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我当皇帝-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然士兵肯定会闹,你总不可能让士兵去吃土吧。
    而且,这种解散兵马的先例不能开。
    就算缩衣节食,减少其他开支,也不能解散兵马。
    否则,之后就算有了足够的粮食,想在招募兵马,就困难了。
    谁知道,你能养多久?
    万一又是养几个月,就没粮食了呢?
    第三就是,参加诸侯伐董的好处问题。
    无利不起早,人之常情。
    没有好处,赵风眼巴巴的去做什么?
    还不如安心的发展中山国,然后以中山国为基点,向周边拓展。
    幽州暂时不好打主意。
    但是翼州可以嘛,反正袁绍也还没来。
    其次,还可以往西北方向的雁门下手。
    雁门属于并州,如今虽然是属于董卓管。
    但很快,董卓就要权倾朝野了。
    而且重点是,雁门现在也只是名义上属于并州。
    其实早就已经被匈奴人掌控了。
    而参加诸侯伐董的既定好处,赵风也能猜测到一二。
    大部分都是给的虚职。
    最终还是要靠实力去夺取。
    所以参不参加,都是一样的,最后全是靠自己的实力。
    没实力,就算给你表了一个州牧、刺史,也会被人干掉。
    别的州牧、刺史不谈,陶谦的下场,后世之人,谁不清楚?
    田丰笑道:“既然伯虎,没有想清楚。”
    “那就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第二百六十七章 是否用兵
    赵风挺为难的。
    要是能说的话,不就直接说了。
    还用的着墨迹吗?
    但是什么都不说,又担心田丰会想岔了。
    万一田丰真的认为,赵风是因为不信任他,才不告诉他某些事情,从而导致田丰跑了,那赵风哭都没地方哭。
    沉吟了一下:“元皓兄认为,董卓此人如何?”
    田丰笑道:“对于董卓此人,志大才疏。”
    “伯虎了解的肯定比我多。”
    “此人有什么问题吗?”
    赵风点了点头:“董卓如今还差一步,就可以权倾朝野。”
    “以董卓的性格,肯定会祸乱朝纲。”
    “届时,很多有野心之人,会以各种理由,纷纷讨伐董卓。”
    “我就是在考虑,到时候要不要出兵讨伐!”
    田丰感叹道:“没想到伯虎,也已经考虑到了此事。”
    “丰还以为,只有丰自己这么认为。”
    赵风诧异道:“元皓兄何时开始这么认为的?”
    田丰摇了摇头:“说来惭愧。”
    “董卓此人,丰之前都没怎么了解。”
    “不过伯虎说,此人会祸乱朝纲后。”
    “丰特意翻阅了大量,关于董卓的卷宗。”
    “以董卓的性格,有很大的可能,会真如伯虎所言。”
    “届时,又是一场多方博弈,互相争权夺利。”
    “又有前车之鉴。”
    “由董卓带头用兵,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大家肯定都会纷纷效仿。”
    “各自用兵的可能,非常大!”
    赵风心里开始佩服起田丰了。
    以前,赵风只知道田丰是个超级牛人。
    至于牛在哪里,就没有具体的体会了。
    诸侯伐董之事。
    赵风是因为知道历史的大概进程,才敢这么说。
    而田丰,是真的凭一些蛛丝马迹,来推断出来的。
    虽然不知道是诸侯伐董。
    但也能猜测到,很多有心人,都会学习董卓,以用兵的方式,来争夺自己的利益。
    赵风点了点头,接着问道:“既然元皓兄,也这么认为,那就好说了。”
    “元皓兄以为,我到时候,是用兵还是不用兵?”
    田丰没有多想:“当然要用兵。”
    “俗语有云,法不责众。”
    “既然各方一起用兵。”
    “失败了,就是牵头的受重罚。”
    “其余之人,大都会以安抚为主。”
    “当然,成功了,也是牵头的获利最大!”
