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克里耶夫说得简单又清楚,激战的具体情况就不需要详细说了,元帅同志不是爱听故事的小孩子——两场战役都是艰苦卓绝,林俊能够理解。

    “伤亡情况怎么样?”

    “牺牲28人,还有16人在医院,刚刚补充了40名新战士。请您放心,72号装甲列车不会给您丢脸!”

    少校的表情非常坚决,俊相信他们能做到——这是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列车,对于其中的成员而言是种荣耀更是责任!

    林俊向自己的随员们介绍了眼前这位他曾经提到过的装甲列车指挥员,而别克里耶夫一看副统帅有相互介绍的意思,也向林俊他们介绍了自己的军官。

    一边是副统帅的随员,一边是装甲列车的尉级军官,这似乎不是一个档次,但林俊不仅仅将别克里耶夫当普通军官,还是半个老朋友,这次相遇就不会显得过于等级森严。

    “要停多久?”

    “一小时,还要补充些炮弹。”

    “走,到你的指挥车坐会。不会打你们工作吧?”

    “不会、不会!”欢迎还来不及,怎么会拒绝。

    走进曾经熟悉的车厢,有一股男子汉的气息充斥其间,还混合的淡淡的硝烟和其它一丝说不清的味道:这就是一个男人的世界,要不是刚完成一次大整修,这里的味道更不好闻,能这样就已能说明成员们平时的内务做得很好。

    指挥车箱还是老样子,只是几年的时间已经让那些设备留下了些印记,这让林俊有点故地重游的味道。

    车厢左边墙上显眼的位置有个大镜框,里面是自己和别克里耶夫等几名列车军官的合影,那是上次在列车上拍的,他们也给林俊寄过一张。林俊看了看四年前的自己:年轻的上校,自信又活力十足!

    “看来岁月不饶人,那会我都还没皱纹,呵呵。”林俊的话有点意思道:现在他都才28周岁,但就这几年的功夫都让自己眼角长皱纹了!

    “24岁的年轻上校,28岁的苏联副统帅,就像一场梦。”林俊心里有点感慨。

    也就在车上待了十几分钟,没停留太久,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离开时根据列车成员们的请求,林俊和他们在指挥车外以车名为背景再次拍了张合影,林俊还故意和别克里耶夫两人照了一张。

    “打完仗寄给我一份!”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德国的难题() 
在明斯克的林俊和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都在等待德军的进攻——自己再次动大规模进攻在目前并不合适,至少要等到入冬将秋雨过后的大地冻实以后再说。苏联的军队适应寒冷,那会才是红军动几个大型战役的合适实际:现在秋雨都还要两个月才来,有效的防守是关键。

    但这会德军不仅仅要制定有效的新作战计划,兵力和装备的调派也是个天文数字般的工作,而对于希特勒来说除了军事问题,还有一件事是他头疼的!

    德国在苏联的间谍网在“肃反”中彻底瓦解,连个小虾米都没留下(“肃反”中为数不多的良好后果之一。),但他们在美国有庞大且相对完整的潜伏情报体系:现在让希特勒头疼的问题就来自美国,还不是间谍获得的,因为“纽约时报”上就有!

    美国将向苏联实行“租借法案”,提供各种战略援助,这让希特勒非常头疼!

    希特勒对美国的政策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个基本的矛盾,虽然他根本瞧不起美国的军事力量,但在战争的头两年中,却仍然尽力使美国不卷入战争——使美国不卷入战争,是德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主要任务。

    德国驻华盛顿的大使馆用尽一切手段,包括贿赂美国国会议员、试图“津贴”作家和资助“美国第一委员会”,来支持美国孤立主义者,使美国在战争中不参加到德国的敌人方面。希特勒很明白:只要美国由罗斯福总统领导一天。希特勒征服世界、与意大利和日本瓜分地球地狂妄计划就一天无法实现。

    “早晚要对付美国,要狠狠地对付!”但是一次只能对付一个国家——这是希特勒的战略到41年入夏前得到成功的秘诀之一。对付美国地时候一定会到来,但只有在打败英国和苏联之后才能这么做:到那时候。他将在日本和意大利的帮助之下,对付暴户美国人,胜利了的轴心国家将轻而易举地使孤立无援的美国人屈服。

