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媒体-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想起这件事我都有点后怕,但当时我不想打击你的积极性,所以什么都没有说。”

  “现在说也不迟啊。”

  “如果这组报道出来得罪了某些人,报社一定会把你当成替罪羊开除的。”

  关于这一点林枫不是没有想过,而且他也相信这样的事绝对有可能发生。但他不愿意在聂真华面前承认这一点,所以含含糊糊的答应了聂真华一声。

  “林,如果当时真的有人报复你打一顿你会怎么样?”

  “我早想过这个问题了,但我想信邪不压正,而且当时所有的滨海市民都站在我这一边。”

  “林,你有没有想过你还有父母,你现在也是结了婚的人,还有我呢。”

  这一点林枫倒是真的没有想过。

  62

  这一年的夏天似乎来的特别的早,而且天气变化异常。这些日子林枫工作起来越来越顺手,自己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多,有的时候他可以整天不上班,到处逛来逛去。

  6月22日,这一天林枫记得很清楚,当天林枫上午做了个采访,下午没什么事,就跑到摄影记者陈华家里去玩。三点多钟,陈华的电话突然响了,是他在市委的一位同学给他打来的。陈华接完电话以后,神情特别严肃。“林枫,知道吗?洪水要来了。”

  “开什么玩笑,洪水有什么可怕的,滨海哪年不闹点洪灾什么的。”

  “这次不一样,据气象台报告这是百年不遇的洪灾,滨海的大堤都有可能保不住了。这是我市委的同学打电话告诉我的。省里今天通知所有的主要媒体到会,要求大家共同关注这场洪灾。”

  “那肯定我们报的跑口记者也去了,用不着其他人担心什么。”

  “没有,你还不知道,省里和市里的领导都把我们的报当成小报,这种事直接通知省报,根本就不通知我们。”

  “那怎么办?”

  “市委的同学告诉我今晚上统一采访车的发车时间和地点,我们一起去吧,到时候我们到了他们总不至于不让我们上车吧。”

  “好,我去。”林枫从来就喜欢这种有挑战性的事,而且事到临头也没有机会让他选择不去。

  林枫真的没想到洪峰会来得那么快,那么凶。车队赶到江边时北江大堤已经决口,但解放军战士还是及时把它堵上了。

  其实那个晚上林枫一直都在很安全的地方采访,因为省里组织的采访团根本就不可能让记者去冒什么险。陈华倒是一半的时候就脱队了,林枫开始还以为陈华偷懒不干了,第二天林枫才知道陈华一个人跑去了更危险的地方。

  跑了一夜林枫一点都不觉得累,马上就开始动笔。但他遇到一个难题是他拿不到三防办(防风、防洪。防震)的第一手数据,最后他决定就把自己看到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写下来,那时候还没有一种新闻叫做现场新闻,他只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把所有的一切记录下来,而且把时间也详细的记录下来,他用的不是数据,而是记者的眼睛去记录,所以那篇新闻才在众多媒体的新闻中脱颖而出。

  林枫写好稿子才到报社,到了报社后才知道几个老总正为这件事急得一团糟、滨海发生这么大的一件事,由于省市宣传部门没有通知滨海都市报,所以老总们正在为没稿子而发愁,他们又不甘心用人家的稿子。林枫的汇报让他们眼前一亮。

  林枫本来的打算是发一个版的稿子,所以稿子写得挺长的,但他只是想在社会版找老总特批一个版,没想到老总居然说把整篇稿子发在头版,这在都市报的历史上是没有的,因为头版的篇幅有限,按照日常的方针头版要尽量多发几条稿子,以体现信息量大。林枫虽然写好了稿子,但真还没想到用什么标题比较好。陈利民看完稿子后,自己定了一个标题,《滨海面对百年洪峰》,所有的人一致叫好。

  大家正在发愁用什么图片比较好的时候,陈华突然出现了,拿着一大叠刚冲好的照片,老总一看非常满意,没话可说。第二天报纸一出街后所有的报摊都把滨海都市报的报纸摆在了最上面。在这场新闻仗中,滨海都市报又成功胜出。

