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孢子物语-第6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一来,在原有九架太空战机的搭载规模之外,洞山号又多处了18架太空用的机械兵:冥蝶级无人机。从而让一艘洞山级支援舰在本身战斗力达到1。2倍自由级防卫舰的同时,还有了搭载一个大队规模太空战机的实力。
这种冥蝶级无人机,其实和冥狱蝶没有多少关系,也没有像机械兵蚁一样参考动物。而是以太空战机的弱化版为基准。
在与地面技术部通讯间隙,赤雨的妹妹、柳原的妹子赤羽正在向众人讲解己方战力的数据。这是为了让因为无人机上舰没多久,对其还没什么信心的同僚们,对这一新式武器有一种直观公正的认识。
考虑到1E级大脑无法量产,冥蝶级无人机装备的是略高于机械兵蚁1C级大脑的1D级大脑,在运算速度上有所提升,可思维水准上都是一样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可能让冥蝶级执行太过复杂的任务,所以其本身只拥有单一战斗能力,那就是20mm电磁速射炮。而同样,其战斗动作也需要通过与有人机合作学习,这也是之前为什么大家要经常性协同作战,并让一些精英尝试做出高机动动作的原因。
因为武器单一,所以体积才会这么小吗?有舰桥船员询问。
是啊,赤羽点了点头。
朋族现有太空战机是基础型的翼龙级,体长就有着整整15米,而船员们所看到的冥蝶级无人机,则只有11米,这让所有人对于其持续战斗能力感到担心,也是船员为何提问的原因之一。
而朋族发展的不只是无人机,还有这无人机的战斗方法。
无人机在战斗的时候不会和有人机在一起,而是独立成军,接受战舰方面的直接指挥,主要作为对虫族小体型、大数量虫族的攻击和防御用。简单来说就是危险的炮灰战斗是无人机去干,而有人机做的则是对付大体型虫子和轰击母巢的任务。
是这样吗?柳原转头看向赤雨。
当然,这还是我告诉她的,赤雨一脸骄傲。
作为洞山号战机编队大队长兼任航空指挥官,他指挥的就是一个有人机中队和两个无人机中队组成的大队,在战斗的时候一般也可以参与直接战斗。
而如果当初接受了嘎山号的航空指挥官职务,他就只能坐在副舰桥看雷达了。
因为,嘎山号有整整三个大队的太空战机和无人机混合飞行队,外加一个辅助机中队需要指挥作战。而身为这些部队的指挥官,就不得不留在母舰里面,通过通讯去实时指挥。除非未来拥有许多的母舰,组成大机群编队时,也许才有可能亲自参战。
而现在,嘎山号的航空指挥官显然就无能为力。
所以,喜欢直接战斗的赤雨果断选择了留在洞山号。
不过想想,嘎山的设计员们还真是疯狂。
转头望向间隔两公里外,此时却依然能够看出庞大轮廓的嘎山号,柳原点了点头。
嘎山号的出现是从地面母舰为基础设计的,为了搭载庞大的机群、同时又有足够太空持久战所用的物资和食物等东西,整个嘎山号长近351米,直径达65米,空载质量就在7万吨。
这样的规模放在大气层内,朋族是根想都不敢想的。
也就是在无重力的太空中,朋族才敢于制造这样庞大的母舰,甚至于几十万吨的太空工厂。
但即便如此,由于缺乏能够容纳嘎山级母舰的船坞,朋族还不得不全新设计了一种开放式的巨型船坞,有500米长度、100米直径,可以扩展成为一个方形平台或收缩成为一个圆形船坞。
从六个多月前,这艘嘎山级的骨架模块就运抵了这个船坞开始组装,但直到半个与前,嘎山级母舰才开始试航。
也就是说,眼下和洞山号伴飞的嘎山号还在试航期。
可这无法掩饰对方的强大实力。
27架翼龙级有人太空战机、54架冥蝶级无人机、3架中型预警类太空战机和6架高速无人巡逻机组成了嘎山号的常规机群。
此外现在也只有在流星级炮击舰搭载的‘磁偏转护盾+雷霆防御体系’这一防御模块,也在嘎山号上搭载成功。由于自身炮台不多,战机又装备了消磁装置,嘎山级上的磁偏转护盾可以在战斗时候开启,从而确保了其自身的防御能力。
如此一来,嘎山级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Zei8。电子书';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四卷踏上坚实的地面吧第二十七章朋族战舰群
Zei8。电子书ZEi8。电子书:2012…12…114:46:37本章字数:4260
遥控指挥装置还没调整好吗?
