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苏联英雄-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国人一贯认为自己的大炮是全世界最好的,不可否认他们的一些**威力巨大,但德国人还没有尝到“红色巨锤”的威力,**员设计和制造的重炮已经完全凌驾于德军普遍装备的大炮之上。只是德国人现在还不知道。
按照计划预计,包括德国人在内的世界列强很快就要重新审视红色炮兵。因为芬兰人成了红军炮兵现代化进程后的第一块试金石,只有红军炮兵才能成批量调集隔海炮击芬兰要塞的重炮,就是因为br…17的性能已达到同类、同时期火炮弹道的金字塔尖。
东边在为瓦连佐夫进行炮击引导的飞行员也看到了远方连片的炮击,她们虽然只负责这一段的炮击指引,但从炮击位置就估计出那些炮弹是从海峡对岸飞过去的。在姑娘们看来在这样壮观的炮击之下还有什么是不能摧毁的?!
那边打得火热,瓦连佐夫中校这边也不比红山和灰马炮台冷清,在彼得洛娃的引导下炮兵营正在一个一个对射程内的堡垒和工事进行点名——已经被炸上天的赖沃拉要塞炮兵要是知道瓦连佐夫现在的动作,不知道是悲哀还是后悔:他们是唯一能威胁泰里约基堡垒地域的芬兰炮兵,但战术让他们选择了暂
,结果成了永久的寂静,而瓦连佐夫的四门br…17在堡垒不仅无法得到瓦连佐夫的坐标,堡垒内的榴弹炮也够不到泰里约基堡垒区。
—
“曼纳林防线”固然坚固,设计上各抵抗枢纽也是一环扣一环难以攻克,但一旦失去了制空权和碰上红军威力射程占据巨大优势的远程大炮就成了各被动挨打的目标,这大概是设计者比利时人巴都将军没考虑到的。
巴都考虑到了又如何?芬兰人根本拿不出高性能的大炮,一切都是枉然,更不用说那些对保障地带后方进行狂轰滥炸的红军轰炸机群,彼2队还不断的出现在防线中后方的堡垒上空,高空俯冲而下准确的将250斤和100公斤:芬兰人的头上。
紧急行军向前方进行支援的芬兰部队更是可怜——一个精锐的常备步兵营在从库奥莱马耶尔维支援库泰尔塞凯的路上被三架sb…2现,轰炸机领队雷库宁下令对下面这支正向路两边进行防空隐蔽的芬兰部队进行轰炸。
“全体注意,目标前方步兵,高度800平轰炸,把我们的礼物扔下去!”
副驾驶员和领航轰炸员都见识过训练时“礼物”试投的威力,现在他们看远处的那些芬兰人如同看一群可怜的绵羊一样,很快那支芬兰步兵也会是实验场上的绵羊相同的命运,彻底失去生命是“幸福的”,没死的那些会比死了还难受。
三架从列宁格勒附近机场起飞的sb军有生力量的任务,进行了最大负荷挂载,原定目标是库奥莱马耶尔维的兵营。但领队显然认为这个步兵营的价值更大,三架轰炸机向芬兰人投下了全部的18枚100斤高爆炸弹和6枚500公斤新式集束炸
随着领航机投弹手的一声“投弹”,雷库宁感觉飞机一轻,少了一吨多载荷的飞机猛的往上一跃,黑乎乎的炸弹离开飞机扑向地面。后面的sb…2跟着投弹,完毕后调转航向返航:他们在天黑前还要动一次空袭。
地面上的芬兰人被轰炸机盯上只能自认倒霉:他们选择的隐蔽方式完全没有错误,称得上训练有素,分散卧倒之后两边的小树林和低洼地能减轻炸弹的威胁,但这条老经验只适合于老战术。
一堆炸弹从空中落下,几个趴在雪地里胆大的芬兰士兵还敢抬起头看炸弹的落点——或许他们想要是看到炸弹要落在自己头上前还能换个地方。
突然,芬兰人看到有几个炸弹在几百米高度就炸开,似乎有上百个小东西飞散开,铺天盖地的往地面落下。
一场金属风暴,每个集束炸弹壳里都装载了1253斤重的杀伤弹,整整750有迫击炮弹威力的小炸弹落在芬兰人中间,过爆炸,一瞬间地面就成了启示录里描写的地狱景象,人体被撕成碎片,一些幸运儿成了血人,在雪地里嘶嚎惨叫。
就五秒不到的功夫,这个500人的芬兰步兵营就已成历史,在集束炸弹下幸存的不到20人!当芬兰人从“金属风暴”的震撼后完全被四周的惨象惊呆了:到处都是人体的碎肉、破碎的内脏和惨叫的伤员。不知道怎样去救护受伤的人,雪地已经变成了红白相间的调色板,碎肉还在一跳一跳,一切都强烈的刺激着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的士兵神经!
