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研制一种重型坦克是不可能的。那只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坦克炮工艺要求高导致“斯大林”型产量地限制。等将来工艺得到改进。产量自然会上去。林俊觉得部队是被源源不断能够获得的新装备给“惯坏了”。坚决地否定了某些人的提议。

    赢得战争要靠t34和大量的自行反坦克炮。“斯大林”重型坦克不是当做“四处乱爬用的。现在能够保证的产量已经足够。不必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扩大它昂贵的坦克炮生产。

    不过即然部队希望得到更强有力、数量更多的进攻武器。林俊已经让坦克工业部和自行火炮部门给下面文。设计一种基于t…34坦克地盘。装备一种“容易生产的”100毫米火炮的新型坦克歼击车的指令。

    林俊把设计新式火炮的任务交给了费尔多…费多罗维奇…彼得罗夫。让他组织一个设计团队在海军的100m毫米b…34型炮的基础上搞研究。

    命令很**。除了其它的100毫米口径火炮都不需要去浪费时间——彼得罗夫在度非常快。自从去年11月得到命令。这会新型炮已经定型。命名为d…10:还是两个型号。坦克型的为d…10t而自行火炮型的为d…10。这两种型号仅有很小的区别。

    林俊并没有因为彼得罗夫的自作主张、多设计了个坦克用d10t而火。但让设计局暂时保留d…10t地设计。而准备投产d…10。

    几家工厂反应现在地生产任务已经压得他们快喘不过气。如果这会上马装备d毫米反坦克炮的u…100坦克歼击车生产计划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坦克的制造。

    林俊早就吃过大跃进的亏。于是命令u…100的生产计划暂时压着的生产也暂时押后。至于时间。林俊认为最晚半年之后就会具备生产的先提条件——它的对手!

    对付们u…85也成当然更好!

    同这会红军大量使用地u…76的设计、使用思路不同可是说完全就是为对付对手的坦克、突击炮而准备虽然具有不错的反坦克能力。但其主要任务是对步兵实行近距离火力支援。反坦克作战排在了第二位。

    林俊就要返回城区。临别之时紧紧握了握扬克罗夫的手:“有事就给我打电话。你知道往哪打。”安德烈。打不通怎么办?”扬克罗夫终于用上了几年前的称呼。

    “呵呵。那就找古谢夫。电话基本会从他那过。”

    回到明斯克的办公室时。已经有份来自莫斯科的文件在等着他:如果不是三个新地方面军司令员还没上任、部队整编连开始都还算不上。林俊这会就该返回莫斯科了。

    根据将有可能出现的夏季坦克大战和乌克兰方向进攻作战的需要。最高统帅部决定要组建5个坦克集团军。这可是红军历史上最大建制地装甲突击集群!

    40年那会都认为机械化军都有可能指挥不灵。而现在经过实战考验。更大规模的坦克装甲集群都要投入作战!

    这并不是对完全新的部队进行组建。而是在原有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5个坦克集团军。其中第一和第四坦克集团军将部署在乌克兰。另三个坦克集团军将在莫斯科附近组建。归属最高统帅部。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部署到白俄罗斯。或将其中一个调往乌克兰。

    坦克第1集团军将在目前西南方面军所属第38集团军地基础上组建(注意。红军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被改编为其它番号部队后。原有番号基本不会废除不用。而是再聚集一批部队重新组建。这38集团军就将被重新组建。只不过所辖部队不同了。而这样的情况在卫国战争中很常见。比如红军卫国战争时期的1个坦克集团军和5个突击集团军基本就是这么来地。)。将编有坦克第军。步兵第131和第3师。坦克第158旅以及若干炮兵、工程兵和其他部队。

    其集团军司令员的人选让林俊眼前一亮: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炮兵少将。

    那是名优秀地指挥员。非常有特点——脾气火爆崇尚进攻、性格刚烈浑身是胆!让他指挥一个纯粹就是为进攻的设立的坦克集团军。在林俊看来正好是“门当户对”!