嘎山号的副舰桥内,航空指挥官刘立一脸郁闷地等待着手下的回复,但对方却还是保持沉默,显然问题尚未解决。
他转头看向远处的洞山号,心中想着也不知道赤雨队长那里,是否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呢?
无人机系统说的好听,可以通过舰桥的指挥装置,直接如同玩游戏一样去分配各个无人机作战任务,然后交由无人机自行完成。但这方面涉及到一个需要高输出的精神力传输装置,因为对无人机的控制信号是由精神力组成的。
在空旷的太空中,排除射线的威胁之后,没有地磁场和空气的阻隔,精神力的传播范围就扩大了数倍,失真度也降低了很多,所以看起来这种通讯控制信号的传输是没问题。
可真到现在试航使用之时,众人才发现麻烦出在输出源头上。
由于量大且细,‘精神力电磁’转换装置开始闹脾气,时不时出现转换过程失真的情况,让航空指挥方面一脸无奈。这可不是那些小毛病可以忽视的民用玩具,现在可是军用战斗工具,不容半点失误。
所以在一发现问题之后,嘎山号就联系了技术部要求提供改进。
而现在,技术部显然正在幻界中忙的不可开交。
抱歉,这涉及到‘精神力电磁’转换装置的设计根本问题,经过我们讨论觉得,要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可行的,所以有两个临时的应对方法。
那就快说!刘立显然没那个耐心。
嗯,一是缩减单次出击的无人机规模,这样可以减少输出方面的压力……
多大为好?
这……一个中队吧。
那就是只有9架了,全部两个大队54架无人机一次只能出动9架!我的天~~
无语地捂住额头,刘立沉默了好一阵子,这才叹了口气。
那第二个方法呢?
将无人机分散到有人机小队中,翼龙级太空战机在制造的时候就加入了可以短时间指挥1~3架无人机的控制设备,但以驾驶员的能力而论。不过,这样会减弱有人机的持久战斗能力,而且与最初指定的计划会产生冲突……
那也没办法!刘立显然同意了第二个办法: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够击败敌人,那就没有不好的计划。
那就这样吧,之后我会传输几个参数设定给整备班,他们会调整好相应的数据。只是,实际战斗起来,双方的协调方面,恐怕就有的你头疼了。
那倒没什么。
对此显然毫不在意,在得出至少能够出动三分之二的无人机,不会影响战局之后,刘立一脸轻松:小伙子们平时就有一起训练,对于这批无人机,他们可熟悉的很。
那就好。
结束通讯,刘立将相关任务下发过去之后,舰身一震,从显示屏上的数据看来,正在减速。
到了?通过舰内通讯连接,刘立前方的屏幕上出现了主舰桥舰长的情况。
是的,半个小时后,空港和流星级的编队就会抵达,至于防御卫星和自由级的编队已经开始向我们靠拢。
诶,真的,这群家伙最近动作越来越熟练了。
熟能生巧吧。
抬头通过突出战舰部分的舷窗望向窗外,刘立可以清晰地见到数个发光体正在以嘎山母舰为中心靠近编组。不过虽说是编组,但为了给母舰腾出活动空间,并避免被母舰的磁偏转护盾影响,所有战舰中离得最近的都有将近600米,这也已经算是紧密的战斗距离了。
陨石群还有多久进入攻击范围?刘立低头向副舰桥中的雷达兵询问。
在不考虑舰载机的情况之下,陨石还有三个小时进入攻击范围。
废话,我们可是母舰!
哦,那么就只有两个半小时了。
是吗?
沉思少许,刘立按下了舰内通讯设备。
所有航空队注意,战前准备开始,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写思过书也快点写,待会就要出去兜风了!
