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房事-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
  人们都等着看豆花怎么办。
  豆花自老头子死后就搬到春娥家去了,很少回来。关于雪娥的事情她其实很清楚,做娘的心里难受,有一次女儿给她钱的时候她把钱摔在她的脸上,后来又当着女儿的面把钱撕了。然而雪娥已经陷得太深,不能自拔了。眼看她已经三十多了,还没个着落,作娘的心里着急呀!
  然而这种着急又没法和人说,包括亲闺女秋娥、春娥、凤娥都不知道,家里的地方弄得气派,她不愿意在里面住,住在里面心里不舒服。后来她就不要雪娥给她钱了。雪娥只好把钱给姐姐,让她不要说是自己给的。豆花认为,这是奇耻大辱的事,这种事是雪里埋不住死人的。常言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黄泥村人老几辈,还没出过这等丑事呀!说不定村里人都知道了,不在她当面说罢了。要不他们看她的眼神怎么怪怪的,走在巷里,象被剥光了衣服,浑身不舒服……
  唉,要是一闭眼就好了。象死老头子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雪娥这女子,算是把她的心伤透了。
  她不管。
  也许和茂强结婚会是件好事呢。
  然而村里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用好奇的目光看雪娥,好像不认识她似的,每次出门看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雪娥换了一身平常衣服,跟茂强下地了。大家都说她到地里肯定是做做样子,坚持不了几天的。没想到雪娥连着下了十多天地,每天随茂强早起晚归,在果园除草、打药,干得有心有劲。走在路上两个人打情骂俏,有人甚至看见回来的时候茂强背着她走!——这和原来的媳妇形成多大的反差呀!原来的媳妇下地茂强总是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干一天活也难得说一句话,现在好了,两人在果园又说又笑,经常还能听见雪娥的歌声哩!
  ——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说不清,道不明。
  八十三(1)   从头再来
  茂生走后,老吕受到了不一般的重任,奈何38250厂长本领太差,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年盈利上百万元的明星企业一年后便濒临破产,工人流离失所,厂子一片狼藉,最后不得不停止生产。那帮人每天上班不是喝酒就是打麻将。38250厂长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由于没有销售,资金短缺,冬日来临的时候工艺厂连煤也拉不起,暖气停了,水电也停了,只好变卖家产,几十万的机械设备只卖几万元;上百万元的设备卖十几万,剩下的办公楼给铁路上租了出去。昔日隆隆的机器声再也听不见了,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也没有了,大家痛心疾首,集体组织上访。上面想调派新的厂长,被派的人下来了解情况后就不来了。工人们徒唤奈何,只等着企业破产被别人收购。
  带着一身的疲惫和一颗惆怅的心,茂生一家踏上了归程。
  临走前的一天,他们来到小郭的家,向他的父母告别。
  小郭父母很开明,他们并没有责怪朋友,也没有责怪茂生。
  大家都很难受。
  所有的设备、产品以及那个温馨的小院,连同屋里的一切,茂生都留给了朋友。小郭父母不要那些东西。
  辛苦多年的积蓄全部付诸东流,他们又回到原来的一清二白。
  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滨海开往长安的列车上正在播放刘欢的《重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
  第141节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
  茂生在回去之前就给省城的朋友打了电话,朋友给他在一家礼品公司找了份工作。回到省城后,秀兰和女儿回榆城去了。
  因为建行营业点已经撤销,吕玲夫妇也搬出去了,小院的草长了有半人高,大门的锁子生锈了,费了好大劲才把它弄开;墙栏上的花枯萎了,样子很难看;家里铺满了厚厚的灰尘,到处都是老鼠的踪迹。秀兰整整收拾了三天,才弄出点眉目,后悔跟茂生去了海滨,荒了这里的日子。
  然而茂生却从不这样认为。他说:“人生短暂,生命中有意义的事情不多,海滨一年,我们损失了很多钱,但是得到了很多欢乐,还有金钱所无法衡量的友谊!我们努力了,经历了,最后失败,我决不后悔!”