    一看他几天前的职务。林俊都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骑兵第六军军长。林俊知道历史上莫斯卡连科在15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但着直接从骑兵军军长担任坦克集团军司令员。这差别也实在有点大。

    林俊不知道。莫斯卡连科“照理”要先担任第38集团军司令员。然后才是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员。但这会在第38集团军司令员位置上的并不是他。倒是有不少高级指挥员对他的进攻思维和作风非常看重。自然有人做举荐。

    要询问骑兵高级指挥员的调动的情况。找布琼尼没错。

    接通电话。“谢苗…米哈伊洛维奇。你那有没有收到统帅部组建坦克集团军的文件?”

    林俊文的直截了当。布琼尼喜欢那样。

    “是的。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就在一小时前。”

    “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员地人选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这人你怎么看?原来是第6骑兵军军长。”

    “果敢、崇尚进攻。虽然不是骑兵出生。但有骑兵一往无前地胆魄。而且富有指挥才能。”

    “谢谢。谢苗…米哈伊洛维奇。我会给统帅部打电话。就确定其担任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

    林俊这不是到布琼尼这瞎问。口气是恰到好处:布琼尼能听出林俊的询问口气——人是不是你推荐的?

    没有什么不满。就是了解此人如何。

    要组建坦克集团军的消息林俊早就知道。但并没有去做什么推荐。显然骑兵部队那边向统帅部反映过莫斯卡连科这个悍将。这会就派上用场了。应该只是向上面反映这个指挥员的能力出众。而不是直接举荐他担任什么。

    给林俊。这人选如果他同意。那统帅部就会立刻任命。而不需要经过什么考虑斟酌——斯大林和林俊都认为这人不错的话。还用考虑什么呢?

    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120年参加红军。126年加入苏联**。毕业于乌克兰红色指挥员联合学校工农红军炮兵指挥人员训练班和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系

    莫斯卡连科参加过国内战争。当时为列兵。曾在乌克兰和克里木对白卫军和马赫诺匪帮作战。在顿河和北高加索同反革命匪徒作斗争。122年起在北高加索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工作。历任炮兵排长、连长、营长和炮兵团参谋长。134年任炮兵团长月任远东机械化第23旅炮兵主任。136年月任基辅军区机械化第133旅炮兵主任。

    3年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系毕业后。任彼列科普步兵第51师炮兵主任:在该师编成内参加了年苏芬战争。为基辅军区参加苏芬战争的少数部队之一。其本人在炮兵使用方面表现出非常高的水平。后任敖德萨军区步兵第35军炮兵主任月—月任该军区机械化第2军炮兵主任。

    月起任摩托化反坦克炮兵第1旅旅长。就旅长职务上参加了卫国战争。后历任步兵第15军军长、骑兵第6军军长。

    坦克第二集团军在第三后备集团军的基础上组建。将辖有:坦克第军。步兵第和地14师。步兵第滑雪兵第28旅、刚刚获得“近卫”称号地近卫坦克第11旅以及其他兵团和部队。

    坦克第二集团军司令员人选是原第17集团军司令员普罗科菲…洛格维诺维奇…罗曼年科中将。

    坦克第3集团军将以第58集团军为基础组建。暂时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辖坦克第12和第15军、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师、步兵第154和第264师以及坦克第17旅。编组完成后将前往白俄罗斯前线。司令员人选为帕维尔…谢苗诺维奇…雷巴尔科少将。

    雷巴尔科也是个林俊熟悉的指挥员。因为他在40年那会是驻中国武官。而历史上更是在14年就被授予“装甲坦克兵元帅”军衔。

    其11年加苏联**。11年参加入红军。毕业于高级长进修班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为列兵月参加赤卫军。

