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可汗 [精校版+6章隐藏结局]-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吐蕃兵挥着皮鞭肆意抽那些俘虏,同时哈哈大笑,取乐之余让奴隶们畏惧驯化。小孩们被穿在长枪头上,或被人奋力向空中抛去,然后摔死。好像摔小孩也是一件娱乐活动,就仿佛打马球似的,同样能让征服者高兴一阵。

清点完东西,吐蕃兵主力继续在草原上搜索,如此抢了两三次天色晚了,这才扎营修整。

无疑战争能带给游牧男人们极大的快乐(如果能打赢的话),白天尽情杀戮,旁晚可以放开肚皮大吃大喝抢来的东西,羊肉随便嚼奶酒随便整,还能让俘虏来的女人们脱|光在篝火边上跳舞。

梳着小辫的人们左手酒袋右手羊腿吃得满嘴都是油哈哈大笑,高兴了看中哪个跳舞的女人腰扭得好|屁|股|圆就拉进人群干|得她们呼天抢地,比较讲究的奴隶主是抗在肩上到帐篷里胡天黑地。墀德也很尽兴,他拉了一个皮|嫩的走进中军大帐,一面骑在人身上一面拿皮鞭抽,搞那|事儿也能弄成骑马一般可苦了那女人,等他折腾完,那女人已是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浑身都是渗|血珠的鞭痕。

……吐蕃兵在鲜卑人的草原上四处劫掠,牧民们纷纷向王城伏俟那边逃,因为吐谷浑的主力骑兵聚集在那个方向。

本来需要广袤草原放牧的牛羊马一下子聚在一小块地区,那里的草地自然不够承载如此多的牲口,鲜卑人困在那里只有死路一条。

这时候夹在大唐与吐蕃中间,办法无疑只有两种:跟唐朝或者跟吐蕃。

主张投降吐蕃重新向吐蕃人纳税的人占多数,原因就在眼前。其一,唐朝也要征收高达收成五分之一的税,比吐蕃少不了多少;其二,吐蕃人野蛮凶狠,与之为敌遭到的报复更甚;其三,吐蕃人已经近在眼前了,打又打不过除了投降还能有啥法子?

但王室及其支持者更倾向继续亲唐,在他们眼里唐朝无疑才是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和唐结盟是比较长远的打算。可以出兵阻击延缓吐蕃兵,等待唐兵来援。

伏俟城乱作一团争执不休,随着草原上越来越拥挤悲观情绪也在王城周围蔓延。

就在这时,鲜卑使节从鄯州回来了,慕容宣急忙招其到王帐说话。使节带来了令人绝望的“希望”:数镇唐兵正在向鄯州集结,估摸能出兵十万,但要西出的时间至少得八月间去了……距现在得一个月左右。

众贵族奴隶主哗然,嚷嚷道:“一个月,地皮都被羊啃光了!向吐蕃人投降吧,尽力得到他们的宽恕。”

“十万唐兵在草原上对五十万吐蕃兵,有什么胜算?唐兵野|战败了不只一回,要是这回再败我们跟他们非得吃不完兜着走!”

有人反对道:“两年前唐兵不是胜了么?万一这回唐朝又胜,吐蕃人倒是跑回高原去了,咱们在这里不是做反复无常的小人?”

“两年前唐人是怎么胜的?躲在工事里耗,等吐蕃人耗不过了才追击好像是收获了不少;今年他们再这么耗,咱们拿什么来耗?”

年轻苍白的慕容宣沉默不语,一旁的大相伏吕却是坐不住了,愁眉苦脸地说道:“别说以后,现在就已火烧眉毛,吐蕃人在眼皮底下……”

一个奴隶主心急火燎地劝道:“大相赶紧拿个主意。其实咱们就没法投大唐的,前年吐蕃人把黄河和积石山全部丢掉,跑得精光咱们是没办法,投唐只是权宜之计。您想想,吐蕃人从西边一下来就是咱们的地儿,每年都可能遭殃,投唐朝不是专程为他们做挡箭牌么?”

众人纷纷附和,王帐内顿时闹作一团。

就在这时,听见一个不大的声音道:“大家都看全盘……”

是汗王慕容宣的声音,他虽然实力没有伏吕家大,但终究是老大而且他也不经常说话,所以众人一听是慕容宣说话都陆续安静了些,想听听汗王想说什么。

慕容宣看着面前那张摆着木|马木人的棋盘道:“有时候看全盘太乱,只需看一粒子便可:石堡城!”