……
发言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无语啊。
坐在某翼龙级战机驾驶舱内,正在调试各项数据的驾驶员抬头望向停机坪上的广播,无奈地摇了摇头。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太空战机驾驶员,李逸显然不如其所想的那样普通。全朋族的单人飞行器驾驶员总计在只有700人左右,而太空单人飞行器驾驶员更是只有不到百人,以全族几十万人选择而出,其成就可想而知。
李逸之前也是大气层母舰中的一名小队长,在自愿进行太空战机培训之后由于表现良好,本来也应该成为太空部队小队长的。可世事无常,因为某天早上睡过头,很可惜地给新上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在分配的时候果断被贬为普通士兵。
这情况让他有些耿耿于怀,但其实也不是多大的事情。
在李逸看来,战斗中成绩好点,或者以后太空部队扩编,他还不是照样会升上去。
情况如何?有人敲响了驾驶舱窗盖,李逸向其举起大拇指,微笑着点了点头。
那就好,大队长叫我们去集合,说是分配一下任务。
马上就去。
……
我们这次的目标是那些陨石,所以都需要携带重型轰击弹药,在战斗时会影响到灵活性,因此,大家要注意,在陨石区内穿梭的速度必须控制。
会议室中,大队长正在分配任务。
根据技术部以我们平时训练的表现,结合陨石群的密度,他们给了咱们一个速度上限,就是700(kmh)。待会儿回去之后,所有人记得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这个上限左右不超过50的区域内设定好自己的上限速度,别到时候突然加速过头躲不及把自己撞死,那可就只能说这是人品问题了。
报告,大队长,要是在陨石区遇敌呢?
这不用担心,这次无人机会分配到每个人两架战机,它们会负责我们的安全,所以大家只需要完成主要任务,也就是攻击陨石即可。
可如果无人机没法完成任务呢?
……
那就抛掉所有炸弹自己飞回来,这难道还需要提醒吗!
嘛嘛,冷静,只是想提出来让大家有个概念而已,某驾驶员讪讪地坐了下去,显然并不愿意与大队长起冲突。
嗯哼,然后,我们会在陨石距离我方舰队400公里的时候前往迎敌,到陨石群进入舰队60公里范围的时候返航。这期间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所以小伙子们,不用顾忌弹药消耗,尽情地赚军功吧!
哦!!!
谢谢‘星空的物语’的打赏w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Zei8。电子书';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四卷踏上坚实的地面吧第二十八章武力展示(上)
Zei8。电子书ZEi8。电子书:2012…12…114:46:38本章字数:5698
拥挤如肠道般的‘房间’之中,几头脑虫正处在孕育期,包裹着它们的囊膜外,一头看起来接近人形的外骨骼生物的情绪,似乎有些阴晴不定,可惜因为脸与人相差太远,我们根本无法做出进一步判断。
这一批脑虫的繁育还需要两个月时间,指挥官。
两个月……只能继续等了。
咬牙切齿般地说出这些之后,母巢指挥官收回视线。一直避免脑虫中出现领主,而对脑虫进行各种压制的它,完全没想到有一天会出现缺乏脑虫的情况。都是那可恶的双月星种族,怎么会发展那么快?
在走廊中随意散步的同时,他看着空无一物的周围出言询问:那些陨石群的效果如何?
指挥官,距离双方接触还有一个标准时的长度,虽然可以确认对方拥有以普米加西亚标准对比的低等护卫艇28艘、驱护舰级别的5艘,但尚无法确认对方的具体战斗实力。如果这些宇宙战舰的战斗力与普米加西亚族类似,那么这些陨石将完全无法发挥杀伤力,甚至连接近低轨道都有困难。
反正只是第一批。口上这么说,但如果这些陨石可以建功,那他也很乐意接受。
不过,虽然很震惊于他们的成长,可再厉害也不可能已经达到普米加西亚族的强度,再怎么说这该死的普米加西亚人文明已经达到他们所说的中级水准,而眼前这些敌人,能够有标准的初级水准就不错了。
的确,可问题是,五十年前,他们还处在土著期的原始文明阶段。
……
回荡在走廊中的虫鸣沉默了一会儿,等到那个指挥官停下脚步之后,对方才再一次发出朋人难以理解的语言(已翻译(。))。
指挥官,技术部计算之后觉得,即便是再厉害的文明,以当初第一次基地降落时的影像而言,也不可能在五十多年里从原始部落发展到初级宇宙文明的级别。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他们做到了,所以技术部有更实际一点的结果吗?