  

第四章 63…64
63

  6月23日上午社会部的巩信休假回来了,他几乎是以冲的方式奔到了陈利民的办公室。“陈总,华阳市被大水包围,彻底被淹,据说死伤无数,而且听说现在开始传染瘟疫。道路也都冲断了,消息系统全部被切断。我们要不要派人去采访。”

  “你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确实不确实。”

  “老总,你别忘了我也是那个地区的人,我刚从老家休假回来,路上我的车也被阻了,我是一路换车才回到报社的。”

  陈利民考虑了一下,“我们派人去,就算是谣言,我们也可以以辟谣的方式做新闻,帮我通知一下,半个小时后全体开会。”

  陈利民这半个小时也没闲着,到处打探消息,省市的有关领导都不愿意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陈利民认识的所有华阳市的人的电话全都打不通,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话。这更加确信了他的想法。

  半个小时后陈利民出现在会议室里的时候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他胸有成竹的开始讲话。

  “同志们,从我们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华阳市现在已被困在洪水之中,消息全部都断了,那里的新闻需要发出来,那里的人民需要我们。我现在宣布都市报成立抗洪小组,一部分成员直接深入灾区,一部分人员专职负责处理记者传回的稿件。现在需要大家主动报名,因为灾区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而且进去后会不会有危险,有什么危险,会不会危及到生命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们是以新闻为使命的人,最好的新闻人一定会出现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陈利民话一说完,台下立刻乱成一片,有的人很想去,有的人不想去,还有的人认为是不是做这样的新闻太过了,和以前曾经了解到的国内新闻完全不一样。

  巩信第一个站了起来,“我去一线。”

  “理由。”陈利民说话斩钉截铁。

  “一、我刚从那里回来,情况我比较熟;二、那是我的家乡,我为家乡人多做点事是应该的;三、消息是我带回来的,如果不让我去说不过去。”

  “好,算你一个,还有谁?”

  陈华也站了起来,林枫觉得有些奇怪,平时陈华有点叼而浪荡,但从开始他好像变了,变得很好战,很敬业。“理由一,我们报社现在只有两名摄影,还有一名是女同志,我不去不行。理由二,我拍过洪水,而且公认的拍得比较到位,理由三,我也是那里人。”

  “好,你就是想不去我也会点你的将。还有一个名额谁去。”

  林枫犹豫了一下,突然想到聂真华对他说的话,现在他也算是人家的老公了。可是他觉得这样的新闻太刺激了,百年不遇,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可能就不再有了。

  林枫霍的站了起来,“我去。”

  所有的人都以很奇怪的目光看着他。

  陈利民说:“谁都有机会去,但要给我足够的理由让我相信派他去不是错误。”

  林枫理直气壮的说:“也许有人认为我很奇怪,因为我是个文化记者。但你们不要忘了,同时我敢说我也是都市报最好的突发记者,现场反应快,写稿速度快。第二我的理由和陈华一样,我也面对过洪水。第三点也是非派我去不可的理由,因为我的电脑水平在同事里算比较好的,我可以完成发稿的任务,而且在春节我第一个完成异地传稿的任务,同时我还可以兼任摄影,我的摄影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比不上任何专业摄影记者,但我可以说是摄影最好的文字记者,关键时刻我是起得了作用的。”

  还没等同事有什么反应,陈利民就先开口了,“你好像刚刚领了结婚证,也算是新婚,这样去我会对不起你太太的。”

  “请您别忘了我们是做新闻的,从我认识我太太第一天起她就知道我的性格了,她会生气,但她会接受。”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林枫的声音虽然很大,但其实他心里对聂真华会不会生气并没有底,他决定等回来再把真相告诉她。

  “那好,就你们三个人,赶快去准备一下,越快出发越好。”陈利民接着开始安排社内小组的工作。

  林枫在单位里就有一套出差的用具,所以他只要打电话回家就可以了。他跟家里还有聂真华说的话是一样的,有急事要去做一个采访,出差一两个星期,完事就回来。他们也都没有想到林枫会跑去灾区,林枫也经常突然出差,他们也习惯了,只是例行公事的叮嘱路上自己小心。

