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次相互有效的炮击就反映出了苏德双方战列舰设计上的差别,不得不说“苏联”号占据了一定优势,而“俾斯麦”级的设计思路已经有些落伍了。
“俾斯麦”级战列舰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成的最大战列舰,它们的建成和服役在世界海军界都曾引起极大反响,就连丘吉尔也称赞其为“造舰史上的一大杰作”!它们传奇般的生涯更令其笼罩在神奇的光环下,但是事实上“俾斯麦”级的设计思想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是拿一战的思想设计二战的军舰,结果可想而知了:她下水时就已经是落后的战列舰,确切地说:“俾斯麦”级是在二战的时候造出的代表一战最高水平的战列舰!(有人将“俾斯麦”级列入“百年设计最糟糕战舰”里,作者对此第一个反对,但仔细体会一下也会现它有些地方是落伍了,而造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个被限制了那么多年的德国能造出“俾斯麦”级来已是非常不易!)
为什么说“俾斯麦”级是一战水平地战列舰?因为从全面防护,大船小炮,到长程轻弹。全部都是一战德国海军的思路。“俾斯麦”级设计本身就是从一战“拜仁”级战列舰的概念延续,改进的是设备,设计思路没变。
而体现二战水平地后条约型战列舰重要特征简单地说包括:重点防护概念,三联炮塔。船体设计。防空程度等。
就火力上而言,德国的381mm炮(很多资料上显示是38毫米。作者是习惯用381这个数据了,在20年前第一次知道“俾斯麦”号地大名,那会的记忆中就是381。)在世界同一口径级别里是远程穿甲力最弱的,但是它的射程最远!
德国人延用一战的经验,使用较轻的弹头来达到较远的射程,以便与对方大一级口径的主炮抗衡(一战时地280mm对英国305mm,这次的对抗目标是英国地406mm(纳尔逊级)。射程差距是拉平了,只是英国人的新式战舰不再是一战时轻防护的货色。纳尔逊的406mm炮在20000码上就可能将“俾斯麦”级开膛,而“俾斯麦”级在15000码上都未必能把对方怎么样(对于这一点。德国就没制造406毫米舰炮的经验,要是船等炮显然不现实,德国设计师还是很高明地。而“纳尔逊”级在海战中要是同“俾斯麦”级抢占t字头,用脚趾头就能想象谁能赢,纳尔逊”级地特别设计有点“先见之明”。)
由于德国是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次建造纯正的战列舰。为了降低风险、保证研制进度。尽量采用了现成地技术: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前后各布置两座。这种布局在二战比较少见、也常被人诟病。称采用这种布局不利于减少舰体长度与装甲带长度,但这也是出于它自身的特殊原因与特殊的作战需求。
德国有自己的实际考虑:自己的战舰数量不可能与英国抗衡,出现寡不敌众不可避免,多炮塔可以有利于攻击分散目标,散布精度也更好。可是主要原因还不在于此,射界才是主要因素:在撤离作战中采用33布局就有可能导致6门主炮无法射击,这是很致命的。此外33布局只要损坏1个炮塔战斗力就下降三分之一,而双联装只会损失四分之一。“俾斯麦”级主炮最大射很高,最小仰角射为3/分,最大仰角射为2。3/分,达到同期战列舰(包括任意角度填装的法国战列舰)的最高水平。穿甲弹采用的是“高初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的着靶存性能相应降低,加上它的弹道低伸不利于远距炮战,在一战后建造的战舰主炮中属于中游,弱于大和、衣阿华和维内托级,和黎塞留级、南达科它级大致相当,但强于乔治五世级、纳尔逊级、前卫级甚至狮级。
正因为“俾斯麦”号射的穿甲弹是远距离穿甲能力较弱的“高初轻型弹”,“苏联”号的装甲炮塔顶得住,如果是重型弹设计就不好说了!
尽管俾斯麦级的火力并不出众,但德国一直在装甲防护方面经验丰富,其装甲防护沿用全面防护模式,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
此外“俾斯麦”级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将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层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同时重叠在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很大强化,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战列舰。它的鱼雷防御系统设计为抵御250公斤tnt的水下爆破,实际上却可以抵御300公斤烈性炸药(其膨胀系数为tn的爆炸!
