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雄-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彻顾不得换衣服,抓过千度裁开的公文便看了起来。看过之后,刘彻便眉头紧锁。

    这是九江王来的急件,五日前云侯的手下用非刑砍掉了九江王税吏的手脚。甚至还公然威胁九江王的税兵,其行为已经形同造反。九江王请旨,朝廷应派出兵马前往剿灭。

    “陛下,陛下。卫青来了!”千度小心的提醒刘彻,皇帝陛下看过这封公文已经呆立了半晌。

    “哦,传。”刘彻愣了一下,很快回过神来。

    卫青大踏步的走进了承明殿中,对着刘彻深施一礼。

    “免了吧。你看看这个。”刘彻将手中的公文递给了卫青。

    “苍澜你熟悉些,难道云侯是真的要反么?居然非刑处置九江王的税吏,唆使游侠围困税兵。谁给他这么大的胆子。”

    刘彻坐在宝座上一连串的问出了几个问题。

    “苍澜这人还算是稳重,平日里也沉默寡言的。不想是主动挑事的人,而且臣还记得有一年九江王来到云侯的府邸。不知为何,云侯居然勃然大怒。集合了云家所有的退役侍卫,要将他们派往岳阳。

    九江王当时很愤怒的样子,恐怕梁子就是那时结下的。臣以为,还是岳阳的利益分配问题。一直以来,九江王就想在岳阳征收重税。可云侯力主与民休息的策略,不让九江王加重赋税。

    陛下也知道,当初岳阳的湖匪石虎的手中。是云侯夺了回来,所以云侯的部属大多定居在那里。云侯此举也不能说没有私心。”

    “你的意思是说,云侯此举是为了警戒九江王?”

    “陛下明鉴,云家骑兵的威名早已传遍大汉每个角落。其实云家的水军也十分的厉害,听说当年云侯在江南平定项三秋的时候。便发明了一种龟船,这种龟船据说是水战的无双利器。

    湖匪石虎的水军在洞庭湖也可称霸一方,对上九江王与长沙王的战舰尚可一战。可是对上云侯的龟船却连作战的勇气都没有。

    如果朝廷真要派兵去岳阳围剿苍澜,恐怕朝廷会得不偿失。一是没有合适的水军将领,二是朝廷没有能够匹敌云家龟船的战船。所以朝廷不能,也无力派兵围剿苍澜。”

    “哦,照你说的就让那个苍澜在岳阳为所欲为喽。”刘彻不满的看着卫青道。

    “陛下为何不想想,苍澜在江南多年。一向无事,为什么这次忽然闹事。排出九江王的税吏逼迫过甚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

    “别的原因,你跟朕说得清楚些。”刘彻有些迷茫的问道。

    “陛下,臣得知苍虎正在组织耕牛送往即墨。然后准备由即墨装船运送到海外去,此事是不是云侯的已经警告。”

    “你的意思是云侯这是在警告朕,要朕不要阻拦他运送耕牛。如果朕阻止耕牛运往海外,那么他便会让苍澜在江南大闹一番。九江长沙两国便会乱成一锅粥?”

    “恐怕不止如此,东瓯国一直蠢蠢欲动。而且东瓯王与当年的吴王刘濞还是换帖的兄弟,大侠剧孟虽然在东瓯刺杀了吴王父子。但是吴王的许多旧部可都在东瓯。

    陛下可知戴宇的出身,当年的吴王可是视戴宇为亲生的子侄一般。被云侯俘虏后方才收服,如果戴宇去东瓯一串联,恐怕乱的就不止是长沙与九江两国。整个江南都会糜烂,与整个江南相比几千头牛算得了什么呢!”

    卫青的话说得刘彻一阵的窝心,大汉的皇帝居然还要受人要挟。而这个人看着自己长大,交给自己知识在自己做太子乃至登上皇位都立下莫大的功劳。(。。)

第二十九章 祖孙议政() 
尽管充满了无奈,但刘彻还有要去给自己的奶奶请安。每次看到那高大的神仙殿,刘彻就感觉有一座山压过来一般。让他有些窒息的感觉。

    硬着头皮拾阶而上,瑛姑永远带着笑眯眯的神情在那里恭迎着他。无论他走的多快,甚至比报信的内侍还要快。瑛姑总会提前在这里等侯,好像自己一出承明殿她就知道了一般。

    “老祖宗在等候陛下,武强侯刚刚来过。老祖宗有些不高兴,陛下说话不要触怒了老祖宗。”

