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自己检查房间时从床下捡起它开始,林俊就没有仔细看过。

    怀表的表面镶满了几十颗小钻石,但说他小也不恰当,因为最小的那颗放到林俊上辈子,都需要他起码一年的工资津贴才能买到,更别说其中有一颗特别大,值个多少还真说不上来。打来后现水晶表面里的面盘上还镶着钻石,面盘上有一排小小的英文i1drose(野玫瑰)。

    “这个伯爵的老爹真有意思,恩,也许是他爷爷,会去阿根廷定做一只怀表,却不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姓氏或家族标记。林俊对于现代钟表的研究也就是在了解原来自己那只老爹送的欧米伽全自动机械表的水平上,当时它还让自己的战友羡慕异常,可惜只能在地上的时候戴。那只表是老爹送给自己的25岁生日礼物,花了20多万,一直是林俊的宝贝。

    但林俊却恰恰知道“野玫瑰”这个牌子,其实他手里的这只表的英文拼写方式是有学问的,一般的这个牌子的表的商标根本不是i1d加上rose、“野生“加”玫瑰”可不是“野玫瑰”,“野玫瑰”有一个专门的英文名词,而且意思就是“野生的玫瑰”,但具体怎么拼写林俊想不起来了。所以说字母的文字就是麻烦:当有一样新的事物出来时,就需要明一个新的名词,而不是像汉语那样把两个原有的名词加在一起就解决了。

    这不懂英文的林俊怎么会这么清楚?因为林俊的父亲有一只“野玫瑰”铂金怀表,是在俄罗斯时别人当银怀表卖给他的。那位俄罗斯的小商人不识货,估计他也去查过字典,可惜俄英字典里很有可能只有“野生”加“玫瑰”的翻译,而那只表恰恰是那个专用名词,这倒不是说这个专用名字只能指的是商标,它还是玫瑰花的意思,只是“野玫瑰”,而不是“野生玫瑰”。

    林俊父亲当时也不在乎这只怀表,只是觉得它外壳的手工刻花非常漂亮就买了,反正就300块人民币,也就是一只当时俄罗斯产银怀表的价钱。要是那个小贩知道它的实际价值一定会吐血。

    林俊觉得这表好看,回国后就找了本英汉字典查了一下,这才知道这是只“野玫瑰“牌子的怀表。后来感觉这表太重、重的有问题,又去找了做珠宝生意的小叔。小叔一眼就看出这是只铂金表。

    这下林俊来劲了,跑到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查询了所有能找到的钟表收藏一类的书,终于知道:这是只1840年左右由阿根廷产的名表,并且从19世纪中期开始这个牌子的怀表就再没生产过。而1992年香港的佳士得拍卖行拍过一只黄金质地的“野玫瑰“,都已经走不动了,还拍了180多万港币。

    当林俊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也没想到这表这么有价值,还是古董级别的名表。就摘了自己手上的瑞士产”梅花”,后来一直把这只怀表当成了自己的计时工具。很多人只知道瑞士出名表,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过世界级别的名表。

    后来林俊有一次和父亲去香港谈笔生意,林俊父亲的生意伙伴看到了林俊父亲从西装上衣口袋里取表看时间,觉得他这个人非常有意思,因为极少有人用怀表了,就好奇的借来看了看。恰巧这个香港商人是乔先生(现实世界中的钟表世界级专家,我就不说名字了)的朋友,也对表有所研究。

    当时他一看就喜欢,想买,但林俊父亲没卖,说是祖传的。这下那位生意伙伴也就不好意思买了,但聊起了这个牌子怀表的来历,其中有一段就是说它有两种商标:产量少一些的就是i1drose,这是特别为一些欧洲皇室和大贵族定做的商标,而另外一种商标较多,就是林俊父亲手中的这只的商标。但这个“较多”也是相对的,整个香港钟表收藏界也只有2只,而在19世纪时能买的起的人也是非富即贵,数量也很少。而且它一般是银外壳的质地,黄金的次之,铂金的最少。当时也在场的林俊就记住了这些话。