虽然“俾斯麦”号的装甲厚度系数一般,但它地装甲材料非常优秀,享誉世界的“德国钢”不是吹出来的!(根据战后美国弗吉尼亚海军基地的测试,俾斯麦级地a装甲抗弹性能大约是美国衣阿华级地c1assa装甲的115…120,而日本大和级地vh装甲抗弹性能只有美国c1assa装甲的84——以测试样品来说如此,但并不一定是所有产品。)
但是相比于“苏联”级的设计。“俾斯麦”号还是有些落伍了——装甲没前者厚,主炮口径也没前者大。
在防护上,“苏联”级采用了极为强大的装甲和水密防护结构,其装甲总重达23306吨。甚至过了装甲重23262吨的“大和”级!装甲防护体系为独特的不完整双装甲舱式。结构及其复杂,在中央的主装甲舱前后装甲隔墙外。还分别布置有1道厚度更大的外围艏艉装甲隔墙。在艏部和艉部地两道装甲隔墙间,仍然布置有侧装甲带和水平装甲。“苏联”级的装甲防护体系仍然可以算得上重点防御类型(和“俾斯麦”级地设计思路不一样。),但其有效防护体积比一般的单装甲舱式更大更有效。
“苏联”级主装甲带全长从一号炮塔前的第64号龙骨延伸至3号炮塔后的196号龙骨,占水线长度的57左右。装甲带高6。27米,其中1。77米位于设计水线以下。
“苏联”级地水下防护体系也是混合式地,其64…153号龙骨间是普列赛双重圆筒式防鱼雷系统,全长123米。圆筒舯部深度达8。15米。艏艉减少到7。0米。由于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不利于舰体水下线形的平滑过渡。“苏联”级艉部153…170号龙骨间是多重防鱼雷舱结构。圆筒外板厚11毫米,内层地两道筒壁厚7毫米,中央圆筒直径3。15米,外面包着一层1。2米左右的油…水层。内部没有重型装甲防鱼雷纵隔墙,有一道10毫米厚的放水支撑板和一道35毫米厚的轻装甲纵隔墙。舰底为双重纵骨结构。主炮弹药库下部是三重底。有一定的防爆能力。
按照设计要求,“苏联”的装甲可以抵御406毫米穿甲弹和5000米高空投掷的1000公斤炸弹的攻击!其水下防御系统更是强大无比。防鱼雷系统能够防御750公斤tnt的水下爆炸(这和“俾斯麦”级的实际效果扎不多)!设计师们认为,““苏联”级还可以达到任意相邻5舱进水或舰底命中2条鱼雷不沉、1舷命中3条鱼雷不丧失战斗力的惊人生命力!
一看德国的炮弹已经准确命中己舰,库兹涅佐夫心中有数:如果按照现在的航向,德国人的炮击只会越来越准!
“传我命令,编队左舵15,舰队保持30节航!”
这是要最快的接近目标,用距离来抵消德国的精确炮击——随着舰队司令的命令,“苏联”号开始转舵,而此时最忙碌的是枪炮部门:最快的再次进行计算和调整射角。
舰队刚转向完毕,一顿炮弹落在右舷几百米外,舰桥里的指挥员看了一眼弹着点呼了口气——要不是调整了航向,那阵炮弹正好会砸在自己头上!
德国人的光学瞄准技术不愧是世界顶尖!舰桥响起刺耳的笛声,主炮已经调整完毕,将再次进行齐射!
猛烈的后座,舰桥都在微微颤抖,纵列里的四艘舰几乎同时动炮击,而目标只有一个——领头的德国战列舰!
“趴下!”边上的参谋不自觉的推了一把司令员,一位猛烈的震动传来,舰桥舷窗装甲盖后面上的防弹玻璃都被震落——一大口径炮弹准确命中“苏联”号的舰桥,而同时还有一炮弹命中三号炮塔和舰桥结合部!
库兹涅佐夫被推到在地,但很快就站了起来:“报告损失!”
“三号主炮塔液压失灵,使用电力操纵。罗经舰桥出现伤亡,舰15米处被击中,舰进水量不大,我舰还能战斗!”
