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格达活佛-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个伤势较重的扎巴拉着格达的手说:“仁波切啊,你还是暂时避一避吧!他们……”
  格达比了个砍头的姿势:“要这样,是吧!”
  扎巴吞吞吐吐地:“他们放出话来,悬赏一千块银元要买……仁波切的……人头。”
  格达坦然地笑了笑说:“他们真看重我,其实,我的头值不了那么多……”
  在一旁的一个侍卫对那个受伤的扎巴说:“啊啧!这家伙真狠,难道你们没长得有手吗?”
  扎巴:“他们有枪。”
  侍卫说:“怕什么?枪一响最多穿一个窟窿,受这样的窝囊气!”
  侍卫陪同格达走回拉章的起坐间。刚一坐下,一个年轻扎巴就给他斟上酥油茶。然后,他把放在藏火盆沿上的一封信双手捧给格达。
  格达感觉到这信有些沉甸甸的,疑惑地打开信。信里除了一柄小藏刀,什么都没有,他被激怒了,把小藏刀往桌上一掷:“卑鄙!”
  夜晚,没有了幽深的蓝天,没有了闪亮的星星,只有秋虫的鸣叫。大地一片昏暗。
  格达同住持俩人默默地站在大殿平顶房上。凝望着风云变幻的夜空,思绪万千,桩桩往事不断在他眼前浮现
  朱德真诚地对格达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朱德在另一场合对他说:“只有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他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生产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 安居乐业,宗教也才能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欢送红军北上时,朱德说:“我们至多十年或十五年就会回来。”……
  “仁波切啊!”正在这时,住持打断了他的回忆说:“你也该为自己想一想啊!”
  格达推心置腹地说:“住持啊!人,不能光为自己而活着,你说对吗?朱总司令说过,红军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乐,辗转千山万水,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永不言退。我作为一个活佛,为了国家的富强,众生的幸福,做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纵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应该是值得的!”停了一下,他又说:“前不久,红军的一位首长告诉我,巴塘有个喇嘛拉波,红二军团长征路过巴塘时,他担任军团的向导和贺龙总指挥的秘书,后来,在回巴塘的途中路过理塘时,被国民党十六军杀害。他是做了那么大贡献的人都牺牲了,我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思之再三,为了寺庙,为了全寺几百名僧众免遭更大的劫难,我还是暂时离开为好!”
  住持沉重地说:“不行啊!如果你一离开,这不正好是他们所希望的吗?再说,你一走,寺庙没有了主心骨,就会变成一团羊毛,捏在他们的手里,随他们捏呀,揉呀,搓呀!仁波切,您在异地他乡,心里也不会安稳啊!”
  在他们的身后,聚集了许多僧众,他们异口同声恳求道:“仁波切,留下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格达活佛 38(3)
格达回头望着站在他们身后数以百计的僧众,他心潮起伏,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真舍不下朝朝暮暮信赖他、支持他、陪伴他度过红军来了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僧众们。他们共同经历过欢乐,也正共同经受着磨难。他拭干眼泪,提高嗓音激动的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我们要像有句谚语说的那样,把过去丢在背后,把未来抱在怀中。我坚决相信红军一定会回来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我已决定暂时离开。不过,虽然我离开了寺庙,但灾难并没有结束,也###天又会发生。希望全寺僧众一定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敌人来了,一齐拔刀;朋友来了,共同端碗,决不能让那些仇视我们的人有可乘之机,让灾难再一次落到我们头上。”
  第二天晚上,格达带着他对寺庙的担心,对僧众的关爱和满腔悲愤离开甘孜前往拉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格达活佛 39(1)
两年后的那个秋天,格达从拉萨千里迢迢回到白利寺。回寺后他得到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就是一份从远道而来的喇嘛送给他的那张《八路军山西奋战图》,并告诉他,八路军就是当年的红军。两年多时间了,他第一次得到红军北上后的信息,这让他怎么不心潮起伏、激动万分!他抚着图纸,往事又一次涌上他的心头
  欢送红军北上时,朱德紧握着他的手依依惜别。朱德说:“我们北上后,你们的处境会很困难,斗争也会更加艰苦,但是,你们一定要挺住……”
  红军走后,国民党疯狂地搜捕红军伤病员……
  民团队员酷刑铐打苏维埃博巴政府工作人员。
  队员边挥舞着皮鞭抽打,一边声嘶力竭地吼叫着:“我叫你跟着红汉人走!我叫你跟着红汉人走!”