为什么后世常常要扯皮禁止使用集束炸弹,而美国人又是对这种有“恶魔之卵”外号的武器珍爱有佳?大概能从幸存的芬兰人中得到最好的答案。一个小插曲,将来的林俊因为他自己构思出来的两种新式炸弹将被那些“和平主义者”称为“撒旦之子”,当然这是后话。
就在这会在波罗地海上,一支两艘战列舰和五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正劈波斩浪驶向科伊维斯托,红旗波罗地海舰队司令伊万…斯捷潘诺维奇…伊萨科夫正在“十月革命”号战列舰的舰桥上注视着来红海军战列舰第一次执行战斗任务。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旗舰出击()
伊维斯托岛,卡累利阿地峡西侧咽喉,芬军在岛上面侧构筑了大小三处要塞,还在树林里构筑有新的岸防炮阵地。
由于芬兰人在岛上新的重炮阵地具有灵活的射角,进攻地峡西侧得红军进至库奥莱马耶尔维一带后就会受到科伊维斯托岛上炮群的威胁,这次“十月革命”号和“马拉”的任务就是摧毁科伊维斯托岛的芬军要塞与炮兵阵地,消除进攻地峡部队侧翼的威胁,并为红军今后占领该岛创造有利条件(科伊维斯托岛距离卡累利阿地峡不到1。5公里)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伊萨。:桥,站在司令塔外的廊道上:舰队正以14节的航驶向预定不惧波罗地海凛冽的海风和夹杂在海面上的浮冰。芬兰湾最多还有二十几天适合舰队行动,随着气温的下降冰情将越来越严重,到12下旬会连破冰舰的战列舰也将无法出动。
作为红旗波罗地海舰队指挥员,伊萨科夫了解这次克里姆林宫对芬兰的作战计划,他的舰队有这20天时间应该就够了。半个月前自己已经派出舰队所有具有扫雷功能的舰艇,在芬兰人的眼皮子底下为舰队扫清了障碍,战列舰是国内战争后第一次执行战斗任务,一想到这让他平静的心不由兴奋起来。
“马拉”号就在“十月革命”号舰尾零点五海里外,五艘驱逐舰分成两队在战列舰编队前后护航。对于脚下的“十月革命”号,伊萨科夫对后面的”马拉“号感情更深。两年前自己还是红旗波罗地海舰队参谋长时就是乘坐”马拉“号去地英国参加英王乔治六世地加冕典礼阅舰式。因为“十月革命”号具有新设计的装甲指挥塔。而且观瞄系统相对更加先进,这才在去年成为波罗地海舰队新的旗舰。
说到先进,伊萨科夫地思绪不由的飘到了遥远的巴伦支海。两艘苏联级服役的事他已经知道,而现在编队里两艘战列舰的舰长都是去年的副舰长,舰长同志们一年前就已经前往北方熟悉、指挥新舰。
同苏联级相比,脚下地战列舰已经落伍了,但中央没打算现在就用上新式战列舰,冲锋陷阵还得靠这些老舰。“老舰。呵呵。”他突然想到了现在在黑海舰队的“伏龙芝”号,那艘被大火烧的损失惨重的老舰十多年来都在敲敲打打,几次服役又进船厂,现在反而成了“巴黎公社”级(就是“塞瓦斯托波尔”号,只不过都改了名字。)里最现代化的一艘。新的动力系统和先进的指挥体系,就是炮塔少了一座,只留下9主炮,代价付出所得到的是航大大提高。成了黑海舰队航母地“贴身保镖”,但这样也让它无法和“巴黎公社”号进行舒服的编队。
“司令员同志,还有十分钟我们就将进入炮击阵位。”
“十月革命”号舰长莫斯卡连科上校走出司令塔,向伊萨科夫报告。
海面上能见度非常好。两艘战列舰一个漂亮的转弯,如同参加海战一样占据标准的t字头有利位置。这样就能挥全部四个炮塔地由于是对岸炮击,舰队采取了公制距离计算法,距离科伊维斯托岛22里时将航保持
“距离两万两千米,炮击计算完成,各炮塔准备完毕!”