这时处在后面的“红色乌克兰”号上的人也为旗舰捏了把汗:它整个被水柱和硝烟包围了!德国人将所有火力都对准了领头的“苏联”号!
“传我命令,全舰队继续击中火力炮击德国舰队领头舰,不要顾及其它!”
就在“苏联”号第二次被击中时,两艘苏联巡洋舰已经打出了转向后的第二轮齐射,20多公里外的“俾斯麦”号在半分钟前被命中了7180毫米炮弹,虽然没有伤及筋骨,但爆炸导致甲板和上层建筑多出破损,在舰桥右侧还引了小规模的火情。
40秒后,库兹涅佐夫看到了终生难忘的景象:德国领头战列舰被一阵爆炸所包围,出滚滚浓烟!
“一定击中了它的要害!”
还没等同志们高兴起来,又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传来,舰体震动比刚才还要猛烈!
“二号炮塔左侧被击中!”库兹涅佐夫往那一看——一个破洞出现在二号炮塔左侧3米处,正冒出滚滚浓烟!这让上将同志惊出一身汗:按照距离和炮弹可能的落角看,这德国炮弹可能会直的穿进二号主炮塔射药库!
在司令员吓出一身冷汗时,二号主炮塔下部的弹药库和射药库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炮弹穿透了两层水平装甲,由于射角原因被厚达406毫米的弹药库装甲带挡住,但剧烈爆炸产生的震动让相邻的射药室水兵伤亡惨重——有一名水兵正好背靠在舱壁上,内脏都被震碎了!
“二号炮塔报告,弹药库没问题,但下面的水兵伤亡过半。”
“立刻让预备队上,一号、三号炮塔继续对准德军领头舰!”
其实苏联好遭受的损失远不只这些,203毫米的炮弹它都已经挨了十几,只不过兵没有伤及筋骨,损失了几门高射炮,都被省略了——这会双方的任何一次齐射都可能会给对手造成致命一击!
30秒后,“苏联”号再次进行齐射,而库兹涅佐夫之后下达了新的命令:“传我命令,苏联号、乌克兰号对准对准德军二号舰,巡洋舰对准德军三号舰!”
距离已经越来越近,这时德国编队已经生变化——“俾斯麦”号整个在冒烟,航也降了下来,而第二艘战列舰到了右翼位置,似乎要取代领头舰。三艘德国驱逐舰正加插到苏德双方舰队中间——“俾斯麦“号应该已经被重创,德国人是想释放烟雾来掩护!
。。。
第三百五十九章 永留史册的海战()
“苏联”级使用的是12米测距仪,而“俾斯麦”级装备的是10。5米测距仪,这都是世界上精确度最高的大型舰用测距仪。一般测距仪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出于光学技术上的差距,“苏联”级的主测距仪精度其实和德国的10。5米测距仪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
但现在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双方的距离已经接近至20000米之内,炮击的精度已经越来越高!
“苏联”号此时已经经受了10以上的381毫米穿甲弹直接命危险的是水下中了两直接命中弹,装甲带前方的舰体进水,进水量已经过2000吨!
一号炮塔电力和液压系统全毁,已经失去作战能力,左舷半数以上副跑被毁,只有4个双联装100毫米高平两用炮炮塔还有战斗力,在进入22241米的最大射程后一直在用最大射对德舰进行炮击。
一号锅炉舱挨了穿甲弹,两台锅炉无法使用,航降至2节,为此舰队司令下达了命令:“传我命令,乌克兰号代替我舰指挥!”
库兹涅佐夫已经认识到“苏联”号已经不再适合担任编队旗舰,降下了旗舰旗,身后“乌克兰”号进行了一个左20度的转向,要从左翼越“苏联”号。
“一号锅炉舱情况怎么样?”
“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无法继续提供动力!”
“让损管人员加把劲,右舷副炮人员伤亡过半,让左舷炮组派出预备队!”
这时“红色乌克兰”号从左翼200米外越“苏联”号,还能作战地6门406毫米舰炮暂停射击,在新的旗舰越后5秒,…0式机电弹道解算器和…3型座标自动变换器就配合测距仪重新取得二号德舰的炮击参数。六门406毫米**再次出怒吼!