  坚贞不屈的苏维埃博巴政府工作人员……
  一批红军伤病员和支援红军的积极分子被敌人枪杀。他们高呼:“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格达和益西群批冒着狂风暴雨协助当地积极分子转移红军伤病员……
  格达嘱咐益西群批将一袋粮食送给红军伤病员。他说:“快送去吧,据说那里的十多个红军伤病员已经有两天没有沾一粒粮食了。”……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深深怀念红军的格达盘腿坐在卡垫上,凝视窗外,奋笔疾书,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歌:
  高高的山坡上,
  红艳艳的鲜花怒放,
  红军跨上骏马背上枪,
  穿过荆棘丛生的小径,
  攀到山那边去了,
  什么时候啊,
  你们再回到这个地方?
  彩云是红军的旗帜,
  高山是红军的臂膀,
  红军啊!你给我们留下了金石的语言,
  藏族人民永远在你的指引下成长!
  起来呀!赶走草原上的豺狼,
  羊群才能兴旺;
  起来呀!赶走衙门里的坏本波(官老爷),
  人民才会有幸福吉祥……
  格达从拉萨回到甘孜白利寺后不久,国民党二十四军的一个营长不经意给他透露出一个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同刘文辉主席在武汉有约:不得迫害红军留下的伤病员,要把他们安全送出藏区。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更加怀念红军。他就会又一次地把那张《八路军山西奋战图》和朱德同他合影的那张照片拿出来,无比深情地注视着,然后贴在额前,默默祈祷。那时,朱德的音容笑貌便会立刻浮现在他眼前。特别是朱德同他那些言简意赅的谈话,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他永志不忘。
  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格达带着益西群批去甘孜县城。当他们来到打金滩雅砻江渡口时,那里人声嚷嚷,一片混乱。原来是那里又一次发生了翻船事故。有人呼喊道:“翻船啰!快救人啊!”
  “仁波切,我看看去!”益西群批说着,双腿一夹坐骑,催马沿江边驰去。
  波涛汹涌的江水,滚滚东流……
  格达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由的在脑海里浮现出
  1937年7月朱德同他在雅砻江畔散步时说的话:“……要是将来在这里架起一座桥就好了!……”朱德的这句话,使他反复思考了许多日子。接着,他决定按自己的想法,请来住持和各“康村”负责人,召开会议。
  他说:“在打金滩渡口建桥,这对于我们生活在两岸的僧俗群众太重要了。所以今天我和住持把大家请来,共同商议,看看这座桥建还是不建;要建,资金又怎样筹集?当然,要架起这座桥,单靠我们白利寺的力量是不够的。”
  与会者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虽然争论不休,最后还是一致通过决定要建。
  又一年秋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正是人们一年一度“耍坝子”的大好时节,在白利寺附近的一块周围栽着白桐树的大草坪上,无论男女老幼,从早到晚,一批又一批轮番上场跳起欢乐的锅庄、踢踏和弦子舞。一连三天,白利寺藏戏团每天都要在这里表演一场大戏。
  这年耍坝子最大的特色就是白利寺在草坪的一角醒目的地方,挂着一幅“雅砻江索桥”图形布画。布画下方用藏文楷书写着:修桥铺路,积德行善,望各位施主献上一片虔诚的心意。
  白利寺的数名扎巴,手持法器,坐在布画下念着经文。“耍坝子”的群众踊跃向扎巴身前的皮口袋放进藏币、银元和金银首饰。
  打金滩渡口是格达募集资金的好地方。他常常组织数名扎巴去那里念经。他们的身后悬挂着那幅“雅砻江索桥”的布画。过往群众无不纷纷解囊布施。
  桑登的官寨距白利寺不远,但格达去官寨的时候并不多。这天他去官寨一见到桑登,几句寒暄的话之后便直截了当的表明了来意。桑登盯着他看了好一阵,然后才说:
  “我真不明白,那年红军来了,你起劲地帮助红军,红军走后,又帮助、保护、转移红军留下的伤病员,做了那么多好事;现在又提出来要集资在打金滩造桥,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格达笑了笑说:“那么,当年你也一样帮助、保护和转移过红军伤病员,你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做过一些善事,为的是不求今生,只求来世。而你已是一个活佛,今生受人敬重,来世也能转世成活佛,还要求什么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格达活佛 39(2)
“我当然知道轮回转世,但我常常做梦都在想,如果能让僧俗群众不冒风险就能顺利过江,即使明天就让我离开这个世界,我也无怨无悔!”