    国内战争期间。任骑兵第1集团军的团政委和旅政委。同白卫军和波兰白匪军作战。12年任骑兵连连长年先后任团长、团政委、骑兵旅旅长和骑兵旅政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山地骑兵师副师长曾任驻波兰和驻中国武官。后来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战争开始后。雷巴尔科担任了第34集团军副司令。他虽然不是装甲兵出身。但对指挥坦克部队作战了如指掌。作战勇猛、思维缜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其平时沉默寡言。但一旦行动起来就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坦克第4集团军将在顿河附近组建。下辖坦克第22和第23军、步兵第18师、坦克第歼击第5旅以及若干独立部队。司令员为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克留乔金少将。

    坦克第5集团军将在莫斯科军区组建。直属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下辖坦克第2和第11军、步兵第独立坦克第1旅以及若干炮兵和其他部队。组建后最有可能归属白俄罗斯前线。

    集团军司令员人选亚历山大…伊里奇…利久科夫少将。一个作风硬朗的指挥员——林俊认识他。也知道他在“那场卫国战争”中的结局—月25日。在沃罗涅日州梅德韦日耶村附近阵亡。(。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第五百二十八章 奇怪的列车() 
卫国战争中红军部队数量达到极致,在战争最后阶段,苏联整个武装力量据说过两千万人!一个战前人口不到两亿,战争中人口死亡过2700万的国家竟然能维持那样一直庞大的军队,简直不可思议!

    扩军、扩军!

    源源不断的扩军给苏联提供了近乎源源不断的后辈兵员补充军队,军队番号也多到了让林俊难以记住的程度——为了副统帅能知道红军到底有多少部队,统帅部不得不将不断增加的部队统计表不断送往明斯克:一个副统帅要是不知道国家到底有多少部队,那简直就是笑话!

    “5个坦克集团军加上5个突击集团军,夏天能给我们多少实际的突击能力?”

    连方面军司令员都不知道到全军底有多少部队,但林俊知道:在两个月内,统帅部能给白俄罗斯、乌克兰方向最强有力的支援就是那十个新的集团军。

    作为强有力的突击力量,除了就要组建的5个坦克集团军,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手里还有5个全新的突击集团军已经组建。部队组建完成至少已经一个月。

    斯大林也算耐得住性子:突击集团军是为实施进攻战役、增强部队突击力而组建的,原本是面对明斯克方向的胶着状态,快组建就要投入作战。但明斯克方向战局渐渐向有利于己方展后,各突击集团军就一直没动。而是在组建地进行不断补充。

    与其他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相比,突击集团军配属了较多的火炮,并加强了机械化、坦克和骑兵部队,有地还配属了装甲列车和滑雪部队。

    突击第1集团军月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由第19集团军改编而组建,编有步兵第第第和第71旅。滑雪、炮兵及其他兵团和部队。集团军司令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库兹涅佐夫中将。

    突击第2集团军,去年12月由第26集团军改编组建,目前编有步兵第步兵第第第第58和第59旅,以及坦克、滑雪、炮兵、航空兵及其他独立部队。集团军司令员尼古拉…库兹米奇…克雷科夫中将。

    突击第3集团军,去年12月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改编组建。目前编有步兵第和第步兵第第第45和第54旅,若干炮兵部队和其他部队。集团军司令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中将。

    突击第4集团军,去年12月由西北方面军的第27集团军改编组建,目前编有步兵第第和第步兵第21旅,滑雪、坦克及其他部队。集团军司令员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上将——这会原西方面军副司令同志已经统帅部队抵达拉脱维亚东部,支援波罗的海沿岸方向,归属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指挥,将在西北方面军建制内作战。

    突击第5集团军:今年1月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由预备队第10集团军改编组建。编有步兵第和第机械化第4军,坦克第7军,炮兵及其他部队。集团军司令员马尔基安…米哈伊洛维奇…**夫中将。

    4个突击集团军都将在2月结束前抵达前线,替换下需要进行大整编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担任泥泞季节结束后的突击主力。

    这会苏德战争已经进入到“形式上的运动决战而实质上的消耗拉锯战”阶段,明斯克战役让两头都损失惨重,战争地残酷再次清楚的表明战争潜力能否承受得起战场的消耗、能够承受多久已经成了决定战争胜败的要因素!

