计新型坦克的不只哈尔科夫这边,还有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也在进行研制,而且那边的现任总工程师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和克里姆林宫一直有着良好的关系,要是这次来“视察”的同志抓住这次事故不放,那很可能让哈尔科夫同志们的心血泡汤,而且领导同志可能还会背负上“破坏生产”的罪名。

    竞争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存在的。如果来的是别人,科什金的担忧可能会成为现实,但来的是林俊。林俊知道t34的威力和意义,也了解科什金的能力,要不是这位总设计师忘我的工作和努力,这种影响世界战争史的坦克就不会出现,而在历史上这位著名的坦克设计师就是因为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去世时才40出头。

    林俊为什么会出现在哈尔科夫?他一个空军指挥员怎么会去视察坦克制造厂?

    因为林俊在1935年的几个动作让苏联坦克工业的展来了个大转变,已经和原来的历史有所不同。林俊的建议和拿出的一些技术指标被分别送到了哈尔科夫和斯大林格勒,两边分别由米哈依尔…i…科什金和朱佐夫…雅科夫列维奇…科京这两位天才设计师领衔,进行新式坦克的研制。而斯大林格勒方面的基洛夫工厂主要是负责重型坦克,哈尔科夫这边负责的是中型坦克。这让新式坦克的研制工作整整比历史提前了两年,因为历史上的t34原型设计要从1937年才开始,而且一开始时的设计指标也没有这么高,甚至可以说是盲目、“没有具体目标”。

    在林俊来之前,斯大林已经看过最新式坦克的设计图纸和木质模型,两家单位所设计的两种坦克都另他满意。从设计师反应的情况看,他们一开始得到的技术指标和要求让他们避免了很多弯路,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林俊的“杰作”,因为设计师们还没重要的可以知道“他”是谁。

    斯大林很清楚林俊在这里面起的作用,而且他还是个“打坦克大王”,所以就让林俊去两家坦克制造厂“视察”一下,名头就是短期考察调研。“只是考察调研,回来向我报告”,这是斯大林交代林俊的。而飞机制造方面还没有完全展开,设计工作倒早已经开始,各个飞机制造厂和设计局都在开足马力工作,但动机的问题就是一下解决不了,所以林俊可以缓一缓再去,而且现在就是去了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他不懂动机的研制——斯大林已经把这两项重要的工作交给了林俊,因为斯大林知道“安德烈会给他带去惊喜”。海军方面,在来哈尔科夫前斯大林也和林俊谈了:现在“白俄罗斯”号已经改建完毕,就等着最后的海试后交付红海军。

    林俊主动要求不参加“白俄罗斯”号最后的试验,这点斯大林也理解:自己给予安德烈的权利已经太大,再给就会给他树立不必要的敌人。

    一到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林俊就在科什金的带领下直奔铸造分厂。

    出事的铸造车间人满为患,遇难同志的遗体已经移走了,工厂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们正在处理善后事宜、展开事故调查。

    车间里面很热,林俊脱下了自己的军大衣,挽在手上。这时车间里的人才注意到来了位陌生的上校军官。

    共产国际机车厂党委书记兼厂长Ю。e。马克萨廖夫正忙的焦头烂额。一个多小时前他刚到火车站接一位重要的“视察员”,结果自己刚进火车站就接到消息工厂出了重大事故,只能马不停蹄的赶回工厂。他知道今天要接的这位“苏联英雄”十分的重要,重要到可以左右工厂的前途,所以他把一直忙在工厂里的总设计师都拉去车站接人,为的就是体现对这位“苏联英雄”到来的重视,但没想到节骨眼上出这种事,天知道接下来的是什么?!但在得知事故的第一时间,马克萨廖夫都感觉天都要踏了。怎么办?!这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党委书记做出了唯一的选择——留下总设计师接人,其他所有相关人员返回工厂。

    希望那位传奇人物似的安德烈同志会理解自己的举动,要是自己留在火车站,安德烈同志知道自己不管工厂的事故而等他,那就绝对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马克萨廖夫看到一位年轻的上校站在车间里,而他的胸口挂满了勋章,马克萨廖夫知道是他来了。

    “你好,安德烈同志,我是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党委书记马克萨廖夫,欢迎你来工厂视察。工厂里生了重大事故,所以没在车站接你,真不好意思。”

    “你好马克萨廖夫同志,同志们的生命重要,大体情况科什金同志已经告诉我了,牺牲了几位同志?受伤的同志有危险吗?”

