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飘在大唐-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这些人看上去有些陌生,不是当地人。更不似平常那些乡邻,听了她的招呼会进茶棚里歇脚。
临近黄昏,才有一个骑白马的白袍公子听了她的热情招呼,走了过来,却并未进茶棚,只解下马鞍边上的皮囊,让茶棚娘子为他灌满水袋。
茶棚娘子看了那白袍公子一眼,不由一呆,忍不住要向那个“细皮公子”看上一眼。今天实在是大开眼界,如果说那“细皮公子”貌似“潘安”,这个白袍公子便是“宋玉”。
只是这个“宋玉”与那“潘安”不同,到是十分健谈,主动搭讪起来。
“老板娘子,这儿离五台山还有多远?”
“哟,那可远了。少说也还有二、三百里。”茶棚娘子听了“白袍公子”对她的称呼,笑得合不笼嘴。
“噢,那就不远了。”白袍公子也笑道。
茶棚娘子再次笑得合不上嘴:“哟,二、三百里还不算远。前年我去上香,走了七八天才到,一来一去便是半月天气……”
说了半截看了看白袍公子身后的白马,呵呵笑着转口道,“当然公子骑马去要快许多,但少说也得两、三天的功夫。”
“用不了那么多天,明天中午我便能到。”白袍公子笑了笑道。
“公子真会说笑,难不成公子要连夜赶路不成?”茶棚娘子啧舌,摇头不信。
白袍公子也不多辩,转口问道:“向前走多远会有镇子?”
“前面走不到二里,便是五阮关镇。若过了这个镇子要走百里左右才会有大镇。我看公子还是到镇上歇息,明日再赶路吧。”茶棚娘子笑着看看天色,说道。
说话之间,茶棚娘子已给白袍公子装满了茶水。白袍公子不再多说,付了帐,打马而去。
茶棚娘子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那位“细皮公子”,但见他豁然站起身来,似是要追什么人似的,向前急走。诸位“怪客”也呼啦一声追着他而去。
过不多时,那黑衣女子也跟着去了。
茶棚娘子摇摇头,觉得有些奇怪,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不多时,天色渐晚,棚茶里已空,茶棚娘子收拾了东西,自回家去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秋雨愁煞
淅淅沥沥,天空中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
夜深人静,四下一片漆黑,一盏飘乎不定的鬼火飘荡在空寂的山野里。
细雨伴着阴冷潮湿的秋风,吹打着即将飘落的秋叶沙沙作响。
沙沙的山道上传来一阵沙沙地脚步声。偶尔还有一两声沙哑地咳喘声传来,令整个山野为之惊悚。
“李将……武安,还是找个地方歇息吧。舅祖公只怕淋坏了身子。”还好,黑暗中传来人声,那声音虽然是窃窃低语,在黑暗的山野中却异常响亮。
“只是下午见到的那些人就在附近。我们若去投店,只怕会正好落入人手。”“李将……武安”有些迟疑地说道。
“九郎,我,我没事儿。赶路要紧。”“舅祖公”喘着气说道。
“九郎”下意识地紧一紧身上的衣衫,可惜衣衫湿透,只能令身上更冷。听到老人的咳喘,九郎有些急躁。
然而,此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除去黑夜便是黑夜,便是想投店又到哪里去投?