  “但是,你又想没想过,要在雅砻江上建起一座铁索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单凭你我的力量是绝对实现不了你那美妙设想的。所以,虽然你的这一善举早已像三月的春风吹遍整个康北高原,但我迟迟没有一点表示,古学不会介意吧?”
  “造桥确实不容易,只能靠甘孜所有的民众。所以,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我们已经采取了多种方式开始筹措资金。之所以我还没有登门求助,那是因为我知道,我一旦登门,大头人是不会让我空手而归的。”
  “我真佩服你的这股倔劲,认定的事情就拼命去做,而且一做到底。看来我是不得不尽一点微薄之力了……”
  康藏高原的隆冬,虽然没有纷纷扬扬的大雪,却寒冷异常。这天,格达冒着透骨的严寒来到甘孜最大的一家商号,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原来那是扎西的一家常住大院。他那时正坐在二楼客厅里就着暖融融的藏火盆喝酥油茶。火盆桌上摆满了他从内地带来的瓜子、花生和糖果点心。格达走来同他行过碰头礼后,刚一坐下就兴致勃勃地对他说:
  “昨天我刚听说你来到甘孜,今天我就找上门来了……”
  格达正说着,一个年轻丰满的女佣走来给他斟上酥油茶,并捧上一碟蛋糕请他品尝。
  “请先喝碗茶再说吧!看你都快冻成一块冰砖了。”扎西看着格达端起茶碗向上三弹指呷了一口茶后才接着说:“古学的消息总是来得这么及时。我前天刚到这里,打算这两天把货物处理完后就去白利寺造访,谁知你今天就来了。我知道,你这一来呀,绝对没有什么好事,看来我的腰包又要底朝天了。”
  “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格达又呷了一口酥油茶后,接着说:“自从那年朱总司令提起过应该在打金滩渡口造起一座铁索桥的那时起,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筹划着这件事。造桥需要大量的资金,经过几年多方筹措,目前还相差甚远。甘孜各界人士和僧俗群众正在继续努力筹集资金,难道作为康巴高原赫赫有名的大葱本,你还能袖手旁观吗?”
  “建打金滩铁索桥的事我早有听闻,但不是古学你告诉我的,是不是怕我一文不捐啊?”扎西揶揄道。
  “哪里!”格达分辩着说:“大商人商务繁忙,我真不想打搅你,所以每次我们见面的时候,总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想的是迟早有一天,肯定要让你把腰包都掏空。”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吗?”扎西这时才笑了笑说:“其实在打金滩渡口能造起一座桥,也正是我希望的一件事,起码今后我的商队路过甘孜,再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去乘牛皮船过江,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说这话为时尚早,造桥的工程师和设计图纸都还没有呢!”
  “只要筹足了资金,有了好羊毛,还怕织不出好氆氇么?”
  “所以,这就要靠你慷慨解囊了。不过,这还不够,你频繁去内地,熟人多,能不能帮忙去内地请一个工程师傅来?就像那年托船工王志祥到内地去请来工匠造木船一样。”
  “王志祥?不是那个撑渡船的流浪汉吗?他现在在哪里?”
  “不知道。”格达摇摇头说:“自从那年他划船离开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要是他在也许还能帮上我一点什么忙,所以……”
  “试试吧!我下月就要去内地。”
  “不是试试!求你了, 我的葱本大人,只要你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定会马到成功!”