  回到省城后茂生给自己在城中村租了一间小屋,体验另一种生活。秀兰打电话说厂里集资的房子马上又要交钱。茂生找到几个朋友凑了几万块钱交了,成就他们多年买房的心愿。
  钱交了并不见得就能住上房子。工程停停歇歇,进展得非常缓慢。主体起来后就没人管了,天天嚷着让大家交钱,也不说给谁分几楼几号,等交钥匙时才能知道。按照茂生的条件,厂级领导,双职工,工龄也不短,应该是能够分到最好楼层的,秀兰于是就把目标锁定在二楼东户,不料盯上这套房子的人很多,最后大家打坏玻璃,没等分配就搬了进去。
  茂生在省城租的房子不等夏天到来就热得住不成了。由于是顶层,暴晒了一天的楼板能烤熟红薯,进屋后衣服便湿湿地粘在身上,茂生于是就脱得只留内裤,这样窗帘就得拉上,屋里便更加闷热,象桑拿室一样。夜静了,茂生拉开窗帘,见对面楼下的小屋亮着灯,一对小夫妻正在洗澡,洗着洗着就做在了一起,也不怕被人看见。公路的两旁睡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顶多在肚子上盖个毛巾,谁也不避讳谁,闹吵吵地直折腾到半夜才能睡着。天没亮,买凉皮和《唐城报》的就喊了起来,随之热浪也滚滚而来。无奈之下,茂生又换了一处地方,在一楼租了间屋子,情况才有所好转。
  八十三(2) 杀人了!
  厂里的集资房没等分配就搬了进去,这肯定弄不成。新厂长于是便让老吕带领一帮人挨家做工作。
  没人愿意听。
  因为还没有交钥匙,大家都是砸烂玻璃从窗子搬进去一些东西。茂生不在,婆婆上来给秀兰做伴。秀兰和婆婆给里面支了张床,搬上去一些东西,让婆婆晚上睡在那里。
  房子没电,晚上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七月流火,里面象蒸笼一样,热得人浑身冒汗。蚊虫成群地袭来,“嗡嗡”作响,叮得人瞒身是包。
  婆婆睡不着,半夜的时候听见外面一直有动静,吓得大气不敢出。因为是单边楼,人可以直接到门口。门锁着,开不了,窗子被打烂了,关不上。
  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婆婆爬出窗子,感觉衣服都湿透了,紧紧地粘在身上。
  婆婆说工艺厂太乱,她不想在上面睡了。
  秀兰鼻子哼了一声,没理她。
  第二天晚上婆婆睡到半夜的时候突然听见窗子响,看时,一个人从窗子跳了进来。婆婆大吃一惊,浸出一身冷汗。她喊了一声,那人一看有人,又从窗子跳了出去。婆婆受了惊吓,不敢在里面睡了,夹着被子来到建行,大声地喊秀兰开门。秀兰已睡下了,被她一喊也吃了一惊,忙问怎么回事?婆婆说她不在上面睡了。
  秀兰很不高兴:“茂生不在,让你照个门都不敢!年龄那么大了,还怕人杀了你?!你还能活六十岁吗?——什么事都指望不上!真是的。”
  婆婆眼里含着泪,站在黑漆漆的大门外等了好长时间,秀兰才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都平安无事,就是蚊子太多,咬的人受不了。
  秀兰说:“我问过了,那天晚上到咱房子的是工程队的一个人,晚上找住的地方,把你就吓成那样!”
  婆婆说:“房间里太热了,天亮的时候才能凉下来。”
  秀兰说:“你真不知足!好了伤疤忘了疼!想当年你们一家人住在沟渠那样的破窑里怎么过?夏天就不热?就没蚊子咬?”