众人不再说话,继续前行。走了片刻,老人的咳喘之声已是越来越急。
九郎终于忍不住说道:“无论如何先找个地方歇歇脚。”
黑暗中,“李将……武安”沉默片刻,才道:“刚才看到那边山顶上似有灯光,应该是座山庙。不如去那儿避避雨。”
众人听了精神一震,急行一阵,到了那山神庙附近,却又停了下来。
山神庙灯火明灭,一如众人手中的那盏灯,在空旷的黑夜中闪着鬼气,令人不安。
“李武安,你先带人去看看情况。”“舅祖公”声音虽然苍老,却极有威严。
原来那人不叫“李将……武安”,而是叫做“李武安”。
“好。”李武安答应一声,带了两个人悄悄地向山神庙挨近。
片刻之后,李武安又返了回来,点头对大家说道:“果然是座山神庙,里面没有人,我等先在此处儿避避雨,等天明再出发。”
细雨不大,众人走了半夜,却也已湿透。见有地儿歇脚,到是再好不过。
九郎扶着舅祖公急忙往山神庙里去。
庙中灯光较亮,细看众人,原来是在茶棚中的那桌“怪客”。那叫做“九郎”的正是“细皮公子”。
“舅祖公”是那位老人。一头白发白须,只除了偶尔发出一长串咳喘,有些令人担心外,到也精神矍铄。特别是额头上的皱纹,每一道都似是有一道智慧在里面。
除了九郎与“舅祖公”,其他几人自动分作两班,一班人在庙前庙后警戒,一班人在庙中休息。然而便是在庙中休息的一班人,也自动分散在九郎与“舅祖公”的四周,形成了一个包围圈,看上去早已训练有素。
“那位骑白马的公子到底是什么人?”“舅祖公”进了山神庙,神色好了许多,又喝了些热水,连咳喘也停了。
原来白天“细皮公子”急走是去追那“白袍公子”。但那白袍公子骑马,“细皮公子”却是徒步,转眼便不见了踪影。
“我也不大清楚。”九郎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
“他不是九郎的朋友么?”“舅祖公”奇道。
九郎点了点头说道:“是。但我不知道他是谁。”
“连他是谁都不知道,九郎怎能将他当成知己朋友?”“舅祖公”皱了皱满是皱纹的额头,神色立时变得警觉。
“我,我。”九郎语结,心下咕哝一句“相逢何必曾相识”。但见到“舅祖公”神色严肃,只诺诺地说道:“反正他不是坏人。”
“你怎知道?”“舅祖公”的口气已变得大为严厉,“没准这次便是此人所害……”
“我等今日才遇到他,可十天前我等已遇到袭击,怎会是他所害。”九郎辩解道。
“那也说不定。要不他怎会突然出现在这儿。这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都非善类,我等乔装至此,他又跟到了这里,定要小心为是。”
上了年纪的人大概有一个通病,多疑且唠叨,“舅祖公”也不例外。
见“舅祖公”如此不讲道理,九郎有些苦笑不得,说道:“没听他问那茶棚娘子,他要到五台山去?不过是凑巧遇到。舅祖公但请放心,绝对不会是他。何况袭击咱们的人是薛延陀的人,怎会与他相关。”
“防人之心不可无。”“舅祖公”盯着九郎,严肃地说道,“那些人虽然装束是薛延陀的商队,可也保不准是故意伪装。即便真是薛延陀的人,或许是有人故意放出风声,才令薛延陀前来劫持太……九郎也说不定。”
也难怪“舅祖公”如此紧张,他身边的这位“太……九郎”不是别人,正是突然失踪了的太子李治。
“舅祖公”倒是李治真正的“舅祖公”,并非假装。
申国公高士廉,是李治的母亲长孙皇后之舅父,论辈份李治的确应称他为“舅祖公”。长孙无忌与妹子长孙观音婢原是前隋名将长孙晟之子,自幼丧父受其他兄弟欺凌,被高士廉接回家中抚养。长孙兄妹对舅父感情极深,视若亲父一般。
便是李世民这个佳婿,也是高士廉慧眼识才,为外甥女定下。因而李世民对高士廉向来也是以“岳父”视之。
李世民此次亲征辽东,长孙无忌跟随左右。命高士廉摄太子太傅之位,于定州辅佐太子李治监国,正是基于这种莫大的信任。
“我看那个黑衣女子到是有些古怪。”李武安突然插嘴说道。
李武安自然也非真正叫做李武安。他便是令李世民十分恼火的李君羡。李君羡乃是左武卫大将军,李世民亲信。李世民亲征之既将太子安危交付于他,令其统领太子左右卫及诸率府。因其老家在武安,因而化名为李武安。