  扎西笑而不答,只是点点头。
  “就这样说定了,”格达恳切地说:“我同所有经常来往于打金滩渡口的人一样,盼着你早日给我们请来工程师傅,早日把铁索桥建起来。还有……”
  “还有啊?都说出来吧,难道对老朋友还要卖关子不成?”
  “打算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但是,只能小赚,不要想赚的太多。”
  “你是说……?”
  “这建桥所需的物资,凡需要从内地采购的,比如生铁、绳索等,都委托你来办,行吗?”
  扎西没有立即答应。因为他过去从内地进货,主要是茶叶、盐和其它一些生活必需品,要采购建材,这对于他来说,完全是一项陌生的业务,进货的渠道、价格、运输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底,他当然不能贸然表态。不过,最后他还是应承了下来。他说:“我尽力吧!古学你把请师傅和采购的重担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对我是不是太狠了点啊?”
  “挑这副担子呀非你莫属。”格达放低声音神秘地说:“你知道,你挑的是整个甘孜老百姓的委托,换了其他人呀,我还不放心呢!”说罢,俩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

格达活佛 40(1)
时间过得真快,转瞬已过了一个多月时间。一天,扎西终于不负众望,从内地请来了一位姓吴的桥梁工程师。据说这个工程师颇有来历,原本是一位留洋归来的博士,专攻钢筋水泥桥梁建筑。后来千里跋涉到泸定考察,他惊奇地发现泸定桥堪称天下一绝,不仅建桥设计独具匠心,而且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巍然横跨在浪涛滚滚的大渡河上。他认为这种由九根铁链、上铺木板形成桥面,两旁各有铁链作为护栏的铁索桥,很适用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于是,他几乎走遍了西康和四川两省的主要山川大河,并在一条不起眼的大河上设计造起了一座跨度不足五十米的铁索桥。直到打金滩铁索桥造成后的一次宴请会上,酒后他才口吐真言:“当初被邀来甘孜造桥时,我是壮着胆子来的。因为我考察过泸定桥,而建泸定桥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人却是一位藏族喇嘛,所以,我的真正的导师应当是那位喇嘛。”“他是谁啊?”格达插话问道。“传说名叫‘汤东杰布’。”吴工程师答。格达回想起他多次进出西藏时路过德格,曾听说过在德格印经院下方不远那座“汤东杰布”庙,就是专门为纪念曾经参加过泸定桥修建的汤东杰布喇嘛而修建的,于是他当即把这一传说讲了出来。这位工程师在感到惊讶的同时,立刻表示他此次一定要亲去德格汤东杰布在庙参拜。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阳春三月,雅砻江刚刚开始解冻,修建铁索桥就在紧锣密鼓中开始了。格达从白利寺来到甘孜,借住在打金滩附近的一座民房里。这里就成了建桥的临时指挥中心。距离打金滩不远的一块荒草坪上,一字排开搭建了几十间工棚。而工棚的大部分都用作打造铁链的工房。建桥刚开工的当天下午,格达便首先来到铁工房对打铁师傅们嘘寒问暖。
  工场里的铁匠们,除两个人是特地从内地请来的汉族工人外,其余都是从甘孜和附近几个县请来的,他们平时被视为“下等人”。此时见格达活佛走来,都纷纷丢下手里的活计,摘帽弯腰低头站在工场门外。格达急忙说:
  “请你们都把头抬起来吧!你们是我请来的师傅,用不着行这么大的礼。”停了一下他又接着说:“因为你们担负着架桥重要构件铁链的打造,所以我想趁此机会对你们说几句心里话:建这座桥,是我们甘孜人多年的愿望,这建桥的资金也是乡亲们捐资筹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造好每一环铁链,牢牢把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这样才能把大桥造成一座好桥,一座百姓放心的桥。”
  “啦索!啦索!”铁匠们纷纷点头说。
  离开铁工房。格达快步朝雅砻江上游方向走去。刚走出不远,迎面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