有,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这个种族有着高等宇宙文明、至少是高等文明遗留物的支持。而且即便如此,我们也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虽然我们不是宇宙中通行意义上的‘文明’,可我们也知道,文明的提升不是简简单单地造出高等文明的东西、复制高等文明的技术就可以达到的,这上面需要的是全种族的同心协力,并在思想、组织、技术、个体等各方面同步发展。
这么说,即便是这最有可能的情况,也不怎么可能?
是的,但是考虑到对方星球的保护系统,我们有理由怀疑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嗯,那还有其它第二可能的吗?
有,那就是这颗星球还有一个处于避世情况下的宇宙文明,而我们观察到的、甚至与之交战的文明,都只是他们扶持起来另一个原住民种族而已。
但这样的猜测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个避世宇宙文明到底达到了什么等级?因为短短五十多年时间,它们就已经将原住民从原始文明提升到了宇宙文明。还有,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是那种妄自称神的类型?指挥官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在宇宙诸多文明中,也有些高等文明的成员因为厌倦自己文明中的生活,或者干脆就是被驱逐,他们会带着一部分家族、组织、乃至于势力,偷偷来到那些文明条约中禁止干涉,而又没有被发现的原始文明星球,然后当自己的土神。
当然,所谓的不能干涩土著文明的条约,对于伟大的虫族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但那些虚伪的文明至少会在明面上遵守。
所以考虑到双月星的偏远,那么有些无聊者看重这里的封闭环境,而做出点什么事也并非不可能。
只是,虫族身为能够与高等文明对抗的非文明宇宙种族,出现在这里之后,如果对方真是那些高级宇宙文明,又怎么会五十多年了还没什么对母巢的大动作?
一片混乱。
虫族的大脑可不是用来思考这些虚伪文明间勾心斗角之类东西的,而是用来作战的,所以想了一会儿却没个结论之后,指挥官果断将问题抛给了技术组这群复制了各族大脑后,用来模拟的计算组织。
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尽快组件部队解决敌人为好,管他是不是宇宙文明,能干掉就干掉,不行的话,大不了带着母巢离开就是了,反正收获也不错。
当然这也只是说说,以虫族的性格,又有几个能够在一颗生态星的诱惑下主动离开呢?
……
另一方面,重新编组之后,焕然一新的朋族太空舰队已经依托空港组成了一个防御阵型,并开始迎着陨石群冲锋。
当然,这里的冲锋只是学术语,实际上双方距离还有整整一千多公里来着。
但此时,舰载机也已经开始离港。
还真是奇特啊,这次竟然将无人机分配给我们自己控制。
听说是无人机指挥中心出了什么问题。同队的飞行员向李逸做出了解答。
诶,那希望这些家伙别出毛病吧。
哪儿那么容易。
也是。
李逸好奇地看着绕着自己的翼龙战机飞行的两架冥蝶无人机,低头看了看显示屏上出现的两架无人机控制界面。通过这个界面,他可以对无人机下达攻击某个目标、或对某个目标实施主动防御等等的简单命令,而具体战斗依然是无人机自行决定。
不过这些无人机都有着昆虫级别的因对智慧,倒是不用太过担心它们不知道该怎么战斗。
但有时候,李逸还是对这些人造出来东西缺乏信心。
只要是人造的,总会有那么点毛病,希望别让我遇上吧。
如是想着,母舰中的太空战机已经在舰外列队完成,浩浩荡荡地向远方的陨石群冲去。
一千多公里的距离,若非一开始卫星监控系统发现了陨石群并一直跟踪,而且对方目标也挺大的话,现在舰队上面的光学设备根本不可能锁定目标,更别提机群追过去了。
距离接近300公里,各机戒备,轰击鱼雷准备!
了解。
对付几百米直径的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