“嗯。”高士廉点头说道,“自从遇伏以来,那女子便一直跟在我等左右。走了这半宿路,也不知甩开了她没有。”
原来他们夜中赶路是为了甩开那黑衣女子的王跟踪“昨日傍晚我等化装坐在茶棚里,其他人皆没注意到我们。只有此人察觉,到是个极厉害的角色。”李君羡沉吟说道。
“若只剩她一个,到也不用再怕她。我们几个还打不过一个女子。”李治微微皱眉说道。
“那女子不容小觑,像是个使剑的行家,而且轻身功夫极好。”李君羡摇头说道。
“你怎知道。”李治奇道。
“此人走路悄无声息,连足印都不留一个,定是轻功极高,要多加小心才是。”李君羡说道。
“那又怎样?难道我们连个女子都怕不成?”李治有些愠怒地说道。顺手摸了摸腰中长剑。与众人一样,他身上也配了剑,而且是把罕见的宝剑,只是他却一直没有用上过。
几天前遇到的伏击,他原本想打上一架,结果被左中卫团团护住,他连拔剑的机会都没有。
右卫率诸卫士阻住贼子,左卫率则护着他逃走。随后又一路遇到贼子追杀,到了这里只剩下八名护卫。不得不化装成平民百姓以掩人耳目。
李治虽然性情斯文柔弱,但也一向文武皆习,此时心里不免窝了一肚子火。见说连一个女子都要躲避,不由更加气闷。
李君羡不敢多说什么,望了高士廉一眼。
高士廉却已正色言道:“我等人少,且不可呈强,万事小心为要。”
李治心中郁郁,卧倒在一旁不再多说。
山野鬼庙,令人不安。到也一夜无事。
第二天清晨起来,细雨却依然在下。
“继续西行。”
李治见李君羡不知何时用庙内的草桔编了几顶草帽,众人戴上,又冒雨前进。
阴雨连绵,路上看不到一个行人。
众人不由心中一喜,看来昨天在五阮关见到的那些人,已被远远甩在后面。也不枉昨夜冒雨行了半宿,然而,前行不到半个时辰,众人不由张大嘴巴,惊得合不笼来。
潮湿的山路正中,突然出现一行大字:“劝君莫西行,西行路不通”
众人不由面面相觑。
好心?恐吓?疑兵之计?
是何人所为?
“按原定计划,继续向西。”李治看了一眼李君羡说道。
李君羡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什么。
他们原定计划是要回定州,向西作势回长安,不过只是疑兵之计。在五阮关引众人前来,原本便要向南再折回东去。
然而,昨日见到“白袍公子”之后,李治却打算继续向西,到五台山后再南下。因而才有雨夜西行之事。
众人惊疑之中,又走里许。
突然发现在山路转弯处,路边栓着五匹马。
这些天,李治等人因为乔装庄户人,早已将马匹丢弃。走路走得双腿发肿,看到有马可用,不由齐声欢呼。
然而荒山野岭之上,怎会有马?
转过山角,众人不由到抽一口冷气,心下骇然。
却见山角处,有五个人地倒在地上,地上的积水却已染成红色。再看五人皆被一剑穿喉,身体却留有余温,似是刚刚被杀。
众人大惊,四下望去却不见人影。便是地上也只有五匹马的足迹,看不到有另外任何足痕。
再看五具尸体前面,依然写着“劝君莫西行,西行路不通”十个大字众人但觉口干舌燥,嗓子冒出烟来,哑然说不出话。
“继续向西。”李治一咬牙,若是敌人设的圈套,无论向前或者向后,只怕皆有危险。
又向前一里左右,一个山路转弯处又看到同样的怪事儿出现。
十个人,十匹马。
高士廉与李君羡面面相对,眼中闪出惊惧之色。
这十匹马到似是专门为他们送来一般。
到底要不要继续向西?
疑虑写在每一个人脸上。
第二百六十七章 小白脸
“劝君莫西行,西行路不通”
这几句话似是好心奉劝,又似是出言恐吓。众人盯着地上的十个大字,郁闷之极。
若是好心,向西必有伏击等候。但若是恐吓,回头只怕便会落入埋伏。
此时,便是高士廉与李君羡也没了主意,一齐望向李治。
“继续西行。”
李治皱眉沉吟半晌,再次说道。既然是两难,不若一意孤行到底。
高士廉想了想,点头说道:“将这些人的衣衫解下。”
李君羡会意,吩咐卫士扒下死尸衣衫,众人各自挑拣合适的换上。
“这些人的衣衫怎么像是专为咱们准备好的,到是十分合身。”突然,一个卫士“噫”了一声,奇道。
众人听了心中也不由咯噔一下,仔细看了,果然发现这些衣衫穿在身上极为合身。
“还有这个图案也极是古怪。”又有一个卫士说道,“我的衣袖上怎会袖了一支黄色的箭?”