  放下电话林枫才有些后怕,因为他知道这个电话有可能就是永别的电话。

  64

  他们三人走到报社门口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事都送了出来,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林枫突然有一种很悲壮的感觉,但那种感觉很好。

  三个人一到滨海北站就有一辆车往那个方向开,他们直接就上了车。在车上三个人都很沉默,他们也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在等着他们。车到北峰市的还相当顺利,华阳市是北峰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通往那里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一条陆路。他们一到北峰市就得知两条路全都断了,已经有两天进不去了。电话线全都断了,手机机站也进了水,手机也没有任何信号。怎么办?巩信是此次行动的小组长,他说:“到了这里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进去,我们在这里两个小时,大家各自找关系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进去,两个小时后汇合。”林枫很快就打听到中午11:00左右有一班船会进入华阳市,这是灾后政府送进去的第一批救灾物资。但这艘船能开到哪里不知道,会不会出事故也不知道,最好的船老大也没有把握顶着洪峰逆水行舟。

  林枫回到汇合地点时,巩信他们也正好回来了。他们打听到的消息是陆路有十几处地方出现了塌方,长途车是肯定不通了,能不能过去谁也不知道。他们从林枫那里得到的消息也不乐观。最后巩信决定兵分两路,两条线都走,肯定有一条线会有希望。

  三个人的小组还要分开行动,他们谁也不想,可是面临的状况不得不出此下策。最后三人决定林枫带着手提电脑走水路,他们两个人带着数码相机走陆路。三人分手的时候真有歌中所唱的送战友的那种感觉,林枫想起那句古诗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林枫搭了一辆摩托车赶到了码头,可是送船的北峰市的领导死活不让林枫上船,理由是太危险了。任凭林枫磨破了嘴皮也没有用。最后林枫一不做二不休,推开那个领导冲到了船上,坐在甲板上赖着不走,两三个人过来拖他的时候他干脆就躺到了甲板上,前方的华阳市还在等着救灾物资,那名领导拿林枫也没任何办法,只好同意他上船。

  巩信和陈华的路也不是那么顺当,他们坐的车开出还不到十公里就停了下来,前方塌方,不能再走了。他俩只有从车上下来。陈华观察了一下地形,认为从山边可以绕过去,巩信虽然认为这种方法太冒险了,可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按照陈华说的冒险往前冲。

  从北峰开船的前二十分钟,船行一直很稳,林枫居然在这种时候还能睡着了。突然船身一阵狂摇,他们遇到了出行后的第一个小洪峰,林枫死死抓住一根栏杆,上下颠簸让林枫险些把中午吃的东西全都吐出来,还好不到十分钟他们就躲了过去。

  而巩信他们遇到好人了,冒险冲过那段塌方的路后,陈华看到前面停着一辆桑坦那,陈华就跑上去问路,对方一听说是记者要到灾区去,二话没说调过车头送他们过去。那司机说反正我也被困在路中间了,还不在如活动活动,送你们一段路,也算我为家乡人民出点力,不过我只能送你们十五公里,下面的路你们还得自己想办法,因为那里还有一处塌方,比这里还严重。

  船老大看着林枫的样子笑了起来,“吃不了苦就不要跟我们一起来闯风浪嘛?”