    瑛姑比庄青翟要会做人,此时的善意或许可以换来一次活命的机会。其实一直以来,刘彻都对这位太皇太后身边第一红人都没有任何恶感。相反,因为瑛姑时常给他一些提点。刘彻对她还有那么一丝好感。

    “赏”刘彻没有多余的废话,主子对奴仆是不需要有废话的。千度熟稔的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枚铜锭子,递给了瑛姑。

    “谢陛下赏赐,陛下请随奴婢来。”瑛姑谢了赏在前边引路,刘彻跟着瑛姑踏进了让他压抑无比的神仙殿。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祖母您的身子可好?”自从刘彻做了皇帝之后,便从来没有唤过太皇太后奶奶。

    “好,老身心宽总算没有被你这个任意妄为的孙子给气死。哼!撇下朝臣拂袖而去,这是你做皇帝该做的事情么?

    高祖创立我大汉以来,皇帝当庭遁走这还是第一遭。如果皇帝不愿意上那个朝,以后可以不必上了嘛。”

    太皇太后的声音充满了威严,刘彻吓了一跳。不过就是一次早退而已。不至于搞到下岗这么严重吧。

    “皇祖母……”

    “老身知道,对于立太子一事你心里有怨念。这是老身的意思,怪不得庄青翟他们。老身也有老身的难处,大汉立储君是大事。按照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可你和皇后都是青春茂盛的年纪。

    虽然皇后现在没有子嗣。但你能保证未来皇后不会诞下皇子出来。如果皇后诞下皇子,你又怎么说?废了这个太子再重新立一个?你拿立储君当做儿戏不成。

    哎!老身这么做,也是为了你,为了这大汉江山祖宗的基业。再说,也没有不让你立嘛,只是推迟了三年而已。老身还能活几年。三年你都等不得了?”

    太皇太后最后的语气转为哀叹,这让刘彻有些不是滋味儿。太皇太后把持朝政,独揽大权。但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奶奶,如今花白的头发已经全部如霜雪一般的白。太皇太后老了,近一年多苍老得尤其厉害。

    这样年纪的人还能过几个春秋。真的是未知之数。当年云侯说得对,自己还年轻与太皇太后想必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朕今年刚刚二十岁,有什么等不起的。

    “皇祖母训斥的对,孙儿知错了。还请皇祖母不要生气,气坏了身子就不好了。立皇储之事就按您说的办,您说三年那便三年。”

    刘彻扶着太皇太后坐下,态度恭敬的认了错。

    “知道错就好,我听说云侯开始倒蹬他那些家底了?你怎么看。就任由他把家底搬走?”太皇太后见刘彻服软,也就见好就收。没必要将祖孙间的关系搞得这么僵。

    “嗯,早朝的时候庄青翟说了。说是云侯正将大批的耕牛迁往域外。很有可能云侯真的在海外找到了一块土地。不然要这么多耕牛做什么呢?”刘彻转身跪坐在太皇太后身旁的蒲团上。

    “海外的地方不是神仙住的么?当初秦皇曾经派遣徐福出去寻找海外仙山,不但带走了大批的宫人。还带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作为敬献给神仙的礼物。可是这徐福一去不复返,直至今日也没有回来。算起来,这也近一百多年的事情了。难道云侯真的就找到了仙山,还要在那里种地?”

    人老了就会想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只要对长生有帮助的他们都会琢磨。从秦皇到如今的太皇太后,他们都在琢磨这件事情。如果可能。他们想让神仙听见内心最为真诚的呼唤。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刘彻一愣。没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话居然成功的将楼盖歪了。太皇太后居然从云啸转移家产的事情挪开了视线,而是关注起海外的仙山来。

    “云侯本就是异人,来大汉后的种种事情。皆非常年企及之举,在算学一途更是学究天人。想来,非凡之人必能成就非凡之事。云侯倒是有可能寻到徐福未曾寻到的仙山。”

    打蛇随棍上,刘彻也学得乖了。将太皇太后往歪里引,最好不再关心云家迁移耕牛的事情。现在匈奴刚刚退兵,河北好多地方的生产都有待恢复。朝廷应付这一个冬季的作战,也支出了大笔的钱粮。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再支撑云啸带来的祸乱。