    “有两位同志遇难,7个人受伤,都是烫伤,还好爆炸的时候他们离的都较远,烫伤面积不是很大,没有生命危险。我们已经做了初步的调查,应该没有人为故意破坏生产的可能,最大的可能是在熔炼过程中出现了技术上的问题,具体的情况要详细调查后才会知道。一有调查结果,我会立即像你汇报。”

    “钢铁技术我不懂,我们要尽量避免事故的生,但既然已经生了,我们一定要做好牺牲同志的善后事宜,也要让受伤的同志得到最好的治疗。”林俊最关心的是人,而不是是不是“有人破坏”什么的问题,炼钢厂出事也是不能避免的,只不过时间和环境有些特别而已,“我们要用最快的度恢复生产。”

    “是,安德烈同志。现在技术人员正在做调查,我们也一下子帮不上什么忙,我先送你去休息一会。你坐了一天多的火车一定很累。”

    “呵呵,没什么,一路躺着来的,还是先到医院去看看受伤的同志。”

    一见林俊要去医院,马克萨廖夫当然没意见,立刻叫人拿上林俊的行李,再准备了车,赶去哈尔科夫医学院附属医院。

    这样一通忙碌,到了晚餐时间才回到机车厂。

    简单的晚餐后,林俊参加了共产国际机车厂党委会扩大会议:一是欢迎林俊的到来,二是事故调查已经有结果了。

    不得不佩服这个年代的工作效率,林俊原以为调查非得十天半月的。

    最后的结论是由于工人操作失误而引起熔炉爆炸,而负责操作的工人已经遇难。这下出问题了!

    到底是什么地方失误林俊也没听明白,他对于这项工作是一无所知,但他听明白的是:无法确定到底是谁的责任,因为遇难的工人有两个,而且两人都是厂里的老职工,还都是身家清白的老**员。

    车间主任、分厂领导和马克萨廖夫的领导责任是跑不掉的,但到底谁该负操作失误的责任呢?这个是共产国际机车厂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不好、也不敢表态的。

    林俊到医院去看望伤员,就是想了解事故生时的具体情况。而具受伤工人的描述,他心中已经有些底了:这应该是件意外事故,而不是有人特意破坏。而且工厂原本就重视安全保卫工作,里面的工人也都是政治可靠的同志。

    “同志们,我一下言。既然这已经确定是起意外事故,而且也无法确定第一责任人,我看可以这么来处理:我们要把握住“不放走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的原则,先要做到的是“不冤枉一个好人”。所以就当两位工人都是为生产而牺牲的吧,这样就不会让牺牲的同志受委屈了。调查处理决定上我也会来签名的。”

    。。。

第五十五章 装备“调研员”2() 
“关于其他同志的领导责任问题,我个人人为只需要进行行政方面的处理就可以了,不需要上升到党纪方面的调查。现在是特殊时期,苏维埃需要我们研制出新式坦克,如果将这次事故扩大化处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这会影响到红军的军事建设。现在工厂的领导层对于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是最为熟系的,如果进行领导层的变动,这里面产生的不利因素我想大家都明白!”

    林俊的一顿言让参加会议的所有人松了一口气,他们都怕这位“特使”同志会大动干戈,如果林俊要处置谁,只要往克里姆林宫打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现在的他对于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的领导层绝对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虽然特使同志说要进行行政方面的处理,但又强调了不做人事上的调整,这明显是在保护工厂的领导同志们。

    “同志们,我们也不能小视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对于厂里的阶级斗争问题也需要加以重视,当然需要掌握好分寸,不可冤枉一位好同志。”林俊说话可不会让你们抓住“把柄”,虽然自己正受斯大林的重用。

    看了看与会的所有人,大家都看着自己,谁都没有想插话的想法。其实谁也不敢插话,林俊现在是他们的“保护神“,要是没有他拿主意,也许半夜就会有哈尔科党委或红军汽车与装甲车管理局委员会的”肃反“委员会成员来找自己”谈话“,现在有安德烈同志“做主”,这起事故就可以厂内处置,这让领导们看林俊就像是“圣母玛利亚”一般。

    “当然,以上的意见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果需要我向上级部门做出事故处理意见的书面材料,我也可以写。这次事故的善后事宜就由马克萨廖夫和工厂的其他同志负责。”说到这林俊停了一下,“马克萨廖夫同志,那就交给你了。”

    “是,安德烈同志。最后的处理报告我会拿给您过目的。”马克萨廖夫对林俊的称呼都变了,成了“您”而不是“你”。

    “你的行政级别远高于我,还是称呼“你”比较合适,你说是吧。”一个50多岁的同志称呼自己为“您”,听着还真别扭。

    “呵呵,好的,安德烈同志。”

    “今天因为事故的原因,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了解试验型t32坦克(t34的试验型)的情况,就乘这个会让同志们介绍一下。”

    “特使”同志已经把话题和工作重心放到了生产上,大家还能不积极?!