  “谁说我吃不了苦。”不张嘴还好,一张嘴林枫就把肚子里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

  “吐吧吐吧,”船老大说,“吐出来也好,等会儿就没得吐了。”突然他想到什么,走到林枫的身边,递给他一条绳子,“等一会儿浪可能更大,为了防止你被抛到船下去,麻烦你把自己捆到栏杆上。”

  “什么?这还算是小的。”林枫一听到这话立即乖乖的把自己绑了起来。他心里在想要是被同事们看到他这个样子准保会笑死。可这会儿并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巩信他们也遇上了第二次的塌方现场,这里比第一处还可怕,而且根本就没有相连的地方,想走都迈不开脚,除非是从泥里爬过去。他们两个一想反正身上也脏了,还不如就爬过去。两没想到泥到底有多深,一到底下就没到了腰,而且根本就使不上力气,即使想退也退不回去,而前面的泥究竟有多深,会不会没顶……谁也不知道,他俩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四章 65…66
65

  船随着江水摇来摇去,林枫渐渐有些迷糊了。这两天一直处在高度兴奋的状态,林枫的体力实际上已经出现透支的现象了,刚才又吐了一次,林枫自己都不清楚的是进入昏迷还是睡着了。

  一阵刺骨的巨痛把林枫从睡梦中惊醒。林枫发现自己斜挂在床边,要不是身上捆着一根绳子自己早就不知道飞到哪去了。林枫往船舱外面看去,外面是黄水滔滔,他们所坐的船已经不算小了,可是在大浪里好像一叶小舟飘浮不定。林枫可以感觉出船员们在大喊着什么,可是他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林枫的思维开始有些模糊,好像回到了那次随海军战舰出海遇到风浪时的感觉,但转念一想,不对,我这是在江面上,江面也可以起这么大的浪吗?

  但林枫现在什么都不能做,因为他被自己牢牢的捆在床上动不了,一动绳子就勒得生疼,船上到底有多惊险他根本就不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下船后船老大告诉他的。

  巩信和陈华的一路上困难虽然很多,但是真正的危险却并不多,只是一路上很多地方只能靠自己的双脚努力向前。本来三四个小时的船程开了七个多小时才到,而巩信他们本来一个多时的车程走了七个小时才到,多亏是一路上总有一段一段的车坐,不然要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到。

  船老大告诉林枫,一路上至少有两次他们就去见龙王爷了,一次是船的动力完全顶不住巨浪的压力,被直推向一块巨石,要不是他们借着水势转了半圈,以当时的力量足以把船身撞得粉碎。还有一次整个船身倾斜超过了45度,他们根本回天无力了,没想到反面又一个浪打回来,船才放平。

  林枫刚在华阳市第二招待所订好房,巩信他们就赶到了。林枫看到两人的狼狈相差点没笑背过去,两人全身上下全是黄泥,大概也就是眼睛还是黑的。陈华更倒霉,还有一只鞋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看到巩信和陈华的样子,服务员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她忙着跟什么人打了个电话。巩信他们三人根本就没有时间理她在干什么,因为他们现在急需的是先把自己洗干净。可是到了房间里他们三个才傻眼了,陈华气得直骂街,这是什么鬼宾馆,连水都没有,想打个电话,电话拿起来全是盲音。他们三个正在想办法该怎么办,要不要换个房间时,突然有人敲门。这么晚了会是什么人来,他们到华阳后还没和任何人取得联络。陈华突然开了一句玩笑,这家伙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开玩笑,是不是一入住就有小姐服务。

  林枫把门打开后,门外是刚才那个服务员还有一个中年男子。服务员的手里还提着一桶水。林枫还没开口,那名男子就自我介绍起来,“我是华阳市委宣传部的,我姓王,你们是滨海都市报的吧?你们这个艰苦的时候来这里做什么?”

  林枫早就听说华阳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不管你来华阳做什么采访,一出现他们不超过十五分钟肯定会出现。

  陈华本来想把自己放倒在床上,可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苦笑了一下把自己直接扔到了地毯上。然后阴阳怪气的说:“这大水灾的我们跑到这里来抓鱼的。”

  还是巩信成熟一点,“对不起,他太累了,所以可能心情不好。我们一路几乎是走前来的。浑身上下都是泥,宾馆里又没有水可以洗澡。我们是滨海都市报的,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华阳的灾情到底如何。来,王先生进来坐。”

  老王客气了一下就进来了,“我真没想到你们还能赶来,前天最后一批新华社的记者被他们自己的直升飞机接走子,我还以为我们这里成了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