    “不说这个了,都是没影儿的事。你对云侯迁移家产的事情怎么看,庄青翟说要封关。严禁牲畜出关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条陈。”

    太皇太后到底不是凡人,略微一失神便回过神来,询问起庄青翟的条陈来。

    “回皇祖母的话,这样恐怕行不通。刚刚接到九江王的八百里奏章,云侯的手下在江南开始闹事。包围税兵,非刑砍去了税吏的四肢。其行为已然形同反叛,这明显就是警告我们。如果我们封关,不让云家迁移牲畜。那么江南便会糜烂不堪,九江王请朝廷派遣大军会同征剿。”

    刘彻赶忙将九江王的文书讲了出来,让太皇太后知道事情的紧迫性。

    “混账,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情。他的眼里还有朝廷,还有你这个皇帝么。既然如此,索性便应了九江王所请。派遣大军征剿云式叛逆,以正我大汉律法。”

    太皇太后闻听此言立刻便火了,好像一口死火山一样的便爆发了。

    “皇祖母息怒,只是这征剿要派谁去?朝廷跟匈奴人打了一个冬天,为了施行程太尉坚壁清野的战术。损失了大批的钱粮,现在各地的府库都在吃紧。朝廷实在拿不出钱粮来养活一支大军,而且……”

    刘彻顿了顿似有难言之隐。

    “而且什么?说。”太皇太后压下火气询问道。

    “而且就算是钱粮充足,又有谁能够出去打这一场仗。皇祖母可还记得,当年就是云侯平定的江南。剿灭了项三秋一伙以及盘踞洞庭湖多年的洞庭水匪。

    纵观我大汉之将帅,岂有一个可成此功业者?魏其侯称病不出,程太尉又离不开。李广远在边塞不习水战,大汉现在是既无可派之兵,亦无可选之将。只要皇祖母将程太尉召来询问,便可知孙儿所言非虚。”

    刘彻向太皇太后道出实情,不是不想打而是打不过。

    “我大汉泱泱大国,难道就被这宵小之辈说挟持。不敢动弹分毫?”太皇太后再次震怒,她不喜欢被人要挟从来都不喜欢。

    “如果要剿灭云家在江南的势力,便要编练水军。而编练水军则需要大笔的钱粮,可朝廷现在真的拿不出这笔钱粮来。

    况且孙儿认为,云侯将牲畜等等迁移走了也好。那些牲畜长着腿,他能迁走。他库房里的金银珠宝也能够装箱迁走,可云家的工厂临潼的土地他迁不走吧。

    世世代代生活在长安的那些工人他也迁不走吧。孙儿的建议,不若咱们与云家做个交易。朝廷允许云家拿走能带走的东西,可带不走的。那可就要留给朝廷,皇祖母您看呢?”

第三十章 韩国攻略() 
“你的意思是说,要云家将那些工厂还有矿山什么的都都留给朝廷?”太皇太后瞬间便明白了刘彻的意思,既然不能有效的留下云啸。只能留下点什么算什么,工厂还有矿山之类的无论如何云家也是搬不走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拿这些东西做交换。

    “正是这样,想必云侯也清楚。这些东西搬不走,可是这些工厂却都是日进斗金。砸了他又舍不得,既然这些产业就在长安的边上。朝廷为何不可收为己有呢。

    再者,这些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东西。现在已经成为了必须品,朝廷的公文现在都在用纸张书写。居家的百姓用惯了云家的酱油米醋,而火柴更是每家每户都在用。

    这些工厂不但解决了长安大批的就业,同时也给朝廷提供了大笔的税收。朝廷无论如何也得得到这些工厂,不然光是数万的失业工人,朝廷便难以应对。更何况,会少了许多的税收。”

    “你收了云侯的工厂,就不怕他闹事了?”