    “林先生祖上一定是好人家,我是没这么好的命呀!”当时那个香港商人出这样的感叹,他是一个真正的爱表之人。

    “废话,我家当然是好人家出生,只不过是无产阶级!”当时坐在父亲边上的林俊想。

    “呵呵,光这表在21世纪就值个上千万,更别说那条项链了,哈哈。”躺床上的林俊笑着想,“这个伯爵还真是个有钱人,西班牙帝国的原始积累果然名不虚传,只是现在没落了。”

    打仗时弄点“纪念品”是林俊根深蒂固的思想,只是上辈子没机会。他倒不在乎纪念品的价值,这是个“纪念”意义方面的,要是没这两样东西,也许林俊会“拿”只伯爵的汤勺做纪念。只不过伯爵的餐具都是银质的,也不便宜,估计也是古董级别的餐具,只是现在被指挥部的同志们在使用。

    话说回来,要拿个汤勺还不如拿自己的这两样东西方便,因为谢维进已经派专人清点了这里所有“征用”房子里的财产情况,还上了明细帐,防止失少。“书记员”唯一没有到过的地方就是林俊现在的卧室,他不敢来,再说营长也再三在部队里强调过:决不允许打扰安德烈同志的休息!

    再说战斗英雄同志也不会有随便“拿”人家东西的习惯吧?所以林俊房间里的东西谁都不知道有什么。可惜,林俊同志就是喜欢搞点“纪念品”。

    “看来还要好好的翻一下,不知道还有什么小东西”林俊想,只是他现在带伤不方便,还不能爬上爬下,而翻东西是要费力气的,“看来还要等几天。”

    林俊贪吗?他不贪。他是时常想起那位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扬科夫老人,他要为自己的将来和后代着想,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重演了。

    这时外面传来了卫兵的声音:“安德烈同志,营长和几位来访的同志请你去吃饭。”

    “好的,马上就来。”

    刚才林俊在画完素描后抱了个歉,把大家留在了餐厅,自己先回房间看信。其他人当然理解他的做法:战争中的男人看最高领导人和家中爱人的信绝对是极度重要的事!

    把三封信连着照片放进了谢维进送的帆布背包,想了想还是没把素描画放进去,而是拿着它出了房间去吃饭。

    林俊是前世那些战争影片导演们的受害者!那些影片的很多主人公在牺牲前总会想看一下亲人的信或照片,或是战友在整理牺牲同志的遗物时,在上衣口袋或笔记本里现了牺牲同志的妻子和孩子的照片。所以我们的林俊是决不会在打仗的时候把亲人的书信和照片贴身收藏,“我还要活着回去看老婆孩子呢!”

    你说他迷信也好、神经也好,他就是这么个人。

    

    。。。

第四十四章 马德里保卫战4() 
餐厅里巨大的餐桌有一半回到了它原来的职责,只是在另一边还放满了文件和地图。

    “安德烈,就等你了。”看到林俊进了餐厅,谢维进在哪里喊。

    “看信多看了会,呵呵。”林俊坐了下来。

    “毕加索同志,还有件事想麻烦你一下。”

    听了伊万诺夫的翻译,“当然可以,是什么事?”毕加索说到。

    “您能不能在素描的正面再签个名,要不我把他装在画框里挂起来谁都不知道是您的作品。”说实话,说这个要求时林俊的脸感觉有些烫。

    “哈哈,当然可以!听安德烈同志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要是没人告诉看画的人做画的是谁,还真没人认的出是我画的。”毕加索取出炭笔,刷刷刷的就在素描正面的右下角再次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都有些想不起来了,也许这是我所有画里第一幅签了两次名的,哈哈。”他也知道,这张人物素描和自己平时的风格完全不同,体现的是现场人物容貌的真实感。估计要是告诉别人这是毕加索的作品,别人还不一定会信。

    林俊的要求和毕加索的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说实话,估计会提出要毕加索再次签名要求的也就是这个安德烈了。在场的人来炮兵营前都已经听说这个战斗英雄带了几个人“借”房子的事,而且有多种“版本”,比如有一种最接进实际情况的就是:安德烈和看守房子的人说我们需要借住一下你们的房子,希望能够配合,而他边上的几个战士是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恶狠狠”的盯着对方,还有一个牛高马大的战士倒没有“威胁”对方,只是在边上不断擦拭着自己那把出了鞘的明晃晃的“大刀”!