扬声器内传来坐镇顶部炮击观察所的炮长地呼叫声。
“开始吧。”伊萨科夫向舰长莫斯卡连科下达了命令。
“我是舰长莫斯卡连科,全舰齐射!”
12门主炮齐射的气势如同天翻地覆一般,高扬的炮口喷。火球,巨大的炮口风暴横扫一切,瞬间产生的后坐力甚至将两万六千多吨的舰体都后推了半米!
炮弹高飞行产生的声响如同高驶过的列车出的轰鸣,只不过更响更恐怖,炮击射产生的巨响夹杂着音爆让整个舰队的人都热血沸腾,肾上腺素极急剧分泌。
伊萨科夫通过安装在指挥塔的高倍双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22里外的芬兰要塞,几十秒后看到成片的烟尘和巨大的烟团升起。
24重470。9公
后在堡垒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四周的地面上留下巨大
舰桥顶部炮长出的一个个指令都同步传到司令塔,现在一切都已经交给炮长,伊萨科夫和莫斯卡连科不再干预炮长的指挥。
再次装弹完毕的主炮再次扬起炮口,司令台内能清楚的听到炮管扬起同炮塔微微旋转时出的声响,这一切都意味着下一轮炮击即将开始。
又是一阵震撼人心的巨响,隔着厚厚的装甲在司令塔里听起来显得有些沉闷,巨大的后坐力让所有人都清楚的感觉到战舰的颤抖,炮弹呼啸着飞向要塞。
“现芬兰人岸防炮阵地,一号要塞右侧八百米,正在向我们炮击!”
通过望远镜能遥遥的看到岛上树林内升起的烟雾,那是炮群齐射的痕迹。
“舰队加至14节,全体人员准备接受撞击!”
伊萨科夫作为舰队司令,大声的下达了指令,要所有人做好挨炮弹的准备(撞击不是去撞什么东西)。
—
一排巨大的水柱出现在右舷半海里外,舰桥内的人能清楚的看到是五个弹着点,“是芬兰人的254米要塞炮。”
“调转炮口,摧毁芬兰要塞炮阵地!”伊萨科夫再次下达命令,显然芬兰人不是计算有误就是像资料里说的一样岸炮射程不足。
两艘战列舰有联动炮击指挥装置,“马拉”号能按照旗舰给出的参数进行联同炮击。芬兰人显然将岸炮阵地隐蔽在树林里,炮长让所有主炮换上了爆破弹40秒后24门舰炮再次。
几十秒后伊萨科夫看到的不再是烟尘,而是巨大的红黑色火团,甚至能看到被炮弹炸得高高飞起的树干和碎石。
两轮炮击过后,从顶部测距仪得到的景象是芬兰岸炮阵地已经被摧毁,那五门254米岸炮在射出第一轮炮弹后成了哑巴。
“司令员同志,我建议舰队采取近距离炮击。”
听到舰长的建议,伊萨科夫指示简单的思考了一下就表示同意:近距离炮击的准确度高得多,还能挥副炮的火力,而且随着芬兰岸防炮的哑火,芬兰人已经没有什么大炮能给战列舰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两艘战列舰共有30门50倍径的120毫米副炮(“十月革命”号“马拉”号14门。),射达到每分钟8,最大射程有14500。米副炮射的11榴弹重量有20:。千克,后者为3。7千克,对于一般目标还是有相当大的破坏力。
305米主炮的射有限,最大射也就是每分钟1。7,一旦将战列舰行驶至副炮射程内,两舰一侧的15门120副炮能利用主炮射的间隙以极高的度摧毁芬兰人的一般工事(轮廓式副炮的炮位正好位于主炮塔的正下方,因此主炮做侧舷齐射时,巨大的炮口烟团和猛烈的后坐使副炮根本无法瞄准射击。)。
舰队在“十月革命”号的指挥下调转航向,开始以14节。维斯托岛接近。那些威力巨大的主炮也没闲着,以每分钟一的度逐个对芬兰人的堡垒进行炮击。舰队在14000位置将航重新控制4节,所有驱逐舰同战列舰副炮整整对岛上目标进行了15分钟
下午2,舰队撤出科伊维斯托岛近海,再次往北要赶在天黑前炮击蒂马休岛上的芬兰堡垒,彻底消除地峡西侧的威胁。
“司令员同志,海军司令部的命令。”舰队通讯官交给伊萨科夫一份刚收到的电报。
“摧毁原定炮击目标后,立刻派出两艘驱逐舰协同“马拉”号前往拉万岛支援登陆作战,“十月革命”号同其它舰只封锁维堡湾出口,防止湾内芬兰海军舰艇逃跑,并摧毁乌拉斯附近芬军沿岸工事。”
这份命令同原有计划没大的出入,舰队立刻兵分两路各自行动,伊萨克夫甚至有些可惜,因为芬兰海军同自己的舰队相比不值一提,他们最强大的两艘装甲舰都不在维堡附近,就是在也绝不敢同“十月革命”号对阵,估计爆一场真正海战的可能性为零!