    “伯虎要考虑的应该是,要不要牵这个头。”
    “而不是考虑,要不要用兵。”
    赵风略一思索:“以中山国目前的情况。”
    “兵力是一个问题,粮食又是另一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
    “我们很难用兵。”
    田丰罢了罢手:“用兵之事,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时间上还来得及。”
    “还有就是,用兵的人越多,战事就会拖延的越久。”
    “不管是牵头,还是响应别人。”
    “我们无须一开始,就派出大量人马参加。”
    “随便派个五千、一万,也就可以了。”
    “如果确实有利可图,可以再行增兵。”
    赵风听完,先是点了点头。
    接着又摇了摇头:“既然元皓兄认为,此事少说还有三个月,那此事就暂且不谈。”
    “我还需要再考虑考虑。”
    田丰认为这事,还有三到六个月。
    跟赵风记忆中,一九零年诸侯伐董的时间,能对上。
    那赵风也就暂时不急了。
    田丰点了点头:“也好。”
    “反正长史,就算要把我们的部曲,调离都城卢奴。”
    “也要等他招募到两千王府卫戍,才会开始所行动。”
    “如今也不会动我们。”
    “而要招募两千人,少说也要半个月。”
    “时间上,也不急。”
    “那伯虎就慢慢考虑吧。”
    “最好早作决断。”
    “丰告退。”
    说完,田丰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田丰走后不久。
    一守卫跑了进来,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主公。”
    “甄县丞派人,送来一封书信。”
    说完,就双手把竹简呈上。
    典韦立马走过去,把竹简接过,然后转交给了赵风。
    赵风打开竹简。
    里面记载的是,洛阳方面的最新消息。
    翌日,没有去王府景曜殿议事。
    自从推恩令,王爷被削减权利后。
    按后世的算法,就是一、三、五,到王府议事。
    二、四,到相府议事。
    星期六休息,汉朝叫休沐之日。
    也可以理解为,上五天班,休息一天。
    之前连着两天去景曜殿,是因为第一天在景曜殿议事,算是王爷即位后的第一天。
    不计算在里面。
    所以连着两天,都去了景曜殿。
    今天正是休沐之日,也就是休息日。
    赵风被人伺候着洗完澡。
    就直接返回了书房。
    本来想拿起《呼风篇》看看的。
    结果看到案己上的茶饼盒子,内心一动。
    对门外大声喊道:“来人。”
    门口守卫立马走了进来,一拱手:“主公有何吩咐?”
    赵风点了点头:“去通知赵云、田丰、甄尧、典韦、赵狗蛋等人。”
    “如果管祺、裴元绍、赵铁柱等人也在,就一并通知过来。”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快步离去。
    等守卫走后。
    赵风拿起装着茶饼的盒子,也走了出去。
    然后直接往议事厅偏厅走去。
    来到偏厅门口,对身后的守卫说道:“叫人准备烧水的炉子和烧水壶进来。”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转身就离去。
    赵风则直接进了偏厅,然后在主座上跪坐了下来。
    不一会。
    田丰、赵云、典韦、甄尧、管祺、裴元绍、赵铁柱等人,就都来到了偏厅。
    众人看到这架势,都是一愣一愣的。
    等人齐后。
    赵云一拱手:“兄长唤我们前来,是有要事吗?”
    “这中间放个火炉子,是做什么的?”
    管祺、裴元绍,一脸同问的表情。
    田丰、甄尧好像猜到了什么。
    赵风把众人的表情收入眼底。
    笑道:“没什么事。”
    “就是前段时间,袁术不是送了我一些茶饼嘛。”
    “当初赵狗蛋,可是传话说,这玩意一斤价值十几金!”
    “这不,今天又是休沐之日。”
    “叫大家来品品茶。”
    赵风说完,看向中间的侍女:“水烧开了。”
    “给大家伙泡茶吧!”