    希特勒尽力想在对美国下手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前,保证美国不卷入战争;要做到这一点,日本是关键所在。

    早在40年初,里宾特洛甫曾对墨索里尼指出:日本拥有牵制美国的力量,它可以阻止美国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出兵欧洲对德国作战。

    德国是如何看待美国的呢?:美国只有在认识到他们面对的是坚定不移地决心以后才会后退,美国的人民是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子弟地。因此是反对参战的。

    对于和日本的关系,希特勒很明白那个东方岛国还得靠他:在太平洋地区,日本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已经很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如果欧洲的德国出现问题。用不着多久日本就将现它自己已经处在全世界的围攻之中。所以德国和日本坐的是一条船:德国的失败也就是日本帝国的理想地告终。

    同英国的一年多较量让希特勒感觉有点无可奈何,为什么会这样?他明白、毫无疑问的:若不是罗斯福总是给丘吉尔打气,英国早就不会打下去了!

    这“打气”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还有那些数量巨大的战略援助,英国人在岛上可以说是靠着美国地援助在坚持:德国必须用尽一切办法阻止美国参加到战争中来,并且阻止它过于有效地援助英国!

    在四个月前,希特勒和里宾特洛夫在同日本外交官的会谈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的就是让日本放心地向南进攻新加坡,而不必担心俄国的牵制,为此甚至默认日本可以同苏联签订一份“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希望迅打败苏维埃俄国——特别是如果日本在东方采取行动地话。就足以说服美国使其相信:跟完全孤立地英国站在一边、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联盟(德意大利、日本。)相对抗,是徒劳无益地。

    希特勒希望日本参战越早越好,德日两国的最佳目标当然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会师——可惜这样一个令人头晕目眩的大好前景并没有能打动日本政府,哈桑湖和诺门汗给了它们足够的教训。两个月的战争从表面看德国已经占领了广大的苏联国土。但战线目前不过是只推进至39年之前的苏联西部边境附近,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家体系遭受的打击并不大。

    最重要的是:按照日本人的看法:德国想在今年冬天之前就打垮苏联已经是个笑话——以日本的陆战经验分析,这已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下德国指望“西部利亚会师”已不可能,就指望日本尽早进攻太平洋。

    日本自己也有烤着的栗子取不出来,它坚决不肯为希特勒从俄国的火中取栗:因此对德国来说。在征服苏联以前。不让美国卷入战争就成为最为重要的事情。在六月三日之前,希特勒深信德国可以在冬季到来以前把苏联征服。

    为了稳住美国。希特勒甚至做了很大的牺牲:很久以来德国海军一直不满意希特勒限制他们的活动——不许他们破坏美国对英国的货运,对抗美国海军舰只在大西洋上对德国潜水艇和海面舰只越来越厉害的敌对行动。

    纳粹的海军将领比心思局限在陆地上的希特勒看问题看得远:他们几乎从一开始便看到美国参战必不可免,并力劝元对此要早作准备。早在1940年6法国战败以后,雷德尔在戈林的支持下,就立即敦促希特勒夺取法属西非,更重要的是占领大西洋上的冰岛、亚尔群岛、加那里群岛等岛屿,以防止美国占领这些岛屿。

    希特勒表示颇有兴趣,但是他要先进攻英国和征服俄国,然后再对付已处于绝望境地的暴户——美国人。希特勒在40年那会曾经考虑占领大西洋诸岛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日后对美国进行战争。

    由此可见,对于美国问题,已不是希特勒想不想对美国进行战争,而在于选定什么时候动战争:在41年,希特勒赞成占领亚尔群岛,以便远程轰炸机可以从那里起飞去轰炸美国,可能在秋天就会有这样的需要。这就是说:在击溃苏联以后就轮到美国了!