。。。
第二百三十九章 从海底出击()
9年11月30下午四时,红海军c…1号潜艇,这艘长量860、6个533米鱼雷射管的深海杀手正静静地潜伏在30的水下。
一个秃顶的人通过耐压舱门进入指挥舱,所有人都听到航海长的喊话:“艇长进入指挥舱。”
可以放下手头工作的人都转头向艇长点头致意。
“大家继续。”
“艇长同志,已经进入黑夜。”副艇长亚历山大…马里涅斯科中尉向艇长阿克谢利…伊万诺维奇…贝格报告。
“恩,上升到潜望镜深度。”
46岁的贝格已经是个秃顶的中年人,一战时担任过“采=号战列舰的航海长,显然由他来指挥一艘潜艇,这年龄有些过大,其实他也不是这艘新式潜艇的正式艇长,是“代理”的,他是名舰艇通讯专家,领口挂的是旅级指挥员的军衔,而兵种识别符号说明他是一名旅级通讯工程师。
一个工程师担任艇长,但就像年轻的亚历山大…马样,艇上的所有人都是以十分的尊敬来对待这位自告奋勇来担任临时艇长的“老家伙”:
46岁在红海军潜艇部队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家伙”,只“老家伙”不仅仅只懂电话和电台,还是红海军潜艇部队的元老之一:19年就担任了与俄国舰队在波罗地海。长,而到了1919年他任“豹子”号潜艇。=涉者地作战。当年还先后担任了潜艇“):1921年又成为“蛇”号潜艇的艇长。
相对于艇长同志的“老掉牙”,艇员们操纵地这艘潜艇是红海军目前最先进的潜艇:第一艘新建成的c级“斯大林”型,一周前才刚刚服役。也正式因为这样。在海军船厂指导新潜艇训练的贝格才会暂时成为它的临时艇长。
原定的艇长在服役后第一次三天地巡航结束返回列宁格勒后遭遇车祸,没个把月都出不了海军医院的骨科病房,这让舰队司令部大为恼火,也让包括贝格在内的几名随艇研究的指挥员和工程师心急火燎。
而紧接着海军司令部按照克里姆林宫的命令,下令红旗波罗地海舰队潜艇部队所有战备中的潜艇出海封锁海湾,结果c…1号因为缺了艇长法出海。
让新式潜艇搞得激起当年豪情壮志的贝格为此特意跑到舰队司令伊萨科夫那里请战。而且理由非常充分:自己是潜艇战专家,加上几个月来一直在c…1号上配合工作,对新式潜艇非常熟悉。舰队司令能指挥战列舰编队出击,那他这个工程师也能指挥潜艇作战。
伊萨科夫对这个年纪比自己还大一岁的工程师没法,只得向在列宁格勒地奥尔洛夫和林俊请示,最终同意了贝格的要求,任命他为c…艇代理艇长,指挥潜艇参与封锁芬兰湾的行动。
其实第一个同意老家伙参战的是林俊:这次封锁海湾地危险性不大。在红军和红海军的绝对强势之下,芬兰人地海军不可能有多大作为,而且他和红海军司令部都想知道新式潜艇在实战环境下到底具有多大的优势。再说也一下子找不到有哪个了解“斯大林”型潜艇的闲人,少数熟悉新式潜艇的几个支队长根本离不开自己的岗位。既然元老自告奋勇,林俊和奥尔洛夫就同意了贝格的请求。
“斯大林”型到底先进在那里?因为他是苏联、也应该是世界海军第一艘在建造时就安装了通气管装置的潜艇。
、、、、、、
“是。艇长同志。开始上浮,30,25米,20米,15米降舵改平。艇长同志,潜艇已达到潜望镜深度。”告。
贝格走到潜望镜前,把大盖帽帽檐往后一拉,蹲下身一按潜望镜马达升降钮,把眼睛贴在观察孔上,随着潜望镜的升起站直身体。查看了一圈,很快就将潜望镜降到原来位置。
“上浮到海面,马里涅斯科,上到海面后启动柴油机,按照原有航向半前进给电池充电。没有任务
可以分批到舰桥放风抽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