    “安德烈同志,那就由我们新上任的总工程师科什金同志来介绍一下新式坦克的研制情况。”说话的是马克萨廖夫。

    “安德烈同志,我们在得到了试验新式坦克的指令和设计目标后,我们190设计局和工厂就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设计新式的t…32坦克上。它与以往设计的快坦克最重要的不同是放弃了我们一贯的轮履两用的行走系统,而采用了单一的履带式行走系统。放弃轮履两用式行走装置的原因有2点,其一是简化坦克设计,便于战时的大规模制造;其二则是可将行走系统节省出来的重量用于加强装甲防护。这两点也是新式坦克的技术指标里要求的。而且t…32坦克还安装了威力更大的76毫米火炮,装甲也设计成倾斜装甲,这可以面对潜在的威胁。现在我们已经制造出全尺寸的木质模型,正在进行原型车的制造。我们打算在新型坦克上安装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自行研制的БД…2实验型柴油机,而БД…2的定型工作也将完成,估计下个季度动机就可以进行小规模生产。”

    “很好,同志们都辛苦了。新型坦克使用柴油机和76毫米火炮这两点非常好,柴油机的可靠性好,如果是汽油动机,在战场上一旦被击中就是毁灭性的。”其实科什金说的林俊都知道,这么说也只是鼓励一下而已。

    “马克萨廖夫同志,据我所知科什金同志上任才几个月,原来的总设计师费尔索夫同志现在在吗?我有些事需要问他。

    林俊为什么要问原来的总设计师的情况,这里面的原因也只有他知道,因为他要挽救一位有才华的坦克设计师。“肃反”运动虽然因为自己的关系被淡化了一些,但在很多地方还在肆虐。

    林俊的话让马克萨廖夫一下子应付不过来,因为费尔索夫已经被“清洗“了,虽然还没被哈尔科夫“肃反”委员会处决,但也是命不久已。

    “安德烈同志,费尔索夫现在正在监狱里,因为他在去年设计了一个糟糕的变箱,导致生产被延误。”

    “原来是这样,设计了一个糟糕的变箱是个比较严重的错误,但费尔索夫还是有些才华的,还是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戴罪立功。当然重要的工作是不能交给他了,但他应该还是有挽救的可能。”林俊说的是漫不经心,其实这个“糟糕”的变箱的很多故障都是由操作不当引起的,他研究过t34的展史,所以知道这个费尔索夫非常“冤”。

    “那这样,我和你去一趟哈尔科夫“肃反”委员会,把费尔索夫带回工厂。就让费尔索夫给科什金同志做助手,我想这个人还能废物利用一下。现在加紧生产是第一要务,我看会就先到这吧,时间已经很晚,同志们忙了一天也该早点休息,正式的视察就从明天开始。马克萨廖夫同志,我们现在就去“肃反”委员会。”

    现在的林俊已经成了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的实际掌权人,谁都不管驳他的话。“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这是林俊的想法。

    马克萨廖夫根本不敢有任何不同意见,“特使“同志代表的就是斯大林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态度,说个“不”字,那不是把自己的脑袋往绞索里套嘛!再说会议上这位安德烈同志明显是在帮厂里的同志们开脱责任,给自己脸当然要担着。

    两人一到哈尔科夫“肃反”委员会的办公地点,林俊向值班人员说明了来意,那人连忙打电话向上级汇报。

    还从没有人敢来给那些“敌人和破坏分子”说好话,更没有来担保的,而这样直接来要人的更如同天方夜谭一般的不可思议——这是哈尔科夫“肃反”委员会委员们的想法。

    在接到电话后,所有的委员都赶到了委员会的办公室,因为来要人的可是克里姆林宫的“特使”,虽然他只是管工厂的生产,但人家是“苏联英雄”,还是克里姆林宫的红人,现在的名头可是大的不得了,委员们谁也不赶延误。

    一走进林俊所在的接待室,委员们的注意力都被这位年轻上校的穿着吸引住了——两枚列宁勋章、三枚红旗勋章、两枚红星勋章、战伤奖章、“荣誉”勋章和两枚西班牙的高级勋章,这所有的勋章都在告诉他人:这是位不可侵犯的重要人物。

    虽然“肃反”运动到目前为止也有一些被“清洗”的人拥有高级勋章,但他们都不是上校,也没这么年轻,更没有年轻的安德烈这么雄厚的背景。

    再次说明了来意,林俊的理由是:现在中央执行委员会需要以最快的度进行一样新式武器的研制,而你们手里的那个“破坏分子”费尔索夫还有些使用价值,所以我要把他带回工厂协助生产。当然具体的情况(生产什么)你们还不能知道,因为各位同志并不属于这个研制计划的生产团体,而且你们的保密级别也不够,不好意思了。

    林俊直接就把名头挂在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上,估计他们也不敢怎么着。

    一看这帮委员们还不敢做决定,“我可以给叶诺夫同志打电话,当然他决不会喜欢有人在这么晚的时候打电话找他。如果这样还会让同志们为难,我也可以直接给斯大林同志打电话。”林俊是用了“**裸的威胁”:要是“屠夫”一个不高兴或这位“特使”同志在电话里加油添醋几句,那“肃反”委员会的委员同志们很有可能都要被“肃反”了。这事向斯大林同志报告?!委员们绝对不想有这样的情况生。

    “安德烈同志,这当然不需要打扰斯大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