“我这儿也有。”其他人被他一叫,也已发现古怪,同时叫道。
“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李治不由奇道。
“不管是什么人,他们若是为九郎而来,咱们换上他们的衣衫,反到安全些。”高士廉沉吟说道。
话似不错,然而他们却忘记了一点,这些人已被人一剑杀死,显然有个极厉害的对头。他们换上这些人的衣物,也说不准会被对头错杀。
高士廉放心不下,在地上弄了些泥灰,给李治抹上。众人这才骑马向西而去。
望着众人继续西行,山坡上有人却气得直跺脚。众人只顾盯着地上的怪事儿,并未发现山坡上的树林里有一个黑衣人一直盯着他们。
直到众人走远,那人愣了半晌,长叹一声,也向西急行。
那黑衣人虽然不骑马,却比马儿还快,足下…两点,不多时便消失在雨雾之中。
李治等人一路惴惴,行了半日,却没再发现怪事儿,才渐渐放宽心来。
又西行约六十里左右,发现一个村镇。众人早已饥肠辘辘,却不敢到酒馆去。寻了户人家,给了些钱请人做些饭菜,狼吞虎咽吃了。又买了些馍带上,问明此地距离五台山还有百里左右,继续西行。
山路越来越难走。有些地方甚至直上直下,骑马根本无法上去。众人只好下马牵行。
不知何时阴雨已停,天色却依然阴沉。李治拿出“唐冕”看了,知道已近初酉时刻,等到前面又有村庄出现,与众人合计找户人家借宿。
刚走到村口处,遇到一人。那人个头不大,却一手拎了一只大酒坛。那酒坛少说也有百八十斤重,但那小个子拎在手上却若等闲,双腿虽短,却走得极快。
山村的道路极窄,众人忙停下来让路。
那人抬起头来看了众人一眼,众人不由想笑出声来,原来此人满脸麻子不算,还满脸疙瘩,坑坑洼洼,高高低低,十分热闹。便似是做一幅画,但是画得不是山水,而是一陀牛粪,虽然画得再好再逼真,却还是一团牛粪。
“诸位大哥是去马三哥家的吧?”麻子瞥了一眼众人衣袖上的“金箭”,突然咧嘴一笑。
麻子一开口,众人这才发现,他原来还是个少年,话音稚气未脱,只因脸上热闹才让人看不出年龄。
“噢。”知道麻子误会,李君羡不置可否的应道。
“你们是不是不认得路,我正要给马三哥送酒去,你们跟我来便是。马三哥今日大摆宴席,招待各地的朋友,这会儿估计要开席了。”麻脸少年到是极为热情。
众人对望一眼,正要谢绝。
却听前面不远处的一处庄院里传来哄哄吵吵地笑声。
“又有人来了,快来迎接啦——”麻脸少年不容分说,已高声喊道。
众人吃了一吓。但见庄院大门打开,走出几位壮汉。远远看到众人,拱手迎了上来。
看了众人袖上绣的“黄箭”,其中一人已笑道:“原来是关内道的朋友来了,快请。”
此时要逃,只怕反会落了痕迹。李治向李君羡点点头,只好随着迎宾的壮汉进了庄院。
此地虽然偏僻,庄院到也不小,看来是个富庶之家。
院里已聚了近百人,李治注意到众人的袖口都绣了一支箭,但颜色不尽相同。分别有红、黄、绿三种颜色。
马三哥不知是那一个。院中已摆好流水席,众人一来便被引入席中。
席中人口繁杂,吵吵嚷嚷,到也没人对他们多加注意。
“看来是北三道的绿林会盟。”李君羡低声向李治说道。
“何为绿林会盟?”李治诧道。
“以前听人说起过,没想到今日遇上。”李君羡道,“若没猜错得话,这绣箭应该是五种颜色。红、黄、绿、白、黑分别代表北五道的绿林好汉。这里来的只有三种颜色,看来是北三道的聚会。绣红箭的是河东道口音,绣绿箭的是河北道口音。咱们绣的是‘黄箭’,是关内道,到也凑巧。”李君羡解说道。
“怎会还有这等事,难道地方上没有人管么?”李治听了不由面显愠色,绿林向来是盗贼的别一个称呼,是地方上治安的最**烦。
李君羡苦笑一声:“不是不管,只是这些人向来是屡禁不止。”
“总会有办法,有朝一日定要将这些盗贼统统消灭。”行了一日,李治身上脸上都是泥点,又不能去洗,十分难受,此时不由暗怒。
刚好有人从二人身边走过,高士廉吓了一跳,忙向二人摇头。
李治这才发现,不知何时有个胖胖的中年汉子站到了席中央,正在说话:“北三道的诸位兄弟,大家不辞辛苦聚到这里。乃是马某人的莫大属荣,若有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