他就这么玄虚地说了一句话便住了口。大伙默默地琢磨意思,其实意思也不复杂:石堡城在谁的手里,谁就更容易有主动权。假若石堡城在吐蕃人手里,唐朝很难直接打击到吐谷浑腹地,那么就不必太害怕唐朝;反之石堡城如在唐军手上,反叛的结果唐人和吐蕃人一样可以随时出兵惩罚。

第六十四章 下注

慕容宣的想法是就算这次唐人战败、再次丢失了黄河流域及吐谷浑地区被逼到国门,慕容氏仍然有出路:对唐廷表明忠心之后可申请内迁,和灵州鲜卑人一样让唐朝在疆域内划一块地方给他们放牧生活。

坐上汗王的位置慕容宣是依靠了伏吕氏的实力,虽然不完全是提线木偶,但实际上说话最有分量的不是慕容氏反而是臣子伏吕。但是慕容氏有个优势,那就是和唐朝的关系好,特别和现在的当权者晋王派系的人联络密切,比如张五郎在伏俟城时常常就是王帐的座上宾。

汗王不想完全被大相伏吕控制,就不能断了唐朝那边的线,否则根本没有可能和伏吕抗衡……这是他极力亲唐的最重要原因。

反观吐蕃那边的线,伏吕显然更熟络,慕容宣比不上。如果吐谷浑投靠吐蕃,他也就没有盼头了,只能让伏吕坐大不敢有丝毫反抗。

当然这些都是慕容宣心底的东西并不能明说出来,只能找其他理由说服诸部落首领、奴隶主们寄希望于唐朝。

但大伙对他的理由并不买账,有人说道:“石堡城现今虽然在唐军手里,可那地方能管着唐人可管不了吐蕃,吐蕃照样能威胁咱们。如若非要下注赌一边,我宁肯赌吐蕃,毕竟他们来了五十万大军!”

就在这时,支持汗王的一个大臣把那扇窗户纸能点破了:“赌大唐,输了可以内迁;赌吐蕃输了怎么办?让汗王和大相坐囚车去长安么?”

内迁?伏吕总算是明白慕容宣那帮子的算盘:内迁进唐境就直接受长安统治,而慕容宣和唐人关系不错,那还有我伏吕什么事?

伏吕立刻站起来说道:“吐蕃兵就在眼皮底下,我们打又打不过,唐兵还不知在哪儿,能怎么办?先和吐蕃人议和,就算将来唐兵复来也应该明白咱们的难处,是他们来得太慢。何况我认为吐蕃人的赢面很大,他们这回来如许多人马对故地志在必得!”

既然伏吕表明了态度,在场的大部分人就觉得没有再争议下去的必要了,但是还有个人不怎么服气道:“咱们十万大军挡他个把月也不是什么难事,待唐朝援兵一来合兵一处与犬戎决战未必赢不了……”

“我觉得大相所言很有道理。”慕容宣实时地打断了那个人的话,表明了支持伏吕的态度。这个态度让伏吕十分满意,觉得慕容宣做汗王很省心,是一个知进退识时务的人。

慕容宣叹了一口气道:“螳臂挡车,就算能周旋一月也会元气大伤,十年都难以恢复。”

汗王和大相的意见都一致了,其他人便不再争执,王帐内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伏吕道:“派人去见墀德祖赞吧……”

……众人散去之后,到得晚上慕容宣密招心腹入账,拿了一件信物给那人嘱咐道:“立刻入唐境见晋王,告诉他伏吕欲投降犬戎。一定要保密,否则吾休也。”

信使拿出一枚蜡丸道:“如事不利我便放之入口咬破,入喉即死!誓死不说出一个字。”

慕容宣听罢颇为感动,苍白的脸上一双眼睛闪闪发光:“望你顺利完成使命!”

……

慕容宣和伏吕虽然君臣同城,但无疑“同床异梦”。慕容宣派使节去唐境时,伏吕也派使者去见墀德祖赞了。

当鲜卑使节的人马被吐蕃骑兵发现之后,见他们持节,倒是没有胡来,一面派人禀报墀德祖赞一面送他们过去。

墀德祖赞闻报之后便回顾左右道:“鲜卑人投降来了。”

众将听罢哈哈大笑,这时候来使节不是来投降的是干嘛的?墀德遂叫人去带使者过来见面,显然是愿意接受投降的……毕竟鲜卑人好歹有十万马兵,虽然打不过吐蕃,但真要鱼死网破的话吐蕃也够喝一壶的,既费力又耗时间,不利于整体大局。吐蕃真正的对手是唐朝。

人还没到,众吐蕃贵族已经在帐中商量要勒索鲜卑人什么东西来。吐蕃最大的贵族之一末氏笑道:“先要一批牛羊,如与唐兵久持不下再问他们要。”

“牛羊和马都要,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鲜卑人还有什么好东西呢,你们知道么?”郎氏的头人笑哈哈地问大家。