    “大西洋战役”打得难分难解,德国没有占上风: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大批物资源源运到英国,“泛美中立巡逻”使德国潜水艇越来越难以进行有效的活动。雷德尔把这些情况都向希特勒一一指出,但是没有收到多大效果。到41年春,英国的美国货船得到美**舰护航,一直到冰岛。雷德尔请求授权给他不经警告而攻击美**舰,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美国在法属西非获得立足点。

    在上个月,罗斯福宣布美**队将接替英国对冰岛的占领,柏林反应强烈:“美**队帮助英国,侵入了我们已正式宣布为战区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对德国和欧洲的侵略行为!”

    雷德尔要求希特勒对这样一个问题做出决定:“应该把美国占领冰岛看作是参战,还是看作是一种应该不予理睬的挑衅行为。”

    在德国海军看来,美国登陆冰岛是一种战争行为:海军还要求有权在必要时可以在护航区内击沉美国货船和进攻美**舰。

    希特勒没有同意。

    “误会”是不可避免的,在五月份那会就有u艇击沉了美国货船,刚进入8月,又有两艘美国商船遭到鱼雷袭击。在8月日,罗斯福在一次演说中对德国海军的攻击作出反应:宣布已下令海军一现就开火”!

    罗斯福柏把林惹毛了,德国报刊骂罗斯福是“头号战争贩子””!

    美德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而德军在东线战场损失惨重,为了在美国完全投入战争之前解决苏联,希特勒已经不能等进行足够的部署就动再次的大规模进攻。8月8日,他在“狼巢”向下属们叫嚣:“已经进入八月!赶在严寒到来之前打垮俄国意志的方式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占领莫斯科!”

    希特勒考虑的还是很有道理,莫斯科在苏联的地位是无比神圣,一点莫斯科沦陷,将极大打击苏联抵抗的决心:德国元帅们立刻制定出详细作战计划——战役第一步,最快度占领明斯克!

    为了立刻占领明斯克,打开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希特勒甚至削弱了南方集团军群,抽调部队北上。

    最近的通往莫斯科的线路,这条直线上有相对完善的道路系统,也许在雨季时也能保证军队的活动:林俊和朱可夫这是真正的堵在了德军进攻的火山口上!将要面对的德军比两人预计的还要多!

    。。。

第三百七十五章 打破平静() 
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里诺夫斯基中将在自己的指挥部欢迎林俊的视察,两个多月的激战让这位第11集团军司令员白头都多了不少,但战争也让11集团军和马里诺夫斯基享誉全军!

    在布列斯特,第11集团军给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中最精锐的古德里安装甲集群迎头痛击,集团军主力第三机械化军更是在要塞部队的配合下全歼两个德军装甲师,其中包括党卫军精锐“帝国”师!

    因为11集团军在同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硬扛”时消耗了差不多一半的实力,因此它并没有参加对波兰的进攻,在7月初就撤往明斯克附近进行整编补充,这给了它宝贵的喘息时间。

    一个月的休整并不能完全恢复第11集团军的战斗力,但在接收了来自中亚的几个步兵师后,马里诺夫斯基手中已有再次进行一场大战的实力。

    “马里诺夫斯基,这次你的压力够受得!”

    “元帅同志,部队已经在斯大林防线后方展开,直到明斯克城边缘,整个正面都将由我们坚守。”马里诺夫斯基指着地图,“这次除了重行整编的近卫第三机械化军作为机动突击力量外,其它所有部队将做为防御部队使用。”

    “元帅,我的坦克不多了,才不到300辆。”

    “我这没有。拖。只要拖到冬天就是胜利。每一道防线寸土必争,最后退入城区和德国佬打巷战!”

    “我侧翼地两个集团军只要顶得住,这40公里我能延缓德军一个月!”马里诺夫斯基眼神似乎都在放光,他的话已经很清楚——这一仗下来,第11集团军大概就要再次大整编,十五万指战员能活下来的估计不会有多少。

    “朱可夫会进行全面安排,你听他的命令就成,我不会干预你们作战。”

    作为高级指挥进修班的老同学,马里诺夫斯基是太清楚林俊到底有多少陆战指挥能力;做为“四驾马车”中资历最浅的一个、林俊的心腹班底。这一次需要同朱可夫密切配合,让明斯克成为钉死德军的堡垒!