第二百六十八章 震动天下
    侍女行了一福:“喏。”
    然后按照赵风的吩咐。
    开始了泡茶。
    就是按照后世的泡茶方法泡的。
    泡好后,把茶给每人端了一杯。
    赵风笑道:“跟我不用客气,尽管尝。”
    典韦大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也尝尝这茶,是个啥滋味。”
    然后对着茶杯一顿狂吹。
    田丰看向赵风:“伯虎。”
    “你这是暴殄天物啊!”
    “茶不是这么弄的。”
    “你这一看,就是不懂怎么煮茶啊!”
    赵风两手一摊:“我又没品过茶。”
    “不懂有什么奇怪的。”
    赵风既不懂,汉朝是怎么饮茶的。
    来到东汉末年,又从来没有喝过茶。
    茶这东西,确实不是普通人能喝的起的。
    赵风就算贵为中山相,之前也没有喝过。
    一斤茶饼要十几金,换算成五铢钱,就是十几万钱。
    有这十几万钱,可以买五百余石粮食了。
    五百石粮食,可以养一千名普通百姓,一个月。
    可以养五百名守城士兵,一个月。
    赵风怎么可能会舍得喝。
    还是刚刚碰巧看到了茶饼的盒子。
    这才想起,袁术给自己送了十斤茶饼。
    甄尧站起来,笑道:“既然伯虎不懂。”
    “这里又只有我和元皓兄懂茶道。”
    “那就由我来给大家煮茶吧。”
    说完,走到大厅中间,对侍女说道:“去准备胡麻、豆子、生姜、香草等。”
    侍女行了一福:“喏。”
    说完,就往门外走去。
    赵风对此也不意外。
    虽然大家都是朋友。
    但是,甄尧是县丞,田丰虽然官职比较杂,好歹统领了一千七百余兵马。
    所以甄尧就自告奋勇了。
    至于赵狗蛋、典韦、管祺等人。
    连赵风都不会,你还指望他们会?
    很快,侍女就带人,把甄尧要的东西,都拿了进来。
    甄尧先从茶饼上,截取了一些茶,丢进药臼里,然后又把胡麻、生姜、豆子、香草等物,丢了进去。
    然后用药杵,杵了几十下。
    接着把平时煮菜用的瓦罐,放到了火炉上。
    甄尧笑道:“因为这里没有专门的煮茶工具。”
    “就用釜代替了。”
    “口味方面,应该差不多的。”
    说完,就把捣好的茶?姑且叫茶吧。
    倒入加了水的釜器里。
    这就是后世的砂锅。
    当然,肯定没有后世制造的那么讲究。
    而且比砂锅要大很多。
    现在这玩意,叫釜。
    普通百姓和士兵煮饭、煮菜,都是用这东西。
    这东西,用了两千多年,就连新中国解放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依然还是用这玩意煮饭、煮菜。
    赵风自己就是农村的,以前还在家里看过这玩意。
    跟甄尧现在用的,看上去,差不多。
    煮了一盏茶时间。
    甄尧用勺子拨弄了下茶,笑道:“煮好了。”
    然后直接用勺子,把茶水、茶叶、胡麻等,一同装到杯子了。
    盛装满后,侍女直接把杯子端给了赵风。
    甄尧笑道:“下次我送伯虎一套茶具吧。”
    “今天就凑合一下。”
    然后把勺子,交给了侍女。
    没多久,侍女就给每人都奉上了一杯茶。
    赵风看着甄尧煮的茶,感觉怪怪的。
    这好像跟后世的某种茶挺像的。
    至于叫什么名字,赵风就不记得了。
    反正自己以前喝过,味道嘛,不是赵风喜爱的类型。
    不过赵风也不清楚汉朝煮茶具体的味道。
    还是很好奇的。
    对大家笑道:“诸位今天有口福了。”
    “既可以尝尝这泡的茶。”
    “也可以尝尝贤达兄煮的茶。”
    “刚好,这泡的茶,也差不多了,来诸位同饮!”