郎氏以前的老首领被薛崇训一刀给砍了,现在这个继承人年纪和墀德一般大,年龄相仿说话投机,所以郎氏比以前还得宠信,在大汗面前说话也比其他人随便得多。

果然墀德的神色变得很有兴趣,转头问道:“你就直说罢。”

郎氏笑道:“伏吕要背叛旧主与咱们结盟,必要做两件事:歃血、联姻……”

墀德一听明白了:“对了,那慕容氏有两个姐妹,大姐嫁给伏吕了,还有个妹子,讨过来做妾正好。”

“非也。”郎氏揶揄地笑道,“慕容氏那个妹子如何我没听人说过,名气不大恐怕没啥出色之处,反倒是伏吕那老婆慕容氏的大姐慕容嫣艳名远播,远近各部落许多人都有所耳闻……大汗何不在约定歃血为盟之时,让伏吕带他老婆一起来?”

墀德虽残暴又好|色但并不会对错都乱来,听到这里神色一正,沉吟道:“苦于没有上得了台面的借口,结盟让别人带女人来作甚?就怕做得太露骨伏吕那老东西的脸挂不住,逼急了和咱们鱼死网破,不是影响正事儿么?”

众人一听都微微点头,对受宠的郎氏很鄙夷,觉得这厮尽谗言出馊主意,好在大汗英明顾全大局。

不了郎氏却胸有成竹道:“借口不是很容易么?鲜卑人确实是伏吕说了算,可上位坐得仍是慕容家的人不是。既然要歃血,总得要叫个慕容家的人来吧?慕容宣要坐镇王城,剩下的就俩姐妹,妹子还未出嫁的闺女叫人过来说不过去;而慕容嫣正好,还是伏吕的妻子,夫妻一并过来结盟有何不可?”

墀德略一思索,顿时大喜道:“这法子行得通!一会使者来了,咱修书就指名要伏吕夫妻过来议和。”

等了一阵子,忽报使者到地儿了,吐蕃人便传入王帐。那使者刚进来时还有些紧张,不料这时墀德哈哈大笑:“我知道你们是来议和的!吐谷浑本来就是我们的盟友,暂时的分开并不代表永世结仇,只要你们答应弥补关系,我很高兴能重归于好,把书信传上来罢!”

使者没料到如此顺利,慌忙从口袋掏出国书恭敬地递了上去说道:“昔日我汗王受唐人逼迫实出无奈,唐人要挟如不降便要出兵劫掠我族所有的牛羊,生死存亡之下才出下策暂时与之结盟。两年中大相无一日敢忘大汗的盟约,只待大汗率群鹰重回此地永结交好……”

墀德随意看了一下国书便丢在一边说道:“咱们是有条件的。”

使者道:“我邦愿意向大汗依照旧例纳款,并听从驱驰与大汗同仇敌忾。”

墀德与贵族们面面相觑,片刻之后说道:“每年给予的牛羊数目要增加,稍后我便修书与你们的汗王,如答应条件便叫伏吕大相及其妻子一并前来歃血为盟,化干戈为玉帛。”

使者很快就意识到吐蕃人指名要见的人中慕容嫣有点不合常理,便随即问道:“公主女流之辈不问国事,何以要她也来?”

果不出吐蕃人所料吐谷浑使者会有疑问,不过墀德祖赞早就准备好借口了,当下便轻松道:“你们的汗王是姓伏吕还是姓慕容?既然要在神明之前结血盟,没有慕容家的人怎么行?”

使者皱眉道:“我会回禀汗王及大相,由王帐决定。”

双方都有和的愿望,谈起来就不费劲,只是怎么“和”的问题。吐蕃人收了国书,也随后修书回复,言明条件等事,叫那帮使者带回去。

吐蕃扯的那个要慕容家的人参加的借口显然不怎么高明,明眼人一下就明白其中屈辱了,吐蕃人想干嘛一目了然,不过是要把用心说得委婉点而已:霸占慕容宣的妹子美名其曰“联姻”;欲淫|辱慕容嫣叫“与王室结盟”。

……伏俟城上层得到吐蕃的回复之后,对于牛羊数目的增加也可以接受,强弱有别就不会有什么公平,条件苛刻点也可以理解;但是让已经出嫁给伏吕大相的慕容嫣去吐蕃营帐显然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在游牧民族的观念里妻子受辱比女儿姐妹的清白受|污还不能让人接受,所以吐蕃人提出要联姻让汗王的妹子慕容冬嫁过去做妾是可以的,但是提出让慕容嫣身入狼穴就有点过分了。(上次去大唐议和,慕容嫣那是伏吕自己带去的另当别论;这回是吐蕃人提出的,居心就让人怀疑。)

就在这时伏吕竟然作出一个爽快得让人意外的决定:同意带慕容嫣一块儿去议和!