    原来还想留林俊在集团军司令部里吃中餐。但西方面军司令部的一个电话打断了两人地安排:朱可夫希望两人立刻到方面军司令部,有非常重要的情报!

    “这是用专机送来地绝密文件。都没用电话。”朱可夫一见到林俊就交给他一份文件,大将的脸色有些严峻。

    林俊仔细地看了一遍后,心里已经明白为什么莫斯科要用专机送达:德军统帅部从南方集团军群抽调一个装甲师和至少四个步兵师北上;从北方集团军群抽调4个师南下,具体是何种部队不详。支援的德军将全部投入对明斯克即将动的战役。

    上述这些只是情报中的一部分,德军甚至还从占领区抽调军队前往白俄罗斯,为的就是一鼓作气拿下明斯克,打通进攻莫斯科的通道。

    “两翼的部队不可能支援明斯克的防御:如果德军突破两翼防线,坚守明斯克将变得毫无意义。”朱可夫也认识到情况的严峻。

    马里诺夫斯基没想到莫斯科能知道德军统帅部的最新部署,对情报是否可靠也有一定地疑问。

    “深蓝!”心里冒出那个神秘的代号。

    “情报应该是可信的。”

    林俊对“四驾马车”是完全信任,但不该知道的他不会说:这应该是最新代号“深蓝”的情报员回地情报。

    深蓝——隐蔽在德军统帅部的情报员。一般绝不动用,直接向亚历山大同志负责,同在德国的其它情报员没有任何联系,拥有完全的自主权:连亚历山大也会不给他指令,只是安排有专门时段、频段等待它。

    什么情报该、什么。这都由“深蓝”自己决定——连林俊也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只是知道他的存在。这样地王牌情报员越少人知道越好。

    “朱可夫,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目前地力量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再困难的情况也要坚持!”

    林俊取过文件,用桌子上地火柴点燃。看着纸张彻底烧毁。

    如果是这样。压在明斯克的德军将会达到至少70万!而朱可夫手头能用于城市防御的兵力最多30万,实力对比悬殊!

    情况严重。马里诺夫斯基返回集团军司令部指挥,而留在方面军司令部的林俊和朱可夫在下午5点看到了一个意外的客人——内务部直属部队司令员列昂尼德…格里戈里耶维奇…彼得罗夫斯基中将。

    中将同志是乘坐专机来的,一见林俊和朱可夫就立正敬礼:“内务部第一突击集团军司令列昂尼德…格里戈里耶维奇…彼得罗夫斯基前来报到,我部齐装满员,正在莫斯科集结,一周之内将全部抵达明斯克。”

    老朋友了,亚历山大的部下,自己和内务人民委员保护下来的优秀指挥员,但他的一段话还是让林俊一时难以明白。

    “怎么回事?彼得罗夫斯基同志。”

    “今天中午我接到命令,担任新组建的内务部第一突击集团军司令,部队从莫斯科附近的内务部直属部队和莫斯科卫戍区抽调,主要部队共四个内务部师,加上莫斯科卫戍区的一个摩托化师。所属部队包括现在莫斯科附近实力最强的内务部机械化第二师。现在各部队正在莫斯科附近几个车站集结,今天就将开始起运,优先于其它任何调动。给我的命令是先期抵达明斯克报到,我的指挥部还在路上。”

    中将说得很清楚了,这从莫斯科调来的十几万部队可都是莫斯科的“御林军”,在组建南方面军时也没动用——斯大林应该是在获得柏林的消息后,更加觉察到明斯克的重要,把压箱底的力量都抽一大块给西方面军。

    只要明斯克能拖住德国人,莫斯科的安全自然有保障,第二战略集团也很快就能形成有效的集团作战能力。现在明斯克急需成建制、战斗力强劲、致意坚定的部队,调派这支“内务部第一突击集团军”是最佳方案。

    内务部部队的作战和训练方式同一般红军是一样的,只不过像莫斯科这样的“内卫“部队训练更加艰苦、待遇也相对好些,部队的战斗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