    “皇祖母,云家是猫大汉就是老虎。这一点云侯清楚,虽然猫可以在树上对着老虎咆哮。但终究不敢下树的,它知道把老虎弄急了对它来说没有一点好处。

    大汉虽然现在拿云侯没辙,可是若真惹急了朝廷。倾举国之力剿灭江南的匪患还是不难的,只不过这样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点而已。两败俱伤的场面想必云侯也不愿意看到,所以他会妥协的。”

    刘彻信心满满的解说道,对于云啸的性格他还是了解的。这种鱼死网破的事情不符合云啸行事的作风,如果可能云啸会尽量将利益最大化。而这种两败俱伤的行径。一直是云啸所避免的。

    “既然你这么有把握,那就去做。朝廷可以允许他将那些耕牛啊什么的都迁出去。但必须将那些工厂完好无损的交给朝廷。”太皇太后也动心了,刘彻说得对。那些工厂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负担了很大的税赋。

    现在朝廷缺的便是钱粮,而征收钱粮靠的就是税赋。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自毁长城。将这些可观的纳税企业毁掉。

    “谢皇祖母,孙儿知道了。既然丞相愿意管这事儿,那就让丞相去与云家谈。想必武强侯可以胜任的。”刘彻眼珠一转便将这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扔给了庄青翟。反正这老小子也不准备过好日子,就让苍虎给他添点堵。

    “他是丞相,这是他分内的事情。就照你说得办吧!”太皇太后想也没想,便同意了刘彻的建议。庄青翟是臣子。既然是臣子便要干臣子的活儿。总不能让皇帝亲自去与那云家的奴才谈事情吧。

    大王城中,云啸的声望已经高得爆棚。尤其是云啸承诺,将给每个村子配备五头耕牛之后。云啸走到哪里,甚至有了山呼万岁的声音。

    “侯爷,这牛就这么给他们了?”小虎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押运来的几百头耕牛对着云啸说道。

    “小子学着点。这叫分期付款。这些农奴刚刚分得土地,自然没有钱付给我们。而耕牛可以大大的增加播种的速度,还可以做到深更增加产量。咱们运这些牛来,就是要给他们用的。

    现在每村分给五头,秋收之后他们便要增加一些大米给咱们。按一头牛可以用十年计算,本应卖五十斤大米的牛。十年间实际上可以帮咱们赚取一百斤大米的利润。虽然时间拖得久了一点,但平白多出一倍的好处来。等候一些时间还是值得的。”

    云啸背着手,不时还平易近人的同远处的乡农打着招呼。尽量使自己的形象向那些经常下乡的领导靠拢。

    马韩人什么时候见过如此平易近人的领导。只要云啸的手挥到哪里。哪里便跪倒一片人,用刚刚学会的汉话高呼万岁。什么意思反正他们也不明白,只知道那是欢迎皇帝的话语。

    在马韩云啸现在已经不是人。而是神。给平民百姓带来安康祥和日子的神。

    “侯爷,既然百姓们这样拥戴咱们。是不是抽出一下兵力对付参与的弁韩与辰韩。小熊说弁韩的人经常在汉城附近活动,而且还派遣细作充作役夫混进汉城打探消息。属下担心,这些弁韩的人心怀不轨。”

    戴宇看着远处山呼万岁的人说道。这些天来,他都一直关注着半岛上的另外两股势力。

    大王城以金家为主的政权迅速的崩塌,给其他的两家极大的震撼。辰韩的夏家将自己的施礼缩回了海岛上。只在靠近海边的地方留下两座城池。好像触角一样的,跟着半岛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联系。

    弁韩无路可退。他们人口比大王城要少很多。只有十万人左右,如果与大王城硬碰硬肯定不是对手。所以。这些弁韩人一边加紧备战一边不断派细作了解这些新来的汉人。

    对于这些半岛原住民,戴宇一直保持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警惕。如果不是兵力不足,恐怕他早就请缨去平地掉半岛的另外两家势力。

    “戴宇,你太着急了。咱们现在要的就是修生养息,既然大汉不再是咱们立足的根本。咱们便要在这扎下根,既然要扎根便不能四处树敌。

    那两家势力虽然弱小,但现在去剿灭他们仍然不是时候。总要等到秋收之后,人手都倒出来。那时咱们有许多的民夫可用,又不用耽误粮食的生产。

    弁韩的那两座小城,怕是一月便可平定。安心扎根,我还告诉你件事情。其实,这里跟大汉还是有陆路通道的。从这里往北,有许多的大山。翻过那些山,过了鸭绿江便是大汉的菟郡。

    咱们要尽快的强大起来,不然你以为大汉会忍耐我们多久。记住,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就是咱们经略半岛的策略。”

    云啸向戴宇普及了一下地理知识,让他知道其实这里还是处于大汉的兵锋之下。这个时候用朱元璋的十二字方针还是正确的。

    “这里也和大汉接壤!”戴宇听到这个消息比较震惊。他一直以为,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