    能做出这种举动的人做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但有一点大家能肯定:安德烈就是有些出格也是在为同志们着想,绝对是个好同志。

    金碧辉煌的餐厅、豪华的家具、亮的都能映出人影的餐具,加上顶级的瓷质盘碗,照理这都是为一次盛宴准备的,可惜能吃的却只有面包和3个肉罐头。

    但就是这样的伙食,对于围城后的马德里人都是十分奢侈的。

    “谢同志,你们营的伙食还真不错,我原来还打算到了炮兵营就减肥,没想到还吃得到白面包和牛肉。”说话的是沃罗诺夫。

    这时伊巴露丽也说了:“谢同志,我想问个问题,我是放在心理不舒服,您可别怪我。”

    “当然可以,伊巴露丽同志。”

    “那我可说了,这些东西是特意为了我们准备的,还是全营都一样。”

    “哈哈,放心吧,全营每位同志今天的伙食基本都和我们吃的一样,只不过我们7个人就有3个肉罐头,战士们是10个人分3个,但面包管够。”

    说到这谢维进有些自豪。

    “我们能有这些都靠的是安德烈和飞行大队的同志,他们把原来飞行大队的物资补给都留给了我们营和陆军医院,要不我们能有黑面包就不错了,哪能全营都能吃饱还吃好。留给我们的光上等面粉就够全营536人吃3个月的,只不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炮兵的小伙子们要勒一下皮带了。其实前段时间全营一直都是实行配给制,但一般还能吃饱。今天我们是破例让战士们打个牙祭,因为我和安德烈同志打算把三分之一的库存支援给第5民兵团,再把三分之一送到11旅的后勤部,在打破敌人围城前是阔不了了。咱们总不能自己吃饱忘了同志是吧,呵呵。”

    “那就太感谢炮兵同志了,民兵团那边的后勤一直很糟糕,同志们常常是在饿着肚子打仗。”听到谢维进的话,伊巴露丽太高兴了,虽然一个营够吃1个月的面粉不是非常多,但在这个困难时期也是非常宝贵的。

    自从弗朗哥叛变以来,马德里的后勤就一直有困难,而围城开始后供应是更加的紧张,外面的支援要突破敌军的炮火封锁才能运进城,而数量又远远不够,没想到炮兵营这还有些储备。

    林俊在大队撤离前,又把留下的补给都给了炮兵营和医院,只不过谢维进这边的一般食品多些,而运到医院的基本上都是些高营养价值的罐头食品。炮兵的体力消耗大,需要的是吃饱,而医院的伤员们需要的是容易吸收的营养。

    “好了同志们,吃饭要紧,有话可以吃完了再说嘛。”林俊可管不了你们,先吃了起来。

    “对,吃东西要紧。”

    、、、、、、

    伊万诺夫是刚到共和国参谋部工作。政府的那帮头头闹闹跑了,但总参谋部还暂时在马德里。但参谋部的情况也不好,因为大部分的原有人员不久前都投奔了佛郎哥,现在急需有战争经验的军官到那里指导工作,而伊万诺夫就是一位参加过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老军人,富有斗争经验。

    说实话,林俊自认为自己不是个能一锤定音的决策者,就是做个参谋也会出错,因为他全盘考虑事物的能力还不足。或许他只适合做个冲锋陷阵的战将,这够爽,也不需要用太多的脑子。可惜,现实把他放在了主官和斯大林参谋的位置上,所以他也是在战争中学习着。

    可惜现在面前的这些人说的都是全盘的战局和地面的形式,地面战让林俊纸上谈兵估计没有人是对手,可要是真给他一个步兵团,估计几个小时就会让他指挥的报销掉。

    “没有一线的实战经验还不行呀!”林俊看了看自己受伤的胳膊,感觉身体还是没什么力气,这是流血过多的后遗症,只能靠调养恢复。“真想扛挺机枪就上一线,可现在是只能呆着疗养,唉!”他心里想。虽然从没有想过去当个步兵,也当不了步兵,但刺刀见红的和敌人干一场是每个有血性的军人都有的“梦想”,那个才叫“爽”!