    众人端起赵风叫人泡的茶水,喝了起来。
    其中田丰、赵云、甄尧是抿了一小口。
    典韦、赵狗蛋、裴元绍等人,就是一口喝完。
    典韦吧唧吧唧嘴:“这泡的茶,味道略苦。”
    “也不怎么好喝嘛。”
    “还不如平常喝的水。”
    赵铁柱、裴元绍用力一点头,表示非常赞同典韦说的话。
    田丰摇了摇头:“哪有你这样喝茶的。”
    “茶要慢慢品。”
    赵风罢了罢手:“好了。”
    “他们几个,就是一粗人,别搭理他们。”
    “来,诸位现在尝尝贤达兄的煮茶!”
    这时。
    一守卫跑了进来,单膝跪地,一拱手:“启禀主公。”
    “门外一信差,有重要书信,要交给甄县丞。”
    说完,就把竹简拿了出来。
    赵风一挥手:“交给贤达兄吧。”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站起来,走到甄尧的案己前,把竹简交给了甄尧。
    甄尧迅速打开竹简,仔细看了一遍。
    然后交给守卫:“让伯虎也过目一下。”
    守卫接过竹简,走到赵风的案己前,提给了赵风。
    赵风接过竹简,仔细看了起来。
    这也是洛阳传来的最新消息。
    而且也是后世人人知晓的大事件。
    这件事,既是东汉的大事,也对之后的诸侯割据,有着深远的影响。
    赵风看完,把直接交给守卫:“给每个人,传阅一下。”
    守卫一拱手:“喏。”
    说完,就把竹简交给了田丰。
    然后在座的每个人,都看了一遍。
    等所有人看完后。
    甄尧问道:“伯虎兄。”
    “我们需要现在进景曜殿,告知王爷此事吗?”
    “这可是震惊天下的大事!”
    甄尧说完。
    所有人,都看向赵风。
    赵风端起甄尧煮的茶,笑道:“洛阳之事。”
    “我们鞭长莫及。”
    “今天告诉王爷,或者明天告诉王爷,都没什么区别。”
    “难得休息一天,这事明天一并告知王爷吧。”
    “我们继续喝茶。”
    赵风嘴上虽然这么说。
    但根本就没心思喝茶了。
    甄尧煮的茶,究竟是个什么味,赵风也没品出来。
    喝到后面,大家也都看出,赵风有心事。
    就纷纷告辞离去。
    翌日。
    众人照常到景曜殿议事。
    长史照常率先开口说道:“诸位都休息了一日。”
    然后看向赵风:“我听闻,在座的好几位,昨日都到相府去了。”
    “不知商量着什么大事,可否说来让大家听听?”
    赵风听完,皱起了眉头。
    这长史,真是得寸进尺,越来越过分了。
    环顾了一圈,把在座人的脸色看了一遍:“确实有一件惊天大事。”
    “就算长史不提,我也会说出来的。”
第二百六十九章 刘辩被废
    长史笑道:“那就洗耳恭听!”
    赵风点了点头,看向甄尧:“甄县丞,此事就由你来说吧。”
    甄尧喏了一声,然后走到大厅中央,行了一揖:“原大将军府幕僚,都骑尉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引兵还泰山了。”
    长史哈哈大笑:“这也算是震动天下的大事吗?”
    “真是吓死老夫了!”
    “一个小小的都骑尉,他是归附董卓,还是不归附董卓,也能让天下震动?”
    赵风冷哼一声:“长史能把话听完吗?”
    长史看向甄尧:“那就继续说吧。”
    “我倒想听听,能有多大的事。”
    “还震惊天下,哼!”
    甄尧接着道:“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之事为例,自比田延年(谁反对就立刻处死)。”
    “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一同逃离洛阳的还有袁家袁绍。”
    刘稚气道:“混账!”
    “他董卓算什么,居然还敢妄议废立之事。”
    “此人应该立斩无赦!”
    发现众人都看向自己,刘稚觉得自己也失态了。
    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甄县丞,继续说。”
    甄尧点了点头:“九月一日,也就是四日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