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品花宝鉴-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摊,卖些水果、干果之类,一天也可趁得百十钱,借以糊口。琴仙在寓里也安心守着这一粥一饭,闲时写字画画。惟觉身上衣单,不能添制。 
一日,侯石翁自苏州回来,闻知琴仙还在寺里,已到衣食不周,心上又念着他。因前此送他米炭等物,倒去碰个钉子,虽然怀恨,但爱根未断,只得老了面皮,带了二十金,叫小童拿了,乘轿而来。到了门口,只见刘喜摆着个小摊子,无非乌菱、荸荠、瓜子、花生之类。又见壁上挂几张画,倒是生纸画的花卉,颜色鲜明,颇为可观。便问刘喜道:“这是谁画的?” 
刘喜道:“大爷画的。二十钱一张纸,弃了可惜,我拿来挂在这里。昨日倒有人说好,买了两张去,一张牡丹卖了二百钱,一张梅花卖了一百五十钱。还有人要定画八幅屏,他拿纸来,肯出两千钱呢。这个画画开了,比这摊子就好多了。”石翁微笑,进来见琴仙在那里调脂弄粉,石翁眯齐了老眼,看他觉比从前胜了几分。从前像个葵心带病,此刻依然梅萼含香,就觉得翠袖寒生,缟衣雪素的光景。 
琴仙见了石翁,心里老大的一跳,只得上前见礼。石翁忘了前情,又握了他的手,说了几句话,坐了。琴仙勉强陪着,面上却是冰冷的。石翁先将他的画赞了一番,想了一个赚他的法子来,便道:“老世兄,你心上也不急,这两天各处也应有回信来了。我在苏州时,又将你令尊的事告诉人,人人都也肯帮。但你在这寺里终究不便。你若搬到我家里,我的相好,也就是你令尊的相好,那时遇着人,必有见面之情,就好说了。 
你若在这里住,老远的,人也不肯来。况且你这个光景如何可以御寒?虽然梅花可耐冰雪,究这玉骨难受风霜。而且这个十 方所在,闲杂人多,见你是个异乡之人,无依无靠的,将来就有人欺侮你。不是我说,你庙门口又挂了几张画卖钱,那些光棍恶少就借看画之名,谁人不好进来?这南京地方十八省人都有的,有一种人以拐骗为业,叫做拐子,他见那年轻美貌的,他便用迷|药弹在人身上,人就迷了性,会跟着他走。诱到别处去,他将这人装做女人去哄人,任人取乐,他待这人也就无所不至。这还是好的。还有把这个人弄残疾了,变得稀奇古怪的模样,到十字街口敲着锣叫人看,以此骗钱。这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天天不放心,惦记着你。难道你这样聪明人,一个吉凶祸福都想不出来?我待你这片情,也应体贴体贴,又焉知我们没有些缘法,不然为什么单把你放在我心里呢?不是老夫夸口,裙屐风流,钗钿娟秀,老夫门墙之下,颇不寂寞。因见你有何郎之美,叔宝之姿,天意钟灵,自应倍惜。萤火不能自照,必借烛龙之光;蝇飞岂能及远,必附骥尾而显。为才人之子弟,即是龙门;居侯氏之园亭,胜于月府。一生佳话,千载风流。 
玉郎与石叟同游,旁观岂为不雅?海棠与梨花并植,相对亦可无猜。况歌童不乏樱桃,小婢尚多芍药,此中你也不少乐趣。 
凡事宜三思而行,不可执一。”琴仙听了这些话,已气得满脸发烧。再看他的神情,那老面皮里紫光光的透出一团邪气。琴仙心里想要痛骂他一场,方可泄恨,但又因他是个老辈,只得暂时忍住不理他。石翁见他脸上红红的,当他面嫩不好答应,自然心上有些回心了。便叫小童将银子送过来,石翁亲手送与琴仙道:“这些须几两银子,先赎几件衣服穿了,明日我叫轿子来接你。”琴仙道声多谢,又说道:“前次所赏之物尚不敢受,如今更不敢受这赏赐。至于冻馁两字,是命中注定的。譬如先父不死,也受不着人欺侮,何况冻馁?就使沿门乞食,古之英雄尚且不免,我何等之人,敢以为辱?就冻死饿死,也死 得光明天大,决不教人笑话,做那些贪生怕死,亡廉丧耻的事来。”一头说,已不顾而走。石翁手里还捏着银包,听了这几句话,犹如钢刀削了他的老牛皮,气得须眉欲竖,真是平生未有之事。羞恼变怒,欲要发作,但看琴仙不知走到何处去了,刘喜看着他的摊子不能进来。石翁只得收了银包,恨恨而出,便在刘喜面前,把琴仙痛斥了一顿,说他不识好歹,不受抬举,将来的事情,他一些不照管了,上轿而去。刘喜也摸不着头脑。 