    有时勇敢的血性和愚蠢的冲动就是一线之隔而已。

    在吃饭的当口,联络员和通讯兵到了,他们给谢维进的指挥部再加了部电话。

    送走了要走的客人,林俊把谢维进和沃罗诺夫留在了指挥部,回房间放好了画,又叫上王刚要去瓦西里那看看。昨天瓦西里还在说他们把报废飞机上的武器改成了地面上可以用的家伙,上午去的时候忘了看。

    看着眼前的一大堆杀伤力巨大的“自制”武器,林俊的脑袋有些麻!

    “***,你个瓦西里,你简直就是个天才加暴力狂!”林俊对边上的军士长说。

    “嘿嘿,这是所有人的意见,炮兵营的同志也提供了帮助。”军士长同志在边上傻笑。

    前几次空战中损失的飞机,都是在共和**控制范围内,只要是还没烧成废铝的,都被当地的军队和老百姓运回了机场。机械师们拆下了这些飞机上所有还能用的东西。后来撤离马德里时,这些东西的大部分没有运往巴伦西亚,而是用卡车拉到了炮兵营。

    现在部队不是缺武器吗?这下留守的机械师们就打起了这些“家伙”的主意。可飞机上的武器可不是随便就能在地面上使用的,在瓦西里的带领下,机械师们做起了改进工作。

    林俊眼前有9挺机枪5门炮,清一色的对地武器,看样子机械师们是花了心思和功夫的。

    ПВ-1机枪安装在了自制的三脚架上,可以灵活的左右回旋和上下俯仰,还在机枪上安装了准心和标尺。原来的机翼用ПВ-1是电击的,但机械师们已经给它们都重新加装了扳机,这可是高难度的改进。而且三脚架非常的轻,还可以插到土里增加射击时的稳定性,三脚架还看得出是刚刚刷了一层黑色的油漆。要是林俊没看错,这是用飞机内部的那些承力铝合金管做的,重量轻强度大。整挺机枪在必要时一个强壮的战士就可以扛了就走,转移阵地方便。

    林俊指这机枪的准心说:“瓦西里,这枪打的准吗?”

    “放心吧大队长同志,我手下有个人对ПВ-1的机舱用型很熟悉,这标尺和准心完全就是按那个仿制的,虽然不能保证300米以上的精确度,但在近距离内没有问题。”

    “这就好。”林俊又走到了那些炮的边上。

    “怎么看着像是到了塔利班的营地?!”林俊有些感觉怪怪。

    这炮相对机枪就笨重多了,底盘倒是可以灵活移动,是用钢管焊接的,后面还有个小型的活动柱锄,两边各装了个战斗机起落架上的轮子,在转移阵地时可以拖着走。一门20毫米“史瓦克”wВkА机炮就安装在焊接的炮架上,瞄准装置用的是简易的替代品,但也有分划。边上还有个小座椅,下面新加的击踏板上连着两根导线,底盘上还固定着一个战斗机上用的电瓶。

    “大队长,这炮的结构太复杂,只能还是用电击,但是我们给每门炮准备了两个电瓶,保证关键时刻能够打响。”

    “打得响就好,难为你们了!试射过了吗?还有,弹药情况怎么样?”

    “打过了,400米内打中汽车没问题,弹药还有一卡车,足够打几仗的。”

    “***,有这些家伙,给我一个连,我能让正面进攻的一个营有来无回!”

    林俊可不是在说瞎话,那些“史瓦克”wВkА机炮要是对地面目标射击,一顿炮弹过去那就是放倒一大片,就是那些德军的1型坦克和装甲车也不在话下。

    以前的那些对地面攻击的任务让林俊知道,被20毫米穿甲燃烧弹和杀伤燃烧弹击中的人体往往会炸成两截,就算不是”一刀两断”也会留下个巨大的透明窟窿。而要是炮弹在人附近爆炸,那些细小弹片的杀伤力可不会像它们的“细小体积”那样被忽略。连的机炮对敌人的震慑力是巨大的,被撕裂的人体会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而这些要人命的炮弹又是铺天盖地般的砸下来。

    在后世的战争中,一些小口径的防空高炮往往会被当成对地武器,而它们就是敌人步兵的噩梦。

    

    。。。

第四十五章 马德里保卫战5() 
回到指挥部的林俊建议谢维进组织一个“火力排”,专门负责操作使用那些“自制”武器。谢维进和沃罗诺夫听了林俊的话,立马赶去看了这些杀伤力巨大的武器。

    “哈哈,这下我们炮兵营都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