  婆婆说:“你别看下窑那样的地方,正是冬暖夏凉,蚊虫也没这么多的。”
  秀兰嘿嘿地笑了,是那样的不以为然。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是一个暴雨后的晚上,凉风习习地吹着,房子里凉快了很多,蚊子也少了。婆婆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临晨三点的时候,突然刮起了风。风是从河滩起来的,在沟口徘徊了一会,就来了。
  月亮隐在了云后,工艺厂霎时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
  连着几天没睡好觉,婆婆睡得很死。这时窗子响了一下,跳进一个黑影。
  这是一个小偷,他是贸然跳进来的,不知道里面有人。
  小偷那晚的运气很不好,他去了几家都没成功,还差点被人逮住。眼看后半夜了,他感觉很累,于是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会。
  单边楼黑洞洞的,他爬上了二楼,走到东户看见玻璃烂了,用手一推,窗子就开了。
  小偷进屋后什么也看不见,伸手不见五指,只好摸索着往前走。
  突然,脚下软绵绵的东西把他拌了一跤。婆婆睡梦中被踩醒了,朦朦胧胧地看见有人,她喊了一声。小偷慌了,一伸手捂住了她的嘴。婆婆拼命地挣扎着,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小偷很害怕,拿出刀子在她胸口就捅了下去……
  茂生母亲“啊!”地叫了一声,声音很沉闷,象是投进深水里的一块石头,咕咚一下就没了声响。
  小偷放了手,婆婆便软绵绵地倒了下来,象一桩装了半袋子的粮食,沉沉地倒下了。
  小偷摸摸自己的手,粘乎乎的,很热,他知道那是血。
  “——天哪,我怎么杀人了?!”他很害怕,沾满鲜血的手在地上抹了抹,慌忙跳出窗子逃走了。
  八十三(3) 苦命的婆婆
  秀兰第二天等了半天不见婆婆回来,很生气。婆婆每天回来都很早,不等她娘俩起来就把饭做好了。眼看日上三杆,铁门还是没有响,她等不及了,抱起孩子准备上去。
  正在这时,门响了。秀兰说:“你咋现在才回来,把人都饿死了!”
  门外传来柳城明的声音:“秀兰,快开门!你婆婆出事了!”
  “——咋了?!”秀兰吃了一惊。
  “赶快给茂生打电话,让他回来!”柳城明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咋了?”秀兰又问。
  “你婆婆让人给杀了!”柳城明说。
  “——你说啥!?”秀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赶快让茂生回来吧。保安已经报案了,派出所人一会就来。”柳城明说。
  秀兰抱着孩子跑到厂里,见家属楼的二层围了很多人,腿一软就坐在地上。
  “人咋样了?为什么不赶快送医院呀!”秀兰急得哭了起来。
  “发现的时候人早就没气了,送医院也没用。”老吕说。
  “——不,我婆婆没死,赶快送她上医院!快!”秀兰把孩子塞给了老吕婆姨,发疯似地跑了上去。
  第142节
  门已经被打开了,一股血腥味迎面扑来。地上一滩血,婆婆平静地躺在地上,胸前的衣服被血染红了。
  “别进去,派出所马上来人,要保护好现场!”保安说。
  “——妈呀!”秀兰长嚎一声,扑了上去。
  离婚事件后,已经整整十年了,秀兰没有再喊过婆婆一句“妈”。
  “妈呀,是我害了你!你让我怎么向茂生交代呀!”秀兰长哭不起,被人拉了起来。
  派出所封锁了现场。
  茂生是下午两点赶回来的。他叫了一辆出租,三百多公里的路程走了四个多小时。
  母亲被拉到了塔山区医院的太平间。茂生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母亲真的死了,他哭倒在母亲的床前:“——啊,妈妈,你为什么不能等儿子回来再走呀?你死的好惨呀!”
  秀兰也跪在了那里,她不能原谅自己。
  人死了,暂时还不能给家里人说,否则尸体进不了村。
  北塬人有讲究:凡是在外面死了的村民,无论老小都不允许进村子,否则对全村人不吉利。
  茂生密不发丧,只是给茂强说母亲病了,病得很严重,要他赶快上来。
  兄弟俩雇了一辆工具车,进村的时候正值三更,月光朦胧下的村子静谧寂悄,除了一两声狗吠,人们都已进入梦乡。
  谁也不知道茂生的母亲已经逝世,并且悄悄地进村了。
  树上的猫头鹰叫了起来,声音哀婉凄厉,让人不寒而栗。
  天亮的时候灵堂已经搭起来了,一家人这才动起了哭声。
  八十四(1)   母亲的葬礼
  鹿县人很重视棺木,本县多以柏木为上料,松木次之,杨柳木又次之。柏木又分上中下几等,一寸厚为下等,二寸厚为中等,三寸厚为上等。厚度之外又分四张板,八大仙,十二顺喜和十六根头、十八根头、二十四根头等。四张板的棺木用四块整板做成。柏木生长很慢,长这么粗没几百年不行,因此此等材料很少,几乎没有;八大仙既用八块整板做成,这样的材料没上百年也很难生成,因此亦很少。十二顺喜就算是上好的了,十六根头算一般,十八根头还差不多,二十四根头就是最差的料了,做成的寿木全是坑凹,疤痕满身,到处是楔子,但终究是柏木材料,比那松木、柳木强多了。寿木的装饰也很重要,前些年流行请人油画“百寿图”,内用松香、黄蜡烫里。现在流行雕刻,雕完后不施粉黛,清漆过面,显得很庄重。
  茂生给母亲买了上好的柏木棺材,十二块板,两边雕有二十四孝,个个栩栩如生,神灵活现;小档头是莲花,莲花盛开,莲子熟透,预示后代繁荣昌盛;大档头是寿星,长髯飘飘,笑容可掬,可亲可敬;棺盖上雕着一条凤,轻轻飞舞,盘旋于云彩之间,刀功遒劲有力,疏密得当。
  茂生批麻戴孝,在一个长辈的带领下挨家报丧。茂民死了,他就是长子。每到一户门前,长辈喊一声:“——某某,茂生来给你磕头了!”