到收摊时进来煮饭,见琴仙尚在房里哭泣,刘喜又劝了他,讲了些懵懂话。琴仙又不能将石翁的歹意告诉他,只好闷在心里,惟有呜咽而已。暂且按下不题。 
且说梅士燮在江西学院任上,取士有方,文风大振。而且扬芳表烈,阐微显幽,奏了十数件要事,九重大悦,即将梅士燮一月三迁,先升了詹事府正詹事,又升了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复升吏部左侍郎,现着来京供职。江西学政改放了陆宗沅。梅侍郎近又得了家信,已知子玉取了宏词,授职编修,又知娶了媳妇,心中大乐,即日起身还京。官场应酬无暇细述,自然纷纷的阻道送行。梅侍郎于十一月初一日起程,正是一帆风送滕王阁。行了十日,到了南京,要在家耽搁几天,祭扫坟墓,查理田园,周恤亲戚。到了两日,第三日去拜制台,谈了一会。 
制台讲起:“江西有个通判屈本立,可认得么?”梅侍郎答以相好。制台就将屈本立死在南京,其行李盘费为三个长随窃逃,侯石翁代他嗣子报了,行文到江西。昨接江西巡抚移文,内开:吉安府差役拿获窃犯张贵、钱德二名,搜出南昌府通判凭文一角,皮箱两口,内存白银三百十七两零,金镯一个,衣服若干件,一并着役赍解前来,但此衣物等须交还他嗣子收领。那二犯现收禁江宁县监,还有从犯一名汪升,已经身故了。但不知他嗣子下落,须问石翁便知。梅侍郎听了,心里颇为恺恻,又 想:“道翁并无嗣子,想是近来过继的了。”便辞了制台,到凤凰山来拜石翁。石翁连忙接进,先道了喜,叙了契阔,即问宦囊如何。士燮笑道:“晚生靠祖宗的余荫,稍有几亩薄田,尽够饔飧,无须另积囊橐。论江西,虽不算富厚之邦,也算膏腴之地。若不论公明,任行暧昧,此行原也可腰缠十万,顾盼自豪。不敢瞒老前辈,晚生于各棚内规减去三分之二,其实比京官还强几倍呢。”石翁道:“吾兄清正,一乡所知。此行已邀筒任,不久移节封疆。且令郎英年逸隽,海内人才,共皆钦仰,正是德门世庆。”士燮谦让了一番,即说起方才制台所问道生之子安在。石翁闻他提起琴仙,心上很想说他不好,叫士燮不必理他,忽又天良不昧,失口说了一句:“此子甚佳,现在旱西门内护国寺,离此不远。”士燮又问了些闲话,便告辞回家。 
明日,先着人到护国寺问了,说要亲自过来,又遣人送了道翁一封奠仪,自己备了祭桌,到护国寺来。刘喜手忙脚乱,请个小和尚看了摊子,进来伺候。琴仙穿了孝衣,帏间俯伏,知是子玉的父亲,心里虽喜,然倒有些虚心,恐他风闻前事,问起他的根本来,甚是惶恐。只见梅侍郎进来上了香,奠了酒,行了礼,请出琴仙来。琴仙上前叩谢了。梅侍郎挽起,先把琴仙一看,点了一点头,叹了一声,道:“道翁可为有子。”便问:“世兄尊庚多少?”琴仙答道:“十七岁。”梅侍郎又问道翁怎样病故,及现在他的光景,琴仙细细说了一遍。梅侍郎叹道:“尊公在日,海内知名,到处自有逢迎。就论此地,相好也不少。怎么一故之后,没有一个人来问一问?炎凉之态,令人可恨。如今且喜你失去的东西追了些回来,现在制台处,因不知你的下落,托我访问,明日就可去领回的。”又道:“尊公葬事一切在我,我回去就着人去找地,先安葬了,再说 别事。”琴仙想道:“与其葬在别处,不如葬在莫愁湖杜仙女坟上,原是父女。”又恐梅侍郎不信,委委曲曲的讲了那底里。 
梅侍郎半信不信的道:“明日我且去看看,问问地方,可以买得,就是那块。”琴仙一面看那梅侍郎的相貌,却与子玉半点不像,生得身瘦而长,一脸秋霜,凛然可畏,将近五十岁光景。 