10海里外的德国一号舰已经是浓烟滚滚,从大口径望远镜里观察,整艘德舰上层建筑基本已经被摧毁,而它的8门主炮已经有会没有射——“俾斯麦”号回天乏术了。
这边“苏联”号也是情况不容乐观,刚才“红色乌克兰”号右舷的舰员们清楚地看到“苏联”号的左舷是一片狼藉。连坚固异常的舰桥都是破烂不堪,四处都是燃起的黑烟。这会库兹涅佐夫很担心“苏联”号的情况,但却不能退出战斗进行舱面灭火——舰队还需要自己地6门**,那边的德国二号舰还在猛烈射击,战局随时有可能出现大逆转!
装甲指挥塔内的设备也是震得连七八糟,勉强还能指挥全舰作战。库兹涅佐夫举着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德国舰队,突然他现了德国人的异常“德国人撤了。”
德果二号舰和三号舰开始向西大角度转向,三艘德国驱逐舰全夹到双方舰队中央,浓浓的烟雾升起。
就打出两轮齐射地功夫,作战海域已经被黑色的人造烟雾笼罩——“苏联”号能够进行炮击指示的雷达已经被毁,光学瞄准系统也失去了目标。
“司令员同志,乌克兰号来电,请示是否继续追击撤离的德舰?”
“不用了。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彻底解决一号目标。”
现在要做的不是追击。就是穿过烟雾,还能保持高的德国舰队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追上地,还得要提防不必要的损失和可能狂地德国空军。德国人对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已经彻底失败,而那两艘被击伤的德国战舰在挪威是很难得到全面修理的,短时间内将无法对北方航线造成致命的威胁。
库兹涅佐夫地决定有点像“几个月后地南云”。有点保守。最大的原因也差不多——舰队宝贵,要完整地带回去!只不过库兹涅佐夫面对的是一个方向上的抉择。而南云是丧失了彻底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后主力的机会。
虽然有些可惜,但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将舰队完整的带回去才是重要的。
另外三艘红海军战舰在得到司令员的明确命令后,将所有巡洋舰主副炮和战列舰副炮都对准了靠己方最近的那艘德国驱逐舰,在它躲进浓雾前一顿炮火把它轰成了一堆燃烧着的废铁的驱逐舰很快就沉入海中。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接近至10000米时,那艘正在燃烧的德国战列舰竟然还有副炮再向自己射击,而它的航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红色乌克兰”号在10000米距离上以节的航进行了两轮齐射,库兹涅佐夫看到了个命中点和2近失弹,德舰所有炮火全部哑火,但它竟然还在海面上坚持着!
“是俾斯麦号。”
“派驱逐舰,用鱼雷,用灯光告诉德国人,我们给他们20分钟时间上救生艇。”库兹涅佐夫下达了一个可能会送自己上军事法庭的命令,因为他今天遇到的是一个顽强的对手——就是这会,德国海军旗还高高的飘扬在“俾斯麦”号的桅杆上!
“苏联”号全体动员进行损管作业,而两艘驱逐舰靠近至“俾斯麦”号3000米距离,射出6533毫米鱼雷。剧烈的水下爆炸终于成了压垮“俾斯麦”号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带着第三帝国海军的荣耀缓缓沉入海底。
“留下两艘驱逐舰营救德国水兵,其它舰艇航向180,航节再呆在这里不安全,德国的飞机会来,潜艇更会像嗜血的狼群一样赶来,赶快得撤离。对于那些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德国人,库兹涅佐夫并没有使用“抓俘虏”一类的字眼,也没让他们在冰冷的巴伦支海自生自灭,而是作出了属于海军的很绅士的举动。
营救德国水兵的驱逐舰将前往摩尔曼斯克,带着一群俘虏走太远总是不安全,而包括“苏联”号在内的其它舰只将返回阿尔汉格尔斯克:“苏联”号必须入坞进行大修,还要更换一门被击毁的主炮;“红色乌克兰”号也被命中了5381毫米穿甲弹、12203毫米炮弹和至少十以上的150毫米炮弹。多处舱面设施被毁,非装甲带保护区域也是破损严重,需要进行修理;两艘巡洋舰也各自有所损失,但幸好没有成为德国战列舰的目标,不然它们挨上一381毫米炮弹就可能完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