  茂生趴在地上,双膝着地,对着大门重重地磕下去。一路走来,额头上早就出血了,血顺着眉毛流了下来,遮住了双眼,和着泪水滴在地上,砸出一朵朵红色的小花。
  一百多户人磕到最后,他软得象一滩泥,几乎是在长辈的搀扶下才能起来。
  北塬乡风俗,老者死去,男称寿终“正寝”,女为寿终“内寝”,俗称“过世”,寿高者则称“顺事”或“白喜事”。人死后,亲眷及邻居老者,为死者整容、穿衣、蒙面,将尸体安放于室内木板上,叫“停丧”。点油灯一盏,焚香,烧“送终”纸,全家哭泣。随即用白对方纸贴于家门及街门两扇中部,俗称“封门”,以示邻里。
  生老病死,皆由天命。按说六十多岁的人殁了,也算是寿终内寝,但茂生母亲不是。她是凶死,因此儿女的心里不能接受。
  殡前,茂生请风水先生择良辰吉日,派人将殡葬日期提前告知亲友。并在前一天将“开吊纸幡”,按男左女右高挂于门的右侧,以示村邻乡友。孝眷按“五服”分五等穿白戴孝,儿子儿媳及女儿是重服,全身批麻戴孝,只能看见脸部,女婿侄子次之,孙子孙女又次之。院子里搭起了三起楼轿的骨架,一帮人正在往上面糊纸绑花。这情景是如此熟悉,十年前岳母的葬礼仿佛就在昨天一样,那时茂生还能给轿上画八仙过海,今天他是无论如何也拿不起笔了——太沉重!
  前来送幛的人很多,院里搭满了红红绿绿的绸缎被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送幛的人一般都拿着香表,要去灵前烧纸上香。亲友前来吊孝,由孝子在灵堂前跪迎跪送。凡女眷哭泣前来,孝女哭迎于门外,挽扶至灵前。
  灵堂前,白色的幡幛迎风招展。母亲六十六了,幡幛就六十六张。灵堂上贴着:“驾鹤西游”四个字,两边的对联上联是:“梦断北堂春雨梨花千古恨;”下联是:“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这个二十三岁跟母亲逃荒而来的女人,跟着崇德受苦受难,居无住所,少吃无用,几乎没过什么好光景。她的大半生都是为了孩子和房子而奋斗,从土窑到厦屋,从厦屋到破庙,从破庙到牛圈,从牛圈到瓦房……这几年刚住上了新房,可惜她没福享用,最后死在了儿子的新房里!母亲一辈子生了十一个孩子,活下六个,后来又死了两个,剩下茂生兄妹四人。
  母亲入殓的时候穿了九件寿衣,寿衣是茂华茂云给母亲买的。寿衣以绸缎为料,男穿长袍马褂,女着短衣褶裙,多为单数七至九件。入殓后,棺柩便移入灵堂,挂孝帘,立铭旌,祭饭菜,供灵位。孝子轮流侍守灵前,通宵不眠,直至出殡。
  茂华、茂云哭得死去活来,怎么也拉不起来。茂强的儿子狗狗也哭得鼻青脸肿,洼眉二道。茂强的眼睛红红的,无声地啜泣着。
  父亲周崇德躺在床上不说话,不吃不喝也不哭,像是嗫了一样。
  茂生请来了阴阳先生给母亲看坟地。又择好了日子,通知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