所谓什么事儿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当初吐蕃人战败跑了之后,伏吕害怕唐兵把老婆带上去鄯州;这次他害怕吐蕃兵也可以把老婆带去见墀德祖赞……

第六十五章 反差

唐朝神策军已进入鄯州地界,人马沿着驿道行进连绵数里地,浩浩荡荡旌旗如云。无论步骑军都骑着马走,但速度仍然很慢。因为其他几路调遣到河陇的边军还未到达,神策军只有一万余人赶过去也很难展开有效的攻势,所以干脆慢腾腾地边走边等了。

石堡城及鄯州、廊州、河州边界地形险恶,唐朝又有这一带设立了大量的军镇、堡、哨防卫体系,就算吐蕃来了大军,本土暂时也没什么严重的危险;而吐谷浑对于唐朝的作用便是缓冲地带,作为抵挡延缓吐蕃军突发进攻的前头堡,以便唐军有时间集结出击……理想构想下是这样的状态。

目前一切发展都在国防设想预料之中,唐军正在向鄯州集结。

中军骑在马上的薛崇训戴头盔的铁脑袋上裹着一块布,让他看起来十分奇怪;身边的三娘更夸张头上包得眼睛都看不到,脸前还遮了一块当沙的沙幕,好在骑着马影响一些视线也无所谓了。

沿途是一望无垠的草原,“天边”的山脉影子远远犹如乌云的轮廓一般。偶尔就能看到成群的牛羊,有河流的地方还有成片长势很好的庄稼。自从唐军收复石堡城和一系列要地之后,河陇平原已经安宁了两年多,一片生气盎然的景象,哪里还有战争的影子?

虽然犬戎五十万大军陈列在西面,战火一触即发,但这里的景象是感觉不出来的,反倒是神策军这支兵马显得有点与和平安宁的牧场农田格格不入……眼睛看到的东西有时候真的会骗人。

“太阳底下也冷飕飕的,什么几|巴鬼天气!”一个将领骂了一句,“天上的太阳不会是纸糊的样子货吧?”

另一个笑道:“这个太阳不就是长安的太阳?越高的地方越冷,你不见远处的高山都白顶了?上面还下雪呢。”

众人说笑着行军走得又慢,俨然在游山玩水一般。

就在这时两匹马反方向向薛崇训这边跑了过来,因为队伍在前行,他们就没下马,前头那个穿盔甲的是唐军将帅对薛崇训喊道:“薛郎,这人是送信的使者。”

“哪里来的?”薛崇训问道。

“伏俟城。”

薛崇训听罢便率众将离开了驿道让出路来,跑到草地上见那使者。使者从马上跳将下来,一面向薛崇训行礼一面又左右谨慎地观察了一下。但见其仪仗中有旄牛尾旌节,还有面旗帜上写着“大唐左卫大将军晋王薛”。

使者遂解开毛皮大衣,从里面掏出慕容家的印信和书信呈上去躬身说道:“汗王密令我前来知会王爷,大相伏吕派使者去见犬戎,恐怕要投降了,请王爷早作打算。”

众将一听顿时哗然,有人已经骂起伏吕墙头草来。薛崇训扯开书信看了看幸好写的是汉语,内容主要便如这个使者所言伏吕要投降的事,慕容宣密遣使者过来很显然王室是不赞同投降吐蕃的,不言自明。薛崇训看罢便顺手递给了旁边的王昌龄,让幕臣传阅。

大家的反应很激动,倒是薛崇训看起来还沉得住气,下令道:“让使者留下,待晚上扎营我们商议后再作打算。”

大军又按照原来的速度走了半日,然后上下各级按部就班地各司其职扎下营地修整。刚搭建好中军大帐,神策军主要将帅及薛崇训的幕府官僚便陆续进了帐篷,开始商议决定目前的应变对策。

刚得知鲜卑人要投降犬戎的时候众人都很愤慨,但坐下想办法时大部分还是冷静下来。王昌龄说道:“我有两个谏议:其一,应立刻传令陇右加强戒备,增援石堡城等要地,稳固防卫阵脚再图大计;其二,向伏俟城派遣使者对鲜卑人施压,尽量用优于犬戎的条件争取鲜卑人。待各处援军到达陇右,再布置与吐蕃军主力的周旋。”

王昌龄毕竟年轻威严不足,下首立刻有将领反对他:“伏吕决定要投降之前怎会没考虑到咱们的施压?现在只用使者几张嘴想劝他回心转意无疑痴人说梦,现在不救鲜卑人,不久他们就会从咱们的盟友变成敌人,对手的兵力增加到六十万,把陇右堵得死死的,咱们想河陇都困难,到头来只有凭借工事防御,这仗着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