    苏联要赢得这场战争。那就要在实际动员的力量上强于德国,那样才能够在战场上形成压倒性地规模优势。而目前的现实就是如此:苏联对战争潜力进行的动员高效而彻底!

    今天林俊在堆积场偶遇扬克罗夫,40岁的上尉,这反应了一个现实情况:苏联已经在动员早就已经复员、步入中年的指挥员。红军中已经出现17岁的新兵,上线虽然还没出现过30岁的列兵,但实际上50岁以下的成年男人都已经接受了军事训练。

    如果战争还是以这样一个度的伤亡进行下去,红军中30岁以上地列兵将很快普遍出现。相对于德国。苏联走在了前面,至少这会希特勒还没组织什么“人民冲锋队”。

    莫斯科宣传鼓动部有时候会接到些报告:有些工厂竟然出现精疲力竭的工人累死在机床旁的事情,为了战争的胜利,苏联人民在竭尽全力,而德国佬这会还在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惩罚营”已经被送上战场,而德国人还在为莫名可笑的理由把大量的劳动力关进集中营、送进毒气室——今年,红军需要以用所有力量构筑起来的军事优势尽可能的削弱德国战争潜力。在德国还没有完全被动员起来之前就获得压倒性地优势。

    德国反映迟钝。而德**方和资本家,特别是国防军高层。有时候、有些人对战败后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始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企图在战争中为自己也为德国留余地、留退路,所以他们缺乏一种孤注一掷、背水一战的觉悟和勇气,不愿也不敢像苏联那样进行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战争动员!

    或许说很多德国人根本没想过会战败,而苏联人民却都明白的知道:战败就将失去一切!

    整个苏联只有一个声音、一种意志,那就是斯大林坚决而彻底的打垮法西斯德国的意志,整个国家正彻彻底底地在执行这个意志,为了这个目的,任何困难都能被克服。

    林俊了解那些道理,而作为副统帅,那就该完全执行统帅的意志,成为执行斯大林意志最彻底的人。

    一列如今在铁路线上很少见到的客运列车正开出斯大林格勒火车站,驶向南方。在站台上给旁边铁轨上军用货运列车装完物资的工人们,都已经讨论了那趟客运列车有一会:很奇怪的列车,透过车窗能看到里面地人,有军人也有穿平民服装地,但除了列车员外,没一个人在半小时的停站时间内下车走走。

    这很奇怪,不仅仅是因为现在客运列车不多,而是遇大站不下来活动活动地少见。车站的同志也算见多识广,高度戒备的客车他们见过,但那辆车似乎只是上头的人不下来,并不是车上有什么大人物而搞戒严——工人们能看到那些透过车窗往外看的人中,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几乎都是年轻人。

    对于莫斯科而言这趟列车不算神秘,上头的同志也很想下来活动活动,但纪律在——小站加水时可以下车活动,大站停靠就得老实呆在车厢里。

    其实也是为了保密:保密级别不高,因为他们是苏联访问英国、美国青年代表团。

    年轻人来自各行各业,战斗英雄、年轻学者、艺术家、普通劳动者都有,只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为伟大的卫国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能为战争作贡献的不仅仅只有士兵,普通劳动者也能。

    列车的目的地是远在亚洲的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在遥远的外高加索,还要至少2天才能抵达。然后他们将在那里会和少量乘坐飞机的外交人员,再搭载飞机经伊朗去地中海东岸的海港城市海法,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军舰将吧他们送往英国。

    在英国访问之后,代表团还将前往美国访问,最后经过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越过白令海峡回国。

    这将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整整绕地球一圈,而且充满惊险与刺激——地中海和北非大战正酣,飞机、潜艇都会对他们构成威胁:照理从科奇半岛进入美国阿拉斯加的方式是最快捷与安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