此时琴仙称呼士燮为大人,自己为晚生。梅侍郎道:“你尊公与我二十年交好,祖上还有年谊,你叫我为世叔,自己称侄就是了。方才这个称呼,倒觉疏远。”说了些话,也就去了。琴仙心内安稳,且十分感激,意欲求他携带进京,尚有几天耽搁,且慢慢商量罢。明日,带了刘喜即去拜谢,梅侍郎命家人代琴仙写了领状,将失物领了出来,送还琴仙。琴仙从此得了生路,见两箱尽是他的衣服,尚余三百十七两银子,还有个金镯与零星几样玩器,便有恃不恐,与刘喜说葬事盘费都已有了,刘喜也甚喜欢。琴仙因是绸缎细毛衣服不好穿,就拿出几十两银子,只得自己同了刘喜,到衣铺里去买两套素面羔皮的称身衣服,刘喜也买了一身。 
这两日,梅侍郎托人找买坟地,尚无回信。晚间睡了,梦见屈道翁纱帽红袍,欣然而来。士燮见了大奇,便问他为何这样打扮?道翁也不讲明,执着士燮的手道:“明公不忘故旧,仗义恤孤,泉下人衔环难报,小女现寓莫愁湖畔,乞以骸骨付之,死且不朽。小儿流落无所依栖,想万间广厦,可借一枝,诸祈怜悯。”说罢便拜,慌得士燮也答拜了。道翁起辞而去,忽又进来,手执莲花一枝,对士燮道:“此花出于淤泥而临清波,岂得以淤泥为辱?既往不咎,明公幸勿鄙此花之所自出也。” 
说毕,足起烟云,冉冉凌空而去。士燮醒来,把这梦中的言语细细详了一会,心里已有几分明白:“出于淤泥而临清”与“既往不咎”,想他这个义子必是个小旦出身。这也不必论他, 只要人好,总是一样。又想:“看这道翁像成了神,莫非莫愁湖畔果有他女儿的坟么?昨琴仙请仙之说,又见什么杜仙女,竟是真的了。”半夜竟不能寐。天一明就起来,着人去请了屈大爷过来,有话商量。 
不多一会,琴仙过来,就同他吃了早饭,梅侍郎且不说梦,要他同去逛莫愁湖,琴仙欣然,梅侍郎与琴仙各坐了轿,家人骑马,出了城,沿着城墙走去,约有二里路已到了。此时正是严冬天气,已下过了几场大雪,梅侍郎恐旷野寒冷,轿中披了玄狐斗篷。及进了斑竹林中,反觉春风和煦,如二月间天气,绝不寒冷。那些竹树花草依然流青扑翠,芳馥如前。最奇的那盘凌霄花,开了数百朵,地下的兰蕙齐芳,那马缨花是盛夏时开的,也复含苞吐萼,一时就开了许多花出来。倒将个梅侍郎看得心惊,唯有肃然起敬。琴仙见墓门间多了四棵小树,已有三四尺高,仔细看时,就是杜仙女种的苹、梨、桃、李,每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芳艳无比,心中甚骇:“怎么已经开花了?” 
梅侍郎看了,连连称异,叹为真神仙福地,便问家人道:“此处大约是官地,没有地主的?”家人道:“凡靠城一带,俱系官地。”梅侍郎才定了主意,在左右徘徊了一会,见苕花丛中飞出许多翠雀来,啁啁啾啾,望着梅侍郎、琴仙鸣个不已,飞来飞去,在他们身边旋绕了无数,然后飞往湖边去了。梅侍郎连连赞叹,对琴仙道:“这里真是个仙地。我素来不信神仙之说,如今眼见,不得不信。我并要与你尊公建一个祠,并供这女仙牌位。你说可好么?”琴仙听了,淌下泪来,就跪下叩谢。梅侍郎一发感慨起来,连忙挽起,说道:“我为这事倒多耽搁几天,虽等不及完工,也须筹画好了,方可起身。”便叫琴仙回去。他就到江宁县中与县尹商量建祠之说。知县一口应承,即传了工房丈量了地,唤了工头,鸠工庀材,就在那里搭 了厂,动起工来。士燮择了二十四日下葬,那与他做了墓志,赶紧刻了,又写了神道碑,勒于石。 
到了二十四日,江宁诸绅士闻了士燮这个义举,来送葬者数百人,或作诗,或作歌行,或作文,或题祠中联额,士燮一一看了,等祠成之后,一齐刻在祠内。是日祠已竖了梁柱,头门、二门、正上厅三楹,两厢房后楼三楹,余平厦六间。规模粗定,士燮不能等待,发了二千金与家中老总管梅成督造,又画了杜仙女像,命塑泥身彩画。一一分拨定了,那日就请琴仙过来商量,要带他进京。琴仙喜出望外,又复谢了,即算清房租,一直搬到梅侍郎的船上,并将领回之银,送与梅侍郎,梅侍郎仍叫他收了。此番琴仙感激,真到二十分。梅侍郎因道翁梦中之语,绝不查问琴仙根底,因刘喜称呼大爷,便命家下人也称呼为屈大爷。梅侍郎要他叔侄称呼,琴仙不敢,仍称大人,自称名字,梅侍郎也只好由他了。 
送葬之日,侯石翁被绅士拉了同去,也来走了一走。见琴仙尚是有气,话也不与他讲,石翁不乐,心里既恨琴仙,又妒士燮,一到就走,拜也没有拜一拜。后来诸绅士又有高兴的出来倡捐,这个十两,那个二十,集腋成裘,又凑了数千金。把这屈公祠扩充起来,起了好些亭台楼阁。莫愁湖中造了湖心亭、九曲红桥,又造了几个船,以为春夏游湖之乐。屈公墓、杜仙女墓前,都建石牌坊、华表柱、翁仲,余外又围了一个园,种些花木,堆些假山,竟成了一个名胜。这屈公祠竟与孙楚楼、江令宅齐名不朽了。 
梅侍郎于二十八日开船在船上也是寂寞,倒将琴仙当着子玉一样,朝夕相依。又见他稳重灵警,十分契爱,又试他书本上虽未用过功,而诗词杂艺颇觉聪明,因想到京后,慢慢的再教他读书,学作文字。惟琴仙绝不敢题起认得子玉,心里还怕 问他的出身,如果问他,只好撒两句谎,支吾遮饰,再不知道乃尊梦中已嘱咐了他。船到王家营子起旱,已是腊月初八了,计日要到二十六日才能到京,日短夜长,只得昼夜兼程而进,且暂按下。 
再说子玉见父亲超升了侍郎,喜出望外。已得了江西所发之信,计日早可到京,为何至今未到。颜夫人盼望,更不必说,王文辉也是常来问信。那日已是腊月十五,早上送了一封信来,子玉看信面上是:“江西学政梅宅梅庾香少爷手启,屈勤先寄。” 

()
心中大喜,知琴仙到了江西任所了,便忙拆开,看见还有与子云、蕙芳、素兰、琪官的信,且搁过一边。拆开自己的信,见一张白纸写着“哀启者”,大为骇然,想道:“难道道翁有什么缘故了?”遂细细的看下去,不觉泪珠点点的落将下来。 
及再看到所有衣物尽为逃奴辈窃去,守棺萧寺,衣食全无,又屡遭侯石翁戏侮,本拟一死,又因旅榇无归,故尔暂延残喘,务祈设法着人前来等语。子玉不觉泪如泉涌,万箭攒心,毫无主意,也不忍再看。便吩咐套车到怡园找子云,谁知次贤、子云、南湘、高品没有一个在园子里,子玉更加着急。跟班们不知何事,又不敢问子玉,便又到九香楼,进去见诸名旦都在园中,南湘、高品、金粟都在这里。子玉不及叙话,一脸悲愁,就将琴仙给众人之信与他们看了,个个洒泪。再不料琴仙一出京,就遭此大难,真令人意想不到。蕙芳道“如今没有别的,快找度香来商量。”于是打发人找寻子云。找着了子云,到了九香园,见了子玉的光景,急急的拆开信看了,已觉涕泪潸潸。 
又将道翁的遗言拆读,更加泪落如雨。子玉等与众人看了,个个大哭了一场,哭得九香楼下好不热闹。众人哭毕,子云道:“此事在我,明日即着人到江南去接玉侬回来,并办道翁葬事。 
但今年不能到了。”子云即回,要告诉次贤商量此事。子玉也 无心在九香楼,便即回家。高品,史南湘金粟与那些名旦,各惆怅无欢。子云回园与次贤说了,次贤更痛得伤心,一夜之间,便摹了道翁神像。明日邀同众名士在九香楼为位而哭,设奠三日。华公子得了信,也来哭奠。一个九香园倒成了屈道翁的丧居了,就没有穿孝的人。 
子云发了一千银子,打发家人星夜下了江南。子玉连天的悲苦,日间不敢进内,一来怕颜夫人问他,二来怕琼华小姐看出,正是他的苦楚,比人更胜几倍。但心上有这样心事,脸上如何装得过来?颜夫人倒疑心他怕见父亲,想是他父亲就回来,因此着急。惟有那琼华小姐,异样心灵,便料定他另有心事,再三盘诘,子玉只得直说了。琼华小姐也只好宽慰几句,见他这个光景,也不好取笑他。 
过了几日,又得了梅侍郎家信。头站人已回,说二十三日就到了,便把子玉急上加急。若父产回来拘管住他,那就要闷死了。正是悲尽欢来,到了二十二日,子玉同了仲清接出三十里之外,住了宿店。等到定更时侯,头站才到,却是新收的家人,子玉不相认识,店家与他说了,才进来叩见,说老爷的轿子也就到了,今日是破站走的。子玉等到二更,听得门外车马声喧,知是到了,与仲清出外迎接。士燮出轿,仲清、子玉上前叩见了,士燮慰劳了几句,问了仲清好,即同到上房来。士燮昨日半夜起身,也乏极了,即忙坐下,靠在枕上,问了子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